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中企開出3倍薪搶挖歐美、台灣科技人才!WSJ:西方政府嚇壞⋯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科技公司龍頭華為開出3倍薪資試圖挖腳科技人才,目標包含台灣、歐洲、美國矽谷在內的幾個科技中心,這將使得美歐官員進一步思考是否要採取更多措施監管相關行動。 美媒華爾街日報昨天指出,去年秋天華為試圖挖走蔡司半導體技術生產股份公司(Zeiss SMT)員工。蔡司半導體為功能最強大的半導體生產必需的零部件。 知情人士透露,涉及蔡司半導體敏感技術的員工收到來自華為代表在領英(LinkedIn)留言、電子郵件和電話,華為向他們提供的薪酬待遇是現在的3倍,邀請他們加入華為。此舉引發德國情報官員調查。 報導說,台灣對中國招聘制定嚴格的規定。今年9月台灣已展開打擊行動,指控8家中國科技公司非法從台灣挖走人才,威脅台灣競爭力。 在台灣最近的打擊行動中,政府表示對4個城市的30個地點展開了突擊搜查,並訊問了65人。被指控非法挖角的8家公司包括一家中國的大型晶片工具製造商。 然而,美國與歐洲對大多數中國公司的招聘活動仍持相當開放的態度。 不過,歐洲情報官員說,他們一直非常關切,看到與中國有關聯的人員試圖從歐洲大陸的高科技公司以優厚條件招攬專家。 報導指出,中國明確表示,人才招募是當務之急,尤其是在AI等競爭性技術領域。2017年的一份政府AI發展藍圖呼籲吸引最尖端的人才。 商業諮詢公司DGA Group的合夥人崔歐洛(Paul Triolo)表示,吸引外國工程師對中國公司來說是一條寶貴的捷徑,因為他們的經驗無法被輕易複製或竊取。 許多國家的政府已經限制了與中國的學術和商業合作。許多工程師不願接受此類邀約,理由是聲譽風險以及對融入中國企業文化的擔憂。 不過報導指出,許多政府官員對能否阻止挖角行為表示懷疑。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領導的政府垮台後,一項可能讓中國企業更難在德國設立公司以招募人才的新立法很可能會失敗。 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CDU)的梅爾茲(Friedrich Merz)對中國發出更強硬聲音。民調顯示,梅爾茲最有可能成為下一任德國總理。 責任編輯:林思妍 ... 2024.11.29
焦點 行李包藏、幌子公司、轉移業務⋯中國這樣「繞道」美國晶片禁令 美國聯邦參議院調查小組今天(美國時間18日)發布報告稱,美國限制中國取得先進晶片的措施成效有限。報導指出,中國正透過走私、幌子公司、海外業務等手法來建立龐大的走私網絡,遭禁的美國技術因此得以在中國市場廣泛流通。 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Permanent Subcommittee on Investigations)去年9月展開調查,深入瞭解美國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持續失靈的原因,並於今天發布30多頁報告,內容指出,中國已建立「龐大且幾乎未加掩飾的走私網絡」,因此得以持續利用美國技術。 「紐約時報」先前報導,美國政府自2022年10月開始禁止向中國出口人工智慧(AI)和製造設備,並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將數百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Entity List)。 不過,實體清單禁令僅適用於特定公司名稱或地址,因此部分中企會利用成立新公司或遷址等方式重新營運,或透過新的合作夥伴或海外子公司來轉移業務。 中國最大人工智慧伺服器製造商之一寧暢(Nettrix)就是一個例子。寧暢是中科曙光(Sugon)的分支機構,兩者都與中國科學院有關。中科曙光曾為中國軍方提供先進計算設備,還為政府建立迫害少數民族的監視系統。美國將其列入實體清單的6個月後,公司多名高階主管於2019年底成立寧暢。 輝達(Nvidia)、英特爾(Intel)和微軟(Microsoft)都曾與中科曙光有過多年的合作關係。採購文件顯示,寧暢已把含有輝達和英特爾晶片的伺服器賣給幾家被列入實體清單的公司。寧暢的客戶還包括設有國防研究實驗室的大學,以及與軍方和中國防火牆合作的網路安全公司。 紐時記者也採訪了深圳11家公司的代表,這些公司表示他們可銷售或運輸遭禁的輝達晶片,包括A100和該公司最先進的H100晶片。另外,還有數十家企業在網路上提供這些晶片。 