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舒壓

共有 133 則相關文章

生活

人進入50歲後,為了追求舒眠,得從各方面付出許多努力,像是改變睡眠環境、提升睡眠壓,替身體重開機等。能改善上述3種方向的人,幾乎都覺得自身睡眠狀態比以前好許多。 不過,仍有一部分的人雖然感受到功效,但睡眠品質還不到舒眠程度。遺憾的是,這類人很可能無法停止「大腦失控」(按:指大腦一直在活動,忍不住胡思亂想等),這點可說是追求舒眠的最終大魔王。 要讓亢奮和失控的大腦放鬆,比放鬆身體難好幾倍。事實上,20歲世代與30歲世代中,僅一小部分人,像是超級頂尖運動員或超高績效表現者等,才能讓大腦徹底放鬆。 50歲世代的學習能力最高 話說回來,雖然人進入50歲後,各種功能或能力逐漸衰退,但仍能學習新事物。 麻省理工學院的認知科學行為學家約書亞·哈茨霍恩(Joshua Hartshorne)等人,針對幾千名10歲至90歲的人研究年齡和知性的關係,結果發現年紀過了5字頭後,學習和了解新事物的能力會達到高峰。 可以說,這個年齡層適合學習以往無法掌握的高度技巧。 許多商務人士試過冥想、正念或其他調整心靈的技巧,但屢屢受挫。雖然很多人會利用三溫暖調整身心狀態,但是懂得用冥想來放鬆的人只占少數。 不過,如果運用剛才提到的特質——50歲時學習能力達到巔峰,便可能掌握到讓大腦放鬆的技巧。我和許多五十幾歲的人,開始懂得有效使用冥想或正念法,順利控制精神和大腦,五十幾歲以後,才能在就寢前不靠酒精放鬆。 只要活用五十幾歲應有的能力,成功放鬆大腦,無論碰到再怎麼辛苦、悲傷或是龐大壓力,也能獲得高品質的睡眠。 就寢前,大腦一直在活動的3種原因 1.忍不住妄想和焦慮 失眠者中,以這個類型最多。 這類人容易憂鬱,有80%人在50歲後經歷中年危機(五十幾歲特有的現象,人生的僵局或對晚年的不安,會一口氣襲來),往往睡更差或睡不著。雖然他們迄今做過各式各樣的措施,卻始終睡不好。 我建議先藉由簡易方法感受效果,同時以任何一種正規方法當作最終解決之道。 2.停不下依賴行為 這一型是每到夜晚就戒不掉飲酒、暴食、電玩、上網及其他行為,而無法入眠。這是因為大腦的犒賞系統不斷強化,所以人們無法抑制自己的行為。(按:犒賞系統是一組神經結構,旨在維護動機、需求、喜好、正面情感等。犒賞通常是極具誘惑的刺激,能引導出滿足欲望的行為。) 假如大腦狀態嚴重到出現物理上的變化,就需要治療,但若還不到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出現障礙的程度,可以設法改善,以便控制行為。 3.無法切換工作和K書模式 以前這一型的人很少,卻現在越來越多人遠距工作或居家上班,所以這種類型數量激增。實際上,遠端工作者中,除了因有家人在,不得不切換大腦狀態的人之外,其他人高機率無法順利關閉工作狀態,造成大腦沒辦法放鬆。結果就是,睡眠品質下降、難以入睡。 讀者可參考下圖,確認自己屬於哪種類型。 來源:大是文化提供 如何停止妄想和焦慮? 失眠者中,最多人因躺上床後忍不住一直思考而睡不著。 這種思考慣性,取決於有無「不安基因」或父母遺傳等先天要素。一般認為這種基因常見於日本人。這類人無法憑著意志力停止妄想或焦慮。 若想解決這個問題,基本措施是傾吐想法和轉移注意力。最終目標是客觀審視陷入妄想和焦慮的自己,藉此冷靜下來。 我們無法馬上學會高難度技巧,所以要先從看起來做得到的事情開始調整,這樣就能確實輕鬆擺脫妄想和焦慮。 不再妄想和焦慮,簡易方法1:三行日記 簡易方法中,最有效果且持久率最高的措施是三行日記(按:做法是每天針對3個主題各寫一句話)。 寫在日記本或其他紙本上,能有效暫時停止胡思亂想。以三行日記書寫的主題來說,在睡眠輔導現場,改善成效最高的就是寫感謝日記(按:寫下一天中3至5件需要感謝的事)。 一般來說,人會焦慮,主要原因是孤獨或對前途感到茫然,但寫下感謝後,就可以察覺「我不是一個人」和「多虧各式各樣的人,我現在還活著」。 因為只有寫三行,所以即使疲憊也寫得出來,若完成後仍有些焦慮,就複習迄今撰寫的感謝日記,這樣就會想到「原來自己受到這麼多的人事物支持」,大幅消除焦慮。 不再妄想和焦慮,簡易方法2:舒緩觸摸 舒緩觸摸(soothing touch)很適合就寢前無法停止憂慮的人。順帶一提,最多人活用這個方法,且明顯感覺到成效。 如下圖所示,這是用手掌撫慰自己的技巧。對陷入輕度焦慮或妄想迴圈的人也很有效。比下一篇要介紹的輕叩,還能減少焦慮。但缺點是有些人會過度依賴舒緩觸摸。 特別是有嚴重煩惱時,進行舒緩觸摸可能會導致淚水止不住。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因此無法擺脫不安,因此要多注意。 來源:大是文化提供 不再妄想和焦慮,簡易方法3:輕叩能平復心情的部位 這是我在聽正念課程時學到的技巧,做法是用指尖敲打手部、手臂或身體,再將注意力移到身體上,使其放鬆。讓承受精神失調,睡覺時反覆焦慮的人實際試過後,可發現以消除焦慮的方法來說,這招也很有效。 輔導現場中,有輕度妄想或不斷感到焦慮的人,能持續使用這個方法,且不少人因此放鬆身心。 祕訣是找出「只要碰觸這裡,自己便容易平復心情」的部位並輕敲幾下。舉例來說,我在察覺到自己陷入焦慮時,會輕叩眉毛和鎖骨,藉此暫時擺脫負面想法。 來源:大是文化提供 *本文摘選自大是文化《50歲後的快眠法則》 {DS_BOX_38700}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