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總經理

共有 10000 則相關文章

焦點

有人擔心川普如果當選,會不會影響我們這些電子五哥在墨西哥的布局?我的看法是,美國的政治,不管哪一個黨派當選總統,政策其實都非常一致的,不會說川普換了拜登之後,政策就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客戶叫我們從墨西哥撤出,基本上,多數人還是認為美墨關係會維持,因為美國需要墨西哥,只是看未來雙方怎麼談判。 如果,情勢緊張到美國對墨西哥課稅,也很多變通的方法,譬如產品改從我們的泰國廠出貨,或在台灣廠做,現在的我們在台灣、墨西哥、泰國、中國都有工廠,短期來看,有很多據點可以規避關稅。 過去,電子五哥很重視規模經濟,但,現在這種多元布局的代價是,規模經濟早就被打壞掉了。基本上,只要是追求供應鏈的韌性,就是打破規模經濟。 在這個時代,你要在規模變小的限制下,想辦法把生產效率拉高,也就是說,假設本來我們在中國的廠,一個月是生產一千萬台的產品,當現在變成只能做五百萬台,你怎麼在相對小的規模,做出跟過去一樣的成本跟效率。 過去,大家在中國製造,是做大做廣;現在,你在多國生產,是做小做精。 「你不可能在一個據點生產所有產品未來全球地緣政治只會越來越糟糕」 大家現在都認清事實了,那就是,你已經不可能在一個據點生產所有的產品,即使未來沒有中美(角力)問題,也還是有供應鏈韌性的議題,你一定要有備援的工廠,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客戶在要求,同一個產品必須在兩個國家生產。 未來全球地緣政治,只會越來越糟糕,因為現在每一個國家的政府,都想要把產業搬到它的國家去,就像印度,最近打算對PC(個人電腦)課關稅,就是希望業者到他們國家去生產PC,就環境面,我認為地緣政治是未來最大挑戰。 面對風險,企業要主動想辦法,你不能等客戶叫你搬廠,才開始去做調研,這樣會來不及。像我們內部,就有一組任務編制、人數約四到五人的團隊,過去幾年就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繞過好幾趟,所以在被客戶要求去泰國建廠前,我們已經準備一、兩年,早就決定要在泰國建廠,也鎖定好幾塊地。 ...

2024.10.31

焦點

我們東元在美國德州,有一座一九九五年從西屋購併的中高壓馬達廠,目前這座廠除了生產油氣(Oil Gas)產業用的工業用馬達,還有跟飛宏合作的充電樁。 充電樁這個產品,主要攻的是電動校車市場,這是IRA(降低通膨法案)補助項目,必須符合美國政府購買美國國貨(BABA,Build America, Buy America)的要求,所以我們建立組裝充電樁的在地化產線,應該明年第一季就會開始出貨。 至於我們的中高壓馬達,雖然沒有政府直接補助,但這幾年,因為BABA議題,客戶會告訴我們,他傾向不要用中國大陸製的產品。加上這幾年的美國油氣公司,都在推天然氣傳輸站的「電氣化」,淘汰燃氣壓縮機,改用馬達式的壓縮機。 這個需求,再加上油氣公司也在政府補助下,進行碳捕捉的投資,這需要很多風扇、壓縮機的驅動馬達,讓我們德州廠的營收,從最低只有一億八千萬美元、在去年來到三億美元,員工人數也從一百八十人,到明年預估會到三百人。 對於我們德州廠來講,美國不管換哪一個黨執政,都有生意做。硬要說什麼風險,可能就是共和黨上台,充電樁的成長速度會比預期放緩,但同時間,油氣產業的需求可能會增加,而這塊,才是我們最大宗的生意來源。 汽車電動化是大勢所趨電動車需求只可能延遲,不會消失 其實,美國的電動車需求,只可能會delay(延遲),而不會消失,這跟哪一黨政府執政,並沒有絕對關係,因為汽車電動化,是大勢所趨。 從車廠角度,美國的車廠,都是全球布局的企業,當這些車廠面對中國、歐洲的需求,必須不斷開發電動車的時候,未來它們在美國賣的車,也會慢慢只剩下電動車能賣,因為它不可能長期投資兩種不同的產品。 有一些產業,一開始確實需要政府帶頭,用政策驅動需求;但是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是市場機制接棒,現在的電動車市場,從早期只有特斯拉,到現在包括現代集團的電動車,也賣得非常好,其他車廠不跟不行,這就是市場的驅動力。 ...

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