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商業周刊》1926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致富

共有 1147 則相關文章

財經

如果你曾有過下列念頭,請舉手: 我不夠聰明。 我不擅理財。 我沒時間。 我一輩子都不會有錢。 我不配有錢。 我怕做出錯誤的選擇。 自我限制的理財觀念不少,上述只是常見的其中幾種。你可曾有過這些念頭? 這些想法雖說沒錯,卻會妨礙你主宰你的理財之路。重點在於,每個人的背景不同,處理金錢的經歷也各有不同。如果你曾有過上述一項,甚至不只一項的想法,那我想請你思考,這種心態對你是否有益。你的這種思考模式,對你日後的理財是否有益? 有些聽眾對我說,他們之所以沒能掌握自己的理財之路,多半是因為懷有上述的想法。世界經濟論壇在全球各地進行調查,發現很多人之所以還沒開始投資,也是因為上述原因。 也許你無法立刻改掉長年的想法,但只要願意接受新知,改變觀念,久而久之理財的信心就能提升。承認你的財務現況,是改善財務的第一步。 所以,我們現在就要一一檢視這些常見的自我設限的金錢觀,想想該如何破除。下列是我提出的幾個構想,你也可以發揮創意,做些研究,想想哪些適合你。 破除5個自我設限的金錢觀 1.我不夠聰明 關於正確理財與正確投資,最常見的錯誤觀念之一,是以為一定要搞得很複雜。但其實投資幾檔最簡單的ETF,組成核心投資組合,不需要博士學位、不需要光鮮亮麗的財經資歷,就算對數字不靈光,也照樣能獲得不俗的長期投資報酬,奠定財務基礎。但人人都必須具備基本的理財知識,從而發展出正確的理財行為。 2.我不擅理財 也許現在的你還不擅長理財。所以要繼續看這本書,每週要抽出時間,了解一項關於你自己的財務的事情。你時常採取行動,就再也不會不擅理財。 3.我沒時間 每天抽出15分鐘,或是每週抽出1小時打理財務,要養成習慣。固定付出這些時間打理財務,對未來的你大有助益。所謂時間,只是我們如何分配優先次序。該做的事永遠做不完,所以要把大事細分為小事,訂出優先次序。 4.我一輩子都不會有錢 這是一種常見的觀念,也是很多人永遠沒有踏出投資的第一步的原因。 即使是小額投資,只要耐心等待,久而久之也能積聚一筆大財。很多投資人的起步跟你一樣,所以你只需要一步一步慢慢來,想想你「為何」要投資即可。 5.我怕做出錯誤的選擇 不做選擇也是一種選擇。你並不需要規畫到萬無一失才開始,可以邊做邊學。要抽出時間做功課,弄清楚你現在的財務狀況,就從這裡開始。要穩紮穩打! 還有一些想法供你參考: 你可以將儲蓄與投資自動化,減少一些選擇與決策疲勞。 給自己訂出期限,就不會拖延、過度思考。 要記住,與其等待一切完備,不如採取行動。 要想想等待的機會成本。舉個例子,花1年的時間尋找最好的經紀商,就代表要延後1年,才能享受複利的好處。 你現在該做的,是找出你有的一種自我設限的理財觀念,試試看如何破解。也許你需要多試幾種,才能找到解決方案,但一定要持續努力。 我接下來還要介紹2種策略,我認為對於這本書大多數的讀者,應該說大多數的人來說,都很實用,能直接破除自我設限的觀念,讓你開始行動。 1.重新架構你的認知 你採取的每項行動,都是對你想成為的人投下一票。——美國作家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 自我設限的理財觀念有礙我們日後的理財,有個破除的辦法,是重新架構,就能產生新觀點。 別再思考你不能存錢或投資的原因,應該把自己當成可以理財、能處理自己的財務,也是個投資人。雖然感覺會很奇怪,但還是要請你大聲唸:我正在學習好好理財。我有能力應付人生中的財務問題。我能為了我的目標存錢,也能投資。 重新架構你的理財認知需要時間,也需要經常以正向的理財行動強化。這聽起來很麻煩,但若是不做,那你的理財心態就永遠有問題。 暢銷書《原子習慣》作者詹姆斯·克利爾,建議你對自己說:「我是⋯⋯的人。」重新架構你的認同,你對自己說:「我是會為想買的東西存錢的人。」而不是說:「我想存錢。」這句話就會漸漸融入你的認同。 如果你曾對自己說:「我不擅理財。」那我們這就來看看該如何重新架構。首先要稍稍調整你對自己說的話,例如你可以對自己說:我正在學習好好理財,才能達到我自己訂出的儲蓄目標。 與其一下子就想達成很大的理財目標,弄得自己不堪負荷,不如先訂出幾個小目標,等到你對新的認同更有信心,再(慢慢)增加目標。你自己會一點一滴慢慢相信,你也能將自己的財務打理好,也會有實際的成績向自己證明。 你的財務有哪個方面,也許是我剛才說過的哪個自我設限的理財觀念,需要重新架構?不妨先從改變你對自己說的話開始,想想哪些方法能強化你重新架構的理財認同。 2.脫困 也許你覺得從學習跨越到行動比登天還難。重點是,理財是一種實戰技巧,而不是理論技巧,所以光說不練是不行的。 我常常提醒自己,天底下沒有最適合理財的完美環境。我們只要認真找,不愁找不出不還清債務、不存錢、不投資的藉口。我們只要知道,做事情永遠不會有最好的時機,也不會有最好的方式,壓力就能減輕很多,不會非要等到一切就緒,才開始理財。 是,學習跟做好計畫都很重要,分析癱瘓也確實可能發生,但不要一直停留在這裡。你是不是已經大致了解,也有了概略的計畫?如果是,那就該開始行動。除非有所行動,否則什麼也不會改變。 選擇一項你一直想做的事,今天開始行動,你不需要等到一切就緒才開始。 *本文摘自真文化《用錢買快樂》 {DS_BOX_38237}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9.25

