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說明

共有 10000 則相關文章

職場

很多時候,我們完成專案計畫,決定簡報的主題,然後埋頭開始編寫內容、製作投影片或指示他人代勞。但是如果我們不能簡明扼要闡述自己的觀點,又如何能整合要傳達的訊息呢?這是個艱難的工程。 面對這種情況,該如何克服?你可以用一句話簡要地陳述關鍵訊息,這有助於在專心設計內容時,更能堅定自己的立場。 設計你的三分鐘故事 簡介一個專案或進度時,講一個簡化濃縮版本的故事非常有用,三分鐘故事正好能派上用場。如果你只有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告訴觀眾他們所需的訊息,你該說什麼? 在這個精簡的濃縮版本中,你必須涵蓋關鍵訊息,這點至關重要。同樣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哪些細節可以被省略。在你遇到利害相關人士(例如,在電梯裡偶遇或視訊會議裡第一個出現的人),三分鐘故事非常有用,可以讓你快速掌握最新進度或獲得一些回饋。或是當你在會議上分配到的時間被限縮,三分鐘故事也非常實用。 如果你已經完成一個簡潔的版本,代表你知道自己要講什麼,你了解你的故事內容,你可以讓它配合指定時間。還有一個效果——三分鐘故事會減少你對投影片的依賴。 三分鐘故事的一個關鍵字——故事,我們給它一個簡單的定義:有情節、有轉折、有結尾的內容。在你的三分鐘故事裡,情節是你為觀眾設置的背景,讓他們做好準備,接受你要傳達的內容。轉折概括了有趣或出乎意料的部分,或攸關理解的全新訊息。結尾是呼籲觀眾有所行動:你希望觀眾聽完你分享的訊息後應該有什麼行動。簡略回顧一下上述要點。以下是三分鐘故事的1-2-3: 情節:你為觀眾設置的背景 轉折:觀眾須知道的新訊息 結尾:你希望觀眾採取什麼行動 你的三分鐘故事一旦完成,就成為一個參考錨點,你再根據需要看是否得擴展或壓縮故事(這兩個額外工作同樣重要)。若你想擴展故事長度,可與同事討論你的專案計畫,聽取回饋;或與注重細節的利害相關者先來場非正式對話;也可在規畫該用什麼方式溝通或報告工作成果時考慮是否加長故事。不過,在擴展故事之前,我們先練習如何壓縮故事。我之所以先介紹三分鐘故事的概念,係因把整個劇情濃縮到單一句子是相對比較困難的過程,這正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 如何構思我的「核心想法」? 還記得我們一開始點出的問題嗎?我們經常在尚未確定目標之前就使用工具,埋頭構思內容。核心想法就是所謂的終極目標——你想傳達的關鍵訊息。把核心想法看成指引方向的北極星,引導你寫出替自己溝通加分的內容。一旦你完成核心想法,彷彿就有了內建的石蕊試紙,用來測試你考慮納入的內容是否合宜:這內容能否成功傳達我的核心想法? 我第一次在南西.杜爾特暢銷書《簡報女王的故事力》讀到核心想法,把它稍加改編後用於研討會,多年來已與成千上萬的人一起教授核心想法的概念,並練習如何構思與應用它。核心想法是我們傳授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核心想法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清楚表達你的觀點, 傳達牽涉到哪些得失與利害關係, 必須是個完整的句子。 以下一一分析這三點。 第一、清楚表達你的觀點 這一點鼓勵你具體表達你對某事的看法。我有時看到一些人因為受限於一句話的篇幅,掉進以下的陷阱:對核心想法的表達過於籠統空泛。例如:「我們得改善作業流程以便提高利潤。」雖然沒有人會反對這種說法,但這說法其實沒有意義,因為過於抽象,缺乏具體或吸睛的細節。若想成功,你應該往另一個方向發展——讓這句話更具體。例如:「先解決我們銷售過程的這個痛點,估計可以保住的潛在客戶可以上調10%,確定他們不會因為銷售過程而選別家,這可讓我們增加三十萬美元的利潤。」 可根據不同的情況和觀眾,重新調整用字或提出明確的行動,讓上面那句話更清晰具體:「請批准這筆開支,以解決銷售過程中的這一痛點,此舉能保住在銷售過程中會選別家的潛在客戶,進而提高我們的利潤。」 第二、傳達牽涉到哪些得失與利害關係 核心想法的目的之一是傳達會涉及哪些得失與利害關係,不過講的並非你的得失與利害關係,而是你的觀眾有何得失。這往往意味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因為你更習慣從你的視角而不是從觀眾的視角,解釋為什麼大家應該關心這個問題。針對你的觀眾,定調你的核心想法,亦即聚焦於對觀眾而言最具吸引力的內容。這個吸引點通常被稱為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用來回答「為什麼觀眾應該聽你講話」的核心問題所在。 你可以用正面或負面的框架表達觀眾會有哪些得失或利害關係。正面框架聚焦於觀眾可以受益什麼,或是如果他們按照你的建議行動會得到什麼好處。負面框架則相反。如果他們對你的建議不予理會,他們會損失什麼,或是會承受什麼風險?以下這個思考練習,有助於你弄清利害關係,我經常鼓勵觀眾想像最壞的情況:若你的觀眾不按照你的建議行動,導致X(不好的結果),進而導致Y(更糟糕的結果),最後導致Z(絕對的災難)。一旦你跌到谷底,遇到最糟糕的結果,必須考慮做多大的調整,以適應所處的情況。若是採取正面框架,也是同樣的做法。最後決定哪一個更適合你的觀眾和現況。 第三、必須是個完整的句子 核心想法不是清單整理包或半成品想法;而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不過,也許更具挑戰性的是,它還必須是簡潔的一句話。雖然寫出或說出一個完整句子聽起來很簡單,但若是你熟悉之至的工作,這通常很困難。但這努力非常值得。 受約束的好處 時間有限、工具有限、空間有限。大家常認為這些是強加在他們身上的負面力量。但我鼓勵你重新調整視角:受約束可孕育創造力。自我施加的限制,例如用一句話表達核心想法,或是受制於便條貼的有限空間(我們即將討論到),可以幫助你用嶄新方法解決問題。要想了解更多細節,請參考播客storytelling with data第五集,主題是《受約束的好處》(the beauty of constraints),網址是(storytellingwithdata.compodcast)。 僅能用單句(儘管這是任意而武斷的規定)是很重要的限制。首先,當你只能使用一個句子表達想法,你必須去掉細枝末節。由於篇幅有限,你必須狠心的確定內容的優先次序。這種做法有助於你專注於關鍵訊息。由於長度受限,每個字都很重要。亦即當你寫寫改改,並納入回饋意見,可能會發現自己反覆地替換用字或改變措辭。 雖然有時你會覺得精修或美化文字有些浪費時間,但這個過程是幫助你釐清思路的重要步驟。 《說一場有故事的簡報:Google總監的12堂課,說出讓人有感覺、聽得進、溝通到的簡報》☛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DS_BOX_36430} 責任編輯:高郁捷核稿編輯:張勝宗 ...

