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AI也會投履歷 過去一年,我們談論了很多AI如何改變工作,以及AI如何改變學習的議題,而近日一位矽谷創業家與我分享他運用AI代理式網路(Agentic web)的徵才實作,則是讓我體悟到,AI改變生活的那一天,也已經來了。 那位創業者的分享,簡單來說,就是他讓自己的徵才網頁不只接受人類投遞履歷,也可以是AI代理。意思是,乍看之下他的徵才頁面與一般網頁沒有兩樣,但底層其實加入了跟AI代理人溝通的訊息:AI必須在履歷上註記自己是AI。 後來他收到的四十份履歷裡,有五份加上了這項註記。 這個案例讓我們看到,我們所認知,那個已經發展了數十年的網路,正在產生質變;或者可以說,這個網路正在長出另一個隱藏版,專供AI代理人們使用的代理式網路。我們從表面上看不到這個網路的運行,但它真實存在。 事實上,那五份留下AI註記的履歷,就是這個網路確確實實存在,並且正活躍著的證明。 而且AI代理人既然已經可以透過跟網站的自主溝通,執行履歷投遞工作,那可以想像,這個代理網路一定也可以為人類代勞更多日常在網路上的使用行為,不論是購物、找旅遊行程,還是找房子等。 當然,履歷投遞是一個相對單純的任務,如果遇上複雜一點的題目,也未必可行;且現階段不是所有的網站主和App都已經加入代理式網路。所以要完全實現那個讓人類可以完全放手,由AI代理人從頭至尾,從規畫到執行都一手包辦的時代,還有一段距離。 但試想,光是在網路上不必手動填寫任何表格、不必一一手動查詢、監控、做商品比較,就已經可以為生活帶來巨大的時間節省。即使做不到一百分,這樣的AI代理人也已經相當具有價值。 而且AI光是能夠代勞這些人類日常電腦使用的片段任務,對許多中介服務商已經足以形成威脅。 以房屋買賣為例,這種高價商品的交易,大概還是少不了要有真人房仲的存在。但當前期商品挑選、比價、介紹,甚至是相關貸款方案推薦和申請等研究與文書類工作,AI代理人都能代勞時,市場對房仲這個角色在買賣中應賺取的價值比例,就可能產生不同期待。 代理式網路還沒有走到完全成形,但AI已經從工作、學習,進入我們的生活。 ... 2025.06.26
管理 當主權AI商品化 台灣應思考3件事 OpenAI繼年初與川普和軟銀、甲骨文,在白宮共同發表星際之門計畫後,近期再宣布推出,被稱為「全球版星際之門」的服務。簡單來說,只要付得起錢,OpenAI就可以到你的國家,為你落地打造專屬的主權AI。 台灣應該採用嗎?我的建議是,先不著急。 因為當OpenAI願意針對各國的在地需求,提供客製化服務,代表主權AI已經被視為一個有利可圖的市場。既然有市場,往往也就不會只有一家供應商。 我認為未來幾大AI業者,如Google、微軟等,也都可能跟進推出類似服務。而有更多玩家、更多競爭,就可能端出更好的條件、更划算的價格。這是第一個不需要著急做決定的原因。 第二個要思考的是,在世界各國中,以台灣的量體和需求,能夠爭取到的優先排序如何? 在當前還只有一家供應商的情況下,急著去談,未必能獲得最好的待遇,在資源排擠下,反而可能要面對先行者會遭遇到的混亂,與相對高的投資成本。 第三,在台灣民間已經有企業開始建置AI資料中心的情況下,政府的主權AI資源應該如何配置? 舉例來說,政府是否可以只聚焦在民間幫不上忙的部分,例如教育、科研,然後以獎勵或補貼的方式,讓民間企業與人才共同發揮、投入,或許能把餅做更大。 反之,若一口氣將所有主權AI相關需求外包給OpenAI,台灣反而容易被綁死。 當然,不著急也會引起擔心:如果觀望太久,台灣會不會因此就在AI世代落後了? 不過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更該先確認的是,目前在主權AI裡頭,我們有什麼事,有這麼強的急迫性? 以阿拉伯國家來說,他們搶快的一大目的,是想吸引人才、新創、企業進駐,力拚成為中美以外的第三大AI強國。更別說他們擁有大量低成本能源支持他們這麼做。 回頭看台灣,我們準備好了嗎? 當主權AI建置完成,是否立刻有服務可以上線?又或者,是否有了主權AI,就可以加速服務誕生?如果答案為否,那動作再快,恐怕也只是白花錢。 一個重要的觀念是:主權AI不只是資料中心,其範疇還包括法規、人才、教育等。今天OpenAI提供的方案,可以做為台灣發展主權AI的加速器,但事情不是外包出去就結束了。 不論是否要採用外部方案,先將主權AI發展策略規畫清楚,都是我們必須先完成的功課。 ... 2025.05.29
