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太客氣、怕給人添麻煩的人生困擾,可能是「客氣病」作祟 而當這些抱怨不小心傳到當事人耳中,就會劇烈損害了人際關係、親密關係,因為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會覺得你的客氣居然這麼虛假... 2024.11.02
職場 《淚之女王》海仁教我們的事:親密關係的大敵,是嘴硬不願坦承脆弱 ▌作者簡介:小紅臉,曾任公務員,過去人生皆走在主流的道路上。公務員生涯十年中,身體不斷發出吶喊、反覆憂鬱,最終選擇辭職,人生從憂鬱地獄翻轉成幸福的追夢之旅。 最近在追韓劇《淚之女王》,剛好男女主角都是我喜歡的演員,能不追嗎?以下有劇情雷,介意的夥伴慎入喔! 故事一開始,男女主角兩人的關係狀態就很差,男主角賢祐聽到女主角海仁只剩3個月壽命,還忍不住嘴角上揚。但其實,劇中有很多幕都看得出來,兩人依然在意彼此,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兩人的關係走到這一步呢? 原來,他們曾經有過孩子,但兩人面對失去孩子時的反應,造成雙方誤解,我想這正是他們關係變質的主因。 當賢祐發現海仁要把預先準備好的嬰兒房整理乾淨,跑去質問海仁為什麼要清掉時,海仁說:「有必要留著嗎?看到只會讓人心煩。」 海仁說完後、轉身就繼續工作,這句話和行動都讓賢祐誤會了。賢祐以為海仁對失去孩子毫不在意,於是,他心痛下決定分房。 但海仁並非不在意孩子的離開。當她看著小孩超音波的照片,含著眼淚對自己說:「不要哭,你沒資格哭。」原來,這些難過底下,還有好多的自責和罪惡感。 也許,她自責自己沒保護好孩子,清理小孩房間,是因為不允許自己哭、怕看到就難過。在種種糾結的情緒下,她不知道可以怎麼辦,只能先選擇清空房間,眼不見為淨。 在關係中,發生一件重大事件,夫妻雙方卻沒辦法彼此坦承脆弱、好好表達自己,只用表層行為來猜測對方,很容易導致關係破裂。 3步驟表達脆弱,關係更親近 這些場景也是你熟悉的嗎?明明心裡不是這麼想,卻總是口是心非,又期待對方理解,但往往事與願違,直到關係漸漸變得疏遠,最後才後悔不已。 那究竟要怎麼表達,才會讓彼此關係靠近呢?很喜歡編劇的巧思,在第四集結尾,海仁嘗試真實的說自己的脆弱與害怕。賢祐聽完,立刻衝上去抱住了她,兩人的關係也因為海仁的坦白,而更加靠近。 比較這兩段海仁的表達,第四集時她做到了3件事: 1.辨識情緒與理解自己 想要跟他人表達前,先辨識出自己的情緒,以及理解自己怎麼了,絕對是重要的。否則,若連你都不知道自己怎麼了、為什麼難過或生氣,他人絕對更難聽懂和理解。 2.使用「我」訊息來表達 理解完自己後,要向對方表達時,記得要使用「我」訊息。如劇中第四集結尾,海仁說:「其實,我不記得了。我完全想不起來,我為何在那裡。我⋯⋯好害怕。」有發現嗎?這些句子全部都是用「我」訊息來表達。 3.說清楚自己的脈絡 過去的海仁總習慣口是心非,明明不把生病的事情告訴父母,是因為不想讓父母再承受一次失去孩子的痛,嘴上卻說著:「他們知道我生病會來搶走我的財產。」 明明海仁失去孩子很自責、覺得有罪惡感,甚至不允許自己難過,但當賢祐問她,為什麼要清理嬰兒房時,她卻只說:「看到只會讓人心煩。」 這句話沒有錯、的確也是她的心情,只不過沒說清楚前因後果,以及自己為什麼會心煩的脈絡時,就容易被他人誤解,造成關係破裂的遺憾。 