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自我介紹

共有 398 則相關文章

職場

誰不想擁有高超的社交能力?而要擁有好的社交能力,得要知道怎麼與他人進行「深度交流」。 避開淺層閒聊,深度問題怎麼問? 《紐約時報》普立茲得獎記者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著有暢銷書《習慣的力量》以及《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 那樣工作?》,他在自己最近的新書《超級溝通者:解鎖與他人建立連結的秘密語言》中提到,溝通交流(Communication),就像是一種超能力。 如果在一個陌生的社交場合,你想要在對話中跳過閒聊的部分,快速與對方拉近距離,甚至建立良好的關係,首先你要先問對方一些,能讓對方展現「我是誰」的問題,也就是能讓對方說出自己價值觀或感受的問題,並且避開那些「與個人無關」的淺層問題。 例如:與其問對方:「你住哪?」「你讀哪間大學?」或「你結婚了嗎?」你可以改問:「你住的城市,你最喜歡它哪一點?」、「你在大學裡最難忘的一件事是什麼?」或是「你對婚姻的看法是什麼?」 箇中原理,就是問別人經歷這件事情時的感受,這樣的問題可以促使對方分享他們的喜好、信仰和價值觀,並幫助對話更加深入;透過這些深刻的問題,你可以更了解對方,同時建立更深層次的人際關係。 3種能帶來深度對談的問題 杜希格提到,任何問題幾乎都可以重新調整成,一個能進行深度對談的問題,關鍵是要符合三個特徵: 1.詢問價值觀、信仰、判斷或經歷,而不僅止於事實 別問「你在哪裡工作?」 相反地,請引出對方的個人感受或經歷而改問:「你最愛這份工作的哪一個部分?」 研究發現,要快速想出這些深度問題的簡單方法,就是當你在跟陌生人說話前,想像你在跟你多年的好友聊天,你會問什麼問題? 2.邀請人們談論他們的感受 這個方法較簡單,你可以問對方:「你覺得…怎麼樣?」或者請對方描述或分析,某個特定情緒,例如:「你認為他當時為什麼生氣?」或「當...這件事發生時,你開心嗎?」 或請對方試著換位思考:「如果這種事發生在你身上,你會有什麼感受?」 3.提問的感覺就像在分享心事一樣 當我們向對方進行深度提問,也應該相應地坦承一些關於我們自己的事情。 向陌生人坦承自己的事,你或許會遲疑一下,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指出,當人們被問到並回答了一個能與他人深度對話的問題,他們總是非常開心。 想拉近距離,不要只問一個問題 芝加哥大學心理學教授尼古拉斯·艾普利分享,與陌生人快速拉近距離的最後一個關鍵是,不要只問一個問題,而是在對方回答後繼續探索更多。 艾普利表示:「當我在火車上與上下班的人聊天時,我可能會問他們,『你靠什麼維生?』」說。「然後我可能會接著說『你喜歡那份工作嗎?』 或者『你還有其他夢想做的事情嗎?』」 後續的提問,代表你有用心傾聽對方的想法和感受,並對對方說的話感興趣,這有助於對話更加流暢和深入。 哈佛大學科學家2016年針對快速約會對話,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後續提出問題,對於增進兩人關係特別有效。 杜希格指出,當我們開始聊天,實際上我們正在參與3種對話中的其中一種,這3種對話種類分別是: 實際(這件事情是關於什麼?) 情感(我們對這件事有什麼感覺?) 社會觀感(我們是誰?)。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正進行什麼樣的對話,那麼你就不太能與對方拉近距離。 資料來源:CNBC、NCBI、Amazon 核稿編輯:林易萱 ...

