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缺點

共有 2517 則相關文章

職場

「工作啊,就是遇到再怎麼討厭或痛苦的事情,都要咬緊牙關忍耐,只要不斷努力就一直會獲得成果!」偶爾會聽到有人這麼說,但我覺得這段話非常奇怪。 人生在世,不需要過得這麼自虐 會這麼說的人,代表當事人自己喜歡「忍耐痛苦,為某項目標努力」,單純只是個人的癖好。這種人自己恪守這份原則去努力,我倒是沒什麼意見。但如果硬要把自己想法灌輸給別人,叫其他的一般人也接受「就算痛苦也要努力」這樣的觀念,我覺得只會帶來不幸。 在工作上獲得成功的人,大部分都是了解自己的適性,並且一心一意不斷做適合自己的事情。 「遇到再怎麼討厭的事情,也要咬牙苦撐下去」說這種話的人也是一樣,他們的個性就是適合「遇到討厭的事情,也可以努力下去」。 我辭掉工作的原因,與其說是「不努力」,倒不如說「不適合」才是真正的原因。 上班族時代,我每天的生活就是「早上準時起床,穿上筆挺的衣服,和許多人在相同空間,度過一段漫長的時間」,對我而言這樣的情況十分痛苦。但是在公司裡,很多人好像對這樣的生活不以為意。 「我拚了命才能勉強在公司裡上班,其他人卻完全不覺得辛苦。跟這些人在相同條件下競爭,肯定只會輸得很慘,一想到就覺得自己愚蠢至極。」 於是,我便辭去工作。說句實在話,即使費盡千辛萬苦,最後到底會不會成功,兩者之間關係並不大。 努力不一定有所回報,不如就做自己喜歡的事吧! 人生中的成敗,與時機有很大的關係,諸事不順的時期,不管再怎麼努力也是徒勞無功,一帆風順的時候,只要隨便努力一下,任何計畫都會有長足的進展。 能長期持續某一件事情的人,都是因為「可以依自己的步調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包括我自己在內,最近在網路上,很多人寫文章、做音樂或畫圖,開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默默的做自己喜歡的事物,再上傳到網路,只要網路上的鄉民覺得「這個人的作品很有趣」,自然就會廣為流傳,接下來出版社等相關企業就會找上門,問我們「要不要把作品拿出來販售 ?」 只要持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總有一天就會連結到某種商業模式。 當然,人生並非事事都能如願以償,有時候即使感到痛苦,也必須去做自己討厭的事情。這個時候,也只能無可奈何的全力以赴。但即使如此也不能認為:「都已經這麼努力,不可能得不到任何回報。」因為努力與否和能不能有所回報,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情。 追根究柢,身陷痛苦的時期,也只是時機的問題而已。 因此,不順利的時候,只要這麼想:「雖然最近沒什麼好事發生,但這就是人生嘛」,低下頭來靜靜等待,風水輪流轉,總有一天會否極泰來。面對沒興趣或是討厭的事情,沒必要勉強自己去接受,我們應該盡量專注於自己覺得有趣的事物。 只要保持心理健康,游刃有餘的狀態,自然就會對各種新事物感興趣,如此一來,面對自己必須做的事情,自然會覺得有趣。 如果對這世上任何事物都覺得興味索然,代表精神和肉體都處於疲憊不堪的狀態,這個時候就稍微休息一下吧! *本文摘選自時報出版《不辦清單》 {DS_BOX_38327}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10.09

