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這樣閱讀,才有高收入!日本讀書專家的1紙A4歸納法 所謂的摘要,就是「摘錄要點」:摘要=摘錄X要點。 你可能會認為這是廢話,但必須記得,摘錄和要點的關係並不是加法,而是乘法。如果無法了解這一點,就會搞錯摘要的重點。 拙劣的摘要 第一種是單純將長文變短文。再怎麼簡潔的透過字數「摘錄」,如果其中不包括任何「要點」,就看不出重點所在。摘要並不是單純讓文章變短,也不是抽出書中的粗體字而已。摘要的精華在於要點。 第二種拙劣的摘要是過度冗長。冗長的摘要,光是字數就令人感覺矛盾。當你抓不到要點時,就會變成「這個很重要、那個也很重要」,什麼都無法捨棄,於是摘錄出一大堆沒用的資訊。 因此,為了判斷哪些資訊該留、哪些資訊該丟,就必須理解要點是什麼。 要點=問題X答案X根據 做摘要的3個要素 回到「摘要=摘錄X要點」的等式。如果將公式進一步分解,就能以下圖呈現。 來源:任性出版提供 其中,要點可以分解為「問題X答案X根據」。有關這3個要素,我們將進一步說明。 1.問題,作者最想釐清的內容 想掌握要點,就絕對不能遺漏「問題」。先釐清作者想透過這本書回答什麼問題、解開什麼疑問,就能開始進行摘要。 該如何尋找問題?可以從封面、前言、結語中尋找,通常會以3種模式來呈現: 明確寫出「問題」(疑問句)。 以「本書的目的是……」開頭。 隱藏在寫作背景中。 以《改變人生的最強呼吸法》(The OXygen Advantage)為例,在本書日文版封面上,寫著以下句子: 本書的目的是,幫助你學習正確的呼吸技巧,並實現終身健康。 透過本書的知識和練習,幾週內你就會發現自己感覺更好、更強壯、更有運動能力。即使你只是一個沒有太多運動經驗的普通人,我也可以向你保證,這絕對有效。 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可以取得巨大的成果。 封面上清楚寫著這本書的目的。而作者想釐清的問題,就是「在短短幾週內,改善健康狀態、增強體力、讓運動效能更佳的祕訣是什麼?」 2.弄清楚問題的答案 接著,我們要針對問題找到答案。而「在短短幾週內,改善健康狀態、增強體力、讓運動效能更佳的祕訣是什麼?」的答案如下:集中精力,以鼻子呼吸並「減少」呼吸量。可以根據以下方法找出答案: 書名即答案。 封面、封底的文案。 寫在前言或結語中。 寫在第一章的最後。 寫在第二章最前面(尤其在以第一章說明成書背景的書籍)。 寫在第三章中間(這類書籍往往冗長贅述,是好書的可能性極低)。 3.探索答案的根據 第三個要素是答案的根據。而商業書的根據分為「為何」(Why)與「如何」(How)兩種: 為何:為什麼是正確答案? 如何:答案要如何執行? 其中「如何」所列出的方法越實際、越有效果,就越能為答案(What)佐證,因此,「如何」的闡述能支持一本書的主張。 接著,我們繼續以《改變人生的最強呼吸法》為例。這本書給的答案是「集中精力,以鼻子呼吸並『減少』呼吸量」。首先,我們要探究的是「為何」,從書中能得到可以輕易減重、打造不容易感到疲憊的身體、強化心臟機能、使氣喘痊癒、使臉形正常發育5個理由,並整理成下圖。 來源:任性出版提供 接下來針對「如何」,可以整理成下圖。如此一來,答案的根據就齊全了。 來源:任性出版提供 歸納在一張紙上的一頁精粹 當你找出要點的3個要素,就可以整理成「一頁(一張A4紙)精粹」。之所以歸納成一頁,有2個理由。 第一個理由,是因為這麼做能自然而然產生「刪除多餘資訊」的意識。當你嘗試把內容濃縮成一張紙,除了考慮要寫什麼,也會注意到不要寫什麼(要割捨什麼內容)。 所謂的摘要,是篩選要點、割捨其他不重要的資訊。採取一張A4紙的限制,能夠激發潛意識。 第二個理由,是因為把資訊精簡化後,更容易作為資產重複運用。相較於照本宣科背誦,如果能夠融會貫通,以自己的方式描述內容,更容易靈活運用吸收的知識。 接下來將《改變人生的最強呼吸法》的問題、答案和根據整理在一張紙上,可以得到下圖。整理到這個程度,才算是掌握住要點。 來源:任性出版提供 一份摘要,究竟是徹底了解全書的結構(問題X答案X根據的關係)後,歸納而出的總結?又或者僅是截取書中粗體字前後內容?許多人整理出的摘要都是後者。 後續我將詳細說明,商業書所寫的方法論,必須建立在「脈絡」之下。而脈絡通常會藏在「問題」,以及支持書中理論的「根據」中。如果忽略這些脈絡,僅僅截取粗體字,可能無法獲得預期成果。 為了消化書籍的內容,使其成為資產,務必要以找出「要點=問題X答案X根據」的脈絡。 *本文摘選自任性出版《這樣閱讀,讓我高收入》 {DS_BOX_38895}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5.01.10