若重新回到兩人失去孩子的時刻,海仁有機會調整自己當初的說法,也許她真正想說的是:「我其實很自責,覺得自己沒保護好孩子,每當看到嬰兒房的一切,總會勾起我的罪惡感,因此感到心煩。除了清掉房間外,我不知道自己還可以怎麼辦⋯⋯。」 我想,若她能這樣好好表達自己,賢祐也不至於因為誤會,而對她漸行漸遠了。 回到你身上,如果你也想要練習表達自己的脆弱,除了讓他人理解外,還能替關係增溫,不妨試試這3步驟吧! 第一步:辨識並理解自己怎麼了。 第二步:表達時多使用「我」訊息。 第三步:練習講清楚自己的脈絡。 相信在這樣的練習與表達下,對方會更理解你,兩人的關係也會更親密靠近喔。 *本文受「小紅臉的幸福魔法實驗」授權轉載,原文:三步驟表達自己,讓關係更靠近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5.11
職場 創造幸福的「儀式感」不只送禮物!資深心理師:這樣做讓感情更親密 我認為儀式感的核心,其實是認真看待並對待某個人、某段關係與某個時刻。這包括了伴侶以及我們自己,也包含眼前的這段愛情、與伴侶相處或約會時光。 那如何「與其他時刻」不同,以產生儀式感呢?我們可從「跳脫日常」及「升級品質」著手。也就是刻意安排精心時刻並享受一番,與原本生活有所區隔。 約會的儀式感 應該沒有情侶不約會的吧?畢竟廣義來說,兩人一起做某件事,就算是種約會了。因為在這些約會中,兩人會透過互動更認識對方,可滿足「可及性」(Accessibility)需求;對方願意撥出時間碰面,重視關係經營,也等於是在滿足「投入性」(Engagement)需求。 我們可以透過「特別約會」來製造驚喜,展現更多對關係的投入意願。打算邀請伴侶來場特別約會時,可以從2個方向去規劃: 1.升級版的舊地重遊 情侶的交往時間拉長,通常一起踏足走訪過的地方也會越多。或許是某個餐廳、商場、建築物、公園或郊外景點。 再次回到對你們具有特殊意義、充滿浪漫回憶的地點,不經意說出:「還記得我們上次來……」、「記得之前來的時候……」快速重現的不只是記憶,還包括當初甜蜜、幸福甚至激情的感受,重新勾起熱戀期時的雀躍心情。 不妨翻翻手機相簿,找出那些曾留下美好回憶的地方,再次邀請伴侶一同前往。我們在原本的行程,可以再來點「不一樣」,也就是規劃新的行程或路線;讓整趟約會既引發浪漫回憶,又有新元素加入。 2.探索未知,來場冒險吧! 雖然說去外縣市、離島或出國旅行容易引發爭吵,為什麼仍有很多情侶對此樂此不疲?因前往不熟悉、陌生、沒去過的地方,除了滿足我們個人的好奇心、向外探索的動力外,從關係經營的角度來看,能增進彼此的一體感、同盟感。 情侶是一起組隊的隊友,總在熟悉的新手村遊走雖然安全,但久了就容易乏味。邁向一段未知的旅程,雖然需花費時間準備行囊、規劃路線,甚至對前方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會有一絲擔心,卻也會為情侶帶來興奮與期待。 如果有先做準備,讓這場約會大致在掌握中,共同踏上冒險旅程後,即使遇到突發狀況,也能一起克服。那種相依相伴的經驗,會大幅增加親密與激情。 找到生活中的情趣 在非約會的時間中,是否仍可以增加感情熱度呢?當然可以,透過營造生活情趣,仍可讓對方感受到自己對關係的重視,而滿足投入性需求;同時又可自然提升個人魅力,讓對方持續有心動的感覺。 可從2個大方向著手: 1.環境布置 經典美劇《六人行》(Friends)有一集,男主角之一的羅斯和一位女生約會,雙方打得火熱,準備轉戰女生住處。