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觀察

共有 10000 則相關文章

國際

剛過去的2024年,中國年輕人消費出現新趨勢,他們追求性價比,娛樂能省則省,又在買「谷子」、養寵物花錢不手軟。療癒經濟與玄學生活崛起,則是中國年輕人追求自我的體現。 南方都市報等多家陸媒盤點2024年消費趨勢,發現年輕人理性消費的同時,也會將「自我關懷」、「自我愉悅」放在首位,一邊捧紅「禁止蕉綠」等自帶諧音梗的綠色植物,一邊帶火「谷子經濟」與「玄學生活」等。 反向消費:當中國年輕人不再追求高級 首先就是「反向消費」爆紅。去年開始,「年輕人勇闖3.5分飯店」一度成為熱門話題,他們不再相信高星好評,而是湧入名不見經傳的「蒼蠅館子」,喝起一杯人民幣9.9元(下同,約新台幣45元)的咖啡,去批發市場淘貨。 中國年輕人不再一味追求貴,不再拘泥某個品牌,而更在意性價比和產品本身的價值,確保買入的商品是自己所需的。他們購物時不僅「貨比三家」,還信奉「可以買貴的,但不能買貴了」,堅信萬物皆可「平替」。 情緒價值至上:療癒經濟 其次是新療癒經濟興起。2024年,情緒綠色植物銷售火爆,包括取名為「禁止蕉綠」的水培香蕉、「放輕鬆」的盆栽香松、「註定紅」的朱頂紅等。這些年輕上班族在辦公桌養起自帶諧音梗的綠色植物緩解焦慮,追求情緒優先,愉悅至上。 2024年另一趨勢則是「精神遠方」漸成為主流。中國年輕人流行活動當中,排名靠前的是逛公園和City Walk兩大免費活動,而夜店、KTV、酒吧、密室逃脫等娛樂反而是過時。 「不是詩與遠方去不起,而是樓下公園更有性價比!」新消費理念下,中國年輕人重新定義「詩和遠方」,遠方不再只是物理空間,而是城市裡不經意的生活角落,也能感受獨特的文化氛圍。與此同時,「公園20分鐘效應」就此出現,他們就近到公園散步、發呆、曬太陽,實現「精神快充」。 小物周邊熱賣:「谷子經濟」 2024年「谷子」經濟的興起,則反映中國年輕人「該省就省,該花就花」。 「谷子」就是英文goods的諧音,是動漫、遊戲、漫畫、偶像等版權作品衍生出的周邊商品,常見的包括徽章、立牌、鑰匙扣、雷射票。像是日本動漫「排球少年」中某個角色的徽章在二手平台早已被炒到7.2萬元一枚。 報導指出,谷子不僅具有商品屬性,更承載著年輕人的情感寄託和社交需求。興趣消費的帶動下,年輕人為快樂買單,並構建強認同感和歸屬感的圈子。隨著動漫愛好者的群體不斷擴大,「谷子文化」從虛擬世界走入現實,催生出聚焦於二次元IP周邊商品的「谷子經濟」。 寵物「人化」帶動萌寵經濟 2024年另一消費趨勢則是「人化」養寵盛行。現在中國年輕人養寵物追求「窮養自己,富養寵物」,將寵物視為家人和朋友,不僅捨得花錢,更講究健康、精細化養寵。不光要吃飽,還要吃的新鮮、豐富、健康。同時,美麗的穿搭也不再是人的特權,寵物穿搭也開始流行。寵物的床墊、寵物的推車、防曬服等周邊,也成為消費者是否愛寵的新選擇。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單隻寵物犬年均消費金額2961元,年增3%;單隻寵物貓年均消費2020元,上升4.9%。在天貓2024年「雙11」購物節,8個寵物品牌首度躋身億元俱樂部,1340個寵物品牌成交翻倍。 玄學時尚:為好運買單 最後是玄學生活成時尚。玄學開始在中國年輕人中流行,除了塔羅牌、星座、紫微斗數,更多是透過一些具有「儀式感」的行為,來幫助自己安下心來,希望有美好寓意的事物可為自己提供情緒價值,或為生活帶來一些期待之中的變化。 因此,他們流行「工位裝修」,熱衷於在辦公桌放上財神爺,旺財相關的周邊在電商平台熱賣。此外,寓意美好的柿子造型湯圓、元寶造型車載香薰等上架即熱銷,蝴蝶元素的飾品爆紅。 報導提到,連鎖超市盒馬去年底上架一款香薰,造型為盒子內堆滿金元寶,取名為「錢的味道」,被網友捧為盒馬「最偉大的單品」。「凡事求一個好兆頭」,中國年輕人選擇為好運買單,帶有祈福屬性的商品備受追捧。 責任編輯:陳柏燕 ...

