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變現

共有 1193 則相關文章

財經

賴清德總統520就職演說中,提出未來在經濟上將全面推動的「五大信賴產業」,人工智慧就占據其一。公務人員從基層到部次長,今年下半年起也都將安排AI課程培訓。台灣從政府到民間,正全力打造「AI腦」。 「數位經濟將是下一波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進入AI時代,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署長呂正華在演說中強調:「無論在任何產業,軟體和數據的加值都至關重要。」尤其在製造業,機械是工業之母,各個製造業的機械設備結合晶片和軟體控制後,將催生翻轉產業的龐大應用潛力,同時為少子化缺工找到解方。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署長呂正華 數發部領航力挺,推動產業AI化 目前數發部專注加強輔導、投資數位產業,推動台灣AI產業鏈整合,結合軟體及資安產業建立生態系,目標在2026年成為新的兆元產業。同時,數發部也正積極和國發會洽談,希望合作成立「AI生態園區」,結合投資補助協作,吸引國內外新創在台深耕,完善AI數位生態系。除了提供對資服業者的研發補助,數發部本月也公告徵案「AI領航計畫」,鎖定AI核心技術與AI資訊系統及軟硬體整合解決方案提供補助,加速各行各業導入AI。 呂正華也提醒有意導入AI的企業,先有清楚轉型策略才決定投資,例如初期與其自行購買算力,不如借助雲端等方式以減輕成本負擔;先確定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再決定需要使用什麼科技。 找對應用場景,發揮AI最大「報酬率」 對於許多製造業者有心投入數位轉型和AI應用,也大量導入IoT設備,卻苦於不知如何展開整體規劃、串連個別技術以發揮出真正的效益,遠傳電信資訊暨數位轉型科技群執行副總經理胡德民指出,IT和OT業者各有其視角及長處,但提供的只是個別產品而非策略,無法協助企業通盤擘劃轉型藍圖。企業還是應該從自身希望解決什麼問題、創造什麼價值開始思考,衡量不同目標的急迫性與重要性,排定優先順序後再選擇要導入哪些技術、投入多少資源。 由於科技高速迭代,選擇技術除了需要掌握最先進的技術知識,更關鍵的是如何評估導入效益,這時遠傳自身轉型的成功和試錯經驗,或許就可以提供企業一些實戰的洞察,幫助企業更有效率地盤點轉型策略並規劃路徑。 「過去的資訊投資像是買藥,有什麼病就吃什麼藥。現在的AI思維則要思考怎麼用、用在哪裡。」胡德民指出。例如遠傳自身以「賦能白領」為目標運用生成式AI,並由高階經理人率先投入學習新工具與大量使用,找出不同應用場景,有效提高員工能力及生產力,進而達到提高工作效率、持續激發創新力的目的。而當生成式AI運用在遠傳機房現場,發揮的則是即時偵測告警功能,在不同場景發展出個別能創造效益的應用。 遠傳資訊暨數位轉型科技群執行副總經理胡德民 駕馭AI科技 加速雙軸轉型 事實上對許多征戰國際市場的台灣製造業而言,數位轉型和淨零永續的雙軸轉型議題,不只攸關企業未來的競爭力,也是為了滿足下游客戶的要求和期待。 以蘋果主要背光模組供應商、全球最大背光模組廠瑞儀光電為例,近年來因應客戶要求提升組裝業務的自動化,此外,蘋果也要求瑞儀光電導入大量IoT設備進行檢測,在每一個關鍵站點運用AI收集、分析數據,並進行改善。瑞儀光電行政中心資深副總暨發言人張紋祥表示,目前瑞儀光電在各個部門流程都已全面導入AI,例如成立智慧製造部門、運用影像辨識、數據分析等技術推動生產線的改善;研發部門使用AI進行測試,加速研發並降低成本、改善產品品質;運用生成式AI產出專利深井文件、撰寫程式等等。 在淨零碳排方面,瑞儀光電也結合AI進行碳盤查,並從數據中找到減碳精進方向,同時建立AI平台以評估材料碳排係數,用低碳材料生產低碳產品。「過程中必須培養全公司人員的AIQ(AI智商),讓他們知道AI有哪些適合的應用場域,同時也消弭他們對AI的疑慮。」張紋祥指出。 善用自家的數據金礦驅動AI,先做好數據治理 最後,胡德民也提醒企業不要忽略內部既有的數據金礦,因為要讓AI數位科技能真正發揮效益的前提就是數據。很多企業內部有大量數據,卻零星分散於各個系統中,無法得到妥善運用,「打通數據」是所有企業實現成功轉型無法越過的第一課。胡德民特別強調數據治理對於提升轉型成功率的重要性:「其實很多的價值已經在各位家裡,只是有沒有辦法去打穿它、活化它、利用它,讓自己看到那些過去沒有看過的風景。」 ...