管理 喜歡讀書,關心文化的政治人物 今年的台北國際書展與過去比起來有些不一樣! 開幕第一天就來了2位總統,現任總統蔡英文在開幕典禮中致辭,並在之後逛了書展會場一圈,帶動了一波購書的人潮。 下午,來了第2位總統,下一任總統賴清德也來了,一樣逛了一圈,也買了書。 現任行政院長陳建仁也來了,逛了許多攤位,也買了書,代表台灣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都表示了他們對閱讀的關切,及對文化的關心。 身為主管單位的文化部更表示完全支持的態度,事先就發放的文化幣,從16歲到22歲的年輕人,相當每人1,200元的禮券,逛書展可以用,購書可以用,直接給台北國際書展注入活水。 文策院還糾集8家出版社,推動跨域整合,故事文本的養成計畫,8家出版社都表現了對參與影視音發展,投入故事文本培育的積極態度。這場宣誓會也吸引執政黨立委蘇巧慧、吳思瑤、陳培瑜到場支持,她們都展現對文化出版產業全力支持的態度。 文化部長史哲,更是連續幾天都在書展會場穿梭,逛展、買書,他應該是歷任中態度展現最熱心者。 工作上和文化出版不相干的監察院長陳菊,也到世貿展館看書、買書,只要熱中閱讀都是出版界最好的朋友。 前文化部長鄭麗君,也買了滿滿的一箱書,展現了她是一個愛書人。而現在民進黨執政的重要人物鄭文燦、林佳龍也來買書,表示了關心。 連續執政第3次的民進黨,終於在今年表現了對文化出版的關心,幾乎所有執政黨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都把逛台北國際書展變成支持文化,關心閱讀的標配,當有這麼多政治人物關心閱讀之後,也會影響全民的閱讀習慣。 只可惜的是,關心文化的只有執政黨,在野黨的政治人物我們只看到台北市長蔣萬安到書展逛展、買書。我們很期待這股逛書展的風氣,變成朝野政治人物共同的行為,我們期待朱立倫、韓國瑜、柯文哲、黃珊珊,也到會場逛展,展現你們的文化素養,也展現對文化的關心。 今年書展,是疫情以來這幾年最熱鬧的一年,第3、4天我們就已經看到國小、國中的小朋友,成群結隊逛展,或許他們的購買力尚不足,但培養未來的閱讀種子,他們的出現,讓我們看到希望。 最後2天,我們更看到擠爆的人潮,及消化不了的排隊結帳人龍。對乾涸已久的出版業而言,這都是場及時雨。 閱讀應該是每個人的習慣,文化更是每個人應具備的素養。如果台灣的政治人物,都能把閱讀當習慣、把逛書展變行為標配,影響所及,台灣的閱讀風氣就會改變了。 部落格:https:feipengho.pixnet.netblog自慢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ofeipeng ... 2024.02.28
財經 五人「AI讀書會」變最強推手!奧美公關讓菜鳥到60歲員工都用AI 公關業巨頭奧美公關,如何用一個沒有KPI的共學小組,讓二十歲出頭的新鮮人,教會公司內三十幾到六十歲的資深同事,人人用AI? 公關業是高度仰賴人力的產業,如處理媒體關係、活動企畫、撰寫新聞稿、媒體監測、輿情分析等工作,所需的工作時間非常長。 但如今,他們已習慣在作業中大量融入AI,讓最寶貴的心力能更專注在公關策略的本質。例如在內部討論提案,溝通視覺時,過去用文字很難表達具體概念,抓網路圖片又可能侵權,如今用AI就能生成,使溝通有共識,「快速把我們的Idea(點子)畫成一張圖,讓客戶更有Vision(視覺)、我們更好表達。」奧美公關AI自學小組成員李安昇表示。 如何說服員工用陌生科技?