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商業周刊》1926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貴人

共有 686 則相關文章

職場

在公司裡說話得罪人,是我不堪回首的經驗談。 我剛開始創業、成立說話學校時,講師只有我一個人,一位客戶也沒有。在完全沒有人脈與經驗的情況下,我只能一一走訪各地,拚命宣傳自己。在這過程中,我曾說過這些話: 「在商務交流聚會中,要大聲說話突顯自己。」 「就算會冷落別人,也要先讓自己出風頭。」 「遇到跟自己意見不同的人,就要反駁對方讓自己占優勢。」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真是糟透了。我根本完全搞錯了「鋒芒」的定義。明明希望有人可以幫我,但身邊的人卻漸漸離我遠去,一回神才發現我的周遭滿是敵人。 此時,有一位經營公司的前輩對我說:「你的神情看起來很可怕喔!」 聽到前輩這麼說後,我對著鏡子仔細研究了自己的五官。雙眼往上吊,彷彿戴上兇惡的面具。成天擺出這副臉孔,當然不會吸引別人靠近自己。根據以往的種種經驗,我現在想要告訴大家,在公司裡不會得罪人的說話方式。 首先要先來探討,為什麼會得罪人、為自己製造出敵人呢?正是因為人與人之間,有著所謂的「VS結構」:你VS對方。 換句話說,你與對方是對立的兩方。 一般人可能會認為,只有當自己與對方意見相左時,才會出現這種結構,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在日常生活與工作場合中,自己與別人意見不同的時刻實在太多了。不過,有的人會因此得罪別人,但有的人卻不會。 其中的差異在哪裡呢? 平時容易得罪人的人,是因為不會接納別人的意見,才造成彼此之間的敵對狀態。當自己與對方意見不同時,這種人會立刻反駁:「才不是這樣」、「不是的」、「你搞錯了」,與對方開戰。 一旦如此,雙方之間肯定會形成VS構造。 累積好人緣的3種回話方式 另一方面,不會得罪別人的人,則會採納對方的意見。當一個人採納對方的意見時,會怎麼說話呢? 「理解了這些話之後,我會這樣覺得⋯⋯」 「考量到〇〇的意見,我覺得應該也可以這樣說⋯⋯」 「我一直將〇〇的想法放在心上,所以我還是想要這麼做⋯⋯」 言談中出現「理解」、「考量到」、「放在心上」,就表示自己採納了對方的想法。 在任何場合中都一樣,所有人不可能都抱持著相同的意見。如果所有人都想法一致的組織,也不可能有任何發展或成長,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正因為如此,就算別人抱持不同的意見也無妨,當自己跟別人意見不同時,要不要接納就成了會不會得罪人的分水嶺。 要是踐踏別人的想法,就會引來怒火。此時對方會覺得自己被否定,甚至還可能會報以怨懟的態度。 如果可以,把「考量到〇〇的想法」這句話當成口頭禪,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趣事;說出「考量到」,就表示自己有認真聽取對方的想法,否則是不可能將對方的想法放進考量的。 這麼一來,就能自然而然養成習慣,好好聆聽對方說話了。 光是這麼做,就可以消滅潛在的敵人。 就算彼此意見不同,但只要屬於同一個職場,就應該與對方朝向同樣的目標邁進。所以你該做的不是與對方爭執開戰,而是互相幫助、同心協力,營造出強韌緊密的關係,一同達成目標,才是最佳途徑。 說話方式的正解:不要踐踏對方的想法,而是悉心接納。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一開口,就把話說到對方心坎上的55個方法》 {DS_BOX_36789}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2.06