財經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這一輩的人辜負了你們,我們給你們留下爛攤子,現在加州的立法機構裡面,大多數議員是左派的白癡和右派的白癡,這樣的人愈來愈多,而且沒有一個人是可以被請走的。這就是我這一輩的人為你們做的事。但是,你們不會喜歡太過簡單的任務,對吧? 另外一件我發現的事情是,如果你真的想在某個領域出人頭地,那麼必須擁有強烈的興趣。我可以強迫自己把許多事情做得相當好,但我無法將沒有強烈興趣的事情做到非常出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你們也跟我差不多。因此,如果有機會,要想辦法去做你們有強烈興趣的事情。 還有就是,你們一定要非常勤奮才行。我非常喜歡勤奮的人,我這輩子遇到的合夥人都極其勤奮。我想我之所以能夠和他們合夥,部分因為我想努力做到能與他們匹配,部分因為我很聰明的選擇了他們,還有部分原因是我運氣好。 我早期曾有兩位合夥人,他們在大蕭條期間合資成立一家建設公司,達成很簡單的協議:「這是兩個人的合夥公司,」他們說:「一切平分。如果我們沒有完成對客戶的承諾,我們就要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每星期工作7天,直到趕上進度為止。」不用說你們也知道,這家公司經營得很成功,我那兩位合夥人備受尊崇。這種簡單的老觀念,幾乎保證能得到很好的結果。 查理蒙格:每一次不幸,都是汲取教訓的良機另外一個要應付的問題是,人生可能遇到沉重、不公平的打擊。有些人能挺過去,有些則不能。 我認為愛比克泰德的態度,能夠引導人們做出正確的反應。他認為,生活中的每一次不幸,無論多麼倒楣,都是一個磨練的機會。每一次不幸,都是汲取教訓的良機。 人們不應該在自憐中沉淪,而應該利用每次打擊來自我提升。他的觀點是非常正確的,影響了最優秀的羅馬帝國皇帝馬可.奧里略以及之後幾百年的許多人。你們也許記得,愛比克泰德自擬的墓誌銘:「這裡安葬著愛比克泰德,一個奴隸,身體殘疾,極其窮困,卻蒙受諸神的恩寵。」 嗯,現在愛比克泰德就是這樣被銘記的:「蒙受諸神的恩寵。」說他蒙受恩寵,是因為他變成智者,變成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而且教育其他人,包括他那個時代和之後許多世紀的人。 查理蒙格:總是期待麻煩的到來我還有個道理,想簡單的說說。我的爺爺蒙格曾是他所在城市唯一的聯邦法官,他擔任這個職位長達40年之久,我很崇拜他,名字也跟他一樣。我對他非常孝順,剛才自己還在想:「蒙格法官看到我在這裡會很高興的。」爺爺去世許多年,我認為自己有責任接下棒子,傳達他的價值觀。 他的價值觀之一是,節儉是責任的僕人。蒙格爺爺擔任聯邦法官時,聯邦法官的遺孀是得不到撫恤金的。因此,如果他不存錢,我奶奶將變成淒涼的寡婦。除此之外,家有積蓄也能讓他提升服務品質。由於他是這樣的人,所以終生量入為出,為遺孀留下舒適的生活環境。 但他的節儉還有別的功勞。我爺爺還在世時,那是三〇年代的事了,我叔叔的小銀行倒閉,如果沒有外力的援助,將無法重新開業。爺爺用他三分之一的優質資產,去交換那家銀行的劣質資產,進而拯救了它。我總是記得這件事,讓我想起豪斯曼的一首短詩,那首詩好像是這樣寫的: 別人的想法是飄忽不定的,他們想著和戀人幽會想走大運或出大名。我總是想著麻煩,我的想法是穩重的,所以當麻煩來臨時我早已做好準備。 你很可能會說:「誰會在生活中,整天期待麻煩到來啊?」其實我就是如此。在這漫長的一生中,一直都在期待麻煩的到來。現在我已經84歲,就像愛比克泰德一樣擁有蒙受恩寵的生活。我總是期待麻煩的到來,準備好麻煩來臨時,如何對付。這並沒有讓我感到不安,這根本沒有任何壞處。事實上還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要把豪斯曼和蒙格法官的道理傳授給你們。 查理蒙格:信任是最好的制度由於在你們將要從事的行業中,有大量的程序和繁文縟節,我想要告訴你們的最後一個道理是,複雜的官僚制度,並非文明社會的最佳制度。 更好的制度是一張無縫的、非官僚的信任之網。沒有太多稀奇古怪的程序,只有一群可靠的人,他們彼此之間有正確的信任。 那是瑪約醫療中心手術室的運作方式。如果那裡的醫生像律師一般,訂定許多像法律程序那麼繁瑣的規矩,將會有更多的病患死於非命。因此,當你成為律師,永遠記得,雖然在工作中要遵守程序,但不用總是被程序牽著鼻子走。在生活中,應該追求的是盡可能培養一張無縫的信任之網。如果你們擬定的婚前協議書長達四十七頁,那麼我建議你們這婚不結也罷。(聽眾大笑……) 好了,在畢業典禮上,講這麼多已經夠啦。我希望這些老人的廢話對你們有用。最後,我想用《天路歷程》中,那位真理劍客年老之後,唯一可能說出的話,來結束這次演講:「我的劍留給能揮舞的人。」 查理蒙格語錄這是一句你的投資顧問可能會反對的實話:如果你已經相當有錢,而別人的財富增加速度比你更快,比如說,靠投機股賺了錢,但那又怎樣呢? 總是會有人的財富增長速度比你快的,這並不可悲。 看看道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管理索羅斯的基金,曾因投機高科技和生技股而嚴重虧損)吧:他總是必須做第一名,無法忍受有人在這些領域擊敗他。 索羅斯無法忍受有人從科技產業賺錢而自己沒賺到,因而虧得一塌糊塗。但我們根本就不在乎(別人在科技產業中賺了錢)這種事。 *本文摘自商業周刊出版《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紀念典藏版):巴菲特50年智慧合夥人查理.蒙格的人生哲學》☛立即購書:誠品、博客來 {DS_BOX_37334} 責任編輯:温克強核稿編輯:張勝宗 ...

