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球場

共有 1616 則相關文章

焦點

在台灣司法界,群策法律事務所創辦人暨主持律師許英傑,這名字眾所皆知。個頭高大的他,曾代表前立法院院長在法庭上對陣前總統的專案律師,並在當時成功打贏訴訟,一戰成名,當年他才 37 歲。時間快轉十年,許英傑接受汪小菲委託、處理和前妻大S的訴訟案。單從這兩件政壇角力及名人家事案,已經不難看出許英傑觸角之廣、及心臟之大。 群策法律事務所創辦人許英傑律師 許英傑律師在跨產業的經驗更為獨特,他不僅同時擔任多家公司的獨立董事,更深諳家族企業傳承與產業趨勢,許多大型企業的家族傳承治理問題,都透過轉介指定許英傑來處理。 專業、經驗與跨領域資源,無可取代的價值 從政治、娛樂圈、產業、到家族企業,跨足多領域的許英傑和其他專精單一領域的律師不同,點出成為企業指定律師的關鍵要素,「我認為要成為客戶指名的委任律師,必須要具備三個條件。」 首先客戶最容易找到的是「專業」服務。因為專業是律師養成最基礎的一環,無論是念書、考試、工作,專業都是每位律師必要的能力養成。 其次是「經驗」。「經驗需要時間的累積,我積極讓自己跨產業,就是因為經驗的累積將為客戶提供更精闢的見解和解決方案」。 第三個面向是「資源」。許英傑律師強調「事務所是非常優秀的資源整合平臺,因為它知道的事情最多,與各界都有深層的價值交換」。 很多人對於律師有既定的刻板印象,認為律師就是在法庭打訴訟。身為多家企業獨立董事,許英傑認為律師更像是企業的幕僚長,不僅要能掌握營運關鍵、產業發展脈動,更重要的是能夠為企業串接更多資源並協助成長;而這也正是許英傑律師長期被企業指名的關鍵原因。 跨領域資源整合,深度經營運動產業培訓人才 跨足不同產業及領域並加以整合營運,對於許英傑律師來說,是刺激腦袋思考的方式,也讓自己時時跳脫舒適圈。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包括因興趣而參與的SBL彰化柏力力籃球隊與LuxyGirls啦啦隊經營。 聊起啦啦隊經營,許英傑律師認為投入運動產業可發展人才培養 藉由經營啦啦隊來深度參與運動產業,許英傑律師不僅擴展了自身的事業版圖,同時促進了人才培訓的發展,並推動年輕人提升領導力和團隊合作技能。許英傑認為,運動產業不僅能促進身體健康,還能成為培養未來領袖的重要途徑。 因為將啦啦隊經營得有聲有色,因此也有不少知名企業像是台積電、廣達電腦、技嘉科技..等,紛紛邀請許英傑律師投資的啦啦隊來為企業活動增添精彩。他謙虛笑著說「我們啦啦隊今年跳了快一百場尾牙,但在經營上我只是出點力而已啦!」他有點狂妄、下一秒謙虛、時而搞笑、轉頭說教、然後再輕鬆自嘲,各種情緒轉換自如,在採訪時筆者不禁懷疑,許律是同時擁有幾種人格? 成為企業傳承的最佳夥伴,促進世代溝通 當然,身為企業主最佳夥伴,許英傑律師不僅能帶來外部資源整合及串接,他最讓企業主需要的,是處理複雜且敏感的企業傳承議題。 許英傑律師說明,許多家族企業都面臨接班斷層。 「現在家族企業接班問題,多數都有嚴重的斷層。」許英傑律師提到「在台灣,只有30%的企業能夠成功過渡到第二代,僅有3%的企業能夠順利交接到第三代」。 企業傳承最重要的是家族內部的溝通和理解。「一代和二代之間必須要有充分的交流和信任,才能順利交棒」許英傑律師表示。他在多次協助企業傳承的過程中,經常充當中間人,促進不同世代間的溝通與對話。 聊著聊著,許英傑提出一位成功律師應該要有的社會責任。「只要企業能穩定發展,就能為社會提供穩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成長。所以律師必須能協助企業穩健經營,律師這職業就不只是律師,更是穩定社會的強大支柱。」 持續學習與進修,帶來寬廣視野與資源 「我相信,律師不僅要懂法律,還要懂經營管理,這樣才能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服務。」許英傑律師分享他的破圈學習,讓他能持續處理複雜的企業問題。 他利用業餘時間就讀台大EMBA,精進財報閱讀能力、強化團隊溝通與合作關係。更於電子支付、綠色能源、生醫科技、成衣鞋業等多產業擔任獨立董事,且與創投公司保持良好關係,掌握最新產業趨勢。 身為律師,要有「遺忘的能力」 不管是訴訟還是家族傳承案件,律師常常要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包括法庭的壓力和當事人的情緒。「律師是個超級壓力工作者,因為每個人都把希望放在你身上。」 許英傑律師認為培養抗壓性可以效仿運動界,傑出運動員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們具備「遺忘的能力」。 許英傑律師分享律師面對壓力時須保持冷靜和專業 「運動員在打不好一球後,必須立刻忘記,才能集中精力打好下一球。如果總是記住上一球的失敗,就很難再有好的表現。」優秀的運動員能夠擺脫負面情緒,這種能力同樣適用於律師和企業家。許英傑律師認為,優秀的律師必須能夠拋棄上一秒的負能量,持續往前走,才能在面對壓力時保持冷靜和專業。 採訪末了,許英傑律師分享未來三年規劃。首先他會幫助幾位好友完成企業上市的目標,讓他們的事業更上一層樓。其次是希望邀請更多優秀的年輕律師加入團隊,讓群策成為優秀的律師平台,他們除了得到專業的學習機會,也能累積豐富的人生歷練。 最後,許英傑律師略帶神秘地說道,「我們之前在籃球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現在已經鎖定新的運動領域,這也即將讓台灣體壇在國際上發光發熱!」律師不只是律師,許英傑的跨產業佈局,請大家拭目以待。 ...

