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確認

共有 5015 則相關文章

管理

「我到現在都不知道他(大主管)為什麼要這樣做,我猜很多人跟我一樣,」一位小主管描述組織氣氛。 你為什麼不問?他說:「大家各忙各的,沒什麼交集。」 我原以為,這小部門的凝聚力是強的,但這對話讓我驚覺部門管理有狀況。 「我覺得自己越來越像螺絲釘,每天都重複的執行任務,」另位資深同仁分享。 妳沒跟直屬主管談談?她說:「很久沒有深談了,每次碰頭就是交代工作。」 我心中一沉,再問:那年度面談呢?她說:「每次都草草了事。」 最近我派出神秘客抽訪同事對於公司政策的認知,結果顯示,少數部門的管理螺絲真的鬆了。 我的觀察是,這種管理上的黑洞,並非主管們不認真,而是他們忽略了組織「同頻共振」的重要。 我們的主管個個都是拚命三郎,但當大家急於執行,常常只匆匆的對同仁說了What的硬指標,卻忽略了更重要的軟實力:1.讓同仁Know Why;二定期與同仁深度互動。 當忽略了軟實力,即便主管再拚命,組織效能的硬指標必定下滑。 我也曾踩過這個坑。在我帶領轉型的第一年,我急著證明自己的能力,在時間、資源匱乏的焦慮感下,我決定讓主管群兵分兩路:一路與我研擬轉型策略,一路專心運營成熟業務;我心想,等到策略定好,兩路人馬再會師。 但一年後的共識營中,我邀請主管們回饋:有哪些是我可以做得更好的事? 一位主管坦承,「我不知道公司策略是怎麼形成的,只能奉命執行,過程中總覺得卡卡。」這話我至今不敢忘,因為它點出了我的管理誤區。 誤區一,我想提高效率,故策略討論未邀所有主管,但其實,團隊共識的形成沒有捷徑,大家必須共同經歷每一個論述被形成的場景,這種深刻的體驗才能在日後執行卡頓時,提供最佳支撐。 誤區二,我以為團隊多年默契十足,不需事事從頭溝通。但原來,人心如此細膩,若沒有說得夠清楚,再強的默契都會出現裂縫。 誤區三,我以為事情講一次就夠了,殊不知,執行力來自不厭其煩的溝通,尤其是新策略、新產品、新流程的溝通,永遠不嫌多。 「盤活企業,首先盤活人,」我很喜歡張瑞敏的這段話,「如果每個人的潛能發揮出來,每個人都是一個太平洋,都是一座喜馬拉雅山,要多深有多深,要多高有多高。」 但要盤活人,就得在做事前,竭盡所能的感受組織成員是否跟領導者「同頻共振」,隨時拉齊認知,對準頻率,才能共振出巨大能量。 ...

2023.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