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太古可口可樂實踐品牌承諾 在地化落實社區參與倡議多元共融社會 年就提出《2030年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太古可口可樂,更是從「環境」、「產品」、「我們」三大面向出發,落實至... 2024.12.31
財經 海能風電營運滿周年,國際級台灣隊落實運維安全與在地永續 為落實環境永續承諾,海能偕同海洋大學、財團法人臺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及苗栗南龍區漁會,進行漁業資源研究與漁民生計調查... 2024.12.12
焦點 Cycitrus杉與橙善用「企業賦能」 支持原鄉部落實現「三生共好」 面對全球正處於一個極端而不確定的氣候環境之中,極端氣候變遷不僅帶來嚴重的環境衝擊,更影響了農業生產和糧食供應,讓全球面臨前所未有的糧食危機和挑戰。 致力透過品牌理念與實際行動,展現台灣在地永續價值,Cycitrus杉與橙成立近兩年來,不僅推出訴求身心平衡的各式保健食品,希望為地球也為消費者找回恢復的力量,更參與「公民森林」永續造林訂閱計畫、響應COP28永續倡議提出台灣創新解方,以及加入台灣原生油芒保種與復耕計畫,全方位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同時在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過程中,Cycitrus杉與橙也堅定「自然共生、共益未來」信念,持續以策略結盟方式,擴大企業賦能的影響力,包括攜手志同道合的組織或單位,一起協助種植台灣原生油芒的原鄉部落,發展特色產業提升經濟收益,還支持推動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藉以煥發傳統文化的生機和活力。 投入資源開發油芒保健食品 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 像是Cycitrus杉與橙連袂長穩社福慈善基金會,已在台東縣延平鄉以斯馬哈散農莊,完成第一年的台灣油芒復耕契作,目前正洽談下一年合作計畫,希望建立長期且持續的陪伴機制,以及確立保種、契作、商轉的一條龍運作模式,推升台灣油芒成為間接振興部落經濟、吸引原青回流的重要媒介,替下一代找到永續發展的多樣解方,同時也投入技術與人力等自有資源,研發以「超級食物:台灣原生油芒」為主題的保健食品,協助消費者重拾日常恢復能力。 因為根據中研院研究, 油芒榖粒營養成分高於稻米,舉凡脂肪、蛋白質、鈣、鎂及鉀等含量都非常可觀,更擁有其他榖類較欠缺的苯丙胺酸(Phenylalanine)、色胺酸(Tryptophan)、角鯊烯(Squalene)、芹菜素(Apigenin)等營養價值,有利於人體保持放鬆、抗氧化、增強抵抗力以及降低身體發炎反應,所以Cycitrus杉與橙採用機能型專利聯菌配方,把契作台灣油芒轉化成益生菌成分,預計相關產品今年八月中旬上市,一方面提高台灣本地有機農產品的附加價值,一方面避免天候或產量造成價格波動,確保部落小農收入穩定。 台灣原生油芒榖粒營養成分高於稻米,具有豐富的蛋白質、鈣質、鎂含量,是台灣獨有的超級食物。 打造課輔空間暨交流場所 支持文化傳承永續發展 善用企業賦能盡一己心力,開啟未來世代的糧食新契機,Cycitrus杉與橙在支持台灣原生油芒保種與復耕行動,並且鼓勵部落小農加入友善農耕行列之外,隨著台灣油芒重見天日,進一步體悟到知識承傳與文化實踐的重要性,決定與布谷拉夫部落永續協會合作,支持武陵部落學校建置全新的課輔空間,期盼不只是一間教室,更是能夠提供在地原鄉孩童,共同學習、成長甚至勇敢追求未來的夢想孵育平台。 特別是這個課輔空間,Cycitrus杉與橙舉辦一系列工作坊,將規劃導入生活教育、食農教育、傳統文化等分享活動,也會介紹台灣油芒復耕計劃成果,陪伴孩子們藉由踩踏土壤、撫摸油芒,學會尊重自己成長的土地,感受自然與文化的和諧共處,甚至懂得思索如何能讓部落的故事永續流傳。 