管理 用智慧製造回應美國製造 不確定性,是企業經營最大的挑戰,偏偏現在川普唯一給的確定,就是不確定。但,眼前挑戰雖大,或許還不用太過悲觀。 一來,美國的目標是去除紅色供應鏈,並且打造美系供應鏈,而他們要想實現這個目標,終究少不了台灣的角色。因此,若能挺過這段混沌不明的時期,台灣的優勢在未來就可以更被凸顯。 第二,在混亂變局中,其實有一件事已經很明確,就是走向美國製造將是不可避免的終點。可以說,只要能做到美國製造,就等於解決了根本問題,也掃除了最大的不確定性。 但要實現這一點,真正的課題並非水、電、土地或資金,而是智慧製造。 接下來,誰能夠善用AI數位孿生、自動化等技術,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在美國落地,以及運用AI、機器人,解決美國當地匱乏且成本高昂的人力問題,都將是決定各家業者競爭力的關鍵。 過去,台商可能基於既有廠房難以調整等理由,未積極面對智慧製造這個議題,但現在對台商來說,智慧製造可以說是空前重要。一旦具備這項能力,效益將不只是在美國落地,更是提高在全球生產的彈性。 在美國極力想要去除「中國+N」供應鏈的情況下,「台灣+N」供應鏈的動態調整能力將更加重要。 所以,下一個可以思考的是,當台商赴美大遷徙已成定局,且智慧製造是必要條件,那何不把這件事變成一個國家級的內需,把餅做大。 台灣很難靠自己實現智慧製造,但我們掌握了需求。 當一個市場有這麼大量的需求出現,自然可以吸引各方好手。這時台灣若能發揮整合能力,與國際合作,除了自我升級,還有機會從過去的硬體製造財,進而打開利潤更高的智慧製造軟體服務新市場。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知道,如果能做到共同採購,我們是有議價能力的。特別是在我們的採購團中,還包括了台積電、鴻海這些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指標性企業。 當然,這條路可能不適用於缺乏資金實力和資訊基礎的中小企業,特別對低階製造業難度很高。所以這時如果能有龍頭走在前面,先將平台建好,那其他業者只要跟進使用,就可以了。 眼前企業最重要的,自然是先保本度亂世,但也應該開始思考,當事態發展進入下一個階段時,有沒有能力領先起跑。 混亂之中尋找機會, 我絕對相信,這時候會有新的贏家出現。 ... 2025.05.01
管理 AI時代,一次逆典範轉移的機會 ChatGPT推出已經兩年多,台灣做為全球AI供應鏈裡頭的關鍵角色,整體社會對AI的關注度也很高。但許多研究和調查都指出一個現象,就是台灣存在「知用落差」,也就是多數人知道AI,但不使用AI。 造成這個現象的一個可能原因,在於生成式AI最直接衝擊的,主要是知識型產業、內容產業,所以對於製造業占比仍高的台灣來說,多數人感受還不那麼明顯。 當外在推力不夠強烈,要推動行為改變,最簡單的做法,是找出「超級使用者」。 因為這波生成式AI的發展,已經讓AI的使用門檻變得很低,所以只要身邊出現一個懂得在工作和生活中大量應用AI的超級使用者,周遭的人跟著有樣學樣,很容易就可以跟著改變。 如果身邊找不到這樣的角色,那至少也要學會一個AI基礎能力:音轉字。 因為我們每天都在講話,所以只要能運用AI做音轉字,就可以把大量的資訊變成摘要,並且可以進一步做問答。以工作者來說,可以是會議的內容、客戶的反饋;對學生則可以是課堂上教學內容的課後複習、考前猜題。 