2024.03.03

職場

幾天前在大學客座,大學生問我最多的問題是:「我不是商學院,但很想進外商,除了唸書,還需增加哪些技能?」 我回答:創造你的相關經驗。 每一天都要累積「履歷表」 參加商管社團、去實習、看商業書籍,這些都是相關經驗。但最關鍵的是:你有沒有自行累積雇主需求的條件。 我曾經錄取過文科背景的求職者,他創業過,分享的創業故事,甚至比有外商經驗的人,還具有商業思維。 也曾有一個朋友,工作之餘學習程式設計,最後他進入軟體業,獲得一份七位數的年薪。 這些,都是自己創造經驗的例子,不是等到求職那一天,才驚覺少了亮點,而是每一天的努力,都在為自己的履歷表加分。 沒有學習心得的經驗,不是經驗 我曾經看過一些履歷表,洋洋灑灑寫了一堆經驗,面試時問他:「這個經驗,你學到什麼?」卻支支吾吾,不知所云。 也曾有學經歷優秀的朋友,多次履歷石沉大海後找我諮詢,才理解只有敘述經歷,卻沒有總結學習、量化貢獻,是不夠的。 你在過往經驗中的學習,你過往的貢獻,能為現在的雇主帶來多少價值?這些,才是有含金量的履歷。 不是傳達優秀,而是創造獨特 就算你學經歷豐富,履歷無懈可擊,好不容易過了人資那一關,卻在後面幾輪面試敗陣離場,其癥結點跟戀愛一樣,少了「心動瞬間」。 我曾在某跨國集團海選儲備幹部,這份職缺有誘人薪資、跨部門輪調、配備高階主管擔任職涯導師,這種機會是進入外商管理層很好的敲門磚,每年吸引上千菁英投履歷。 頂大學歷、流利英文、豐富經驗等,幾乎是每位求職者的標配;再加上即席問答、分組辯論等過程,要進到面試最後一關,絕對是人選之人。 有一次,脫穎而出的人選在面試結束前,做了一件其他優秀的面試者做不到的事。 他唱了首歌。 他說,為了這場面試,特別做了一首歌:追夢的人。 渾厚嗓音搭配真摯眼神,讓緊張場面瞬間充滿歡笑,包含我在內的面試官,紛紛給予最大的掌聲。 我們問他,為何突發奇想高歌一曲?他回答,他想告訴面試官,這份工作是他的夢想,也希望我們可以記住他。 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讓他突圍而出。 這個故事,不是要告訴大家每場面試非得做首歌不可;而是你是否思考過,當大家跟你一樣優秀時,你的獨特點在哪? 千萬別在醞釀離職的那一刻才準備履歷表,必須創造經驗、總結心得、秀出獨特,讓那些資歷,都變成能抓眼球的畫面,烙在雇主的心裡。 責任編輯:林易萱 ...

2024.03.20

職場

戴資穎逆轉勝,得到BWF羽球年終總決賽冠軍,我覺得很激勵人心,也看到了Resilience(復原力)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性。 復原力,指的是在面對生活的逆境、壓力或困難時,能夠有效調適、克服挑戰,並在經歷挫折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 運動員再怎麼優秀,不可能一直都處在巔峰。小戴的實力大家有目共睹,但我相信她堅強的意志力更是大家佩服的地方。不管職場或生活,挫折難免,縱然有豪氣萬千的熱情,在各種打擊下,又有多少人對長期目標持續堅持? 我曾面試一位學經歷優秀的求職者,我問:「可否談談你過往失敗的經驗?」 對方自信滿滿的說:「我沒有失敗的經驗。」 我繼續問:「怎麼說?你沒有遇過挫折嗎?」 對方驕傲的回答:「對,我沒有。」 這個話題結束後,雙方的緣分僅止於此。 同樣的問題,另外一次面試,得到不一樣的結果。對方同樣是位學經歷亮眼的菁英份子,他這樣回答我: 「我有失敗的經驗,但我不想要用『失敗』來形容,而是「接近成功」的經驗。」 很有意思的回答!他舉了曾經因為太有自信,以為會達到業績目標,而沒有多做努力,導致最後以幾百元業績的落差,沒有拿到獎金的經歷。 「哇!當時一定很扼腕,那次接近成功的經驗,讓你學到什麼?」我緊接著問。 「專業上我學會保留業績buffer(緩衝),預防萬一,不到最後業績開獎,不輕易鬆懈,只差幾百元的業績真的很想請老闆通融,但後來想想,下個月又是一條好漢。」我暗自為他的回答喝采。確實,這次業績不到,下個月又是一條好漢。 最近跟許多朋友不約而同聊到,在疫情的這幾年,許多團隊面臨到不同的困境,主管們看重的不再是過往有多少豐功偉業,而是復原力。那麼,我們該如何從生活中培養呢?以下是我個人的幾點分享: 1. 用未來的視角看現在 把時間拉長,從未來的角度看眼前的不如意,情感較能抽離,更能用宏觀視野看待環境。 2. 培養自己的支持系統 不管是家人、好友,或者是與自己有共同經驗的團體,互相滋養,幫助自己從泥沼中往前進。 3. 學會快速轉換心境和注意力 這是我這幾年有的深刻體會,挫折會讓人感到痛苦,很大一部分是擔憂、焦慮未來不再有機會成功,心裡就不容易平靜。但如果平時就培養自己不同面向的能力, 例如創作、廚藝、演說力等不同的斜槓面向,當風雨來臨時,更有底氣穩住自己的內心。 謝謝小戴精彩的賽事,在年底時刻,讓我們再次看到了復原力,邁向新的一年,讓我們復原能量,嶄新出發! 責任編輯:林易萱 ...