2025.02.04

管理

投遞職缺如石沉大海、參加面試過程順利卻總是銘謝惠顧⋯⋯。其實,工作難找可能不是錯覺! 不少美國人力資源公司都在今年的調查中發現,有相當比例的企業在求職網站上張貼了幽靈職缺。例如,Resume Builder的調查指出,有約4成企業曾開出幽靈職缺;而MyPerfectResume的調查結果則更為極端,有81%人資坦承貼過幽靈職缺,換算下來有36%的職缺都是假的。 幽靈職缺並不是什麼新奇的作法,但Resume Builder提到,幽靈職缺的規模正不斷擴大。人力資源公司Revelio Labs同樣提到,過去5年裡各個職缺的招募率大幅下滑, 2019年平均10個職缺最後可以創造8個工作,而到了2024年平均10個職缺只能創造4個工作。 Resume Builder還指出,許多開出幽靈職缺的公司,並不是職缺在網站上放著便罷,84%企業收到合適履歷後會聯繫求職者,其中又有85%會進到面試的流程。 但這樣不但花費人事成本,又給予求職者錯誤的期待,看似損人不利己的作法,為什麼許多企業卻持續跟進? 開出幽靈職缺,對企業真有好處? 總的來說,企業決定開出幽靈職缺可說各有理由,但最終目的多是為了塑造公司更良好的虛假表象。 原因1:營造成長假象 有人資透露,網站上多掛著一些職缺,可以讓公司看起來比實際成長得更快速,還能為公司營造廣納人才的形象。有些時候企業甚至正處於凍結招募的困難時期,仍會透過幽靈職缺讓公司看起來更「體面」一點。 原因2:試圖影響員工看法 不只是對外塑造公司形象,幽靈職缺對內也有一定意義。有人資坦承,開出職缺可以讓工作負荷過高的員工,相信可能很快就有援軍到來,願意再多撐一下,起到望梅止渴的作用。 另外,職缺持續開著對員工也是一種嚇阻,讓員工認為自己的工作可能隨時被應徵者取代,進而工作得更賣力。 原因3:儲備人才資訊 也有企業單純把幽靈職缺當人才補蚊燈,即使眼下並沒有招人打算,仍希望在平時儲備可用之材的資料建檔,以備未來不時之需,並透過持續與求職者的互動,了解最新的人力資源市場行情,甚至是同業的動態。 整體而言,高達77%受訪者認為幽靈職缺提升了生產力、68%認為對營收帶來正面影響、65%相信提高了公司士氣。 但幽靈職缺真有這些神奇功效?事實上,無論企業開出幽靈職缺的理由為何,這種作法都是在透支求職者及內部員工的信任,公司最終會受到反噬。 洞察:損人不利己,恐怕沒有長遠效益 開出職缺卻不雇人終究會穿幫,報告提到受訪者吐露,原本不知情的利害關係人,包括員工、求職者和投資者在內,有高達66%的人會知道真相。一旦謊言被戳破,幽靈職缺帶來的虛假士氣、公司形象都會頓時瓦解。 透支信任的代價,可能是員工不再願意認真工作,因為賣命只會換來公司的欺騙及不尊重;對應徵者來說,可能直接將開出幽靈職缺的公司黑名單,沒人想在耍了自己的地方工作;而投資者更不會想要投資一間試圖欺騙自己的公司。 如何辨別幽靈職缺? 那對一般求職者來說,怎麼避開幽靈職缺這個大地雷,以免浪費自己的時間精力?研究調查及人資專家都給出了一些建議。 疑點1:職缺太久沒更新 公司對開出的幽靈職缺,往往不會積極維護。Resume Builder調查指出,只有不到6%的企業會每週更新幽靈職缺,絕大多數幽靈職缺的更新頻率都是在數週到數個月不等。 疑點2:待遇太優渥 過於美好的薪資待遇也被認為是幽靈職缺常見特徵,畢竟企業並不打算真正招人。假如應徵的職位待遇遠高於同業水準,最好事先做功課打聽資訊。 疑點3:工作內容模糊 幽靈職缺往往只有設定大方向,並沒有具體的工作內容。如果企業沒辦法給出職位的細節、未來需要擔負的職責等,就有可能是幽靈職缺,企業只是想蒐集人才資料。 視訊面試平台Willo執行長尤安.卡麥隆(Euan Cameron)建議,求職者收到通知後可以立即致電企業詢問職位詳情,這麼做不僅能幫助求職者辨別是不是幽靈職缺,表達對職缺興趣也是增加錄取機會的手段。 資料來源:CNBC、Forbes、Fortune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原文標題:幽靈職缺退散!簡單3撇步揪出「假職缺」:為何企業明明不缺人,卻硬要膨風?...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