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規則

共有 4446 則相關文章

焦點

與網紅哩賀阿嬤一起翻桌、跳起抖音神曲,總統候選人郭台銘一支不到60秒的影片,一天內成為全台熱門話題;事實上,不只年底這場選舉處處可見短影音痕跡,從7-Eleven、蝦皮,到華碩、賓士、蘋果,各大品牌都已展開布局。 有業者如昇恆昌,在內部組建數10人團隊、也有公司如曼都,找上文化大學進行短影音產學合作;更甚者,全聯將短影音搬進自家App,推出線上食譜「好好吃」。 搶攻60秒大商機!圖為樂天女孩李多慧拍攝蝦皮短影音。來源:Dreamstime 根據TikTok內部流出資料,台灣的月活躍用戶數,過去半年增長超過百萬人,這當中,25歲到44歲的占比達5成。 短影音早在全球發展多年,今年卻開始在台灣明顯加溫。這個變化,正掀起新一波注意力戰爭,消費者的時間,正被它大量占據,吸引消費者的方式也在改變。 什麼力量讓它變成全民運動? 1.入門門檻低。一支手機就可以快速完成拍攝、剪輯、上傳,熟悉後,一天拍攝8、9支也不是問題。 2.YouTube、Instagram與臉書等社群平台開始參戰,加入短影音行列。 Meta執行長佐伯格在今年首季財報會議上提到,推出採用AI推薦機制的短影音Reels後,Instagram的使用時間成長了24%。第2季數據更指出,Reels的年度營收上看百億美元,年成長高達9倍,現在已有34的廣告主開始投放Reels廣告。 YouTube也沒有閒著,端出短影音Shorts應戰,日觀看數已經快速成長達700億次。 圖表製作者:何佩珊 圖表製作者:編輯處 當平台移轉焦點,創作者自然湧入。 9月底,百萬YouTuber Joeman一支命名為〈YouTube流量大暴跌!到底為什麼?〉的影片,直接將短影音趨勢攤上檯面,引發大量討論。 短影音行銷公司風雲飛影業董事長劉易蓁指出,一個百萬YouTuber轉戰短影音,只要移轉10%用戶,就可以為短影音頻道增加10萬粉絲。電商Shopping99共同創辦人彭思齊指出,這樣的移動,讓短影音平台內容更加多元,讓更多中高年齡層用戶加入。 商業鏈啟動!資源少素人可搶賺紅利企業開短影音帳號正成標配 在台灣,短影音商業鏈已經啟動。 第1個改變是,更多細分專業的個人品牌得以快速投入,賺到第一波紅利。 在TikTok上擁有破萬粉絲的律師李元棻表示,她一週只要抽出2個小時,就能拍攝8、9支影片,滿足一週影片更新量。 短影音平台上,這類粉絲數破10萬的職人帳號越來越多,如連鎖二手機車行老闆戴蒙,粉絲數更勝投入10人專責團隊經營的蝦皮帳號,也帶動今年截至9月底營收年增6成。 資源少的素人,也開始被看見。 李元棻因為TikTok,每日收到的諮詢量達三、四十人,這當中,約每15人,就有一人會轉為正式委任,轉換率不低。 第2個改變是,在短影音平台開帳號,正成為企業的標配。 TikTok官方廣告代理商跨嘶數位創辦人暨總經理王聖智形容,現在就像臉書剛開始的藍海,即使不投廣告,內容也可以有很好的曝光。 大武山牧場品牌經理蕭薔表示,單看社群成效來說,短影音比圖文成效好,「若是時間人力有限,我會先選擇短影音。」 YouTube大中華區策略合作夥伴副總經理陳容歆發現,有越來越多品牌主開始在短影音上,說自己的故事,嘗試創造更多跟消費者的「偶遇」。除了投放廣告,也藉由短影音讓消費者找到你。 第3個改變,也是最值得注意的是,短影音會掀起一波「破圈」運動。 而這跟平台演算法邏輯相關。 過往,大家熟悉的社群平台如臉書,是以關係為出發點,也就是在訊息頁面上,總是先出現親朋好友,或是你主動追蹤的名人、網紅帳號。 從影片停留時間,猜測用戶喜好創作者、品牌能更輕易「破圈」漲粉 但TikTok東北亞區營運總經理佐藤陽一明白表示,TikTok平台的推薦,根據的是每個用戶的興趣和喜好。 不只它們,知名抖音教練、綠水田文創共同創辦人陳亦萲指出,現在所有短影音平台都是採用同樣的底層推薦邏輯,也就是依據用戶在每支影片的停留時長,猜測用戶喜好。 你接觸訊息的邏輯,將從人脈圈,變成興趣圈。 當你在某個片段停留較長的時間,如脫口秀,後續往下滑,就會不斷看到更多相似的脫口秀內容。但產製出這些內容的帳號,很多你可能都是第一次看到。 