職場

這是某軟體公司的業務經理P小姐的故事。 P小姐先前懷著「沒有退路」的決心,轉職到一家正值成長期的公司擔任人資。她的工作經驗和管理能力,都獲得了高度評價,乍看之下,她的轉職經驗相當成功。 然而,在經手過幾次面試之後,她實在無法遵從公司的人才招募方針,於是短短3個月就離職了。 P小姐在三十多歲的年紀面臨第四次轉職,這時,前一份工作的社長透過社群帳號與她聯繫:「妳在新公司待得如何?因為是P小姐,我有點在意妳會不會過度努力了。等狀況穩定下來,要不要一起吃頓午餐呢?」 一起用餐時,P小姐老實的對告知社長:「我已經離職了。」接著,社長對她說了以下這段話:「看似失敗的歷程,如果用稍微長遠的目標來看待,說不定是成功的開始呢,雖然妳現在應該很難這麼想啦。怎麼樣?要不要回我們公司上班? 不過,要妳馬上就回來可能不太容易,過2個月之後再說如何?」 社長給了她回鍋工作的錄取通知。當經理職的員工要離職時,有些經營者根本不會允許他們,利用這份影響力再次回鍋工作。時至今日,即使每年大約有300萬名的轉職者,擁有「轉職=背叛」的想法,這依然是社會上根深柢固的價值觀。 儘管如此,這位社長仍舊認為P小姐是公司的必要戰力,而P小姐也接受了他的邀請。如今,她加入業務經理的行列,也兼任執行原本就有興趣的人資工作。 P小姐鬆了一口氣,她告訴我:「原本如果這樣下去,我會給剛出生的孩子、為了兼顧育兒和工作而疲於奔命的先生帶來困擾,社長真的幫了我一個大忙!畢竟當時我正急著要換工作呢。」 若能事先為「連結」加溫,在危急時刻也會成為你的救命繩。 原以為是「連結」的關係,竟變成「阻礙」 擔任工程師的Q小姐,已經拿到某家知名IT企業的Offer了。知道這件事的前輩工程師R小姐,開始威脅Q小姐要拒絕該公司的錄取通知。 「我在那家公司可是有熟人的喔。雖然不知道妳面試時是說了什麼,但我醜話說在前頭,這個業界很小,妳最好在風聲傳開之前就先拒絕錄取,知道嗎?」 Q小姐剛進公司時,R小姐是負責指導她在職訓練的前輩,因此Q小姐對R小姐有情份。因為「過於在乎他人」的個性,讓她決定拒絕新公司的Offer。 她如此描述當時的後悔心情:「想當初,R小姐也是個好人,會教我新的技術,不斷的指導我學會不熟悉的事物。可是,自從我和其他前輩的關係變得融洽之後,她的態度就不一樣了。R小姐對自己人的指責多了起來,常對我說:「妳應該更謙虛一點才對!」之類的話。 我應該早一點跟她切斷關係的,而且那樣的工作機會實在很難得。我一個月來悶悶不樂,差點罹患失眠症了。」 人際關係的恐怖之處,就在於「原本以為是連結的關係,竟變成阻礙」。 重點,辨別你的人際關係特性 如何分辨人際的「連結」和「阻礙」?在職場上,並不是「我只要跟喜歡的人一起工作」、「討厭的人就敬而遠之」這麼簡單。 有些公司認為,「和不喜歡的人也能相處融洽的能力」也是一種溝通能力。因此,請你運用以下的4個重點辨別「連結」與「阻礙」: 持續幫助你往未來邁進的人,是「連結」。把你拖回過去,現在又試圖阻止你的人,是「阻礙」。 引發你的真實心聲和「喜歡」情感的人,是「連結」。激發你的罪惡感、恩情義理的人,是「阻礙」。 挑戰結束之後,在你失敗了、狀態不好的時候也願意聲援你的人,是「連結」。只願意在你成功了、狀況順遂的時候與你交好的人,是「阻礙」。 如果你覺得「這個人我喜歡」,那就是「連結」。如果你覺得「好討厭他」,或是「雖然不喜歡,但他很照顧我」,因而感到悶悶不樂,那就是「阻礙」。 平時多多累積「連結清單」,遇到緊急狀況發生時,這些人際關係就可能成為幫助你的強大夥伴。 對外宣稱「我打算離職」,讓真正的人際關係現形 具體上該怎麼做,才能夠區分出「連結」和「阻礙」呢?在某些狀況下其實是難以判定的,我會建議你,宣告「職涯的下一階段」。 「我打算要離職。」 「我有興趣要發展副業⋯⋯」 「我有一個自立門戶的夢想!」 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就能知道對方是不是真正的連結,試著觀察那些聽到宣言的人,會產生怎樣的反應。也許有些人會出言阻止:「你最好放棄這個念頭。」當你聽見對方這麼說,讓你認為「這個人只是在嫉妒我」、「他只是因為過去曾經失敗,才會不希望我成功吧」,這些人就能放進「阻礙清單」。 有時「阻礙」,也會轉化成「連結」 當對方告訴你「最好放棄吧」,也許他真正的本意是「我很支持你換工作,但如果是因為那個理由而離職,會不會陷入反覆離職的狀態呢?」這時候,他是要把「你打算做出的選擇」,轉化為「更好的選擇」。願意給你這種提議的人,要視他為「嚴格的老師」,將他放進「連結清單」。 人際關係還真是複雜,我也一直有這樣的煩惱。原本以為是「連結」的人,後來成了「阻礙」,或者原本以為是「阻礙」的人,後來才知道其實是「連結」。 我有很多無法辨別的經驗。在我第一份工作滿一年後要離職時,主管與我深談了3個小時,他告訴我:「現在應該還不是時候」。當時的我心想:「都已經是決定好的事了,你別多嘴好嗎?」儘管他說:「明年公司會展開新事業,現在正是把你訓練成負責人的時機。」我卻覺得「這是要挽留我嗎?」完全聽不進去。 懷著這樣的想法,我在轉職後一個月就離職,沒了工作。這時候,對我說:「如果想回來的話,我再幫你往上匯報」的人,也是這一位主管。 「原本以為是阻礙,有時候會變成連結。」我思考著這句話。 *本文摘錄自好的出版《跳出離職迴圈》 {DS_BOX_37238}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4.03

