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綠電交易平台

共有 35 則相關文章

減碳ESG

環境部今天(12日)公告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及「增量抵換」2項辦法,宣告明年進入排碳有價的時代。自願減量可獲碳權,未來可進行交易;增量抵換訂定一致性規範,在開發環評中抵換。 氣候變遷因應法今年初上路,環境部陸續修訂與減碳相關子法,12日同時公告「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及「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管理辦法」,公告日即施行。 環境部舉辦記者說明會,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指出,兩辦法最大的差別,自願減量所獲得的減量額度(碳權)可在碳權交易所交易,但增量抵換未經過嚴謹的機制審核,因此只能用於開發案於環評抵換使用。 此外,自願減量適用對象為事業單位或各級政府,不包含自然人;一般民眾則可透過汰換老舊機車、農業機具等取得增量抵換的減碳效益。 蔡玲儀指出,自願減量申請程序較為嚴格,必須先進行註冊,在執行後要經第三方查驗機構查證,確認減碳量;相關的碳權也要依已認證的方法學,實質減量須符合「可量測、可報告、可查驗」(MRV)原則等相關規範。 蔡玲儀說,自願減量取得的碳權用途較廣,未來可以在碳權交易所交易,供排碳大戶抵減碳費;另外,也可以在應實施環評的工廠、工業區、火力電廠或高樓建築等環評案中抵減。 蔡玲儀補充,目前正在研擬「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管理辦法」,預計11月預告、年底前公告實施,也就是讓取得自願減量額度的單位能真正在碳權交易所交易,也正式宣告明年進入排碳有價的時代。 至於增量抵換辦法的部分,蔡玲儀提到,前身是「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審查開發行為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處理原則」,但之前是在個別環評案中要求,辦法訂定後將會成為全台一致性規範;若未依辦法進行抵換,可處新台幣10萬至100萬元罰鍰,並限期補正,若未補正得按次處罰。 蔡玲儀說,目前已有23案需要進行增量抵換,正在執行中的包含新竹科學園區竹科管理局參與媒合汰換老舊機車、台北市信義區高樓建築開發計畫透過汰換625家超商燈具減碳;經濟部水上、中部、北高雄、新市產業園區等開發案,將於明年開始參與老舊機車汰換。...

2023.10.14

減碳ESG

企業掀起淨零排放與碳中和熱潮,促成自願性碳交易市場(Voluntary carbon market,VCM)蓬勃發展,2021年市場價值已達20億美元。但近期卻有兩篇報告指出,2023年上半年自願性碳市場遭逢七年來首次萎縮,幅度達6%-8%。對想靠碳交易換取氣候調適資金的開發中國家來說,這可能不是好消息。 碳交易市場2023年上半首現衰退 淨零碳排目標已成全球趨勢。不過,企業經營難免會產生二氧化碳。購買碳抵換額度(Carbon offset credit),亦即購買別人減碳的成果,來抵銷自身的碳排,成了企業碳中和的一種方法。促成碳額度買賣的自願性碳市場因應而生。 《路透社》報導,自願性碳交易市場成長迅速,2021年市場價值已達20億美元。殼牌(Shell)跟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在今年初預測,2030年該市場的價值可望增至100~400億美元。 但近期自願性碳市場卻出現逆風。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報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碳抵換額度需求已下滑6%。顧問公司Ecosystem Marketplace的文件也顯示同期下滑的趨勢,幅度達到8%。 雀巢等大牌暫緩碳權計劃 非營利組織森林趨勢(Forest Trends)的「生態系市場」(Ecosystem Marketplace)倡議表示,數個碳抵換計畫被踢爆減碳不實,讓購買額度的企業蒙上惡名,部分企業因此重新檢討碳中和策略。 義大利時尚品牌古馳(Gucci)今年低調將網站上要達成碳中和的聲明撤下。食品大廠雀巢(Nestle)也取消了旗下KitKat餅乾等產品的碳中和聲明,改由供應鏈減碳做起。(看更多:KitKat拋下「碳中和巧克力」目標 為何外媒反稱讚是好事?) 《Net Zero Investor》報導,據傳瑞士公司「南極」(South Pole)的碳抵換額度品質有問題,古馳已停止與該公司的合作,但官方並未證實這項消息。古馳僅表示,正在重新評估公司的氣候策略和承諾,務求創造最大的整體效益。 碳抵換品質疑慮令企業卻步 或將衝擊發展中國家 自願性碳交易市場萎縮,首當其衝的可能是發展中國家。2023年6月肯亞啟動全球最大自願碳交易市場,以爭取到更多氣候變遷減緩計畫的資金。肯亞在去年經歷了嚴重乾旱,動物死傷金額超過6億美元。肯亞投資貿易工業部(Ministry of Investment, Trade and Industry)指出,這個事件顯示全球急須減緩氣候變遷災害的方案。 9月非洲才舉辦第一次的非洲氣候峰會(African Climate Summit),並於會中獲得大筆碳交易承諾。但《Net Zero Investor》指出,這兩份報告在與會代表間流傳,讓碳市場前景蒙上陰影。 生態系市場的執行董事唐諾弗里歐(Stephen Donofrio)指出,良莠不齊的碳抵換計畫使得企業縮手觀望,他們正等待更明確的指引,才知道該如何下手買碳抵換額度。 早在2023年初,生態系市場就已預測,2023年自願性碳交易市場可能會萎縮,並分析了各種因素。他們呼籲透明公開的規則,確保碳抵換額度的品質,才能讓社會重拾對碳市場的信心。 參考資料 路透社(2023年9月2日),Carbon credit market confidence ebbs as big names retreat Ecosystem Marketplace(2023年1月13日),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carbon markets 肯亞投資貿易工業部,Launch of World's Largest Voluntary Carbon Market and Kenya's Leadership in Climate Action Net Zero Investor(2023年5月9日),ACS 2023: carbon credit retreats cast shadow over investor-focused climate summit *本文獲環境資訊中心授權轉載,原文為:〈減碳品質有疑慮 自願性碳交易市場2023上半年首度衰退〉 責任編輯:張薰云 ...

202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