推廣AI,從「挑對人」做起 同時,很多辦公室日常例行公事,包括一般信件回覆、會議紀錄、資料搜尋以及文章摘要等,也都融入AI工具。 這一切,是從奧美公關董事總經理謝馨慧的一個念頭開始。「我們顧問工作天生就得比別人學得快,否則會被淘汰!」謝馨慧看見,AI浪潮來襲,行銷品牌公關行業客戶來自各產業,他們都在培養AI能力,若奧美公關不懂、不會用,就會失去價值,「遲早大家都一定會學用AI,所以越快學會,越有競爭優勢,就是『你先懂了別人還不懂的,運用時間差創造的領先』。」 但,究竟要如何讓員工最快速學會AI? 從做中學,最快。只是,「人對一項陌生科技,會產生模稜兩可的認知,使用者剛開始都會心生恐懼。如用強硬手段逼大家接納,會造成組織內很大的摩擦,反而放大了恐懼。」政大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蕭瑞麟觀察。 謝馨慧也深諳此道理。因此,她決定成立一個沒有KPI的共學小組。 這個小組的唯一目標,就是所有同事要會用AI,但一個不強制規範的共學組織,要怎麼樣才能成功呢? 首先,挑對人很重要。年僅二十四歲的林筱婷,因為喜歡圖文創作,二○二二年就開始用AI,進入公司一年多來,常用AI寫新聞稿、做問卷等,「這些主管也都知道,所以當AI小組成立時,她馬上說:選妳就太好了!」林筱婷說。 額外再學新工具,好累?讓員工想學,先教實用功能 這個AI小組由各部門主管推派一名同事所組成,目前成員有五人,由林筱婷擔任組長。而成員們也就是種子教師,學會了,再把技術跟觀念帶回去給部門同事。 但,要如何讓平常已經深陷工作,焦頭爛額的同事,也都願意額外再來學AI? 答案是:先從真正能幫到對方的地方開始。「在還沒有AI小組前,同事們也知道有這些東西,每次看到我們用,也會好奇,」林筱婷說。因此,最容易讓同事們接受、也最快看到成效的,是工作的常用功能。 AI小組成員會拿出實用的AI功能,先進行小組討論,初步判斷是否值得分享;再與謝馨慧對焦,成為每月公司大會的分享主題。「我的任務是判斷那些功能,是否真能實際運用在工作上來提高效率及增加價值。而他們也要能教會我,因為年紀最大的我學會了,其他人就不難了。」謝馨慧說。 除了在月會上分享,AI小組也會透過發行雙週報,分享有關AI的新聞、趨勢或書籍。 謝馨慧強調,雖然有明確目的,但為什麼不能設KPI?因為KPI不是一切,對這些本就喜歡「玩AI」的年輕人來說,「好玩的學習與分享」不是額外的工作,也不須有壓力,反而像是社團活動。 林筱婷說,公關產業深受AI技術發展影響,加入AI小組提供一個絕佳的契機,讓自己去思考、使用這些工具。很大的收穫是,在過程中反思公關工作真正的本質是什麼,「去探索哪些才是工作中真正重要、需要花時間去經營,沒有辦法被科技取代的部分。」 蕭瑞麟指出,相較於資訊人員用「頒發聖旨」的方式,奧美公關則先抓住年輕人當領頭羊,轉換認知變成是「玩玩看」,而且,當使用者理解AI確實能讓工作省掉很多功夫,逐漸了解科技的好處,也就克服了對陌生科技的恐懼,創新自然能快速擴散。 這套方法是否能適用所有公司?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數位轉型服務負責人溫紹群提醒,要視公司業務屬性,可能不全然由年輕人主導,因為年輕人能掌握新技術,但或許不懂業務,或可採取與資深同仁協作,去解決企業長久以來的痛點。 「將來有優勢的不是AI,是會使用AI的人,誰最快取得AI運用能力,就能跑到別人前面,不然就是慢性自殺,」謝馨慧說。 要能最快取得AI能力,只須做對一件事:善用年輕人原本就愛新科技的天性,教大家解決手上的問題,就有機會將AI文化無痛導入組織。 ... 2024.05.01
職場 台灣「數理奧林匹亞」狂奪46獎牌!金牌同學秘訣「真的要11點睡」 學子們分享讀書訣竅,包括每天晚上11時準時睡覺,避免熬夜影響思考敏銳,以及讀累了要適時玩樂,調適心情釋放壓力... 2025.01.10
