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罹癌

共有 271 則相關文章

財經

今年2月對外公開罹患大腸癌初期的羽球選手周天成,手術後,馬不停蹄投入各項比賽,不僅取得奧運資格,更在訓練中領悟了神經傳導的手感。球迷暱稱「小天」的周天成說:「我是逆風型的選手,愈逆風,我愈強。」 今年5月湯姆斯盃,周天成對戰世界球王安賽龍,三局賽末點,安賽龍攻勢猛烈。周天成跳躍扣殺,又立刻飛撲救球,數次來回間,他再以平推擋擊出質量極佳的好球,最後一記斜角劈殺擊敗安賽龍,拔得頭籌,打開全隊氣勢,台灣最後晉級四強,締造隊史最佳成績。 在13.4×6.1公尺長寬的羽球場,周天成揮拍,游刃有餘,彷彿立於方寸之間。殊不知他去(2023)年動了大腸癌微創切除手術,歷經了半年的低潮。 天神的試煉 出賽巴黎奧運前,周天成接受《光華》團隊專訪,提到去年上半年手術後的心情。 「對於正常人來說,因為傷口小,可以回歸正常生活;但對運動選手來說,必須面對高強度的比賽,在前面的恢復期,我發現比賽到一半,對抗的專注力與精力就會掉下來。」周天成說。 找不到體力不濟的原因,仍然照表操課、認真訓練。為了找回昔日比賽的感覺,還嘗試新的訓練方式,例如移地訓練,卻常在第一場第一輪就輸了。打不好,就得去更多的比賽。 「我後來才了解到,身體需要修復的時間。」周天成說,「雖然低潮,但很感謝上帝,心中一直很平安,上帝也為我開路,走在好的方向,掙扎到最後一刻,確認爭取到奧運的門票。」周天成還在2023年11月德國海洛羽球公開賽、2024年2月泰國羽球大師賽均拿到金牌。 找回昔日手感,「羽」眾不同 周天成說,這真的感謝很多人的幫忙,國訓中心、運科中心相互討論,從體能、呼吸訓練、營養設計下手,環環相扣,相輔相成。 尤其是神經連結,除了速度與力量逐漸回復,日本佐藤老師傳授的觀念與訓練,讓他的神經反應被挑動起來。經過訓練後,從頭腦傳達到手、髖、腳的速度可以更快。這個更快,指的是快「零點幾秒」。最重要的是,昔日的手感回來了。 2014年,周天成在法國羽球超級賽奪冠後,成為台灣第一位在世界羽聯超級系列賽奪冠的男單選手;2019年在超級1000系列印尼羽球公開賽男單奪冠後,積分升上世界第二,被球迷封為「台灣羽球一哥」、「羽球天神」。 他分享變強的關鍵之一,是物理治療師高敏珊導入PNF(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術)的訓練方式,讓關節更靈活、筋膜更延展,神經動作更順暢。「原來我可以做出這麼多以前做不到的動作,好比以前可以做2D,現在可以做到3D,而且在場上更加節省體能。」 2019年周天成不再延聘教練,更傾向獨立思考,「上帝就是我的教練,」周天成說,他會參考馬來西亞籍球王李宗偉、中國球王林丹的打法,如何引拍,為何側身,從模仿到轉化成為自己的動作。 周天成分析說,當球沒有質量,很快陷入被動,馬上就會失分。如何打有質量的球?「把球打長一點、打重一點,讓對手減少進攻的機會。」但是如何把身體的力量傳遞到球身上,而不是只有靠手去打,說起來簡單,能做到卻很困難。 「有些人可能一下子就理解,但我必須細細咀嚼,每天晚上思考,怎麼打,為什麼我打不出來,甚至睡了,還會爬起來揮一下拍,再回去睡,隔天再測試。」周天成可以說是連睡覺都在思考打球技巧。 讓世界看到人品、球技 就像他最喜歡的聖經經文:「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他認為,在場上終極的目標不是輸贏,「我的一舉一動,就是想為上帝做好見證。輸贏常在瞬間決定,但是品格與球技卻可以一點一滴累積。」 例如失誤,他說:「因為知道自己怎麼產生失誤的,我知道下一球該怎麼做,而不是莫名其妙失誤,會慌,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狀況。」 還有比賽時,很多選手想要贏,使出很多小動作,利用潛規則打亂打球的節奏,或是故意激怒對方。遇到常有小動作的對手,「我還是會發脾氣,只是默默的發,不讓對手知道,有時沒有忍住,還是會瞪對手一眼。」呵呵笑起來眼睛瞇成一條線的周天成,心裡不免嘀咕,「好好打球不行嗎?」 征戰國際賽事,周天成希望,場上看到他好的球品與技術,場外感受到台灣選手非常友善,台灣本土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國際選手,可以與世界選手抗衡。 不只讓世界看到台灣,周天成說,因為在國際賽事來回穿梭,看到對手的時間比自己的家人都還多,更重要的是國民外交。場下與來自世界的高手打招呼,彼此互贈禮物,他透露,他的書《世界也撼動不了》或是電動按摩滾筒等,都是他常備的伴手禮,不僅是友誼象徵,也讓他們喜歡來台灣比賽,品嚐台灣的美食與人情味。 打出奧運的精神 奧運的精神就是互相尊重,「賽前我不只為自己禱告,我也會為對手禱告,不論輸贏,打一場很好的比賽。」周天成說,就像跟世界球王安賽龍的比賽,打得熱血沸騰,讓大家可以感受到體育的精神。 2016年里約奧運、2020年東京奧運均止步八強,周天成說,預備這麼久,沒有挺進半決賽會難過,「但我依舊相信有比奪牌更美好的事在發生。」 對他來說,二次奧運是很好的經驗。2024年巴黎奧運,「我最大的優勢就是經驗豐富,備戰這方面也會做得比較好。」周天成胸有成竹。 「我就是逆風型的選手,愈逆風,我愈強」,他認真的說:「我不能決定輸贏,但可以決定態度。」能有如此正面的態度,就是勝利。 *本文獲《台灣光華雜誌》授權轉載,原文:邁向標竿,「羽」眾不同 責任編輯:湯明潔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8.03

