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發電

共有 1878 則相關文章

焦點

對於近日經濟部在國產化政策轉變的爭議,經濟部能源署副署長李君禮接受商周專訪時說:「兆元產業不會變,這是指整體投資的兆元,外國開發商是帶著資本、技術來到台灣。」 李君禮說,風電開發商是近年投資台灣的大宗,預估到第三階段第二期所累計的投資金額,達到新台幣一兆六千億元。 只不過,當初政府所設定的產業目標,是一個能帶動上兆元「產值」的產業誕生,同時創造兩萬個以上的新工作機會。這顯然與「整體投資達兆元」的說法有落差。 一位不具名的經濟部官員也坦言,確實從離岸風電第一、二階段實行來看,帶動的產值「不如預期的好」,「確實是要修正(目標),畢竟這是八年前定的,誰也沒想到過程中會發生疫情、戰爭、原物料上漲的狀況。」 該官員也解釋,會啟動國產化政策鬆綁溝通,是歐盟今年七月對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告一事。因為根據過去國際經驗,近期再生能源國產化爭端,被告方幾乎全是敗訴。例如,歐盟、日本提告加拿大,加拿大敗訴;又如歐盟提告英國,最後採取和解,而英國也不把國產自製率再列入選商評分。 「爭端訴訟曠日廢時,如果要花這麼多時間,最後都是以敗訴收場,政府當然傾向採取和解的方式,不要兩敗俱傷。」該官員說。 至於,這次經濟部公告第三階段第二期國產比例彈性開放,是採「通案原則,個案審查」,只要本土製造商發生「品質無法達標、產能無法配合、價格不合理」等三種情況,開發商就能申請進口。 品質無法達標一項看似明確,但究竟何者屬於價格不合理、如何計算?經濟部則表示,確實有一套計算邏輯,但因項目不同、成本波動,不太可能明文寫死,只能個案處理。 「不是為了產業去做,而是做這件事情的過程中,有帶動產業那更好,但不能因為帶動產業而影響能源供應。」李君禮堅定陳述政府立場。換言之,如今,政府目前最高指導原則,綠電如期併網第一,國產化成果排在其後。 ...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