課輔空間不僅提供實用的技能,還能激發孩子們的創造力與責任感,讓他們進一步推動整個社區的繁榮與發展。加上Cycitrus杉與橙認同社區營造,成為永續經營根植民眾日常生活的重要管道,所以課輔空間還作為部落村民交流場所,創造更多凝聚社區共識的互動對話機會,加速「生態、生產、生活」三生一體發展架構成形,如此一來,才能真正彰顯圍繞台灣油芒所串起的在地產業升級、土地價值重現與凝聚部落情感等正向循環力量,預約更美好的「利他共贏」藍圖願景。 Cycitrus杉與橙為原鄉孩童打造課輔空間,提供學生技能學習,激發創造力與責任感,促進社區繁榮。 了解更多Cycitrus 杉與橙品牌資訊:https:cycitrus.com6Q5or ... 2024.08.22
財經 中、永和人行道普查順利完成 新北養工處:持續努力落實人本交通 道路及人行道是一切建設的基礎,確保用路人可以有寬敞、平坦且安全的道路環境,是各級政府責無旁貸的重任。然而,隨著科技與文明的發展,人類生活日益便捷且快速,城市開始充滿各式交通工具,熙來攘往的行人也變得絡繹不絕,使得道路養護的困難度大幅提升。 為了提供民眾更好的通行品質,新北市養工處秉持以人為本的人本交通精神,逐步進行市內道路的改善工程,同時為了進一步了解人行環境的現況,特別依照內政部國土管理署「人行道普查及資料建置規範」,著手進行人行道的普查及測繪調查工作,積極建立人行道最新的空間資料庫,讓未來各業務單位進行相關查詢或會勘時,能夠靈活應用數據。 執行人員會騎乘裝了專業影像設備的腳踏車進行人行道普查。 「首波針對永和、中和、板橋、新莊、三重等人口較稠密的地區進行調查總長度約為380公里,8月底已完成雙和的人行道普查。」新北市養工處表示,人行道普查是透過現地拍攝的方式來蒐集相關影像,並藉以進行方位計算、設施建置、數位建檔、資料檢核等作業,最後還會進一步將調查資料匯入養工處的「人行道養護圖資維護系統」及國土署的「市區道路人行安全地理資訊系統」,完成人行道圖資數位化的目標。 人行道普查會由專業的普查廠商帶著設備到現地去進行資料的蒐集,透過現地拍攝、模型資料建置、外業調查、成果彙整等方式,有效建立新北市的人行道資料庫,再由養工處定期召開的跨局處會議,針對如淨寬不足等缺陷處,研議改善方案並分年分期加以改善。 養工處指出,新北市的人行道總長約為1047公里,預計普查的範圍將達660公里,主要針對的是車輛頻繁通行的主要道路,2024年計畫完成380公里的調查,當中包含已經完成的永和區、中和區,以及接下來將進行普查的板橋區、新莊區及三重區,剩餘的行政區約280公里也會於明年年底完成。完善的人行道圖資數位化可作為未來人行道改善強化分析之基礎,以利優化現有人行環境,期許能夠盡早還給行人完善安全的用路環境。 ... 2024.11.15
職場 80/20法則怎麼做?怎麼落實到工作上? 從出社會工作到現在,要說有一個影響我最深的法則,就是帕雷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80/20法則。 這個法則指的是,「一個人主要投入的20%心力,往往貢獻了整體80%的結果」,也就是能為我們帶來高滿足感、影響力和成效的,是「少數的關鍵活動」。當我們能優先處理生活和工作中真正重要的那幾件事情,我們就有機會能為生活帶來更多的幸福、愛和成功。 80/20法則的概念不難懂,但我在應用上常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當我意識到生活有點失序,需要改變什麼的時候,往往擺在我面前的是一大堆待辦事項,一整個亂成一團麻的狀態。 當我下定決心,要好好靜下來釐清什麼是我現階段重要的事,常常又會有其他「重要且緊急」的事情插進來,最後的結果就是我好像趕著完成了一些東西,卻也沒有好好梳理哪些事屬於最重要的20%。 這禮拜,新加坡含週末有3天的連續假期,也讓我有時間好好思考這個我一直拖延、不想去面對的議題:到底我自己在實際應用80/20法則的時候,有什麼盲點,才會一直無法突破無限迴圈的困境。 只在腦袋排好事情優先次序,沒有盤點和寫下來,事倍功半 我高估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以為在腦袋中就能想清楚,卻因為沒有「釐清現狀」和「優先排序」這2個過程,因而無法達到目標。