結果一開門看到的是滿坑滿谷的衣服、雜物,甚至還有隻老鼠!當下就讓男生傻眼想跑掉。 當我們創造出一個舒適、乾淨空間時,一方面讓對方將這種自在愉悅的感受與我們連結起來,形成一種正向「綁定」;另一方面,我們也可透過空間環境,展現品味、美感等魅力。 2.運用感官 人們運用感官接收外界的情報,產生情緒、想法並做出行為反應,當然,這也包括來自伴侶所發出的訊息。除了各種「視覺」可見的物事,另外還可運用其他3種感官來製造驚喜、升溫感情。 ▍聽覺 聲音對人類的影響,常常超乎我們的想像,某段旋律、某句台詞、某個聲響,都可能將我們瞬間拉進某段回憶,產生許多情緒。在兩人的小窩,可以播放與彼此回憶有關的歌曲,或是選擇適合當下氣氛的音樂。更可以雙方輪流當DJ播歌,是種互動樂趣。 ▍嗅覺 除了聽覺,嗅覺另一個會勾起我們回憶與情緒的重要感官。而且「覺得香」通常會讓人們的心情愉悅、開心。約會時,除了專攻視覺的穿著、髮型外,香水則從嗅覺給予對方好感。找出雙方都喜愛的味道,就可以是個有趣的遊戲。 ▍觸覺 除了互動時的牽手、摟肩摟腰這種基本款,深情對望時的輕撫臉頰、頭髮,輕捏手臂、小腹或臀部、大腿,也都是日常互動中的小小情趣。此外,在忙碌工作整天,也可以透過按摩來滿足彼此的投入性需求,簡單的揉肩、小腿與按壓腳底,通常就能讓伴侶感到驚喜與親密了。 在平凡日子裡持續提升關係 還記得多年前流行過「小確幸」嗎?儀式感與它相似,但比起偶一為之的小確幸,更像是「將製造出的獨特,逐漸習慣化,成為新的固定模式」。 儀式感也鼓勵我們「多嘗試」、「偶爾升級一下」,雖然這多少會用到錢,畢竟要享受就得付出。但花錢讓自己開心,只要量力而為,沒什麼不好。 更何況不是每個儀式感的營造都得花大錢,它甚至可以不花錢;因為儀式感核心在於「是否用心規劃,創造出獨特時刻」。有人習慣在下班後到操場或健身房流點汗,享受身體的活動;有人會在睡前冥想靜心,作為一日的結束。 至於關係當中的送禮、約會、旅遊、透過新體驗創造驚喜等,關鍵是「兩個人一起享受」、「雙方都開心」。最忌諱用儀式感當藉口來強迫別人,對伴侶進行情感勒索。 愛情中的儀式感不只是跳脫日常,升級品質,還加上了「雙方一起創造某個默契或經驗」。曾有網友分享,自己與伴侶書寫交換日記持續了好多年;也有人習慣晚餐後,與伴侶到附近公園散步閒聊;我與伴侶則會在週末夜裡,分享對彼此的感謝。 所以,情侶可以一起規劃、創造更多屬於兩人的儀式感。透過「一起規劃、開心享受」來提升對關係的重視與投入,能讓感情持續升溫、雙方更加靠近。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在一起,不是要你假裝幸福》 {DS_BOX_39059}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5.02.14
職場 和成年子女相處最重要的事:尊重他們的「父母界線」 山姆上大學時第一次把瑪麗亞帶回家,她大部分時間都坐在沙發上滑手機,幾乎沒有跟山姆的家人互動,包括跟山姆感情要好的2個姊妹。山姆似乎有一點尷尬,但他貼心的不勉強她與家人互動。 「我想,她只是害羞。」山姆的媽媽在他們第一次見面後,這樣對先生和女兒說:「我們算是講話比較大聲、比較強勢的家庭,而她是獨生女。山姆是這樣說的,對吧?我覺得,要給她時間來認識我們。山姆跟她在一起看起來很快樂,那才是最重要的。」 山姆正在念高三的妹妹莎拉說:「我覺得她很糟糕。