職場 85歲拿碩士!台科大高齡畢業生讚讀書一舉兩得,還捐50萬設獎學金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25日舉行112學年畢業典禮,歡送逾3000名畢業生。就讀EMBA的先鋒機械公司創辦人黃哲武,以85歲高齡取得碩士學位,他表示,在「白髮蒼蒼」的年紀返回校園,少了職場壓力,反而可以放心學習。雖然體力、記憶已不如青年,但勤用腦力學習,除了減緩衰老,還能拓展社交圈。 先鋒機械創辦人黃哲武年過80取得碩士學位,25日樂當高年級畢業生。他表示,出身貧窮,年輕時每天清晨4點起床趕上學,自工專畢業後便前往電線電纜公司機械設計部門任職,35歲創辦先鋒機械公司,從此每天都不得閒。直到第二代接班,才能在白髮蒼蒼的年紀重返校園。 黃哲武表示,退休後沒有職場上追逐升遷的壓力,反而可以放鬆心情學習,師長及和同學都相當「敬老尊賢」,學習起來身心愉快。雖然體力和記憶力已大不如前,但唯有勤用腦力學習,減緩衰退的同時,還能擴大社交範圍,一舉兩得。 黃哲武說,每天會花4小時閱讀新聞和學習新知,也鼓勵青壯年持續進修、保持好奇心,多與不同領域的人才交流。也捐贈50萬設立管理學院「黃哲武獎學金」,讓弱勢學子安心就學。 校長顏家鈺則提醒學生,畢業生將與第一線生成式人工智慧正面交鋒,當把資料交給AI修改時,AI也在吸收辛苦研究的知識。學生應掌握、善用人工智慧,但不要被欺騙或利用。也期勉學生存著回饋社會的心,用關懷支持,促進社會轉變,多想想如何帶來更多貢獻。 台科大今年畢業典禮也邀請傑出校友撼訊科技總經理陳劍威、連展科技總經理陳鴻儀給予畢業生祝福。陳劍威期待畢業生保持樂觀和持之以恆的態度來處理挑戰和問題,「看到問題中的機會,而不是恐懼和挫折。」陳鴻儀則勉勵畢業生,培養國際觀與社會的關懷、充實人文素養與創造力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 ※本文由《聯合新聞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2024.06.01
財經 他不貪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用十年把100萬變50億,年化投資報酬率>50%! 買股之前,我會充分評估公司的價值,買股當下先算出適當的目標股價和預期報酬。即便如此,我幾乎沒有達成目標股價後、賣在頂點的時候。不但無法像股民常講的賣在肩部,反而時常賣在頸線。 有人會取笑我,明明能夠賺更多錢卻做不到。然而,我不喜歡像是榨汁,硬是要擠出最後一滴,以強求獲利。長期投資下來,我意識到,那樣做並不能帶來可觀利潤。就算股價看似仍會上漲,只要到達目標股價就該賣掉,因為達到我設定的價值時,就是我獲利的時機。 就算知道會繼續漲,達到目標價就選擇賣出 我在2001年投資的高麗開發(Korea Development Corporation,2020年7月被Samho股份有限公司合併,更名為Daelim建設。之後Daelim建設於2021年3月將公司名稱改為DL建設)便是其中一例。 90年代後期,營建業景氣轉繁榮。但高麗開發早於1098年巨濟島古縣灣填海工程期間破產,被併入Daelim集團。在這之後,巨濟島的重工業開始發展,地價水漲船高。公司本身經營穩定,發行資本高達300億韓元(約合新台幣7.5億元),盈利則超過100億韓元(約合新台幣2.5億元)。股價面額(5000韓元)落在最低點時,也有500韓元左右的股息。面額的基本配息報酬率有10%,殖利率有15%至20%。 經由拜訪龍山總公司,我發現公司管理非常透明,也幾乎沒有負債,認為這家公司一定能夠穩定創造收益。除了作為製造業,資產中擁有大量相當於存貨的不動產。法院監管期間,於債權銀行的強烈干預下完成重組,財務狀況非常簡單、健全,員工滿意度也很高。在我心目中高麗開發的股價落在2萬至2.5萬韓元之間。 從2001年起,我開始買進他們的股票。當時買入價格在3200至7000韓元區間,期間因為911恐攻,股價曾跌至5000韓元左右。我將其視為一個機會,大量買進並開始等待時機。三不五時就拜訪總公司、古縣灣基地,以及開發溫泉的天安,和當地所長們聊天、喝酒,還拿出所有權狀。因此,我變得比公司員工更了解公司狀況。起初我將目標價值設定於2萬元,但由於公司頻繁有償增資,實際收益約1.5萬元左右。公司增資後,積極舉辦說明會並對機構銷售,致力於刺激股價,股價便因應上漲。 不過,我的務農計畫僅止於此。