每次當有新想法,或是收到其他人的回饋,我會很容易推翻原本的想法,回到原點。 身為人資,在做高潛力人才發展,或是特殊人才招募的規劃時,首先一定是盤點現有的人才缺口,根據未來事業單位的目標和需求,確認中間還有多少差距。 同樣的盤點概念換到生活當中也適用,可以盤點你每天在各個項目花費的時間。一週有7天,總共有168小時,扣掉吃喝拉撒睡的時間,我們分配到工作、健康、人際關係、興趣、志業這些類別的時間有多少。 哪些是我們做了以後,會對自己感到滿意的? 哪些事情,我們沒去做的時候,心會癢癢的? 哪一些事情,我們知道做了以後,能夠創造最大的效益,卻不斷把這件事往後推? 盤點完成後,我發現每天至少有3小時的自由運用時間,我卻不知道把時間花到哪裡,但其實我是希望有更多時間拿來研究和創作。 就像《讓人一搜尋就找到你》作者Jemmy Ko分享的寫作原則:拿70%時間研究,30%時間動筆寫,這些創作的過程給我很大的滿足感,也會讓我好奇,未來還能創造出什麼樣的作品和可能性。 在計算每一個項目花費時間的過程中,我也不斷調整優先順序。動筆寫下來的好處,就是做記號的每一瞬間都有實感,不像電腦操作只是一轉眼,留有一些緩衝和猶豫的空間,確認「這真的是我覺得重要的嗎?」。 太想一步到位,忽略了重要的20%,是因為用力體驗過80%才能找到 以下是我搜尋文章時,看到《80/20法則:商場獲利與生活如意的成功法則》作者和讀者互動紀錄的一段文字。 讀者回饋:「作者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在5000年的華人文化裡,陰陽從一開始就有它的作用在。舉例來說,作者告訴你,要分析生活,找出創造80%快樂的20%生活,全心全意放在這20%就行了。好幾年前,我這樣做過,但結果只是更糟。生活是在工作和玩樂之中求取平衡,我們享受20%的陽,是因為我們從80%的陰中解脫。」 一個漢堡裡,好吃的80%,來自於漢堡的20%,也就是裡面的肉。但,如果我們把上、下的麵包拿掉,味道會變得太重,漢堡會變得不那麼好吃。 我很喜歡那篇文章的摘要分享,我們能夠清楚知道哪些是重要的20%,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我們花了時間,去體驗那些比較放後面順序的80%。 80%的經歷並不是毫無意義,是因為有這段經歷,所以我們更接近能夠帶給我們喜悅的20%。 在思考生活和工作上的優先次序時,我一開始會很希望快點命中答案,因為這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如果我能以最快速度知道20%在哪裡,我就能直直的往目標邁進。 後來我發現,實際上必須兜兜轉轉的走過那80%,才能有底氣的說,我為什麼決定現在的20%要花在這裡。 如果我們不願意花時間去找、去嘗試,很高機率會是我們一直花80%的時間,在我們不喜歡的事情上。 分辨什麼是我們最重要的20%、什麼事是可以放在後面一點的80%,這件事,本身就很困難。也正因如此,當我們能夠慢慢接近那個答案,並貫徹執行時,得到的自由感才是無可比擬的。 寫下這篇文章的用字並不是要製造恐慌,好像找不到那20%,就會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而是我真心相信,當我們能夠更接近那20%,了解尋找過程中我們會有什麼盲點和誤區,我們距離想要的平靜和自由就會更近一步! 你呢,你覺得你現在的20%是什麼呢? *本文獲「曾耀葳 Sophie Tseng」授權轉載,原文連結。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4.04
財經 慶豐富善用高效、安全IT資源,落實3S策略,以數位、永續雙軌轉型引領居家生活用品市場變革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除了從產品面向落實安全、智慧與永續,慶豐富在採用數位科技跟挑選合作夥伴時,也是以此做為主要評估指標... 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