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面試時覺得「哪裡怪怪的」⋯獵頭顧問:相信自己的直覺,別去! 1.研究公司的背景 在收到面試通知時,第一步一定要去研究公司的背景、熟悉公司產品,甚至要去各大網誌看相關評價... 2024.05.01
職場 人生真正的財富自由,不是錢花不完⋯有這2件事就夠 沒辦法靠爸的話,就自己當「可以靠的爸」吧。 這兩天,一張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的發言截圖,引起了不少討論。他針對外界「張國煒還不是靠老爸的遺產才能創業」的說法,簡單粗暴的回應3個字:「沒有錯」。 年輕時,我也當過理想浪漫的左派,但逐漸成長、生了小孩之後,腦袋裡的思路也就逐漸變得保守和現實。其中最重要的改變之一,就是意識到「階級」這個概念。 所謂階級,還是靠世代的累積。 別人從祖父輩就在現在的精華地區奮鬥、創業、買地,自然早就站在比我更前面的起跑點。像我這樣從南部上來台北市的中產階級,想要提升自己的資產,方法無他,就是一點一滴的靠本業的收入、謹慎的投資,開始建構堆疊。 羨慕別人是難免的,但沒有用。憤世嫉俗固然可以,但這恐怕是浪費時間。當我有了這個覺悟後,我開始更有計畫性,跟有同樣人生藍圖的伴侶努力向前。 我偶爾會想起高中時的往事,那時候的我對語言有興趣,非常想在大學主修外文,爸媽出動了我最尊敬的英文老師,來說服我去當醫師。 雖然最終結果是適合我的,但心裡總似乎有某種,小小的遺憾。 對物欲不高的我們來說,現在努力,目的無他,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做選擇時,能夠更有餘裕、更有底氣,不要被太多現實的因素和考量干擾。 能真正的擇其所愛、愛其所擇,這樣的人生,會更幸福吧! 往前看之後,再度回顧過往。其實一想,父母的健康和經濟無虞、家中無負債,對非富二代的我,也是很重要的資產了呢。 看完一輪網友的討論之後,心中同時充滿著感謝還有鬥志,這個星期一的開始還真是正向啊! *本文獲「履行生活 許嘉珊醫師」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陳柏燕核稿編輯:湯明潔 ... 2024.05.22
財經 英特爾新掌門人出爐!華裔背景、「與季辛格不合」的陳立武是誰? 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今天任命前董事會成員陳立武(Lip-Bu Tan)出任新任執行長,自本月18日起生效。英特爾盤後股價大漲約11%。 路透社報導,陳立武是備受尊敬的半導體業資深人士,長期以來被視為英特爾執行長熱門人選之一。英特爾董事會去年12月曾與他接洽,以評估他是否有興趣接受這個職務。 彭博(Bloomberg News)報導,陳立武將接替英特爾臨時聯合執行長辛斯納(David Zinsner)和霍特豪斯(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成為新任執行長。陳立武也將重新加入董事會。 陳立武在馬來西亞出生,是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公司益華電腦(Cadence Design)前執行長,數年前加入英特爾董事會,以協助英特爾重振。董事會在2023年10月擴大他的業管範圍,授權他監督製造業務。 但陳立武與前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在轉虧為盈的策略上發生衝突,於去年8月離開董事會,意見相左之處包括員工規模、代工策略和工作文化。 英特爾曾經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巨頭,但近年在製造領域落後台積電等競爭對手,更錯過生成式人工智慧(AI)浪潮,甚至錯失投資OpenAI的機會。去年12月,英特爾宣布季辛格從公司退休。 季辛格曾嘗試帶領英特爾轉型,想要恢復公司在晶片製造領域的領導地位,核心策略是把英特爾打造成一家世界級代工企業,為其他公司製造晶片。然而,代工業務迄今仍持續虧損。 責任編輯:林思妍 ... 2025.03.13
減碳ESG 非理工背景員工佔35%,ASML怎麼做到D&I「多元共融」 在我們看來,讓更多背景形形色色、經歷迥異的「多元人才」加入,才是能一直保持創新、技術領先,甚至成長的關鍵... 2024.07.07
生活 金融與建設雙重背景的企業家引進瑞典myrkl醚立克益生菌膠囊,開啟健康飲酒新時代 具有金融投資與建設公司背景的企業家楊博閔,正式引進瑞典最健康的飲前產品——myrkl醚立克膠囊... 2024.09.19
