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赴日旅遊生病怎麼辦?就醫方式、費用一次看 藝人大S(徐熙媛)流感併發肺炎在日本離世,令不少台灣人擔心,若在日本旅遊身體不適該如何自救。近年來訪日客人數急劇上升,語言不通在就醫時是一大麻煩;日本發展出JMIP認證系統,提供多國語言服務因應。國人在海外旅遊,也可向駐外館處尋求急難救助服務。 民眾赴海外旅遊,若是慢性病患有日常必須服用的藥物,或是個人特殊用藥,最好攜帶充足藥量,也可準備腸胃藥、退燒藥、感冒藥、止瀉藥、痠痛貼布、OK繃等一般藥品,以備不時之需。然而,還是有些突發疾病需要尋求專業協助,此時語言就成了最大障礙。 擔心語言不通 JMIP認證有助接待外國患者 由於越來越多外國人在日本定居,加上國際化趨勢與訪日客增加,有感於醫療機構需要完善接納外國患者,日本設立「接診外國患者醫療機構認證制度」(Japan Medical Service Accreditation for International Patients, JMIP),由第三方評估醫療機構的多語種診療指南,以及是否尊重不同文化和宗教等,判斷醫療機構體制是否有助於接待外國患者,獲肯定者就能獲得認證並納入系統。 JMIP網站目前提供日文、中文、英文、韓文版本,並有檢索系統,可選擇所在地及想要診療的科目。從常見的內科、外科、呼吸內科、牙科、兒科、眼科等,細分至風濕病科、腦神經外科、精神科等。 記者實際查詢東京都得到認證的內科醫療機構,得出15家醫療機構名單,位置從市中心的惠比壽、新宿、五反田,到較偏遠的府中市都有。 旅館可使用的24小時線上看診服務 除此之外,有33萬名醫師會員的日本M3集團旗下醫療人資公司M3 Career,也在今年2月左右開始試用專為服務外國住宿旅客的線上看診服務Hotel de DOCTOR 24。 日本觀光廳2023年統計,外國觀光客每個月有4%,大約12萬人在旅遊期間身體不適,其中約60%是感冒。最令人困擾的問題是語言不通,其次是飯店在晚上人手不足,沒辦法陪同前往醫院。 應運而生的Hotel de DOCTOR 24有22種語言的醫療翻譯,可以讓旅客在客房內24小時隨時看診,再到附近藥局拿藥,主要針對感冒、頭暈、皮膚搔癢等旅客常見的症狀提供診療。 實際上網操作,目前網站共有日文、英文、繁體與簡體中文、韓文、法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等多個語言版本,首次使用須支付5萬5000日圓(約新台幣1萬1600元)並下載應用程式Zoom,就可以在線上看診。這筆費用不算便宜,但若有購買海外突發疾病醫療保險,返國有可能提出理賠申請。 日本就醫費用怎麼算 有關就醫費用,在日本短期滯留的外國人屬自費醫療,醫療機構可自行設定價格收費。 許多醫院會運用「診療報酬點數表」,以「1點要支付某某日圓」來設定外國人的醫療費用。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2021年度調查,只有2.8%的醫院沒有使用點數表,顯示大部分醫療機構都採用這個體系。 至於是否會收取點數之外的費用,76.9%醫療機構表示「不會」,22.9%表示「有額外收費」。這些額外費用大多是「文書翻譯費」、「翻譯費」等。 收費方式方面,調查顯示,57.4%的醫療機構收信用卡,但42%不收。但若是有JMIP認證的機構,則100%可用信用卡繳費。60.9%的醫療機構則表示,會同意患者分期付款。 至於是否經歷過外國患者沒有付醫療費用的情況,18.7%的醫療機構回答「有」。