職場

前陣子聽聞一位朋友面試時,面試官詢問了他一個問題:「如果用1到10分來評分,你認為自己的幸運值是多少?」事後上網搜尋,發現有些企業也會這麼做。 我覺得這個問法非常聰明。 「幸運」看似迷信,其實有著科學基礎。眾所皆知,世上有些事情能靠自己一個人完成。但很多事情無法:你努力妝點自己,但未必能遇到喜歡的人;你努力改善家計,但親人之間未必和諧;你努力衝刺事業,但陷入困境時未必有人出手相助。 努力,不是個人的概念,而是群體的概念;換句話說,就是跨出自己這個軀體,用心對待值得信任的人。無論是為別人的大小事情設想,用有內容、有效率、委婉而有理的方式溝通,一起解決問題、達成目標都是如此。然而,我們始終不是另一個人,所以無法體會「他者」的感受,難以掌握收受者的心理。 但這不代表幸運無法一點一滴的積累,其實綜效都在緩慢發生。 有時候你會覺得奇怪,在人生特定階段感到徬徨時,怎麼這麼剛好,有人主動關心你的近況;自己能夠依靠的上司或老師離開時,有人願意擔任這個位子,拉你一把;在自己覺得現狀不太穩定,準備另覓其他方向時,有人跳出來給你個指引。 這是因為你平常默默進行著難以數計的「點滴工程」,還可能是無意識的做。所以,你很難在第一時間找到一個原因,來解釋為什麼這麼剛好,這個事情會在這個時候發生。由於原因真的太多、太遠、太複雜、太隱微,用哲學的話說,就叫「過度決定」(Overdetermination)。 所謂「幸運」或「冥冥之中都注定了」莫過於此。 幸運,也來自群體環境 我沒有要寫雞湯文,我想說的是,一定要遠離幸運值太低的人。誠如前述,因為幸運的原因是很複雜且隱微的,所以第一時間你無法區辨一個人是幸運還是衰運纏身。可能很長一段時間,他的言行都相當正常,因此你需要用一段時間去考察、認可一個人。 我很高興自己在2016年後,就跟某一群人斷開關係。當我還在其中時,很常跟朋友一起怪東怨西,由於對抱怨的事情沒有解方,同時大家也缺乏有效的、能夠彼此理解的語言去描述,更沒有行動力去實踐,充其量只有同仇敵愾的快感,然後就陷入互舔傷口的無限循環。 再之後,我發現怎麼這些人總有事端在發生:誰總是一臉憂愁,誰跟誰糾纏不清,誰吸毒被關,誰某天外出時家裡失火,損失一堆財產,誰因為疏於聯繫而引起對方的怨恨,誰因為父母的言行而陷入憂鬱;誰因為酗酒而癱瘓自殘。 以上種種情事,本無須用有色眼光看待,單獨而論,它們哪裡罕見?但如果在某段時間內,這些事情集中發生在身旁朋友,就算當事人不是自己,請警惕。 「不幸的群體」是存在的,其實就是幸運的相反,用一樣的分析機制:有一群人在「人和的點滴工程」上異常失敗,相互內卷,先是倒楣引起憤恨,再是憤恨燒向周圍,最後反作用於自身,成為一個晦氣的迴圈。就算世界上沒有鬼,但衰鬼絕對存在,而且還是成群結隊而來。 把自己努力活成幸運值不低的人吧!除了積極的精進自己、善待別人、把自己置身於「幸運的群體」,也需要消極的遠離你已經伸出援手、努力勸誡,卻還是沒有改善跡象的親友和人際圈。 真心祝福大家,包括那些還在晦氣迴圈中打滾的朋友們。 *本文獲「張寶成」同意授權轉載,原文連結。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3.07.19

