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哈佛大學研究:說話多加2個字,讓人答應的機率多50%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需要說服他人的時刻,然而,你並不一定總是能讓對方聽你的,因為每個人的觀點和價值觀都不盡相同... 2024.02.17
職場 公開演講說服人的第一步好難?歐巴馬文膽揭美國總統怎走過掙扎期 發表好演講或報告的第一步,也是許多人感到困難的地方,就是相信我們能做到,相信我們的聲音是重要的,我們應該被聽見。 我們經常不相信這一點,否定自己,不敢發聲,好保護自己免受他人可能的拒絕。 發生了什麼事? 害怕公開演講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恐懼症之一。我有位朋友多年來演講前都會乾嘔。 在人前演講感到掙扎,這似乎是人類的天性。 歐巴馬總統就任後幾個月,三十六歲的我成為外交政策撰稿人之一,我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見到他的那天。當時是在西廂辦公室舉行的撰稿人會議中,我已準備好他首次在海軍學院軍事畢業典禮的致詞。 「新來的那個人在哪裡?」歐巴馬進入辦公室,邊扔著橄欖球邊問。「你的演講稿寫得很好。」他握著我的手說。 我感覺如同站在世界之顛。然而,我在華盛頓這個崇尚門第、權力和財富的城市待得越久,就越覺得自己稍顯不足。 我還是像大多數人一樣,常常過於關注自己缺少的事物,而不是相信自己。我把這件事隱藏得很好,但我內心總覺得有人比我更有資格、更有經驗、更有能力,或學歷更好。 幸運的是,此時我想起了另一個來自歐巴馬總統的聲音。他曾對我說過他早年的掙扎。 歐巴馬是如何變得更好的? 「有時,聽眾只有十二個人。」他說,「但經過一步步努力,面對更多聽眾為我建立了與他人溝通時基本的自信。」在過程中,他學到了「交談前先傾聽」,這是最重要的一課。 呈現,而非陳述(show, don't tell) 是優秀寫作和出色演講的黃金法則。 他回憶他對著社區居民和領袖的發言:「既是報告也是對話。最出色的演講者會與聽眾對話——並不是對他們說教,而是交流,這包括傾聽他們覺得重要的事。那些對話幫助我了解我們如何為自己的人生拼湊出一個故事,關於我們的生活、對我們來說重要的事、來自哪裡、將去往何方、要如何定義我們的價值觀,以及我們的恐懼和失望。」 「每個人都有一個神聖的故事。」他說,「一個觸及他們本質的故事。而傾聽他人的故事使我更了解自己。」 幾年後,他已是一名二十八歲的哈佛法律系學生,並獲選為《哈佛法律評論》的總編。他的其中一項責任是在年度晚宴上發表演講,並介紹年度獲獎嘉賓:民權運動的象徵人物,國會議員約翰.路易斯。 「這是我第一次在陌生大眾面前發表重要的公開演講,主題也是我所關心的領域。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自己要說的內容,寫好講稿並背了下來。」 做為第一位獲選為《哈佛法律評論》總編的非裔美國人,他談到了自己的旅程,又向路易斯致敬,「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我掌握了聽眾,我打動了他們,我講了一個讓他們產生共鳴的故事。』」歐巴馬說,「素材、時機、呈現方式」一切水到渠成。 形塑歐巴馬演講風格的經歷,則是他早期的競選活動。他說:「我剛開始競選國會議員時,在辯論和即興發言的某些場合,我傾向於不講故事,而是羅列談話重點、事實和政策。結果我過於抽象、學術,並講得太冗長。我還需要學習如何在高壓情況下向一群陌生人,即興發表有效的演講。」 四年後,在二○○四年波士頓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歐巴馬走上台,微笑、鼓掌、向聽眾揮手,調整麥克風,開始演講,向在場的我們和數百萬在家收看的聽眾自我介紹。 接下來的十六分鐘,他沒有對著聽眾講話,而是與我們對話交流。他沒有列舉枯燥的論點和事實,而是講述更大的故事:關於一個國家、我們的價值觀、我們從何而來,將去往哪裡(當他即將結束演講時,聲音變得激昂)。 公開演講是一項技能,可以學習和磨練,這須從我們對自己講述自己的故事開始。 多年後他的顧問阿克塞爾羅告訴我,「如果歐巴馬沒有深入思考自己的身分認同,他就不可能發表那段演說。他理解自己的故事如何塑造了他。」 他是個很有影響力的演講者,因為他了解自己。 我合作的講者最常問我:「我應該說什麼?」答案很簡單:發表只有你能發表的演講。 賦予它人格,講述只有你能講述的,尤其是你自己的故事。這就是為什麼「了解自己的故事」(你是誰以及你的信念是什麼)是如此重要。只要你掌握這些要素,就可與聽眾分享。 你可能在想:但公開演講的原則不就是講述「與講者本身無關的事」嗎?我一直認為這個說法太過簡化。 當然,你的演講不該只圍繞你個人或只談你想談的(有個訣竅,當你擬好講稿後,數數看你說了多少次「我」、「我的」、「我自己」,然後盡可能刪除)。你需要深入思考你的受眾及他們想聽的內容。 但你是演講者,最好的演講往往與講者個人的經歷有關。你的演講是否成功,能否打動並激勵你的聽眾,取決於你在那一刻展現了什麼。 聽眾想要的是原創性和真實性。他們期望你提供一些不同的東西:你的觀點、你的信念、你認為需要做的事情。 發表只有你能做到的演講能降低對演講的恐懼,說這些故事的最佳方式,就是用你想要的方式來表達。 有個方法可判斷:想像由別人來講述這些內容。如果另一個人能念出你的講稿,且依然完全合理,那麼你的內容很普通,並不屬於你個人。想要脫穎而出嗎?你需要與眾不同。 我強烈建議你不要依賴AI工具來撰寫演講或簡報,特別是那些具有個人色彩的內容,因為你的故事具有獨特力量。 我認為人們在準備演講時最常見的錯誤之一,就是倉卒開始準備簡報。其實有更好的方法,我遵循五○—二五—二五準備法。大約花五○%時間思考、研究和整理思緒;二五%時間用於寫稿;最後二五%時間拿來修改講稿和練習。不管你有多少時間,這都行得通。 是的,你很忙,但如果美國總統可以抽出時間與撰稿人一起推敲演講內容,你也可以: 一、我演講的目的是什麼?我想講述什麼故事? 二、用十個字內的一句話概述你希望聽眾記住的主要訊息,讓這句話成為你的北極星,不斷問自己:「是否緊扣主題?」 三、支持主要訊息的三到四個論點是什麼?(也許可以多幾個,但不能到十個這麼多) 常有人問我:「一名出色演講者最重要的技能是什麼?」對我來說是「必須是一位優秀的研究者」。歐巴馬曾告訴我:「我學到做好準備如何能帶來自信,因為你知道自己的主題很重要。」 我一直認為準備演講就像在淘金:你必須篩選大量資料,才能找到金塊,那些有趣的點子、出人意表的故事,將它們點綴在演講中,熠熠生輝。 {DS_BOX_38737} ... 2024.12.19
職場 入職不到10年的菜鳥,怎麼說服主管?這張「關鍵人物埋單矩陣表」存起來 矩陣左欄表示的是提出概念者屬於哪一個層級,上方的橫列是試圖要說服對象的層級,不同深淺的陰影則代表群眾接受提出者意見的機率... 2023.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