興趣圈的邏輯,會讓你發現,明明一支影片不過60秒,但你在短影音平台停留的時間卻驚人得長。根據數據分析公司DataReportal今年7月發布的報告,使用者停留在TikTok的時間比臉書多了7成,也高於YouTube,原因無他,你看的都是感興趣的內容。 對企業而言,找到喜好自己產品的受眾機會,大幅增加。 「只要你東西本身是很好的,你還是很有可能在零粉絲的時候,創造出極大的價值。」劉易蓁說。 李元棻就是一個實例。她表示自己一剛開始嘗試的社群工具其實是臉書,「我是律師,周圍都是律師,」訊息根本推不出去,但是TikTok帳號成立才3週,粉絲數就破萬。 貝殼放大內容出版部經理林小義也從募資案的實務操作中看到,一個健康養生品牌業者,原先受眾集中在中高齡女性,但是在發表短影音之後,開始觸及許多20到30歲的男性客群,而且「漲粉漲很快」。 在流量成本增加,找新客越來越難的年代,網紅經紀暨數位行銷公司CAPSULE營運長蘇美甄認為,這對面臨經營瓶頸的創作者,是最好的破圈路徑。對品牌,亦是如此。 傳統的「人找物」銷售鏈路 ,翻轉為「物找人」。如果你賣的是牛仔褲,短影音這通路,會讓你更有效的接觸到看過牛仔褲相關影片的客人。 IG短影音Reels變現能力尚未成熟,使用時數增加,會對Meta其他更有利變現的產品掀替代效應,但長期來看,Meta仍打算持續將流量導向短影音。來源:Meta提供 它對商業帶來的衝撞才正開始。 台灣短影音還用在品牌曝光中國已經打起組織戰,變現法逾十種 現在,台灣的短影音發展,約莫落後中國3到4年,與東南亞比,也晚1到2年,玩法、變現方式都相對陽春,競爭也還不算激烈。 劉易蓁表示,台灣多數品牌的短影音應用,大多還停留在行銷漏斗最上層,也就是用來創造曝光、提升品牌認知度的階段,但在中國已經出現十多種變現模式。而且這場競賽已進入組織戰,文後介紹的抖音電商三隻羊,報導指出,其去年總交易額達人民幣60億元,十分驚人。 三隻羊會不會吃掉你原本的生意?當然可能。現在各個短影音平台,都可以輕易看到他們的影片,台灣也已經有代購業者在販售它的商品。 短影音的風行,將會對你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你喜愛的百萬YouTuber停更只是冰山一角。今年台灣的TikTok廣告投放金額估計會有超過5成的高成長。行銷科技公司iKala KOL Radar創作者公關總監吳岱珍表示,過去半年來,原本以長影片為主要合作方式的品牌方,紛紛轉向了短影音。 Google台灣產品行銷經理張瑋中表示,今年九月,為品牌舉辦的YouTube Brandcast活動會後,品牌主最關注的,就是短影音廣告應該如何操作,行銷預算應該如何調配。 「以前社群形態或行銷手法沒這麼多的時候,要讓產品擴散、客人願意埋單的方式相對容易,有個像是SOP的公式。」蕭薔說:「但現在不是,消費者的眼球要看太多東西,導致會讓人們購物的變因太多,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走方式A就會中,沒想到方式B反而更多人埋單。」 客戶注意力將被大量分散看與不看之間,只用4秒決勝負! 客戶注意力被分散是根本問題,一支短影音60秒,根據TikTok流出的資訊,使用者決定看或不看,只在4秒之間。 當訊息被切分得更細小,這些注意力單位最小的內容,正瓜分了最大量的時間,它就如同水分子一樣,滲透我們的生活。也許是在等電梯時,也可能是排隊等餐時,它們看似零碎,如小水滴一樣,匯總起來卻如同洪流,淹沒我們所有人的空閒時間。 從商業的角度而言,大家找到了一個可以快速獲得新客的興趣破圈法,但是對個人而言,你必須更審慎面對自己的注意力資產。 專家認為,短影音會造成長時間大量觀看,與負責大腦獎勵機制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密切相關。短影音會在很短的時間帶來刺激娛樂,大腦也會跟著習慣,因此上癮,之後你就更難從閱讀、寫作等,需要長時間投入、刺激度較低的活動中得到滿足,定向閱讀的能力削弱,進而失去專注力。 科技對人類生理的影響,沒人知道會走到何處。 短影音,一場60秒的注意力戰爭,它只用4秒決勝負,卻正在對商業與你我的大腦,帶來一場新革命。你,準備好了嗎? 圖表製作者:何佩珊 ...