2024.08.07

職場

過了一個年紀, 把力氣放在活好自己就好,那些外界的干擾就讓它過去吧! 線上課程近年蔚為風潮,翻開2023年線上課程銷售排行榜,其中一匹黑馬是藝人路嘉怡在知識衛星開的「人類圖生活實踐課」,截稿前已超過7千人次購買,銷售金額突破新台幣4千萬元,堪稱現象級線上課程。 {DS_BOX_36848} 路嘉怡早年以MTV音樂台的主持人出道,後來主持流行時尚節目、寫兩性散文,49歲卻忽然改變身分。 「其實……,我也沒想到。」她訥訥說。這天她正準備趕錄最後一堂課,髮型師在身後幫她吹整頭髮,她翻閱厚厚的筆記自言自語:「我最討厭人家教我做什麼,怎麼會想當老師?」 外表光鮮,卻因演藝圈標準沒自信一場疫情成轉捩點,學習與自己相處 她20歲因為父親突然生病,身為長女,只好半工半讀扛家計。大學讀的是英文系,也兼差當過英文老師,但她自覺不適合,才輾轉進入影視界。 雖然早早就成為時尚節目主持人,但是她一直覺得自己臉圓、不高、不美麗;出過暢銷書,卻覺得寫得很差。明明沒自信,為了工作,卻得裝出一副自信滿滿的流行教主模樣……。為了平復這些不安,她研究占星術、氣功、「接受自己」彷彿是她永恆的習題。 「我編她的書,明明賣得非常好,在排行榜上好幾週,她私底下卻莫名心虛。」跟她相識20年的重版文化總編輯賀郁文形容,演藝界的標準太過嚴苛,那時的路嘉怡,常常不知如何安放自己。 直到2018年,她開始學習人類圖。「人類圖有個預言,說2020年到2027年,地球會進入轉變期,會有戰爭、疾病,大幅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我心想:『最好是啦!如果有,那我就死心塌地學人類圖』!」 接下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2020年COVID-19爆發,不論是巧合或是預言成真,路嘉怡真的嚇呆了。疫情大幅改變人們的生活,也改變她的生活節奏,錄影、活動全面停辦,她只能待在家裡。 「所謂的人類圖,是要讓人去理解『人們出生時的原始設定』,疫情讓全世界都靜了下來,每個人都要開始學著跟自己相處。」她解釋,這門學問不包含任何宗教,只是建立一個體系,幫助人們更了解自己,這正符合她多年追求。 她並非特例,而是疫情下的共通現象。英國華威商學院經濟學和行為科學教授奧斯瓦德(Andrew Oswald)2022年的研究指出,四、五十歲的熟齡工作者,在疫情間重新評估自己的生活,去尋找更能充實自己的東西。換句話說,為了追求幸福而改變了職業。 路嘉怡原本只是想理解自己,卻越學越著迷,從1階上到6階,功課很多很繁重,她一邊埋怨卻一邊做,彷彿把一輩子用功的額度全用在這裡。她的丈夫、製作人湯宗霖也不解,問:「妳是中邪了嗎?」 老師建議她可以上講師課程,一開始她的反應是:「怎麼可能,我那麼討厭當老師!」但繼之一想,自己主持多年,也算是受過「說話訓練」,或許能將人類圖的複雜概念講得讓所有人都聽得懂。 準備一堂課,寫一萬字講稿教學化繁為簡,人生下半場找回自信 拿到講師執照後,路嘉怡小心翼翼試水溫,先從身邊的朋友開始試著教,把教案全講過一遍、再修改;接著再找朋友開實體課、丈夫公司的製作人、朋友的朋友……。她一次次修改講稿,把深奧內容講得簡單,試了將近1年,才敢開線上課,沒想到一夕暴紅。 走過的路都沒有白費,她主持、寫書,全成了開課的養分。一堂課,她要寫上一萬多字的逐字稿,9堂課超過10萬字,都可以出一本書了,她一邊抱怨卻一邊翻開畫得密密麻麻的課本,學習有多累人,就讓人多眷戀。 上半場人生花太多力氣追求目標,因為達不到而讓自己感到挫折,但在理解人類圖之後才明白,其實不需要這樣做。路嘉怡說:「我是個對外表沒自信的人。學了人類圖之後,發現自信不用全來自外貌,當一個內在豐厚迷人的人,可能比皮膚光滑更重要。」 「人生到了下半場,不是追求財富成就,而是追求自在、成為自己。」她說,曾經在人生裡活得茫然的她,找到了第二個想要長長久久做下去的事。 ...

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