職場

無論工作或生活,大家多少會發現,在發想問題、解決對策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需要他人的協助,才能順利解決問題。代表「人脈」,也是我們在思考對策過程中的一項重要資源。 以往在企業裡講課、談到人脈資源相關時,我通常會告訴學員們:「你相不相信?你遇到的問題,這世界上有人知道答案,只是你們兩人不認識。甚至這個人,就在公司裡?」 如果能透過人脈資源連結到這些人,他們的經驗,不僅能幫助你解決棘手難題,也能提供不同的視角,讓你找出更好的解決對策。 不過,我們要如何在對的時間,透過對的管道,取得這些「前輩」的幫助呢?這就有賴於我們平常是否有定期在管理、維護人脈資源了。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些管理、維護人脈資源的技巧,以及一些常見的人脈迷思。 管理人脈的方式有很多種,像是筆記軟體、通訊錄,這些方法沒有好壞,只要適合你、用得順手即可。 以我自己為例,我主要是整理一份「人脈Excel表」,管理我的人脈資源。這份表單內總共有2份工作表: 第一份是主要人脈表單,紀錄了我個人的人脈資源。 第二份專門用來記錄我透過Facebook、Instagram等管道建立的人脈資源,名為社群 弱連結表單。 以下,我會為大家分別介紹這2張表單的內容和維護方式。 主要人脈表單的整理法 主要人脈表單中,能大致記錄這些朋友的聯繫方式及熟識度。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主要人脈表單會有人名、身分、熟悉度、聯絡方式等4種不同的資訊。 身份 指的是我和這個人之間的關係,比方說我們是大學時的朋友、曾共事過的同事,或是合作夥伴、客戶等。 熟悉度 依據過去互動狀態的簡易分類。透過這個分類,也能幫助我判斷如何將有限的時間、心力,投入到哪些人際連結。 熟悉度分類包含4個類別:L1 泛泛之交、L2 朋友、L3 好友和L4 知交。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我要多此一舉,特別將人脈資源簡單分類?原因是,人的時間和資源都很有限,因此在維護人脈時,不同類別的人脈,我也會選擇不同的維護方式。 L1 泛泛之交: 是和我往來最少的一群人。彼此間的關係可能只停在交換過名片,後續再也沒有碰面。一般我不會花太多心力在這上面,畢竟大家往來的機會也少。 L2 朋友: 往來稍微密切一點的人。可能換過名片後,因緣際會又碰面,或是曾有過少數幾次簡單的合作關係等。 對於L2的朋友,我建議大家可以趁著逢年過節,像是新年、中秋的時候,傳幾句簡單的問候維持情誼,甚至稍微聊聊天,更新彼此的近況。 L3 好友: 指互動經驗更豐富、密切的夥伴。像是大學時認識的友人,或往來很密切的同事、合作夥伴。 由於往來的經驗更密切,有機會我會找L3的朋友們一起吃頓飯,利用實體碰面的機會,更新彼此近況。自從新冠疫情後,大家也習慣改用視訊通話的方式保持聯繫。 L4 知交: 和我互動最緊密的一群人。碰面時可以一起分享彼此工作中的挫折,或家庭私事。 通常每年我都會盡量,而且主動找機會和他們在實體場合中碰面、吃飯,持續關心彼此的工作、家庭及個人近況,加深彼此間的關係。 聯繫方式 與這個人聯繫的方式,Line、手機號碼、email信箱等都可以。 社群平台 弱連結表單的整理法 社群平台 弱連結表單的表單就能統整出僅在網路上互動的朋友。來源:彭建文提供 這裡記錄我透過社群平台建立的人脈,像是社群帳號上的好友,或是時常有來往,卻沒在現實中見過面的網友。 在這份工作表中,會有人名、身分、熟悉度與互動的平台。 維護這張表單的核心原則是,保持你個人社群帳號的活躍度,你可以定期發些簡單貼文,分享照片、想法,保持和朋友、網友們的互動。才不會因為帳號太久沒動靜,一發文、傳訊息,卻被網友視為詐騙已讀不回。 如果更積極一點,你也可以比照管理L2好友的做法,趁著逢年過節,或是人們過生日的時候,傳簡單的祝賀訊息,保持彼此的聯繫。 以上,大致就是我個人管理自己人脈資源的方式。我非常建議職場工作者,應該都要有類似的人脈表,管理、維護自己的人脈資源。 畢竟這一輩子會遇到的問題很多,無論是人生、職場、健康等各面向,不可能一切全靠自己解決。這時候,善用人脈資源會讓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3.07.07