2023.10.26

財經

近日「黃仁勳行情」失靈,顯示當前中美局勢,是一場「門」越關越緊的零和賽局,夾在兩強之間,企業恐怕只能選邊站,難以再左右逢源。 10月18日,鴻海第4屆科技日揭幕,現場鎂光燈的最大焦點,是半年內二度訪台的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但當天AI概念股未見熱情演出,反倒急轉直下。 禍首,就是前一天傍晚,美國再度升級的晶片禁令。 這次,由美國商務部主導,涉及2份文件、共408頁的出口禁令裡,認定輝達去年11月特別為中國市場打造、被戲稱是「閹割版」的兩款AI晶片:A800與H800,未來將不准再銷中;甚至,連同一款效能較低的L40S晶片、另一款原本用在遊戲顯示卡的RTX4090晶片,也通通禁止出口中國。 大官訪問不代表關係改善美對中科技圍堵只有更緊 更狠的是,美方的禁售標準,從晶片的算力與傳輸力,更改為「效能密度參數」與「總體運算效能」交叉認定,即除了算力之外,還規範一定面積內的晶片算力,導致超微(AMD)2款、英特爾1款AI晶片,也被納入管制名單。 這個發展,跌破不少人的眼鏡。「畢竟過去3個月,美國的大官們像葉倫、國務卿布林肯,才一個一個輪流訪中,」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指出,這種態勢,加上美國總統大選將至,讓不少人認為美中緊張有望趨緩。 「這次(禁令)很明顯,又卡得更緊了,」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向我們分析,這次事件顯示,中美對抗格局,並沒有減緩,「而且,還在持續演化中。」他說。 「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從來沒有改變過,」淡江大學產經系教授蔡明芳認為,美國對於中國的技術管制,只會越來越嚴,而不是逐步放鬆,「如果因為美國官員輪流去中國,就解讀這是兩國關係改善,這是異想天開。」 童子賢更用「關門」概念形容,美國對中國發動的科技戰,迄今已出現了3種版本、橫跨5個年度,並且事件越發展到後面,門縫,越「關」越緊。 在他的定義裡,美國前總統川普在2018年發動的貿易戰,是「版本1.0」。當時,美國對中國祭出25%關稅,迫使電子供應鏈從對岸轉移產能到東南亞,並透過實體清單多次制裁中企,讓中國科技巨頭無法取得由美商設計、台商生產的先進晶片,像華為就是最顯著的個案。 圖表製作者:侯良儒 拜登接手美國總統後,進入「版本2.0」。美對中的晶片封鎖戰,從原本單點挑選中企制裁,改為全面打擊、無差別式的焦土戰,造成半導體先進製程的設備,譬如EUV曝光機,一律不准賣到中國,甚至,只要具美國身分、包括持綠卡的人士,也不准踏入任何一家中國半導體公司工作。 禁令「哪有破口就補上」範圍從設備、封測擴及設計 此階段,美國更把攻擊目標,聚焦中國的AI科技。當時,美方商務部設定單顆晶片的算力標準,禁止輝達的AI晶片:A100與H100輸中,後來,輝達為了符合法規,還特別設計出效能降規的A800與H800。 現在,進入版本3.0,封鎖升級。輝達原先被豁免的降規晶片,也無法出口中國,美方還更改算力標準,使得一直沒有遭科技戰波及的英特爾,近期特別為中國量身打造的AI晶片Gaudi 2,也被禁止銷中。 「最新禁令裡,美國展現了一種務實主義,就是有洞、我就補。」以賽亞調研執行長曾盟斌指出。 這些「洞」是什麼呢?首先,是設備。 去年,美國禁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的關鍵設備:EUV曝光機;而這次禁令裡,美國進一步連同DUV(深紫外光)曝光機——這項用於成熟製程的設備,也納入出口管制名單,業界多認為,這個發展與華為大有關係。 今年8月底,華為發表突破美方制裁的5G手機,竟被發現當中的晶片,是採用DUV重複曝光技術的7奈米製程,「這個事件,可能讓美國認為『是不是我封鎖的不夠緊?』所以乾脆連DUV也禁了。」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指出。 第2個洞,是先進封裝。 台經院分析師邱昰芳指出,美國這次改採「效能密度」為標準,就是要避免中國企圖利用先進封裝、堆疊多顆小晶片(chiplet)的技術取得AI晶片,「這表示就算你想用封裝規避,它也堵住了這條路。」 這項標準,也讓晶圓代工廠,未來接單更加「麻煩」與複雜。「你先要確認(晶片的運算)速度沒有超標,就算沒有,如果(單位面積的)效率超過某個數值也不行,當你確認這些都沒超標,還是要去跟政府申報。」台積電財務長黃仁昭說。 上述兩個洞,都與「製造」有關,隨著這些洞被陸續填補,第3個待補的洞,則是從「設計」端防堵中國。從美國政府這次加碼將13家中國IC設計公司,納入最新制裁的實體清單,就可看出端倪。 「這13家主要落在兩家公司,一家是壁仞科技,一家是摩爾線程,」吳金榮指出,這2家專長都是GPU(圖形晶片)設計的公司,廣納了過去在輝達、超微、高通的中國籍員工,其中,壁仞不僅曾在台積電7奈米廠投片,去年該公司發表一款名為BR100的AI晶片,更被實測出算力超越輝達的A100。 當製造、設計的洞都堵死,最後一個洞,是繞道國際,也就是防範中國業者赴海外收購晶片,或者透過其盟國間接採買。 為了封住這條路,美國採用的方法,是一份存在已久、以國安風險做為國家分類的清單,它規範了全球共46個國家,不准取得美商或具美國技術的晶片、半導體設備,而若細究清單的分類,可發現這些國家被禁運的理由分為3塊,分別是:國家安全、飛彈科技、武器禁運。不難看出,美國已然把晶片,視為武器的延伸。 中國盟友也禁買美晶片!零和賽局,台商更得選邊站 攤開這46個國家,除了中國之外,還包括俄羅斯,以及幾乎所有的中東國家,像沙烏地阿巴伯、伊朗、阿富汗、葉門,甚至東南亞的越南、緬甸,都被納入這份幾乎等同於美國「外交地圖」的清單裡。 這些防堵,都在在提醒世界一件事情:眼前這場大國博弈,是一場短期難以逆轉、不會有一方退讓的零和賽局。 蔡明芳則指出,未來美國將延續這個態勢,在一個時間長軸裡,分階段、分層次的將管制趨嚴,「它是在向企業釋放一個訊息,『我的管制只會越來越嚴,如果你的公司要營運下去,就要自己找出路』。」 「(美中)對抗的意識,現在更強了,」研華董事長劉克振向我們透露,目前對岸的工業電腦標案,已要求必須全面採用「中國芯」、也就是中國製晶片,「等於同一個產品,必須要有兩套(零組件的)設計,這個趨勢,越來越強烈。」 而這,也意味著台商,將很難左右逢源。 以日前被外媒點名「助華為建廠」的4家台商為例,雖然這些公司的技術是機電工程、廢水處理,並非是美國管制的關鍵技術,「可是,兩強相爭下,你去幫美國制裁的陸企建廠,很難不被盯上,像我們的經濟部,後來似乎也在美方壓力下,要對這4家業者啟動調查。」一名供應鏈人士說。 童子賢的提醒是,地緣政治,已嚴重影響現在的全球經濟,台灣企業除了專注研發最新、最好的科技產品,「同時間必須不斷關注國際局勢,以及政治、貿易、軍事三者間的衝撞。」否則,持續不理會政治,難保哪天政治還是找上你。 ...