說真的,我主動問了她大概10個問題,聊她在大學的課業、嗜好、家庭、長大的地方。我希望她能讓山姆快樂,但我以後真的不想再那麼努力去認識一個人了。媽,她有向妳提出任何問題嗎?」 「沒有,但沒關係。」山姆的媽媽樂觀的說:「她可能只是需要時間來融入。如果她能帶給山姆快樂,那我就沒關係,她不需要當我的好朋友。而且她雖然是山姆的第一個女朋友,但又不一定會結婚。」 莎拉說:「我的天啊,希望不要。因為我懂那種女生,娶這種人很恐怖。相信我。」 莎拉說得對,媽媽看走眼了。 山姆跟女友交往不到一年,就和父母、姊妹、祖父母、小時候的朋友統統斷聯了。他的家庭關係和許多個案一樣,在短到令人吃驚的期間內迅速惡化。 許多小誤會和單純溝通不良的情況,都被山姆的女友(以及維護女友的山姆)解讀為,山姆的家人在刻意傷害她、對她有敵意、想要操控他們。每次只要山姆和瑪麗亞回來過,隔天山姆就會怒氣沖天的打電話,吼罵著父母或姊妹不尊重瑪麗亞。 山姆的媽媽問瑪麗亞有沒有生小孩的打算,山姆說她管太多,讓瑪麗亞覺得被嚴重侮辱。她還說她不喜歡山姆媽媽煮的料理,所以不想再過去吃晚餐。 山姆的家人驚訝的發現,山姆的個性有了驚人的改變,從友善、喜歡外出,變成一個冷漠、充滿敵意的人。 山姆的爸爸在第一次面談時,對我說:「她彷彿掌管了他的心智。我們越是苦苦央求,他就離得越遠。我們試著聯絡瑪麗亞的父母,但他們沒有想要幫忙,還表現出一副我們對他們女兒很壞的樣子。」 他說:「如果有必要,我們願意向她道歉。但他們好像連幫我們接洽、向她道歉都不願意。」 在我的經驗裡,這情境普遍得令人吃驚:成年子女和問題纏身、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在一起,對方往往會感到被他的家人或朋友威脅,於是慢慢鼓勵他放棄先前的所有人際關係,只剩下對她,以及她家人的情感依賴。 兒女的另一半與你為敵,怎麼辦? 讓我們回到山姆一家人身上。如果兒女的伴侶發揮極大的影響力,積極促使兒女形成疏離關係。你一定要認知到,他們是新來的老大,也是未來掌管你與疏遠的成年子女、孫子女能否聯絡的關鍵人物。 我在第一次面談告訴山姆的父母和姊妹:「你們不能繞過她,只能透過她來聯絡,所以你們不能對著山姆批評瑪麗亞,因為他會把話傳到她耳裡,讓你們陷入更深的困境。你們也不能當面批評她,因為她會用那些話,在你們兒子面前對付你們。如果這是法院,目前你們還沒證明自己的清白,在兒子心目中是有罪的。你們也不能跟兒子建立獨立的溝通管道,因為那樣會讓她備受威脅。」 我鼓勵山姆的父母分別向兒子與瑪麗亞寫一封和解信。不是因為我認為瑪麗亞會軟化,或認為他們做錯任何事。而是我希望,這麼做能讓兒子有能力去修正瑪麗亞的強硬態度。 根據我的觀察,疏遠的主因是他對瑪麗亞忠心不二,害怕被她否定、拒絕。父母越是認可她在兒子的生活中大權獨攬,兒子就越有可能開口說:「我認為我爸媽能理解。他們在努力嘗試了,給他們一個機會吧。」他們越是能尊重她的界限、表現得不帶威脅性,她就越有可能感到安全。相反的,父母越批評她,她就越是能夠聲稱山姆的家人有傷害性,惡毒又危險。 跟女婿或媳婦相處時常犯的錯 有時候,父母指出子女伴侶的行為、個性有哪些明顯的問題,反而會將子女推向伴侶那一邊。 例如,第一次約會,子女可能會問父母的意見。父母可能回答:「他有前科,你是不是應該要注意這件事?」或:「你不覺得他無法自力更生是件很嚴重的事情嗎?等你們生了小孩,你不就要一肩挑起經濟重擔?」 