2023.11.29

財經

走在實現「金錢螺旋」的道路上時,最大的禁忌就是把錢投入到與自己「喜歡及擅長之事物」沒有關係的地方。 (編按:「金錢螺旋」指的是把錢集中投入到自己喜歡的事物,使成果反映在收入成長上。) 假設你已經透過興趣展開了新的商業模式,幫自己賺進10萬元。如果這份收入沒有回過頭來投資在「喜歡和擅長的事物」上,而是買了一支自己想要的手錶,就只是一種「自我犒賞」的消費而已。 確實,每個人偶爾都需要犒賞自己一下。但在「金錢螺旋」剛開始轉動的節骨眼,對你來說最重要的,就應該是把「喜歡和擅長之事物」效益化,創造能夠提高收入的環境。 因此相較於花錢買東西,你更應該把錢用於延展、精進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從上面的例子來看,假使「手錶」是你「喜歡和擅長的事物」,那麼就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吧。 如果除了買到一支手錶,你還為了和在手錶業界已經取得成功的人士見面,或想要親眼目睹真正的手錶中古市集,才不惜重金造訪歐美國家,那麼這筆錢就成為增加自己知識和經驗的投資了。 這就是大原則:「買經驗比買東西更重要」的基本思考方式。 花錢買「尊重」,是中斷「金錢螺旋」的危險行為 每個人身上都潛藏著阻礙我們實踐「買經驗比買東西更重要」原則的本能,這個本能就是希望從別人身上得到「尊重」。 「受尊重的需求」最麻煩的地方在於,可以透過花錢買東西這個行為,來滿足它一時的需要。這一點有時候甚至可能中斷「金錢螺旋」的運作。 「他一看就是個事業有成的人」,許多人都希望身旁的人能這麼看自己,渴望大家都能認同自身存在的價值。 為了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的厲害和成功,又快又簡單的方法就是花錢買一些 能夠炫耀的東西。 開著豪華跑車、戴起高級手錶。許多人都認為,只需要把自己的行頭稍微改變一下,就可以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向身邊的人宣告:「我的收入可是買得起這麼高檔的轎車喔,在社會上稱得上是一位成功人士吧!」 儘管如此,買這些高級品的人,其實對這些實體的東西並不是真的太在意。他們只是覺得昂貴的東西一定有其價值,而非出自喜歡或想要而去買高級車。 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要滿足「受尊重的需求」而已。一旦跳進了這個循環,人們就很難再把錢投資於自身「興趣」上。 因此,當你想花錢購買一些高單價商品之前,請不要忘記先好好和自己對話一下:「我想買這個東西的理由,會不會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受尊重的需求』而已?」 請不要誤會,我這番言論並非認為花錢買貴的東西就不好。如果透過這筆消費,能夠增進你的「興趣」,而且得到的回報比付出的還要豐富,那當然是多多益善。 「受尊重的需求」最可怕的地方在於,無論砸了多少錢進去,它就像個無底洞,怎麼樣也填不滿。就算能得到一時的滿足,豪華轎車之上還有超豪華轎車;高級手錶之上還有更高檔手錶。 說了這麼多,還是要勸你把錢投資在自身「喜歡和擅長的事物」上。唯有這麼做,才能開始轉動金錢螺旋。 