職場

▌作者簡介:Cindy Lu,美國紐約大學(NYU)研究所畢業,20年500強外商品牌行銷工作經驗,熟悉B2C及B2B商業模式,管理過台灣、香港、中國市場,目前從事英文履歷及面試諮詢輔導工作。 在我的行銷職涯中,很常在面試時被問到「有沒有跟難搞的部門或同事,順利合作的經驗?」 以我的職務來說,所謂「需要合作的難搞同事」通常指的是業務部門。行銷和業務都是公司重要的生意部門,彼此是對方在工作上的重要關係人(Key Stakeholder),但由於立場及承擔責任的不同,有很高的機率在合作上會互相提防、覺得對方難搞。 因此,擁有跟重要關係人建立良好合作關係的能力,就成了很加分的個人優勢。 不管從事的是哪種工作,在公司內部,一定都有需要好好合作的重要關係人,但如果這些人正好很難搞,怎麼辦?這篇文章我想透過2個故事,來分享自己將難搞同事變成好夥伴的經驗。 搞定難搞同事第一招:建立SOP式的合作關係 在職涯早期,我曾經在某家視力保健產業的外商公司工作。 當時負責管理一個需要跟業務部門緊密合作的戶外廣告專案,由北、中、南的業務人員去和負責區域的眼鏡行談公司能在店內、外張貼廣告的位子,再提供相關資訊讓我審核。 我的工作,是依照業務提供的門市資訊、業績貢獻度、廣告位置優劣、製作數量以及年度預算的花費進度,來綜合考量「是否批准這項申請」。 當時兩個部門的主管水火不容,直接影響了兩邊同事的互信程度。業務人員在跟主管反應時,會把所有的相關資訊提供得清清楚楚,卻不會在第一時間完整的提供給我。整個溝通過程既不直接,也不透明,我常常要背起「為難業務」的黑鍋。 當下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跟業務人員建立起直接溝通的管道。怎麼做? 先根據每位業務負責區域的業績佔比,將戶外廣告的年度預算做了分配,並讓他們知道各自分到多少費用。 整體的費用分配,以及後續每一家店的廣告製作進度與花費的追蹤,都被我整理在一張持續更新的表格裡,存放在共用槽,讓業務人員可以時時察看自己的費用使用進度。 將「戶外廣告的合作方式」寫成SOP,讓他們知道跟店家談好後的下一步,是跟我聯繫,我們一起確認完所有相關資訊後,我再請廠商去現場丈量、估價。如果業務發出的訊息仍然不完整,我會直接打電話跟他核對所有相關的資料。 做到這3步,久而久之,業務人員們都習慣跟我直接溝通,常打電話請我幫忙看看目前預算還剩多少,或是跟我討論店家想做的廣告位置是否值得做。 當合作的方式被完善建立,而業務人員又提出一些不合理的廣告申請時,我就不需要長篇大論的教育他,只要開玩笑的反問:「你自己摸著良心說,這位子該做嗎?」他們會自己笑笑的回答:「其實我知道不行啦。」 搞定難搞同事第二招:閒聊 我曾在一家外商零售企業工作,當時有兩個團隊的主管,是我的重要關係人,同時也都是公司裡有名的難搞人物。 第一位主管C,是畢業後就一路做了二十幾年的老員工,他對於我團隊的歷屆主管,都抱持敵對的態度,主要原因是他的團隊必須依照規劃去執行,但他總是對任何意見都忽略。於是,只要有機會,他就會在公開的會議上特別討論「目前的規劃哪裡有問題」。 我剛加入團隊時,也被他扯了很多次後腿,後來才找到一個跟他建立關係的切入點:他很怕被當「老人」。當時公司正在推動改革,高層有很大的變動,新來的主管們會提出一些新名詞、新觀點,這些新的資訊他沒那麼快能理解。 