調查顯示,79.9%的醫療機構會要求外國患者簽署「支付要求金額」的同意書,61.9%會要求簽署「同意配合治療」的同意書。 由於外國患者需要口譯和翻譯,必須比一般病患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加上沒有保險,又有欠費追不回來的風險,許多日本醫院會對外國患者收取較高醫療費,甚至可能是一般病患的2至3倍。 根據實際調查,如果外國患者去門診治療咽喉炎,費用是日本人患者的1.31倍、過敏蕁麻疹是1.56倍、出血性膀胱炎是2.21倍,如果是必須住院的膽管炎會高達2.92倍。如果是重症肺炎住院,費用更可能高達3.6倍。 駐外館處急難救助 台灣政府目前在全球超過100個城市設有駐外館處,旅外國人發生急難情形時可提供必要協助。若不幸遇上急難狀況,可撥打24小時服務的急難救助服務專線0800-085-095。 日本各地則由不同駐處負責,台灣目前除了在東京設有代表處,在大阪、福岡、橫濱、那霸、札幌都設有辦事處,國人可撥打相應的駐處緊急電話尋求協助。 責任編輯:陳瑋鴻 ... 2025.02.05
焦點 明天起8家醫院升級 看病變更貴 最新醫院評鑑報告出爐後,造成近10、20年來,台灣醫療院所板塊最大一次變動;3月1日起,共9家醫院等級異動,新增3家醫學中心(北慈、雙和、新竹台大分院),一家準醫學中心(北醫),而義大癌治療醫院、亞大附屬醫院、新北土城醫院、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則是「被動地」從地區醫院升格為區域醫院,唯一降級者為麻豆新樓醫院,從區域醫院變地區醫院。 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表示,除了台北區、北區醫學中心評鑑外,去年另完成地區醫院、區域醫院等評鑑工作,最後共8家醫院升級,北慈、雙和、新竹台大分院、北醫為主動申請較高層級,另外4家醫院則非主動申請,而因地區醫院期限到期,又具一定規模「應」申請區域醫院的條件。 亞大附醫表示,升格後門、急診掛號費不變,部分負擔配合健保署規範代收,調整為區域醫院等級。未經轉診,門診掛號費100元,基本部分負擔從地區醫院80元調整為240元,門診醫藥費340元起跳。 8醫院升級,門診、急診貴多少?來源:聯合報 土城醫院 做好接受民怨準備 土城醫院副院長魏國珍指出,長庚與新北市政府簽署BOT合約時,規定需在醫院成立3年內升為區域醫院,該醫院承受嚴格考驗,3年內接受6次評鑑;這次升級,3月起面臨考驗,那就是醫療費用增加後所引發的民怨,院方已經做好萬全準備,也提醒櫃台人員未來一兩個月會挨罵,一定要頂住。 在這次醫院評鑑,麻豆新樓醫院是唯一降級醫院,從區域醫院變成地區醫院,劉玉菁指出,該醫院有其考量,去年主動申請地區醫院評鑑,「並非條件不好,而被降級。」 麻豆新樓 醫護設備都未縮減 麻豆新樓醫院指出,3月1日起從區域教學醫院變為地區教學醫院,院方在看診科別、醫護人事及現有設備都沒縮減,仍維持區域醫院規模,對於民眾來說,卻能減輕就醫費用,該院將持續努力提升醫療品質。 醫院降級,實屬少見,過去曾出現一波降級潮,健保署2018年7月要求區域級以上醫院必須門診減量,且減量幅度逐季增加。因擔心病人流失,2019年底,雲林基督教、台南郭綜合、雲林若瑟等5家區域醫院提出申請,自願降級為地區醫院。 此異常舉動,引起衛福部重視,去年3月公布新版醫院評鑑規章時,特別訂出地區醫院「應」申請區域醫院條件,例如,急性一般病床登記許可病床超過250床,而平均每月申請健保服務點值超過一億點。