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意見不合,不必爭得兩敗俱傷!哈佛辯論教練的秘訣,教你做出正向結論 辯論比賽在下午3點開始。3位評審的主席,是一位看起來聰明伶俐、二十出頭的荷蘭女性,她讓全場觀眾安靜,並念出辯題:「應該禁止媒體侵犯公眾人物的私生活。」然後,我們派出一辯尼克(Nick)為正方,展開辯論。 尼克以清脆的嗓音開始論述:「隱私權讓人們過有意義的生活。法律應該保障這樣的權利,因為政治人物與他們的家人面對肆無忌憚的媒體,承受媒體沒有惻隱之心的手段,理應受到保護。」 尼克說到一半時,我們的對手開始大聲交談、吵吵鬧鬧,比出憤怒的手勢。在質詢環節,他們3人站起身,每10秒提出一條質詢。我看著尼克吃力的讓自己的聲音保持平穩。坐在席位上的我,心中燃起怒火。 媒體報導政治人物的私生活,是為了民主社會? 反方的第一位辯手寶拉(Paula)是一位嬌小的女性。在唱名之前,她已經站到講台上。她站了一會兒,刻意整理她的筆記。過了20秒、30秒,當觀眾開始躁動時,寶拉抬起視線,開口說話。 「民主的存亡,靠的是人民篩選優質民代的能力。政治人物所做的決策,是根據個人的信念、經驗和人際關係。」寶拉的聲音一開始低沉而嚴肅,漸漸拉高音調。「獲得資訊不是奢侈,而是我們的權利。個人生活與政治息息相關,而資訊即是力量。」 她的聲音像是一把明火,講到母音時火焰變大,子音時則有爆裂聲。我拿起筆,記下寶拉的論點:「媒體應該介入私領域,因為個人資訊幫助人民選擇優質的民意代表。」 這個論點有2項舉證責任: 事實:個人資訊,其實能幫助人民選擇優質的民意代表。 重要性:如果個人資訊有助於人民選擇優質的民意代表,媒體應該介入私領域。 我發現,有3個漏洞可以反攻。我可以說這個論點不是事實、不重要,或是有其他更重要的事必須顧及: 不是事實:不對,個人資訊無法協助民眾選擇優質的民意代表。這一類的資訊大多是八卦和傳聞。 不重要:個人資訊或許能夠幫助人民選擇優質的民意代表,即使事實如此,也不代表媒體應該侵犯個人隱私。在候選人家中安裝監視系統,也會揭露許多資訊,但我們絕不容許這種做法。 更重要的事:即使媒體有充分理由干涉政治人物的私生活,但這樣做會對他們的家庭和親人造成連帶傷害。 寶拉保持激昂的語調,來到最後的高潮:「沒有自由和積極的媒體,民主就無法生存。我強烈要求各位支持我們的主張。」觀眾以熱烈的掌聲表示贊同。 輪到我站在講台上時,面對竊竊私語的群眾,我很訝異自己的口吻堅定且威嚴:「反方對媒體的說法一切都是謊言。每次重大案件的報導,都牽扯數百則關於涉嫌緋聞、減肥和小孩行為不檢點等報導。這樣的資訊讓人民模糊焦點。各位應該投下反對票,因為他們只是在推銷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 我的目標是用「聽你在鬼扯」質疑寶拉的一切言論。在我匆促的反駁,提出支離破碎的論點、不相干的引述、殘缺的比喻後,我對剛才自己留下的滿目瘡痍感到驚魂未定。 不久,我便進入危險的狀態,話語衝得比思緒快,我卻慢不下來。隨著我越來越有自信,開始人身攻擊,這些攻擊都太超過了:「那根本不是論述,而是一連串荒謬的想法」、「製造殘酷新聞的媒體」、「無法挽救的愚蠢觀點」。反方發出憤怒之聲,但我繼續保持我的優勢。 等我回到座位上,禮堂的氣氛明顯變冷。寶拉跟她的隊友們火冒三丈。觀眾則坐得筆挺,對於這種腥風血雨的局面,感到興奮。我雙手抱胸,試圖掩飾腎上腺素造成的顫抖。 辯論結束後,我們魚貫離場。寶拉猶豫了一下才跟我握手。於是,這個握手短暫而冰冷。 對方有再多的不對,都不會讓你變成對 評審委員會由3位裁判組成,通常要花30~40鐘做出裁決。在這段令人痛苦的等待中,有一個緩解情緒的機會,那就是我們可以請教練預測結果。 在禮堂外的陽台,風不停吹過格柵,教練布魯斯一副莫測高深的樣子。他隔著墨鏡凝視遠方,右手撥動頭髮。我含糊的說:「怎麼樣?」他轉向我們,但沒有真的跟我們目光交會。「你們表現得很不錯,但我想你們可能輸了。」 教練說,他了解我們的熱血,問題是我們太急於扳倒對手,錯失了一個重要關鍵,那就是反駁對方的論點,不代表可以證明自己是對的。 「辯論的任務不是證明對手的論點很差勁或他們是壞人,而是說服觀眾認同對媒體的自由要有限度。我認為你們沒有做到這一點。再多的不對,都不會讓你們變成對。」 布魯斯說明,一流辯手懂得以正向的主張結束反駁。他們從攻詰自己反對的事物,切換為提倡他們支持的事物,進而回答一個問題:既然這樣不行,那要怎麼做? 「如果媒體不是為了人民的利益而努力,他們為誰辛苦、為誰忙?如果資訊的權利不是應該優先考量的原則,那應該優先追求什麼?」他說反駁的最後步驟是進行「反訴」(Counterclaim)。 「在破壞之後,你得拿出更高明的答案。」 {DS_BOX_36141}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