職場

生氣就輸了。 -即使生氣,也不與無禮的人爭執- 成為「右耳進, 左耳出」、不輕易生氣的聰明人。 道人是非、讓人瞧不起、被雞蛋裡挑骨頭、聽到別人說話沒禮貌時,不免會想動怒,自尊心也會受傷,不解自己為什麼要被人如此貶低。如果覺得對方太不講理,就會忍不住想要回嘴埋怨,有時甚至演變成爭論或打架。 儘管如此,還是要學習不動氣。即使很困難,但「右耳進,左耳出」才是聰明人的做法。 原因一,是做出失禮、不合宜舉動的當事人,往往沒有自知之明;與這種人相爭,只是徒勞氣力、浪費時間,而且對方也不痛不癢。 原因二,是容易感到自卑或有弱點的人,只要被說中痛處,瞬間會惱羞成怒。這時必須想辦法忍住怒火,試著深呼吸並切換情緒,告訴自己:「如果真的發火就中了對方的圈套。一定要忍下這股憤怒,當作今後反省的目標。」 無論如何都要記住,面對不當的失禮行為時,「一旦生氣就輸了」。 對方也很忙。 -多站在他人立場想- 老愛炫耀自己很忙, 其實很丟臉。 當今世道忙碌的人滿街都是,卻有不少人老愛表現得彷彿只有自己特別忙似的。這些人喜歡大聲對旁人宣稱:「我好忙喔!」只要有人來搭話,就會突然發脾氣說:「我很忙,去找別人,別再來增加我的工作量!」或者當有人問起哪天有空,這種人會表示自己這天要做什麼、那天要做什麼。 他們強調的方式五花八門,不過大致上就是在「炫耀自己很忙」,甚至還會認為「忙碌就表示自己很活躍、證明自己很受歡迎」,更有人會覺得「承認自己有空」很丟臉。 真是這樣嗎?有沒有可能只是不懂得規劃進度、工作方式缺乏效率、做事速度太慢,所以才弄得自己很忙碌?又或者只是方便的藉口?假如是這樣的話,吹噓自己很忙的行為,反倒顯得相當丟臉。 請銘記在心,忙的人不是只有你。先不說你忙的事情不值得一提,何況忙也沒什麼好炫耀的。 停止裝模作樣。 -真相遲早會曝光- 裝帥、裝乖、裝成功等,只會更快迷失自己。 近年來,社群平台上盛行某種虛假風氣。例如:大力美化宣傳自己、講究拍照風格以提高發文的矚目程度等。儘管不少人對此感到疲憊,不過「希望大家關注」的欲望,依舊強烈。 事實上,不管如何美化外貌,都無法改變真實的自己,真相遲早會曝光。這不是比秀出實際的自我更丟臉嗎? 現在就停止各方面的「偽裝」吧!不管怎麼做,身邊的人都不會對刻意營造的人設形象照單全收。畢竟大家也沒放那麼多心力,留意你的容貌和舉止。 相當介意旁人目光的人,不妨轉換觀念,並搞清楚「努力裝模作樣」會有多空虛。凡事都以真實的自我去面對,才能夠自在做自己。 想法必須單純明快。 -凡事簡單思考- 能幹的人總是「一語中的」。 缺乏說話技巧的人,即使情況很單純,也會在說明時加入各種不必要的資訊,弄得過於複雜,反而無法將自己想說的重點傳達給對方。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工作上。不管看起來多麼複雜的工作,必然存在「只要注意這裡就沒問題」的關鍵。以此關鍵為中心,來俯瞰整體,就能看見自己該做的事。 這種時候,不變的原則是「不計較得失」。一旦開始想著要做有利可圖的事、想避免吃虧,腦子就會一團亂,越來越弄不清楚自己應該做什麼。 特別是作為領導者更需要「簡單思考」,因為他們必須經常明確的指出工作的關鍵,以及給予部屬前進方向。 利用「簡單思考」避免屬下搞砸,正是領導者最重要的任務。 *本文摘自悅知文化《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2:不執著的練習》 {DS_BOX_39026}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5.02.07

財經

隨著物價持續飆漲,單靠月薪已無法應付生活開支,或無法存下足夠的退休金,越來越多小資族、上班族積極尋求增加被動收入的管道。究竟被動收入是什麼?該如何創造?有哪些風險和陷阱要留意?本文帶你一次看。 被動收入是什麼?與主動收入的差別? 如何創造被動收入?15種增加被動收入方法 被動收入方法穩賺不賠?小心被動收入陷阱和詐騙 被動收入是什麼?與主動收入的差別? 主動收入定義是,須要主動付出時間和勞力來換取工資,如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在外奔波的業務員,或以接案維生的自由工作者。只要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且所得報酬主要用於維持生計,就屬於主動收入。 被動收入意思則是,不須付出龐大時間和勞力,透過投資理財、持有資產或智慧財產權等方式,就能帶來穩定的收益且長期累積,如回收股票股利、房租等。 被動收入好處在於,即使在休閒娛樂、休息睡眠或不慎受傷時,仍能有持續性收入,讓人不會因為停止工作而頓失經濟來源,或須擔憂生活開銷。而能放心離職、提早退休,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享受財富自由的人生。 如何創造被動收入?15種增加被動收入方法 打造被動收入的方式有哪些?以下介紹常見的15種被動收入來源: 定期儲蓄利息 投資股票 投資ETF 投資基金 投資債券 投資虛擬貨幣 出售NFT 購買理財型保險 購買房地產出租 購買設備出租 設置自動機台 經營自媒體 自助出版書籍 創作版權授權 販售線上課程 被動收入方法1:定期存款利息 定期存款的門檻低、風險小,只需將閒置資金存入銀行一段時間,即可獲得相應的定存利息,通常高於活期存款利率,且存款時間越長,利率也會越高。 目前一年期定存利率約為1.7%,也就是說,若將10萬元放銀行定存一年,期滿後可獲得1700元的利息。不過要是在定存未到期前就解約,利息會因打折而有損失,因此較適合短期內不會動用到該筆資金的人。 被動收入方法2:投資股票當股東 股票的收益包括股價成長價差、每年按公司盈餘發放的股息、股票股利(配股)等。 民眾選擇股票標的買進後,即成為公司的股東,可於股票上漲後賣出,賺取股價差額,有時報酬會因為股市波動大而相當豐厚;或是長期持有績優股,收穫較高的年報酬率,嘗到複利效果。但相對地,如果公司營業額虧損,也可能影響股票市值,使投資人手上的股票價值縮水、投入的資金虧損。 若想選擇股票投資作為被動收入來源,投資者應有良好的選股、適應風險能力,對股票市場、產業都要有相當程度的了解。 被動收入方法3:投資ETF 如果缺乏選股能力,投資ETF也是常見增加被動收入的方式。與購買單一公司股票不同,ETF為一次購入多個標的股票,可以分散投資風險,且擁有交易方便、稅率較低、選擇多樣等優點,適合風險承擔能力較低者、投資新手,或沒有太多時間研究個股的人。 此外,常見的ETF投資方式是,利用每月定期定額扣款買進,除了能達到強迫儲蓄的效果,也能取得平均股價,並逐漸累積資產。...

202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