再多一點點,就是用AI來翻譯,將你感興趣的其他國家語言內容,立刻轉換成你可以解讀的內容;或者,也讓AI為你讀讀書,如此就可以把外部世界更多的東西,拉到你的世界來。 日前,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發表了一份將近八百頁的年度報告,我當時的做法是,自己先讀完其中兩個章節,然後再跟AI有過一次對談,確認它的答案與我的理解很接近之後,再接著將剩下大約六百頁的內容,請AI幫我讀。 當然,重點是不能將AI當作字典或維基百科,而比較像是在跟朋友交換讀書心得。 因為這樣的應用跟我們的生活很貼近,也確實帶來了便利性,就比較容易養成使用AI工具的習慣。 再多說一件事,也許更可以激起你使用AI的興趣。 過去我們談典範轉移,多是上一個世代被年輕世代給顛覆;但這次AI帶來的典範轉移,卻反過來將老一世代的優勢給放大了。 原因在於,現在的小小孩、年輕世代,他們累積的知識和能力都還不夠多,所以同樣一個十年,小小孩在這段期間可以借助AI獲得和發揮的能力,將遠不如已經擁有一定程度知識與專業的大人們。 難得的反超車機會,這次你不把握嗎? ... 2025.01.01
管理 AI世代的哆啦A夢與大雄習題 AI對教育的影響,過去兩年多有許多討論,我目前的結論是,在教學端,老師使用AI有益無害;但在學生端,年齡層有很大關係。其中一個最大的顧慮,是依賴。 近來我喜歡用哆啦A夢與大雄,來比喻小孩與AI之間的關係。AI就像是孩子的哆啦A夢,可以從百寶袋裡變出各種工具,幫他們解決各種問題。但哆啦A夢經常也對大雄說的一句話就是:你不要太過依賴我。 如果沒有家長或老師在一旁提供指引,孩子對AI的使用,很可能就只是將老師的問題輸入,得出答案,然後結束與AI的互動。這類的使用方法,對於目前對世界的認識還很有限、也缺乏知識基礎的小小孩,影響最大。可以預期長此以往,很快就會出現「大腦外包」,對AI過度依賴的問題。 其實行動網路世代,已經向我們演示過數位工具帶來益處的同時,也會帶來副作用。 因為網路,我們得以用遠距工作和遠距教學的方式,順利度過疫情封城時期;但我們也看到,這個世代的孩子,因為網路社群媒體變得更加焦慮;也因為網路的多工能力,變得更加難以專注。 AI世代會產生什麼副作用,或許還需要一些時間驗證,但這恐怕會是比將手機和平板交到孩子手中,還要難解的一道習題。 然而,這也像是明知道火很危險,還是要學會使用火一樣。畢竟,如果不接觸、不使用,人類也就無法發展出今天有別於其他生物的文明。 如今我們離不開網路,就像這個世代也無法遠離AI。 況且,當這個世界上已經出現一個可以二十四小時在身邊提供協助的AI助教,如果我們不將這樣的能力交給小孩,對他們也是不公平的。 但AI真的不是萬能,它或許可以幫你寫出十四行詩,卻無法幫你變得更有抗壓力、領導力和協調能力。各項專業技能的硬實力,AI確實很強,但在軟實力能幫上忙的有限。 其實在所謂的德智體群美這五育當中,AI真正可以幫得上忙的,主要也就是智育。而當AI能夠在這方面代勞,老師和家長,其實就可以投注更多心力和孩子溝通互動與情感交流,也可以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資訊素養、提問能力,以及學習群體協作等更多軟實力。 未來這個世代,軟實力比硬實力更重要。當軟實力增強,就不會成為大腦外包的空殼,而是可以駕馭AI的人。 ... 2025.02.06