職場 文科生轉職跨科技業,非理科背景怎麼找到高薪職位 ▋作者簡介:Peter Tu,目前任職於外商,擔任專案經理。旅居荷蘭,平常閒來沒事會分享職場日常,希望幫助到想加入外商或到海外工作的人。 根據美國財經雜誌於2023年公布的經濟數據,台灣的實質購買力(PPP)名列前茅,全球排名14,GDP排名全球第12名。乍看之下台灣好像很有錢,但是為什麼大家還是感覺不到? 因為,台灣賺錢的產業很集中,如果是受雇員,通常賺錢的只有科技、金融、醫生等,剩下的產業賺的錢都進老闆口袋,沒有讓長尾產業雨露均霑。 文組生轉職當工程師,發現薪水一樣上不去⋯ 在台灣,科技業薪水高是眾所皆知,但是對文組來說,似乎是看得到吃不到。對很多文組人來說,如果真的想進科技業,高中時就得先認真學物理化學。但多數的文組人出社會後,才發現薪水落後很多,出現想要認真轉職的念頭。 抱著雄心壯志想轉職,一上網搜尋後,會發現文組人進科技業多數是轉職工程師(前端居多),網路上有非常多這類型的轉職心路歷程分享。 於是你也想這麼做,但去上了課之後,又發現自己真的不適合寫程式。抑或是上了課、轉了行,但薪水還是一樣不上不下,沒有辦法繼續成長。然後,看著那些成功轉職的人,說自己薪水多了多少,你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哪裡做錯了⋯⋯。 如果你是文組人,看到上面文字又剛好心有戚戚焉的話,那我得老實說,你可能真的做錯了。 錯不是錯在不努力,而是策略上錯了。 從文組的角度看產業 首先,我們需要正確的認識科技業的組織是如何組成的。 事實上,科技業的組織裡,絕大多數人都是文組,涵蓋的領域包括行銷、人資、營運、財務會計等。 以Google的組織架構為例,除了主要的營運事業體搜尋引擎、雲端、Youtube以外,其他主要部門還有財務、人資、行銷、營運等。以全球接近十八多萬名員工來說,他們的工程師人員大概有3萬人,那麼就表示還有十多萬的職缺,可能是文組人可以有機會去發展的。 又以Netflix的組織架構為例,他們的組織架構是依照如何加強他們的主力產品(內容)去布局,包含內容部門、行銷、策略規劃、法務等。 你或許會問,這些職位在其他產業不也存在嗎?確實,但科技業與其他產業的差異就在於賺錢與否,賺錢的產業,在招募人才上,自然有更多預算。 從台灣的就業市場需求來看,一位在科技業工作的會計薪水,可能比在傳產業的會計多出許多。如果剛好是在外商的話,從事行銷工作的薪水,可能是其他產業的2、3倍。 所以,同樣的文組職缺,其實有可能在科技業或其他賺錢的產業能獲取更高的薪酬。 文組生如何在科技業或其他賺錢產業找到切入點? 如果不知道該如何開始,可以先反向思考,「由上而下」的打造求職策略。先從產業開始找線索,接著再鎖定範圍。 例如,先想你要選擇硬體業或還是軟體業?假如是軟體業,你再往下一層去思考,要找「什麼產業類別」的軟體業?是電商還是通訊軟體?(電商雖然是零售產業,但主要的平台是軟體,也需要工程師維護。) 如果是電商,你可能會想到酷澎,接著可以搜尋酷澎的競爭對手有哪些,就能更聚焦市場上有哪幾家電商公司,有給出職缺。 再來,利用順向思考,由下往上打造戰術。好比說,你可能待過零售業,所以知道如何採購、進貨、管理倉儲,那麼,你就可以想辦法證明自己能轉到電商的營運。如果把原本那一套商品管理的知識,轉換成線上的消費模式,可以轉換技能,嘗試看看logistic的職位。 主要是,找到賺錢的產業、找到賺錢的公司,帶著「可轉換的技能」、打造自己的故事,去說服自己能為公司帶來什麼價值,不一定要硬碰硬的去和工程師本科人競爭,如此一來,文組人也可以在賺錢產業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獲「彼得的外商隨筆」授權轉載,原文:文組人如何跨足科技業領高薪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3.07
焦點 上市櫃企業尋找新創機會方法揭密,這個創投背景的平台竟然有 AI 工程師團隊? 近年來,企業參與新創(Corporate Startup Engagement)的思維,使企業與新創互動升溫。臺灣老牌創投機構 – 華陽創投集團早在三年前就開始佈局,建立能媒合臺灣上市櫃企業與新創交流合作的平台。 新創 101 ( STARTUP101 )平台在 2020 年應運而生,成立之初即獲得臺灣上市櫃企業策略型投資,並於隔年獲選 TTA 九大國際加速器認證。僅短短三年,躍升成為全台最大新創募資媒合平台。成立初期即鎖定中大型企業,包含大聯大、瑞昱半導體、華碩電腦與上海商銀等,都是它的客戶。 伴隨著疫情緩解,更多上市櫃公司及跨國企業主動與新創101接洽,期待透過新創 101 生態圈的資源,以企業參與新創的模式,鏈結新創團隊與潛力技術,應對在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成本或法規壓力;或者藉由與企業既有核心能力相關的新創團隊合作,快速拓展資源與能力;甚至是為企業下一個十年,開拓成長與獲利的新動能。