2023.10.26

減碳ESG

產業綠電需求若渴,經濟部12月14日宣布,開放再生能源自用發電設備(太陽光電第2、3型)所發綠電,可以銷售給再生能源售電業,再由其轉售給企業用戶,估約年增86億度電有望進入綠電市場交易。 放寬限制 自發自用光電可轉售 經濟部能源署說明,過去再生能源自用發電設備,也就是俗稱的太陽光電第2、第3型,若要轉售必須先轉為第1型電廠,也就是傳統電業。但「3轉1」對中小型電廠而言,會面臨許多對於大型電業的要求。 考量法規便民,以及擴大綠電進入交易市場的規模,能源署針對電業法做出解釋,開放再生能源自用發電設備(太陽光電第2、3型)可售電給再生能源售電業,再由再生能源售電業轉售給一般需要綠電的企業。即日起如有與台電簽訂躉購合約者,可隨時終止不用付分手費。 能源署官員解釋,第1型電廠是唯一可以對外售電的案場類型,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後,進一步將自用發電設備以2000千瓦切分成兩類,分別為第2、第3型,第2型主要是自發自用,例如工廠屋頂光電,餘電才會賣給台電,以滿足用電大戶條款,第3型則全躉售台電。 預估86億度綠電 將進入市場根據台電統計,截至今年10月,太陽光電第3型躉購費率5.5元以下的自用發電設備,年發電量約為86億度,其中,5元以下年發電量約71億度,這兩類的綠電都有可能因本次開放進入綠電市場。 能源署表示,除了活絡綠電市場外,開放再生能源自用發電設備的綠電可以銷售給再生能源售電業,增加綠電直接進入一般企業購電市場,也可望減少台電公司躉購綠電,降低購電成本。 責任編輯:張薰云 ...

202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