當收穫的時刻到來,便該賣掉股票分享成果,另尋其他公司投資。我雖然知道它仍會上漲,還是果斷賣出,此後不再留戀,只留下對獲得報酬的感謝。 重要的是,對達成原本期待的報酬「心存感激」。在賣股後上漲的部分,都不屬於我。我只要將獲得的報酬再投資其他的好公司就行。在那之後,高麗開發股價漲到4萬韓元左右。原本應可得到更多獲利,這樣的結果算是判斷錯誤嗎?現在看來的確會這麼認為,但是如果回到那個時候,我還是會做相同的決定。 高麗開發獲利了結後,我買了KCC建設(KCC EC)的股票。它的流通股本比例高,每年獲利約有300億至400億韓元(約合新台幣7.5億~10億元),股息殖利率也很高。當時我是這麼判斷的,增資前雖然是高麗開發的價值看起來比較高,但之後KCC建設更勝一籌。高麗開發是我首次投資的營建股,學習過程中進而發現KCC建設。基於是第一次買營建股,非常用心研究。大量學習後,明白了建設公司運作和獲利的方式,也因此得以投資該公司。 公司就像生命體,如果無法隨著環境變遷而進步,就只能退化。所以我不推薦買股後,毫無目標擱置的那種「長期投資」。與公司合作期間,股價能夠達成我設定的價值就足夠了。如果獲利脫離自己設定的判斷標準和原則,將不再屬於我。假如尚未研究的公司股價上漲,也不屬於我。只要這樣思考,就不會浪費不必要的情緒,對下一次的投資也會有顯著的正面影響。 變動的不是股價,是人心 股價永遠都在變,而且很多時候沒有原因,畢竟公司價值也不是每天改變。只要不賣出股票就不會實現損益,股價波動只是一種日常。 但是很奇怪的,我們的內心很容易被股價影響。股價上漲,心情就會變好;股價下跌,則會變得沮喪。股價若是上漲,便開心的請朋友喝一杯,或爽快買下曾猶豫是否該買的東西。股價要是下跌,就好像世界末日來臨,不停嘆息。 有時候,股價會無端上下起伏。同一支股票昨天分明上漲1.5%,今天卻跌了1.5%,這並不是公司昨天產品賣得很好,今天少賣1.5%的關係。偶爾也有股票缺乏利多消息,卻持續上漲一個月,然後突然間打回原形。甚至昨天漲停板的個股,今天也可能暴跌跌停。所以只要安然面對「股價老是上上下下」這件事即可。 投資人當然該確認檢查暴跌或暴漲的根本原因是否源於公司。可是,如果定期與公司交流,清楚知道正逐漸達成目標價,就不需要被波動的股價動搖。 隨著股價波動,內心也隨之動搖的原因,在於您不是在投資一家公司,而是熱衷於買賣交易的行為。假如有一家餐廳對自己的菜單和行銷都很有自信,會因為今天下雨客人變少就決定關門嗎?當然不會。然而,當缺乏和投資的公司共同經營的心態時,就很容易動搖。 我經常拜訪工作現場和員工交流,充分溝通。往往會因為沒有一次買進想要的數量,結果股價快速飛漲而惋惜。反之,如果有尚未買齊的股票價格下跌,就會很開心。不過已經買完,股價卻下跌時,心情也不會太愉快。我認為自己並未表露情緒,我太太卻說能從我微妙的心境變化中感覺到。但是,我的情緒波動轉眼就會消失。 若不能在股價波動時堅定心志,就很難擺脫人云亦云、跟風買賣這種盲從他人的投資方式。穩定動搖的內心唯一的方法,就是多了解我投資的公司。 從能放膽去做的金額入門 如同許多專家的忠告,我也建議「絕對不要借錢投資」。不是因為股票是伴隨風險的資產,而是因為股市投資具有相當的波動性,因此心理因素極端重要。假如不是以閒置資金投資,而是利用貸款、有急用的大筆資金或生活費,將難以維持心理平衡。 股市投資屬於一種積極的投資方式,有損失本金的風險。無論再怎樣反覆思量,或投資經過長期一定會成長的公司,某些特定區間內的股價仍有機會下跌。 即便公司表現良好,也可能因外部因素影響而暫時下跌。有時候,下跌或橫向盤整趨勢會延續一段時間。有能力的公司最終能挽回損失,重新向上。但是,若投資人的資金來自貸款或急用資金,就等不了。而會被「舉債投資」誘惑,肇因於人們想以超越現有資金的金額投資,貪圖在短期間內就能賺到更多錢。但世界並沒有這麼簡單,絕對不要操之過急。 《投資的絕對原則:韓國股神簡單又心安的農夫投資法》☛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DS_BOX_36039}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