或是急性一般病床登記許可病床低於250床,但平均每月申請健保服務點值超過2億點。 專家憂偏鄉就醫權益受影響 「區域醫院自動降級地區醫院,確實少見」,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說,在健保總額的框架下,分級醫療又遲遲無法落實,嚴重扼殺了地區醫院的生存空間,健保開辦之初,地區醫院超過600家、區域醫院不到40家,醫學中心低於10家,現在地區醫院家數幾乎腰斬,有些下轉成診所,有些則直接關門,如果再放任惡化,台灣醫療體系大者恆大,地區醫院更加式微,影響偏鄉民眾就醫權益。 ※本文由《聯合新聞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2024.02.29
焦點 工作上哪找?租房、看病方便嗎?5問答帶你攻略日本職場 Q1.我該申請什麼樣的簽證?該怎麼找到日本的工作? 以台灣成年以後的工作者來說,最常申請的赴日簽證有八種,其條件、申請方式、相關規範等請參考下表。 圖表製作者:程莉茜 至於求職,如果是社會新鮮人,最多職缺會出現在Rikunabi、Mynavi兩大人力網站。如果是已有工作經驗的海外轉職者,最簡單的策略,其實是進入「有設立日本分公司的台灣公司」並申請轉調。此外,可多參考以下幾個網站。 1.LinkedIn:若你的外語溝通仍以英文為主,傾向找在日本的外商,好好經營自己的LinkedIn頁面,仍是很實用的方法。 2.Bizreach:日文版LinkedIn。如果你的外語溝通以日文為主,可從這裡入手,裡面聚集了大量獵頭。 3.Recruit Agent:裡頭有針對不同職級工作者的細緻分類,例如專業經理人、高階經理人、工程師等。 4.JAC Recruitment:主打專營年收入六百萬日圓以上的外商職缺。 5.Pasona Career:知名人力仲介派遣公司,主打有六七%轉職者都提升了年收入。 另外,日本每年都會出版的書籍《業界地圖》,被多位受訪者譽為求職聖經,內容附有大量圖表,可讓人一眼看出某公司的江湖地位、資本額、產業上下游公司、職員年收入等,有助於快速理解資訊。 日本每年出版的書籍《業界地圖》,被許多赴日工作者譽為求職聖經。攝影者:郭涵羚 一般若以基層服務業而言,因日圓貶值,目前起薪約新台幣四萬元到六萬元之間,其實跟台灣相差不大,但異地生活經驗可能是額外收穫。 Q2.到日本工作前,必須先對哪些特殊文化做好心理準備? 一,耳熟能詳的「讀空氣」,也就是必須時時察言觀色。日本是群體意識強烈的社會,力求盡量融入、不影響到他人。太過特立獨行的人,除非有難以取代的價值,否則有可能遭遇排斥或孤立,也就是日本俗稱的「村八分」。 二,傳統日企的職場文化,與台灣仍有相當大的區別。在日本企業中,先下班就被認為不合群、不參加喝酒聚餐的人等於難相處、即便同樣職位,男性地位依舊高於女性等,都還是常見情形。如果實在無法接受,不妨考慮先應徵外商公司。 三,交友必須調整心態,因為日本習慣的是「不同情況的朋友」(situation friends)。簡單來說,當你跟一個人在工作場合、運動社團或社區聚會成為朋友,你們的友誼多半僅限維持在該情境下,不太可能從工作場合延伸到私人聚會,或從運動社團延伸到其他社交圈。與華人經常串來串去的人際關係迥異。 四,不要期待能百分之百融入,或一心想著「把自己變成日本人」。坦然面對自己就是外國人的事實,反而容易待得久。 Q3.外國人容易租到房子嗎?如果想買房可以嗎? 外國人要租房,首先會需要一名日本人做為擔保人,或者是直接由聘雇你的公司做擔保,這一關會容易很多。