管理 以台積電之名,成就世界的台灣 台積電會不會變成「美積電」,是近來台灣人很關心的議題,不過近期與幾位台灣企業主對談,卻讓我看見了同一件事,在國際上的不同視角。 這次台積電赴美投資千億美元,站上了川普的白宮講台,成為全球矚目焦點,展現出來的既是資金實力,也是技術實力,可以說將台積電和台灣的全球能見度,都推向了新高。 如同年初DeepSeek竄起,帶起全球對中國AI實力的注目,台積電為台灣帶來的品牌效應,也已經開始發酵。 這就好像過往許多人會用「諾基亞的故鄉」來稱呼芬蘭;現在則有更多人會因為「台積電的故鄉」,認識台灣。 近期不只一位企業家告訴我,近來國際上有更多人主動與他們接觸,急迫的想認識台灣、接觸台灣,和台灣做生意。 台灣人眼中的這場危機,實際上可能是最好的機會。 對台積電來說,當他們在牌桌上下了大注,不只相關供應鏈要加速跟上,可能就連賣便當的,都會想進來湊一腳。這是一個台積電槓桿全球資源的機會。 而當有一個足夠大的標的,吸引各方機會上門,藉台積電之名,台灣也將有機會借力使力,把這個巨大的品牌影響力,外溢到各行各業,特別是機器人、工業電腦等資通訊產業。 與此同時,這還會是一個台灣得以串聯世界人才,截長補短的好時機。 台灣的硬體向來很強、資金也豐沛,但一直沒能補上軟體這個缺口。最經典的例子,就是我們可以用低成本,製造出靈活的機器人手和腳,卻少了最關鍵的大腦。 而現在,我們可以不必從無到有去開發,因為這個「大腦」,別人已經做好,市場上有很多選擇,買進來就可以。 軟體是一個贏者全拿的世界,意思是,即便是市場上第二、三、四名的輸家,品質和實力其實都不差,卻未必能長久經營下去。而台灣企業藉由台積電的品牌力、影響力,將比過去更有機會坐上談判桌,透過投資購併,快速補上台灣的軟體實力,進而透過軟硬整合,創造出更大價值。 而且買進來的,將不會只是軟體,更是人才。人,同樣也是台灣所缺少,且在可預見的未來將越來越稀缺的關鍵資源。 完美的劇本是,資金豐沛的台灣硬體廠商,乘勢藉由購併,快速補上軟體實力,並以此機會,納入矽谷的台灣軟體人才庫,於是將全世界的人才串聯起來,真正成為一個世界的台灣,並且會是一個不只有半導體產業的台灣。 ... 2025.04.02
管理 軟體要強,才能確保主權AI AI繁體中文不夠優化,是台灣發展主權AI的起心動念;政府積極推動百工百業AI化,同樣少不了主權AI。 主權AI攸關國力,是各國政府都密切關注的議題。進入這個題目時,多數國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算力。因為你買不到GPU,就會覺得沒辦法開始,但這也容易導致落入一個誤區,就是將發展主權AI,同等於興建算力中心。 這其實是危險的,因為在算力之外,主權AI的發展實際上還需要數據、資金、人才,以及軟體平台的搭配。 任一個國家,就算掌握算力、找出數據,如果沒有平台,就很難規模化發展。規模化為什麼重要?工研院在二○一五年技轉給源思科技的本土通訊軟體揪科(Juiker),就是規模重要性的例證。 揪科的問世,代表台灣具備開發通訊軟體的技術實力,但當產品使用者不夠多,就不會持續進步,最終難以維繫。同樣的,發展主權AI也是同樣道理,在硬體裡頭,必須要有一堆軟體平台跑起來,才有意義。 反之,如果沒有夠強、規模夠大的軟體平台使用這個算力中心,這些硬體最終就可能變成蚊子館。我很擔心大家只想到蓋史上無敵大的超級硬體,最終只是浪費了珍貴的電力。 不久前,Google前執行長施密特(Eric Schmidt)才在公開演講上說:「台灣的軟體一團糟。」回過頭來,台灣能夠怎麼補上這個關鍵缺口? 可以從兩個面向思考:第一,這些年台灣即便沒長出太多獨角獸,卻也有不少已經具備一定規模和實力的台灣黑熊。如何讓這些累積了一定數據量和軟體能力的企業出海,進一步擴大規模,是可以期待和努力的方向。 第二,政府也可以扮演打造軟體平台的角色。但就如同發展國防工業,若無法與廣泛的民生需求連結,缺乏商業誘因,就很難蓬勃發展。所以在主權AI發展上,要做的不能只是發展出自己的語言模型,也要同步從產業需求思考。 首先,一定要關注、也必須做的,是那些無法仰賴外人的領域,如國民基礎教育和法律。 第二,台灣的零售、金融、電信產業,不僅具備營業規模、人才、資金,也有出海實力,更重要的是,這些企業掌握了大量使用者數據,也是最有動機和能力使用主權AI模型,讓主權AI可以被有效使用和不斷進化的使用者。 布局算力很重要,但軟體要強,才能確保主權AI。 ... 202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