不管父母的意見是否公平合理,子女都有可能認為父母在質疑他們的眼光和判斷力,急著投靠另一邊,展現叛逆和獨立自主。 換句話說,年輕的成年人必須靠向伴侶,可能是想藉此強調他們的選擇是對的。 媳婦或女婿的家庭史也非常重要。他們和父母之間的問題,很有可能也發生在你們身上。如果他們的父母管太多,就有可能認為你控制過度。 如果他們覺得自己被父母排斥、貶低價值、被遺棄,那麼他們有可能對你做的事或說的家庭話題反應過度。並試圖說服你的兒女,你比他們所知道的還要愛批評、還容易排斥他人。 如果他們與自己的父母疏遠了,很可能也會鼓動你的兒女朝同樣的方向發展。 子女結婚後,與他們結合的不只是婚配對象,還有對方的心理特質,以及對方多年來在家庭關係中,無意識累積的精神包袱。 你的子女在婚姻中結合了對方的敏感、脆弱和尚未解決的問題。你越是了解這些事實,就越能從容不迫的應付他們 如果問題出在子女身上 又或者,其實子女的配偶身心相當健康,是你的子女飽受心理問題之苦,導致他們無法忍受親子互動的不愉快。他可能需要聯合配偶和對方的家人一起反抗你,藉此隔絕常見的親子問題。 他們可能太敏感、憂鬱、焦慮、沒安全感,導致他們無法應付一般的家庭衝突。他的脆弱可能意味著,他必須用非常簡化的方式來建構世界:「其他人對於我而言,非敵即友。」這就是為什麼,疏遠的子女有時不只和父母斷聯,也和所有跟父母相關的人斷聯。 為什麼要這麼做?可能是他自信心過低,無法忍受有人挑戰他。許多子女與父母疏遠,其實是不想發生衝突。成年子女心有愧疚、過度承擔責任、過度害怕讓對方傷心,可能會讓他們寧願完全抽身,也不要與父母爭吵。 理解這點,可以幫助你不要逼得太緊,強迫子女接受他們不能忍受的事。遇到這種情況,最好鼓勵他,將內心的想法說出來。 邁向和解的6個原則 1.永遠從自己做起。 我們都有自己的盲點,即使我們認為做法非常正當、合理、富含同情心,但我們其實正把子女推向有問題的伴侶。 如何分辨問題在你,而不在子女身上?以下提供幾點線索: 你和媳婦或女婿的問題,同時反映出你和朋友、同事、配偶或其他家人的問題。 有其他人跟你反應,你的行為舉止比你所認為的還有問題。 你曾經嘗試和媳婦或女婿更有效溝通,並收到正面回應。 2.即使你認為自己沒有做錯任何事,都請寫一封和解信。 記得:收信對象不只是你的媳婦或女婿,也包括你的兒女。你的目的是讓兒女理解,你在努力嘗試了,應該獲得一個和解的機會。 3.每次都要讓媳婦或女婿參與你和兒女的溝通。 如果你要送生日禮物給成年子女,請務必也送一份給他們的另一半。過年過節的禮物也一樣,總是記得問候兒女的另一半。透過成年子女,傳遞你對他們的關愛。這麼做實際影響的是成年子女,而非他們的配偶。 4.不要抱怨兒女的另一半。話一旦傳出去,會讓你的生活更糟。 5.即使你不喜歡,也要尊重他們心中認為父母應該遵守的界限。 6.如果你的兒女或他們的配偶認為道歉不夠,就再道歉一次。或許無法說服成年子女,但能讓他們看見,你正想盡辦法讓事情好轉。 {DS_BOX_36123}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3.09.16
職場 常教學生時事英文,被問為何不提台灣政治?他:觀點自己養成,別輕易接受大人見解 要懂得價值選擇、要人品端正、要懂得辨識詐騙也別成為詐騙共犯、要看懂網路世界的虛假操弄、要學會和人建立親密關係... 202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