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500年前歐洲藝術圈這樣玩,奇美揭露繪畫生產線、換臉之謎 許多畫作其實並非畫家本人親筆所繪,而是有特殊生產線完成;還有畫作經過數百年演變,畫中主角經過換臉,全透過現代儀器研究才赫然發現... 2024.11.07
管理 注意!你的團隊有這「3種距離」,可能讓你瞎忙一整年 有句話說:「距離才是美感」情侶太常膩在一起,容易失去新鮮感,所以要保持一點距離。 這句話可能適用情人之間,但若是工廠產線,「如膠似漆」反而是減少浪費、提升效率的一大關鍵。怎麼說?我們來看幾個實際發生的案例。 北部|小型金屬加工廠 「顧問,我們調整生產現場的排程,結果他們還是做自己的!」負責生產管理的大姐略帶怒氣地說。「不是,你跟我講幹嘛?自己去釐清發生啥事呀?」我一臉不懂。「我們在二樓,總不能三不五時就跑下樓去確認吧?」大姐無奈地說。「你們工廠是多大?像富士康鄭州廠一樣20萬人嗎?」我回,明明公司只有12人。 中部|精密零件製造業 來自波蘭的訂單,每次從下訂單到裝櫃出貨有15天的時間(貨櫃是客戶訂的),但廠內生產效率極高,從包材採購到生產完畢僅需5天。然而,製造單位總是喜歡「做起來等」,導致工廠裡待出貨的產品堆積如山,影響作業動線、搬運路線。 上面這兩個案例,第一個叫「空間距離」,這是指因為實體距離的差異,拖慢產品流動或是資訊移轉的效率。第二個叫「時間距離」,指不同工作的時間差異,讓總時間被拉長,影響整體產出。甚至也會因為時間差異,產生浪費或預測風險。 空間、時間的距離太遠,會導致組織內各單位部門目標不一致,讓企業就像是失控的龍舟,船夫們各自努力划向不同方向,整艘船在原地打轉空耗。 如何拉近距離,讓組織內的協作行為更有效率,容我提出兩個對策,供各位戮力打拼的管理者參考: 第一招:近水樓台先得月,拉近空間距離 如同前面提到的北部小型金屬加工廠,生管單位在2樓,製造單位在1樓,兩邊搞得像遠房親戚,只有逢年過節才往來。解決之道是,拉近流程前、後兩端的實體距離,創造接觸互動情境。 就像許多職業棒球隊的二壘手與游擊手是同寢室的室友,常接觸就會溝通,溝通就會有默契,有默契才不會漏接。所以,把生管辦公室直接移到產線旁,讓公司生產更加順暢,減少半成品庫存與遲交、漏交的品質問題。 前、後製程距離太遠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長距離的搬運移動,容易造成半成品停滯,影響作業效率、品質與交期。因此,同為製造部門的前、後流程間,也要設法減少空間距離,甚至串接一起,避免不必要的動作浪費與庫存。 第二招:少小離家老大回,拉近時間距離 我發現,很多公司喜歡把東西生產完,就找個地方囤放,等待有緣人光顧。 這不是提早做完暑假作業就是好學生的邏輯,企業身處變動激烈的供需環境裡,成品太多,代表承擔變動的風險更大。 因此豐田生產方式所強調的JIT(Just In Time),其意涵就是需要的東西、在需要的時間,只提供需要的數量。越接近產品交付的截止時間,變動的可能性就越小。 前文所提的中部精密製造業,去年第4季著手調整生產方式,把生產調整到接獲訂單8天後才開始,結果公司的完成品庫存,從10天降至3天。 第三招:遠親不如近鄰,縮短心理距離 最後,大家不可忽略肉眼看不見的距離,叫「心理距離」;講直接點,就是各部門「自掃門前雪」,造成山頭林立,這也是各位老闆們需要消弭的鴻溝。 距離感會讓人們產生誤解、過早準備、傳送成本,不管是時間、空間甚至是心理都一樣。作為企業管理者,如果能時刻關注距離感產生的變化,相信能夠創造更多的改善可能。 責任編輯:林易萱 ... 2024.01.19
財經 不是明年,是現在!魏哲家證實人形機器人爆單,這些台廠將迎業績大噴發 、中部汽車等公司合資成立的盟英,生產製造人形機器人關節模組也開花結果;盟英擁有年產10萬組諧波減速機生產線... 202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