另外,由於日本租屋的潛規則多不勝數,許多屋主為了省去溝通麻煩,都不願意租給外國人,因此必須有心理準備,能看的物件量肯定遠少於本地人。 許多受訪者推薦,初期不妨直接找專營外國人的房屋仲介公司,儘管單價比較高、物件較少,但至少會大幅減少被拒絕的機會。 至於買房,近年台灣人在東京、大阪買房似乎蔚為流行,因為房價確實比台北便宜一些。只要你在當地有穩定正職工作,審核貸款時主要看國籍、居住多久、繳稅紀錄、任職公司等條件,在日本買房並非不可能,但挑選區域時,若不夠熟悉,很有可能會落入陷阱。 簡單來說,大家耳熟能詳,在觀光客眼中最常去的好區,往往是當地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壞區,一旦買錯,不僅日後脫手困難,就連想找當地租客,品質也容易良莠不齊。且日本人對居住區域的刻板印象極重,以東京都為例,港區代表時髦新貴、文京區代表書香世家等,住什麼區域,往往就象徵你是什麼樣的人。 外國人在日本租屋需要擔保人,房源也受限。買房則須留意區域特性,以免日後難脫手。攝影者:郭涵羚 Q4.用慣了台灣健保,日本的醫療資源如何? 日本都會區的醫療資源完善,但價格會比台灣貴一些。 如果在當地工作、享有健保,到一般普通診所看診,診療費和處方箋費用合計大約新台幣一千多元左右,須注意的是等候時間較長,動輒兩到三小時都是常態。因此,如果是小病小痛,多數人都會傾向先自行購買成藥吃,畢竟藥妝店就有琳瑯滿目的成藥,針對各種症狀一應俱全。 不過,這裡對兒童的醫療照護非常完善,以東京都為例,小孩從出生到十五歲之前,所有治療完全免費,連掛急診、坐救護車等特殊情況,也都不用額外付費。 Q5.如果有小孩,當地的教育品質如何?學制會不會很複雜? 日本學齡兒童的教育,有一個最大關鍵:從幼稚園就會開始進行初步分流,因此父母必須非常早、甚至在小孩剛出生不久時,就得做出選擇。 簡單來說,大約可分成三大流派。 國際學校:例如美國學校、蒙特梭利等體系,價格最高,學費一年約三百萬日圓起跳。好處是孩子的外語能力強,從此可以一路都念國際學校,日後再到歐美念書也沒有銜接問題。 私立學校:例如名校慶應大學的幼稚園部與國小部。最強調升學,一年學費約一百萬日圓起跳,但補習費用加總也是不小開銷。由於私校多採直升制,幼稚園往往是競爭最激烈的一關,例如慶應幼稚園,孩子三歲時就得參加入學面試,等於一、兩歲時就得開始補習,一旦擠進窄門,就有機會一路直升慶應大學。 公立學校:學費最便宜,一年約數十萬日圓不等,且政府還有補助。這是最多雙薪父母的選擇,缺點是品質比較良莠不齊,師資、學校資源得依居住區域而定,普遍升學壓力較小,但如果決定報考私立國中,約在三年級也得開始補習。 若是沒有提前規畫或中途轉入的孩子,多半會以就讀公立學校為主。這樣的分流會一路維持到國中,然後再依據公/私立學校再進行一次分流,一旦選定其中一條路徑,想要跳轉就相對不易。 但好處是,日本約只有四八%的人會攻讀大學學位,就算不擅長念書,選擇成為專業職人,也同樣受到尊重。 ... 2025.01.09
職場 自己動刀、拒絕麻醉!離島狂醫走過生死關頭的體悟:我不能休息,因為還要太多人要救 但是,杜元坤考量到現場還有上百名患者等著看病,他擔心,自己如果休息,那麼多病人該怎麼辦?... 2025.04.10
財經 該不該買房養老?專家曝靠房養老4模式活化資產,將房產價值最大化 沒其他投資的許先生曾想過,日後養老看病需要錢,好歹還有一間房,但細想不對,人生最大資產就是這間房,如果賣了要住哪呢... 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