生活

人生70才開始,繼不老騎士、不老電競後,有台版老頑童之稱、今年77歲的劉孟德,這次向脫口秀演出發起挑戰,歷經3個月培訓,不怕代溝的他希望享受拋開包袱搞笑的每一瞬間。 劉孟德年輕時為家庭與工作奔忙,沒有太多興趣,直到退休後,他發現時間變多了,開始想為自己而活,完成人生願望清單,即使3年前罹患癌症,甚至開始聽力退化,但這些都無法澆熄劉孟德想不斷挑戰自我的熱情。 從70歲過後,劉孟德完成了包羅萬象的清單,不只從空大管理與資訊學系畢業,更遠渡重洋到日本遊學,甚至到日本溫泉飯店打工換宿2次,參加過不老騎士挑戰騎車環島、更加入不老電競挑戰腦力和反應。「電競比脫口秀還要更難」,劉孟德笑著告訴記者。 劉孟德自嘲個性木訥、內向,過去沒看過脫口秀表演,沒想像過登上大舞台,這次報名全台首創的銀髮素人脫口秀「爺奶萬萬說(ㄕㄨㄟˋ)」,只為挑戰自己,「我不知道能活多久,那就參加吧」,希望勇敢站上台,他不怕代溝,只想活得更自信。 弘道基金會攜手台灣脫口秀喜劇搖籃卡米地喜劇俱樂部,這次共同培訓平均年齡高達67歲的20名素人長者;劉孟德說,最大的改變之一,是不再害怕上台說話。台北場的10名「同學」,無人中途退出、各個都是全勤獎,是他最感動的事。 劉孟德在記者會大方分享掛急診被護理師要求脫褲子量肛溫的糗事,原來是對方誤解,把台語的感恩聽成「肛溫」。他沒想過年輕人互開玩笑的事,會真實發生在自己身上,引起台下聽眾哄堂大笑。 「我要把講脫口秀的影片留給孫子看」,還沒有孫子的劉孟德仍開心地說,脫口秀課程裡比自己年輕的同學都是阿公、阿嬤,他的兩個兒子和穩定交往的女朋友暫時還沒「婚」頭。脫口秀演出若能常態,他樂見其成,記段子考驗記憶力,不怕腦力退化。 從業界分析,卡米地喜劇俱樂部總監張碩修指出,銀髮脫口秀演員常態性演出雖具有挑戰性,但絕對不會只是曇花一現。台灣脫口秀歷史短,最資深演員「只有」50歲,但國外當紅的70歲脫口秀演員非常多。銀髮新秀演員和25歲年輕新進演員入行挑戰是一樣的。 張碩修說,在脫口秀舞台上,年齡、代溝都不是問題,願意拋開包袱、打開心扉分享真實日常,和觀眾產生共鳴才是關鍵。25歲新秀的人生能擠的東西不多,但資深人生前輩們擁有的人生經歷素材源源不絕,「就算是幹譙人生、幹譙兒女」,台下與父母關係有鴻溝的觀眾會有共感。 張碩修認為,銀髮脫口秀演員把心中所想誠實告訴大家,用搞笑的方式,能讓年輕人知道長輩的想法,「他們不只會開心,還會認為遇到難得一見的好演員」,希望這次合作只是開端,一群人生前輩加入,能讓台灣脫口秀產業觀眾面向變廣、議題也能變更多元。 「想給的是0到1的可能性」,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說,年輕的本錢是只要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對長輩而言,是只要可以去做都喜歡,希望帶著長輩突破框架,2024年度還會有脫口秀培訓,帶著新一批「高年級實習生」體驗脫口秀的魅力,知道自己的可能性。 李若綺認為,近年脫口秀舞台越來越多,若長輩有興趣,或許就有機會成為常駐演員。全台首創銀髮素人脫口秀「爺奶萬萬說」,將在2024年4月13日於新竹縣文化中心演奏廳加場演出。 責任編輯:湯明潔 ...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