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水原一平的啟示》高收入的人,為什麼更容易欠下龐大債務? 據說在日本,有不少年收入達到800萬日圓(約新台幣220萬元)的家庭,過著入不敷出的生活。 根據日本政府2015年的「民間給予實態統計調査」指出,日本人平均年收入為420萬日圓(約新台幣114萬元)。由此可見,年收入800萬日圓,絕對算得上高收入。 處在這個收入階層的人,大多是擁有「金錢基礎」和「賺錢能力」的一群。儘管如此,在這個群體中,還是有不少人面對未來是無所適從、內心惴惴不安的,甚至出現花費超支的傾向。 為什麼高收入,還是會債台高築?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情呢?我們可以從「伊斯特林悖論」(Easterlin Paradox) 中,發現一些端倪。 「伊斯特林悖論」是由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伊斯特林(R.Easterlin)提出的理論,他主張:「當人們處於貧窮,收入的增加會帶來幸福感。然而當年收入達到某個高度之後,就算收入再增加,幸福感也不會有所改變。」 這個理論提出之後,2010年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教授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發現,一個人的年收入在超過7萬5000美元(約新台幣220萬元)之後,伴隨著收入提高而來的幸福感,便不再增加。 隨著收入成長,使用金錢的選項也隨之增加,此時你的幸福感自然會大大的提升。你能夠上高級餐廳打打牙祭;購買一些單價較高的飾品或衣服,也可以規劃一趟夢寐以求的旅程。 但,對於那些不清楚多少錢,對自己來說才是「適量」的人而言,就會找不到能滿足自己幸福感和滿足感的「花錢方式」。 這些人便開始納悶:「明明我都那麼努力工作了,收入也比以前高出不少,怎麼卻還是感受不到幸福和滿足呢?」 於是,他們為了得到更多的幸福感,開始花大錢購買一些生活中不太需要或用不上的奢侈品。高級轎車、名牌精品、奢華旅程⋯⋯。然而,因為這些都不是他們內心追求的「正確花錢方式」,所以就算花了再多錢,還是無法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滿足與充實。 甚至有些人開始把目光投向遠遠超過自己的經濟實力所能負擔的消費。他們誤以為透過花大錢可以得到幸福,結果,往往會發展到「不見棺材不掉淚」的情況,最後悲劇收場。 擁有多少錢,才「適量」? 一般人很容易陷入「錢越多,越幸福」的迷思。可是不論一個人有多會賺錢,只要他不知道正確的「花錢方式」,終究無法得到幸福的感覺。 為了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財之道」;可是為了讓自己過得幸福,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屬於你的「金錢使用方式」。 能夠在「金錢」和「幸福」間取得平衡的人,不但清楚多少錢對自己來說「適量」,同時也知道如何賺到這筆錢,並且靈活的運用自身財富。 我曾經推掉所有來自電視台的節目邀約。結果當時,我的月收入只有3萬日圓(約新台幣8100元)。 雖然如此,我卻得到了大量的時間,並且利用這個空檔,好好的思考了「自己到底想做什麼」以及「喜歡什麼」。然後我發現,追求新知、閱讀和拓展自己的視野,是人生中最讓我感到快樂以及有價值的事情。 我想要的,其實只有不愁吃穿、一個能夠遮風避雨的地方,還有希望能夠泅泳於書海而已。像這樣的生活型態,就是屬於我幸福的杯子大小。 如果我將錢主要都花在和讀書相關之事,那麼金錢的支出就會集中在「購買書籍」、「打造一個舒適的閱讀環境」、「創造用來讀書的時間」,這3件事情上。 我希望能順從自己的求知欲,買下所有想要閱讀的書籍。打造一個不受任何人打擾、能以愉快心情集中精神來讀書的環境。然後也擁有自己可以自由使用的時間,來閱讀購入的書籍。 當我把錢花在這3件事情上,就覺得自己真是太幸福了。因此我只要能夠賺到維持如此生活的收入,就可以持續這種讓自己感到幸福的狀態。 真能這樣,我就不會變成一個為錢所苦的人。 