輝達的晶片在台灣生產,之後運送至其他製造商和經銷商。業內專家表示,在新加坡、越南等未將出口此類產品視為違法之舉的國家,當地企業可能將晶片轉售到中國。 「華爾街日報」今年7月的調查也發現,1名在新加坡留學的26歲中國學生準備回國度假之際,在行李中夾帶6塊輝達先進製程AI晶片。 這名學生表示,這些晶片是由大學裡的1位熟人委託他攜帶,他每帶回1片晶片,就能得到100美元的報酬。 華爾街日報發現,這名學生參與的隱蔽網絡包含買家、賣家和帶貨人員。這樣的操作方式可以繞過拜登政府旨在阻止中國獲得輝達先進製程AI晶片的相關限制措施。 根據國貿律師,就法律上來看,許多外國政府和司法轄區並不需要實施美國的管制措施,通常也不會把向中國銷售這類晶片一事視為刑事犯罪。上述運送輝達晶片的學生並沒有違反星國的任何法律,因為這些科技元件在星國不受任何出口限制。 至少有70多家分銷商在網路上公開宣傳他們有受到限制的輝達晶片,華爾街日報與其中25家分銷商取得了直接聯繫。許多經過查證的賣家表示,他們每月可供應多達數十片輝達高階晶片。 調查發現,這些賣家大多接受預訂訂單,並承諾在數週內交貨。有些商家還出售整台伺服器,每台伺服器包含8塊輝達高端晶片,售價高達約30萬美元。 這些賣家出售的輝達處理器數量雖然不能滿足1家科技巨頭的需求,但需求較低的AI新創公司或研究機構完全可以透過這種方式採購。 這名26歲學生也表示,他「很高興能為國家做點事,還能順便賺點外快,何樂而不為?」 責任編輯:陳柏燕 ... 2024.12.20
財經 台積電「劉德音下、魏哲家上」,資本市場為何沒動靜?神山能再創高峰嗎? 為什麼台積電換董事長,對這間晶圓代工龍頭營運層面的影響,可能比你想像得還小? 台積電12月19日拋出震撼彈,董事長劉德音2024年將退休,該公司的「提名及公司治理暨永續委員會」推薦副董事長魏哲家接任下屆董事長。 一般企業換董事長,茲事體大,但,當晚美股開盤,台積電股價僅微幅下跌0.04%。20日台股開盤,至中午12點,台積電股價也僅微幅下跌約0.3%。看起來,資本市場對此幾乎沒有反應。 為什麼一顆震撼彈拋進水裡,卻幾乎沒有漣漪? 台積電採雙首長制、非一人領導:劉德音負責對外、魏哲家主掌日常營運 看懂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與總裁魏哲家兩人的分工,就可以理解資本市場為什麼如此淡漠。 2017年,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退休時,曾向媒體表示,雙首長制,是他留給台積電最後一個禮物。不僅如此,他一再強調,劉德音和魏哲家兩人的個性互補性十足,「一加一能大於二。」 劉德音是典型工程師,從台大、柏克萊一路攀升,他思慮周全,要求嚴謹。 魏哲家則是幽默風趣,每每回應製程進度、競爭關係、客戶期待等,總是惹得笑語連連。他的座右銘「拿出辦法來!」,正是2001年網路泡沫化後,張忠謀送給公司內部經理人們一顆紙鎮,上面的贈言。 張忠謀退休時接受商周專訪說: 「董事長,對政府、社會,是公司最高代表。可是其實公司最常接觸的是客戶,對客戶,CEO(指魏哲家)是最高代表。」他並補充,對生意夥伴、供應商,魏哲家都是最終負責人。 意思是,劉德音擔任董事長,負責領導董事會,並作為台積電對外的最高代表,以及決策的最後把關人。因此近年可以看到,接受國際媒體採訪、在重要場合代表公司對外發言、以及跟美國政府交涉等等,都是由劉德音負責。 但實際上,公司日常無論研發、生產或各種營運,則是對魏哲家報告,由他負責。他再對董事長及董事會報告。 同時,一間健全的企業,本來就應該倚靠制度來運作,而不是單一領導者,因此,這次劉德音退休,對台積電的日常營運,可以說不會有大影響。 明年劉德音退休、換魏哲家接棒!地緣政治、供應鏈重分配將成首要習題 但,如果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劉德音退位,讓魏哲家必須承擔新的嚴峻挑戰。 隨著近年中美科技角力,以及全球供應鏈重新分配,讓原先只要注重技術力是否領先群雄的台積電,也得因應地緣政治,展開在海外的新布局。 目前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日本熊本縣都有廠房,連在德國德勒斯登也有設廠計畫。 這是他們眼前最頭痛的難解習題。如何和各國政府談判換得最好條件,和當地產業、大學等相關單位結盟,都關係著該公司在海外生產的成本、良率,以及能否持續招聘到合適人才。 過去,這很多是劉德音負責的對外事務,但未來,都將成為魏哲家的習題,也是護國神山能否持續下一輪榮景的關鍵。 核稿編輯:吳中傑責任編輯:林思妍 ...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