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商業周刊》1925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職稱

共有 341 則相關文章

職場

之前分析過中高齡上班族喪失「先做再說」行為的主因,有件事也會對這種行為特徵造成明顯的影響。那就是「有機會晉升到目標職位」。 也就是說,如果到了40、50歲還認為「自己有升遷的可能」,相對的行動力就會變得越來越差,不願再挑戰新事物。 換句話說就是,「追求職位」會阻礙「先做再說」的心態。一旦不斷拘泥於「怎麼做才能繼續往上爬」這種辦公室政治,只會讓人變得害怕失敗,不再採取行動。 但,既然追求更高的職位,這股熱情會轉化為工作鬥志,結果卻對中高齡上班族帶來負面影響,這一點各位難道不覺得意外嗎?接下來就讓我們進一步深入探討。 一旦走錯「登頂路線」便會誤入「職涯迷霧」 人的成長不可能一路向上,過程中一定會遇到「不上不下」的停滯狀態。上班族的職業生涯也是一樣,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不會是一條不斷向上的「上坡路」,一定會在哪個階段遇上「高原」。 上班族的職業生涯,從進入公司到某個階段為止,一路都會快速向上。這股升遷的速度總有一天會面臨停滯,這種職涯高原又被稱為「升遷停滯」。 既然所有人都不可能永遠不斷晉升,因此只要是上班族,每個人都可能會遭遇升遷停滯。 這應該是再明白不過的事實,然而,為什麼升遷停滯會成為中高齡上班族憂鬱的間接原因呢?很有可能就是「對職位懷有執念」的緣故。一心只把「升遷」當成成長指標的人,一旦踏入升遷停滯期,就會迷失成長的方向。 這種看不到將來職涯路的心理狀態,也稱為「職涯迷霧」。迷霧過度清晰或濃密不散,都會衍生出問題。也就是說,職涯會因為「迷霧」的狀況而迷失方向。對於中高齡上班族來說,甚至會因為遭遇職涯迷霧,因此陷入停滯的狀態。 越是執迷於「職位」的人,越容易感覺到停滯 以前還是上班族的時候,曾經有人告訴我:「交換名片之後,就用『企業規模』和『職位』去判斷對方,思考要用什麼態度應對。」 如果只用「企業規模」和「職位」當成自己唯一的價值標準,用名片上的頭銜去判斷對方「地位是否高於自己」,這樣的人,很有可能到了某個階段就會遭遇職涯迷霧。因為總有一天自己會停止升遷,再也沒有辦法提升自我價值。 越是明顯強調同期文化的公司,升遷停滯就越容易引發職涯迷霧的問題。因為對職位抱有執念的人,一旦面臨升遷停滯,就會失去努力的方向而陷入「迷霧」中。 真正停滯的不是升遷,如果想走出「迷霧」,又該怎麼做呢? 當然,解決辦法之一就是「繼續往上爬」。可上班族一旦到了50歲之後,「對升遷的企圖心」會急速下降,就連「想升遷」的念頭也會在42歲時出現轉變。也就是說,大家都心知肚明,繼續往上爬已經很困難。 問題並非出在停止升遷,而是拒絕承認自己已經不再成長,停止主動對公司貢獻能力。這「另一座高原」,才是問題的關鍵。 長期從事同一項工作的結果,除了熟練以外,有時還會讓人變得就此滿足,最後導致對新的挑戰失去興趣,也喪失學習動力,面臨「成長不上不下」的狀態。這種現象就稱為「工作內容停滯」,類似之前提過的過度適應。 反思自己下意識的「執念」 有些人可能會說「我完全不想升遷」。不過,「完全沒想過要升遷,因此對工作也總是敷衍了事」的人,說不定其實心裡同樣隱藏著「對職位的執念」?或許正因為拒絕面對同期比自己更快升遷的複雜情緒,所以才會說服自己「我完全不想升遷」? 另外,也有人會這麼說: 「反正中高齡上班族老是搶走年輕人的機會也不太好。」 「我們這些老人應該趕快『讓路』給那些20、30歲、優秀的年輕人才對。」 如果從年輕員工和整體組織接下來的成長來說,這種說法聽起來確實很有「道理」。只不過,這難道不也是為了掩蓋自己面臨「工作內容停滯」的一種藉口嗎? 中高齡上班族應該要做的,是正視自己在無意識間被灌輸的「對職位的執念」,把問題的焦點從「升遷停滯」,回歸到「工作內容停滯」上。 來源:春天出版社 如同上表所示,透過統計數據分析也可以發現,走出同期文化的「跨界」經驗,可以激發員工「先做再說」的行為。包括「長期派駐海外(1年以上)」、「參與公司外部的讀書會與交流會」、「創立新規事業」、「派駐集團其他公司」等。 思考看看: 你是否用公司給予的「職位」標準來判斷自己的工作表現?除了職位以外,你認為還可以用什麼來評斷自己的工作品質呢? 「同期」的觀念是否讓你產生過度的競爭意識?請回想看看,在比自己年輕的晚輩當中,是否有讓你覺得值得尊敬的人? *本文摘錄自春天出版 《職業生涯不留遺憾的40歲後的工作術》 {DS_BOX_36963}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