找到切入點後,我會在會議後找他閒聊,跟他分享剛剛老闆們都在講什麼,以及為何這麼講。同時我也請我的團隊成員要與他的成員同步訊息、協助溝通。慢慢的,我和他建立了不錯的交情,除了工作上的良好合作之外,他也會跟我分享只有公司資深員工才知道的部門八卦。 另一位主管D,當時已經待了4、5年,是公司從知名的電商公司挖角來的。 他是特立獨行的人,言行也讓大家覺得很難合作,沒耐心、不愛參加會議、不喜歡做簡報、又很積極的要資源,但他在公司的重點項目中做出了成績,各部門的人對他都是又愛又恨。 我選擇順應他的行事作風來建立關係,我和他都是早到公司的人,我會利用早上還沒有開始忙的時候,走到他的桌邊聊幾句,順便帶出幾件彼此團隊需要詳談的事,但不說細節,而是讓我的團隊找他的成員去談。 還有,在我有參與、而他逃掉的會議中,如果有任何討論和他相關,我也會在早上的閒聊中分享給他。他的英文口說能力沒這麼好,在高層主管的會議中,我也會適時協助,幫助他把想法表達得更清楚。一段時間之後,我已經是他心中認可,「上道又有實力」的合作夥伴。 這樣多有效?我們都離開這家公司後,他每到一家新的公司,都想找我過去一起工作。 從我的兩段經歷可以看到,難搞的同事不一定是壞同事,很多時候他們跟你一樣是在乎工作表現的人,他們的難搞可能來自於缺乏資訊、過去不愉快的經驗或是本身性格的特殊性。 用這5個方式,來跟難搞的同事建立關係 1.為他的工作目標貢獻價值 每個部門的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能力優勢,面對難搞的同事,可以用自己的優勢來幫助他更容易的達到工作目標。 我的做法是: 透過表格整合專案進度。 幫助行銷執行團隊的主管更了解高層的策略。 在會議中用英文口說能力,協助對方把意見表達清楚。 以上這些,都會讓他們感受到你的價值,只要他們看到你能為他們的工作做貢獻,就會很樂意跟你維持良好的合作關係。 2.資訊透明化 在不涉及工作機密的狀況下,跟合作的同事透明分享資訊會更容易讓人覺得「你是自己人」。 3.不要拘泥固定的合作方式 有一些難搞的同事本身就是性格特殊的人,需要建立合作關係但又很難改變他們,那就只能改變自己,去尋找能達成目標的彈性做法。 4.建立輕鬆的關係 曾經有找我做職涯諮詢的求職者提到,工作上面對的重要關係人都太能言善道了,有時候甚至咄咄逼人,常常被他們講得無法回嘴。因此他去上了辯論課,希望以後能說贏他們。 辯論技巧也許能在表面上說贏這些同事,但卻無法跟他們建立關係。有時候輕鬆的態度反而是跟難搞同事更快拉近距離的方式。在立場不同的時候,開個玩笑或是無傷大雅的吐槽一樣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卻更不具攻擊性。就像故事一提到的,當業務人員提出不合理的廣告申請時,我只需要開玩笑的反問,他們就知道答案了。 5.顧好自己的專業能力 最重要的絕對是專業能力,先顧好專業,再來運用上面分享的做法,難搞的同事通常都是大家眼中比較現實的人,他們對於一個人是否有真材實料,往往看得更清楚。沒有專業能力,所有想要建立關係的做法,在他們眼裡都只是花招而已。 *本文獲「Cindy Lu(職場C引力)」授權轉載,原文:職場溝通四: 那些我遇過的難搞同事, 後來怎麼變成了好夥伴? 責任編輯:陳柏燕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