一旦身陷「受尊重的需求」,我們就會把白花花的銀子全花在不適當的地方。如此一來,不論你有多會賺錢,都像是把水裝進有漏洞的桶子裡那般,錢才剛流進來,又從另一邊流了出去。 別再把錢用在滿足「受尊重的需求」這件事情上了。這麼做就像在追逐一個永遠無法達成的夢想,只會累死自己。 什麼是購物的「快樂水車」效應? 在追求幸福感這件事情上,我仍然建議你花錢買「經驗」而非買「東西」。會這麼說是有所根據的,最新的心理學研究便指出,花一筆錢去買東西,和用相同金額的錢去累積自身經驗相比,後者比較能讓人感到幸福。 心理學家麗芙.范博文(Leaf van Boven) 以及托馬斯.吉洛維奇(Thomas Gilovich)在他們的論文《To Do or to Have?》中,介紹了一個檢視人們在做一件事或擁有一件物品時,心情波動程度的實驗。 兩個實驗組的差異在於花錢買東西或花錢買體驗。受試者寫出一個個項目後,依它們對心情帶來的波動程度打上分數。 結果顯示,體驗比較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興奮起來。 雖然並非所有的體驗都令人感到愉快,例如「從度假地點回程的班機停飛」這件事,儘管這個意外事件影響到你的歸途,可是隨著時間流逝,腦海中留下的也只有旅途上美好的記憶。 如果有共同經歷這段「在機場等候班機」的朋友,那麼下次見面時,這個插曲就成了彼此共同的話題。倘若和你一起等待的人是未來的另一半,這件事可能甚至值得載入家族史。其他類似的例子還有在畢業旅行的夜晚去捉弄同學,或學生時代嘗試過的小冒險等。 相較之下,「花錢買東西」只能在瞬間帶給我們高昂情緒,當這些東西長時間待在自己身邊後,它們的價值便會遞減。然而經驗裡出現過的不愉快,日後都會經由大腦妝點成為令人開懷大笑的美好回憶,深深的刻畫在我們的腦海中。 無論從長期或短期的視野來看,體驗能帶給人的幸福感都比較高。 雖然不少人認為,經驗只能帶給人彈指之間的快樂,但實際上,它能帶給我們的是更多的幸福感和長時間不變的價值感。 此外,由於人們很容易就會習慣到手的幸福。假設你買了一棟和之前屋子相比寬敞許多的房子,當你搬過去住之後發現,那裡是一個高級住宅區,鄰居們每一個都比自己還要富有,這時你對金錢的渴望就會提高。 當幸福感逐漸消失,便會進一步刺激人們慾望。這個現象稱作「快樂水車」(Hedonic Treadmill),它和「受尊重的需求」一樣,都屬於不易掙脫與弱化的慾望。 錢會越花越少,但技術卻越用越純熟 我始終認為知識、經驗和技術,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雖然錢只會越花越少,但知識、經驗和技術卻會越用越純熟。 我們身上的錢有可能被他人騙走或搶走,可是知識、經驗和技術只會存在你的腦中,是任誰也剝奪不了的東西。就算今天你落魄到身無分文,還是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技術來東山再起。 椎名林檎在〈滿滿的財富〉(ありあまる富)這首曲子的歌詞中寫道,「我們手中的財富是看不到的,無人可掠奪也無從破壞。」對我來說,知識、經驗和技術,正是他人搶不走也破壞不了的「滿滿財富」。而能夠鍛鍊知識、經驗和技術的,莫過於實際的「體驗」了。 *本文摘錄自方言文化《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