2023.12.22

職場

當一個人決定換工作,薪資談判往往是最令人緊張害怕的部分。國外薪資調查網站Salary.com指出,有將近2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因為恐懼和缺乏專業技能,從不進行薪資談判。 然而,卡內基美隆大學經濟學家琳達·芭布科克(Linda Babcock)表示,如果你在職涯初期不談判薪資,你這一生損失的收入將達100萬至15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3200萬元到4700萬元)!」 面談的過程中,一不小心說錯了,都可能會影響你未來的職涯,甚至讓你無法獲得理想的薪資待遇。高盛前人資分享了幾項薪資談判的小技巧,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面試期間,蒐集談薪資的籌碼 現年31歲的香奈兒.豪爾(Chanelle Howell),是紐約的人才招募專家,她曾經在高盛、橋水基金、以及自己成立的顧問公司面試過上百人,她認為談薪資最重要在於「事前準備」,也就是累積談判的籌碼。 她建議大家在面試中提出一個問題——假設你今天面試的工作,年薪在10萬美元至15萬美元之間,初期的面試就可以問:「您能告訴我,應徵者的哪些技能和經驗,區分了年薪10萬美元和年薪15萬美元的差別?」 豪爾解釋,這樣一來,你就能知道這間公司「開薪資」的背後邏輯,以及他們在找的專業技能是什麼。換句話說:「讓他們給你資訊」,讓你在最後階段,有更高的機率拿到理想薪資。 再加上近期美國許多州通過《薪資透明法》,強制雇主列出職位的薪資範圍,因此你可以在面試前事先調查好市場行情,蒐集更多資料。 「關鍵是在面試過程中,再三的巧妙提到,自己擁有符合高薪的專業技能與經歷,」豪爾說,這可以讓未來雇主量化你這個人,讓你更有資格錄取。 一旦確定能拿到Offer,就可以進行薪資談判。豪爾說,受過她訓練的人,談判薪資「每次都奏效」。最近就有一位從事行銷的客戶,成功將最初的薪資提高了20%。 談薪資別說這幾句話 經營模擬面試平台的艾琳‧勒納(Aline Lerner)則分享了薪資談判時的大忌,如果你向面試官說出這幾句話,很可能會讓你錯失談薪資的好機會,甚至失去一份好工作。 「我真的非常需要這份工作」 這句話透露了你多渴望這份工作,會間接削弱你在薪資談判的籌碼,可能讓雇主開出較低的薪資。 「我上一份工作的薪資是⋯⋯」 勒納表示,建議大家在談判中避免提及過去的薪資,可能會限制薪資未來的增長空間。而且,雇主可能會開出差不多的薪資。 「其他公司給我更好的薪資」 當你同時面試多間公司,就算是事實,直接提到這一點也不太恰當,會讓雇主懷疑你的忠誠度,或者對你的談判態度感到不悅。 「我只是為了錢才來這裡的」 這句話同樣不妥,這不僅會讓雇主認為,你對公司的價值觀和使命感缺乏認同,對公司沒有足夠的忠誠度,會對你產生不好的印象。 「我只是想在這個行業中穩定下來」 這句話傳達出,你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更高的追求,可能會讓雇主對你的潛力產生懷疑,進而影響到薪資談判結果。 「我可以接受任何薪資」 這句話顯示你缺乏自信和價值觀,可能會解讀成對自己的能力沒自信,進而壓低了薪資。 勒納坦言,人們常常認為談判就是說正確的話,但現實情況是,談判的關鍵就在於準備,以及個人影響力。 事前蒐集資料,在談判時才能運籌帷幄,也不要過早透露不利於自己的資訊。她強調,可以在面試期間多聽少說,盡可能「被動式收集資訊。」 資料來源:CNBC、FastCompany、PayScale 核稿編輯:吳和懋責任編輯:林易萱 ...

202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