在 2023 年,新創 101 平台在協助上市櫃企業進行國內、外新創探勘上,就累積評估超過 3,000 組新創團隊。 然而,當企業參與新創成為企業廣為接受的策略,這家成立僅三年的平台,為何有能力成為各大企業的選擇? STARTUP101 從各國代表處建立國際鏈結,廣納新創案源,以AI輔助新創探勘與強化分析品質,精準掌握上市櫃企業對企業創新動能的需求。 平台新創來自全球各領域 精準掌握產業創新動態 新創101從國際鏈結的經營與 AI 分析平台的建置建立差異化,再融合 30 年來的創投與管理經驗築高競爭門檻。 新創 101 長期與各國代表處建立合作關係,持續經營國際鏈結並廣納全球潛力新創案源,匯聚世界各地的新創資料;同時自建技術團隊,透過 AI 技術加速探勘新創、貼標新創趨勢領域與分析潛在優勢,縮短搜尋與評估新創案件的時程。資料庫內的團隊從學研團隊到成熟新創,不僅可快速提供客戶特定領域的創新應用,也滿足大量尋找新創團隊合作的需求。 每年投入上百億研發預算的上市櫃企業為何仍需要透過外部資源尋找創新動能呢? 其中關鍵之一在於新創 101很了解企業客戶的真正需要,因應企業客戶尋求創新的目的,推出低門檻的訂閱方案,讓企業可透過輕、中量型的訂閱方案來接收新創團隊資訊,或是藉此來規劃具深度策略性的企業創投基金。在不同轉型階段或不同投資目的下,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方案,引進外部創新能量,以實現長期戰略目標。 用領域及技術為新創貼標 AI 輔助探勘潛力新創 平台設計了標準化評估流程,透過AI工具來把關新創案件品質。首先,平台針對趨勢產業領域設定標籤並設計評估新創的資訊架構,AI 則依據設定好的框架進行分析,其產出再由專業的投資經理進行二次審核與評等。最終,AI 可依據訂閱客戶的領域偏好,推送相關領域標籤的案件。 企業內可能尚未編制資源建置新創投資分析與評估的專業能力;即使具備專業投資部門,投資經理也會需要花費近一年的時間尋找、分析、評估新創團隊,才有機會進入到投資條件談判的協商階段。然而,透過平台的 AI 工具,企業參與新創的門檻可顯著降低,第一步優先解決客戶對於費用增加的擔憂;再者大幅縮短新創探勘與分析的時間成本,為企業節省近 75%的評估時間。 與新創 101 合作的客戶包含國際級的硬體研發大廠與消費電子品牌,皆是透過平台的數位工具建立新創探勘的策略,網羅海內外具備潛在合作機會的新創公司,持續開拓創新動能。其他與平台合作的企業如大聯大、騰雲科技、神達數位等大型企業,亦透過多元面向的企業參與創新的策略,加速其在全球新創生態圈網路中的交流合作,確保企業永續發展。 2023年底,STARTUP101 與國內重要超算電腦「台智雲」旗下「台智雲 AIHPC超算加速器」攜手推出3年合作計畫,盼藉雙方資源,以大帶小等形式推動「AI 產業化,產業 AI 化」,協助國內產業進行AI 升級。 由裡到外建立創新體制 賦能核心決策團隊創新思維 考量到新創的獨特性和針對企業需求而設計的差異化服務,新創 101 不僅提供企業由外而內的創新動能,還協助客戶規劃與籌辦完整且由內而外的新創活動,展開淺層的 CSE 活動,如共創空間、黑客松、創業競賽與提供新創概念驗證資源。新創 101 擅長與企業共同推出創業競賽、新創 Demo Day 或垂直加速器等形式的 CSE 活動;也能夠為企業規劃內部創新課程、工作坊等,刺激內部夥伴找痛點尋解方,甚至建立新商業模式。 去年,新創 101 與三地上海銀行便合作推出「2023 年滬港台三地上銀金融科技徵案競賽創新未來」活動,透過競賽吸引近百家新創團隊,包含來自滬港台以及美國、智利、南韓、新加坡及日本等國家新創團隊報名,為傳統金融產業注入外部科技創新動能。即使企業現階段內部沒有完整的新創評估機制,以可透過加速器來展開全方面的新創合作。 與此同時,新創 101也為國內公營事業體規劃內部創新實踐計畫,包括盤點內部創新資源、協助創業團隊概念驗證和技術商轉的法規研究;搭配導師陪跑機制及內部育成中心的機制制定,整體優化創業團隊商業知識與商業模式。 在 AI 應用及 ESG 等趨勢浪潮下,新創 101 持續對於趨勢產業動態保持敏銳的觀察力,加強創建與跨國域、產業的資源橋接,鏈結海內外合作夥伴,以數位與淨零轉型剛性需求為動力,提升臺灣新創的能見度與國際競合力。而為了有效率解決企業客戶的新創需求,新創 101 透過平台模式,供客戶 AI 探勘與分析潛力新創的數位工具,同時在資料庫中,標籤化新創領域與技術,設計出不同規模的訂閱方案,為企業客戶的策略需求精準媒合與推薦新創團隊。 ... 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