換句話說,這種狀態就像是在我喜歡的咖啡杯裡,倒進8、9分滿的咖啡。若用小一號的杯子來裝咖啡,不但容易滿出來,還不好入口;如果換成過大的杯子,則有可能喝不完,甚至造成腸胃不適。 因此,只要不斷挖掘自己喜愛的事物,你終會找到屬於自己在「金錢」和「幸福」間的平衡。 為了不再為「錢」所惱,你首先必須知道容量多大的杯子能讓你得到滿足;還有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你可以獲得充實感。 思考和金錢相關的事,不但能讓你更深刻的認識自己,同時也是找出通向幸福之道的重要過程。 *本文摘錄自方言文化《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 {DS_BOX_37150}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3.27
國際 注重飲食控制的女性公寓,日本同好概念宅貴30%照樣滿租 明治維新以前的日本人,沒有買房置產的觀念,比起房屋,真正重要的是隨身攜帶的家當。但在日本社會現代化後,建商利用各種的行銷話術,說服日本人花費大筆積蓄買房,並深信這是理所當然的事。許多人付了十幾年房貸才發現,當初建商描繪繁華便利的社區,變成滿是閒置空屋的郊區。 鎖定特殊居住需求的概念宅 最近,為了解決這個困境,日本出現「概念宅」的趨勢。事實上這不是新的創意,早在30年前就有類似的概念。在當時當紅日劇的推波助瀾下,市場上出現一波以清水模為建築材料的風潮。這種住宅風格使用水泥鑄模,與傳統的木造日本房屋形成鮮明對比。它有堅固、不易受損的特性,也不怕動物破壞牆面,因此清水模住宅受到「想在家裡養寵物」的消費者青睞。後來更出現開放飼養寵物的大型清水模公寓,被認為是「概念宅」的起源。 概念宅的出現,讓日本住宅市場迎來轉折,反映出當下民眾對居住空間的需求與期待。 在新冠疫情之後,概念宅再度興起,由於居家辦公成為常態,人們開始更要求住家環境能符合工作需求。像是音樂家或直播主,因為工作上會製造大音量的聲響,傳統住宅已不能符合他們的工作型態,不論是干擾到鄰居,或被鄰居干擾,找到一種可以安心工作的家,成為他們最急迫的需求。 現在日本流行的概念宅,不僅滿足住客的特定需求,還幫助房東提高租金收益和出租率。凡是具備特色的物件,即便租金比市場行情高出30%,仍有數千人願意排隊入住。 各式各樣的概念宅興起 除了加強隔音功能的概念宅外,還有其他創意設計。例如:針對葡萄酒愛好者設計的品酒概念宅,不僅配備酒窖,甚至還有地下的葡萄酒儲藏室,並聘請持有侍酒師執照的人擔任管理員。另外還有設計給漫畫家的住宅,或是注重飲食控制的女性公寓。 這種因應特定人群需求的「概念宅」,在市場上證明它的價值與吸引力,不僅滿足租客的居住需求,也降低人口減少而造成的空屋率。 位於千葉縣柏市的東武野田線豊四季站,距離車站13分鐘路程的出租公寓「ガルガンチュア」,這間公寓因為距離車站太遠,乏人問津。於是屋主將9間公寓全部改造成不同特色的概念宅,像是配有高爾夫模擬器、攀岩牆或陶藝空間,甚至是配有頂天書架的藏書房。負責設計的奧山羊太社長說:「有些租客是從市中心搬到這裡來,因為他們幾乎都是從事IT產業的工作,因此只要有電腦,在任何地方都能工作。」 奧山社長說,即使距離車站有一段距離,租金卻能比行情高出10萬日圓。自從2020年完工後,這棟概念宅幾乎都是滿租的狀態。尤其是高爾夫房和車庫房大受歡迎。奧山社長計畫在2023年底,在柏市改造第二棟概念宅,他說:「這次要挑戰把劇院搬進屋內。」 概念宅抓準了現代人想面對面交流的內心需求 東京澀谷一家兼具室內設計與建設的公司Panoma,2022年起在東京都調布市開設一棟專為女性自行車友設計的概念宅。這棟概念宅鄰近多摩川的自行車道,入住條件必須是喜歡騎自行車或有鐵人三項經驗的女性,室內空間不僅提供自行車庫,還有保養維修工作室。租金價格大約從3萬8000日圓~4萬8000日圓之間,一棟7間房推出後,同樣是供不應求。 概念宅之所以能流行,主因是網路社群發達,人們很容易在社群上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與之交流。概念宅就是從虛擬網路中,把交流活動帶進現實世界。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