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負債

共有 2774 則相關文章

職場

據說在日本,有不少年收入達到800萬日圓(約新台幣220萬元)的家庭,過著入不敷出的生活。 根據日本政府2015年的「民間給予實態統計調査」指出,日本人平均年收入為420萬日圓(約新台幣114萬元)。由此可見,年收入800萬日圓,絕對算得上高收入。 處在這個收入階層的人,大多是擁有「金錢基礎」和「賺錢能力」的一群。儘管如此,在這個群體中,還是有不少人面對未來是無所適從、內心惴惴不安的,甚至出現花費超支的傾向。 為什麼高收入,還是會債台高築?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情呢?我們可以從「伊斯特林悖論」(Easterlin Paradox) 中,發現一些端倪。 「伊斯特林悖論」是由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伊斯特林(R.Easterlin)提出的理論,他主張:「當人們處於貧窮,收入的增加會帶來幸福感。然而當年收入達到某個高度之後,就算收入再增加,幸福感也不會有所改變。」 這個理論提出之後,2010年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教授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發現,一個人的年收入在超過7萬5000美元(約新台幣220萬元)之後,伴隨著收入提高而來的幸福感,便不再增加。 隨著收入成長,使用金錢的選項也隨之增加,此時你的幸福感自然會大大的提升。你能夠上高級餐廳打打牙祭;購買一些單價較高的飾品或衣服,也可以規劃一趟夢寐以求的旅程。 但,對於那些不清楚多少錢,對自己來說才是「適量」的人而言,就會找不到能滿足自己幸福感和滿足感的「花錢方式」。 這些人便開始納悶:「明明我都那麼努力工作了,收入也比以前高出不少,怎麼卻還是感受不到幸福和滿足呢?」 於是,他們為了得到更多的幸福感,開始花大錢購買一些生活中不太需要或用不上的奢侈品。高級轎車、名牌精品、奢華旅程⋯⋯。然而,因為這些都不是他們內心追求的「正確花錢方式」,所以就算花了再多錢,還是無法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滿足與充實。 甚至有些人開始把目光投向遠遠超過自己的經濟實力所能負擔的消費。他們誤以為透過花大錢可以得到幸福,結果,往往會發展到「不見棺材不掉淚」的情況,最後悲劇收場。 擁有多少錢,才「適量」?  一般人很容易陷入「錢越多,越幸福」的迷思。可是不論一個人有多會賺錢,只要他不知道正確的「花錢方式」,終究無法得到幸福的感覺。 為了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財之道」;可是為了讓自己過得幸福,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屬於你的「金錢使用方式」。 能夠在「金錢」和「幸福」間取得平衡的人,不但清楚多少錢對自己來說「適量」,同時也知道如何賺到這筆錢,並且靈活的運用自身財富。 我曾經推掉所有來自電視台的節目邀約。結果當時,我的月收入只有3萬日圓(約新台幣8100元)。 雖然如此,我卻得到了大量的時間,並且利用這個空檔,好好的思考了「自己到底想做什麼」以及「喜歡什麼」。然後我發現,追求新知、閱讀和拓展自己的視野,是人生中最讓我感到快樂以及有價值的事情。 我想要的,其實只有不愁吃穿、一個能夠遮風避雨的地方,還有希望能夠泅泳於書海而已。像這樣的生活型態,就是屬於我幸福的杯子大小。 如果我將錢主要都花在和讀書相關之事,那麼金錢的支出就會集中在「購買書籍」、「打造一個舒適的閱讀環境」、「創造用來讀書的時間」,這3件事情上。 我希望能順從自己的求知欲,買下所有想要閱讀的書籍。打造一個不受任何人打擾、能以愉快心情集中精神來讀書的環境。然後也擁有自己可以自由使用的時間,來閱讀購入的書籍。 當我把錢花在這3件事情上,就覺得自己真是太幸福了。因此我只要能夠賺到維持如此生活的收入,就可以持續這種讓自己感到幸福的狀態。 真能這樣,我就不會變成一個為錢所苦的人。 換句話說,這種狀態就像是在我喜歡的咖啡杯裡,倒進8、9分滿的咖啡。若用小一號的杯子來裝咖啡,不但容易滿出來,還不好入口;如果換成過大的杯子,則有可能喝不完,甚至造成腸胃不適。 因此,只要不斷挖掘自己喜愛的事物,你終會找到屬於自己在「金錢」和「幸福」間的平衡。 為了不再為「錢」所惱,你首先必須知道容量多大的杯子能讓你得到滿足;還有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你可以獲得充實感。 思考和金錢相關的事,不但能讓你更深刻的認識自己,同時也是找出通向幸福之道的重要過程。 *本文摘錄自方言文化《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 {DS_BOX_37150}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