2023.11.24

管理

走進愛卡拉(iKala)辦公室,簡潔的設計有著新創公司特有的氛圍。引人注意的是,牆壁上掛著8大看板,述說著專屬的原則,例如自由與責任、公開透明、擁抱真相、尊重多元等。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表示,iKala的業務隨著時代而變,但是核心價值不會改變,為此撰寫「Sega使用手冊」(Sega為程世嘉的英文名),從決策、招募、溝通等面向讓公司營運更順暢。 手冊的起源,得從程世嘉的旅遊習慣談起,他喜歡到在地書店購書,在紐西蘭旅行時發現了《原則》(Principles)。他坦言,在這之前自己對於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瑞.達利歐(Ray Dalio)並不熟悉,但在閱讀後驚訝,怎麼會有人能將自己的處世原則寫得如此完整,也因此種下撰寫「Sega使用手冊」的種子。 回國後開始動筆只列出25、26條,像是「人」的事情優先處理、先處理情緒再解決事情等,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省思之後,慢慢擴展成六十幾頁的手冊,並放到雲端,首批讀者是iKala的核心成員,隨後才擴散至全體員工。 揣摩上意會耗損元氣,訂定規則,讓員工有所依歸 「Sega 使用手冊」的起源固然是達利歐的《原則》,但在這之前,iKala 就有許多核心價值,手冊只是讓他省思自己重視的事物,並且化為文字。 程世嘉發現,許多時候組織效率低落的癥結,在於沒有將運作邏輯說清楚,「制度跟流程是死的,第一線判斷所需的原則才是活的。」他希望透過手冊,讓員工能在第一線靈活判斷。例如招募員工時,就不用糾結究竟該重視專業,還是個人特質;在過去,不同面試官可能會有不同見解,對iKala來說,恐怕會找到不適任員工,付出更多成本。 再來是溝通問題,程世嘉觀察到,揣摩上司想法會耗掉許多員工心力,更別提許多時候都猜測失準。他認為,與其猜來猜去,不如將自身重視的原則條列出來讓員工知曉,還能內化成決策依準。 比方說,假如遇到爭端,當員工說主管都不跟自己溝通時,他就會拿出手冊反問他們:「你有嘗試跟主管溝通嗎?」因為手冊裡有這麼一條原則:「溝通是雙向的互動與責任」。它不只鼓勵主管向下溝通,也賦予員工向上溝通的義務。在原則的支持下,員工們都知道「雙向溝通」是彼此的責任與權利。 利用「手冊」形塑組織文化,重新審視自身,避免前後矛盾 除此之外,「Sega使用手冊」也能提高效率,尤其在員工數超過150人後效果更加顯著。在疫情期間,就有員工從家裡搭計程車拜訪客戶,困擾於該怎麼報帳,最後不到1000元的費用上報到執行長,大幅降低行政效率。第一線員工如果沒有決策原則做依歸,就容易連小事也層層上報,但以原則為基礎,就不需要繁文縟節。 如今,「Sega使用手冊」落實到公司已經2年,程世嘉認為成效顯著,但建議新創公司還是先以存活為主,假如無法撐過3~5年,就別提不是生存要件的原則。 不過,一旦挺過了生存,「創辦人越早撰寫原則越好。」因為在撰寫的同時,也能了解自身決策歷程,避免原則前後矛盾,是個反省自身的好時機,甚至還能形塑獨有的企業品牌。程世嘉表示,許多人才來iKala應徵,並不是因為公司產品,反而是被公司文化所吸引,而形成這些文化的,就是原則。 程世嘉的管理原則 1.溝通是雙向的互動與責任。2.招募及留下最好人才,請不適任的人離開。 Profile|程世嘉1981 年生,台大資管系學士、史丹佛大學電腦科學碩士。2015 年潘文淵獎得主,專長人工智慧。2011 年創立 iKala 並擔任執行長。...

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