2024.08.09

財經

八月底的週末深夜,儘管巴黎奧運早已落幕,許多台灣人仍在電視機前,守護著只差一步、就能重返世界冠軍的台灣少棒代表隊。 {DS_BOX_38184} 這是相隔十五年,台灣再次叩關威廉波特世界少棒錦標賽冠軍賽,台灣代表是來自桃園龜山國小,總教練是已在少棒領域耕耘三十四年的李政達。 從工業區、水泥地崛起今再闖決賽,惜敗卻不氣餒 關鍵時刻,壯碩黝黑的李政達喊了暫停,要小球員們到場邊集合,彎下腰鼓勵他們:「被安打,當投手一定會被安打⋯⋯」「守備要當投手的後盾啊,每顆球都要確實接補啊。」「這也是你少棒最後一次當投手⋯⋯,大家幫他加油一下,來,大家幫小龍加油。」 沒有嚴厲訓話、大聲斥責,只有暖心鼓勵。李政達被稱為「桃園少棒教父」,帶出包括旅美投手林維恩等明星球員,更是台灣棒球界許多教練的教練。他耐心溝通的場邊喊話,在社群上被網友稱為「李教練牌心靈雞湯」,是賽事裡觀眾們難忘的畫面。 今年的龜山少棒隊,相較於冠軍賽對手、美國佛羅里達州代表隊的平均身高矮了超過五公分,他們卻一路纏鬥到延長賽,才惜敗獲得亞軍。賽後,孩子們不甘心的哭了,但在李政達眼中,今日的失敗,都將是未來的養分。 「(當)教練,你要敢輸。」他說。敢輸,是讓球員從錯誤經驗中學習,更是為了知道下次如何去贏。 龜山國小如今在台灣少棒圈成績斐然,但這支隊伍一開始,卻是因為龜山臨近工業區,許多父母工作忙、孩子放學後無人照顧、在街上遊蕩,才找來原本在台北市福林國小任教的李政達成立球隊。 「當初說水泥地傳奇,就是從我們開始的。」慈眉善目的李政達回憶。一開始,龜山國小沒有像樣的練習場地,球員訓練十分克難,在校園裡練習,還得左閃右避籃球架;要練習滑壘,得在大禮堂內鋪帆布與塑膠布、撒上沙、潑了水來練習,只能靠對外約友誼賽,才有安全環境能練習滑壘。 暖心領導取代鐵血訓練懂反思「為什麼錯」更重要 「棒球是(充滿)失敗的運動。哪個投手不會被打(安打)、哪個野手不會漏接?不可能。」李政達強調,希望小朋友打棒球,不要怕失敗、多思考,只要能藉此減少失誤,就是進步。 「打擊就是很好的例子。打十次有三支安打,就是很棒的打者,但是沒人想到你有七次失敗。」曾是二○○九年龜山少棒隊打入威廉波特冠軍賽的成員、現在也是球隊教練的戴源廷舉例。 李政達堅信,給球員空間去試錯、去反思自己的失敗,相較於說一是一的制式訓練,讓球員親自理解「為什麼」,才是更事半功倍的教學方式。 「少棒就是,要讓他們愛上棒球。」另一位龜山國小少棒隊教練郭軒銘點出,處處充滿失敗的棒球運動,會讓孩子更早適應挫折,心理素質也會比同齡者更強壯,「(重點是)怎麼從這一次失敗,去得到下一次成功的養分?」 然而,基層棒球並不容易。不同於其他年齡層的棒球隊,少棒招收的是毫無棒球基礎的國小生,這群孩子不懂社交、不會自理生活,少棒教練身兼了保母、老師、廚師,甚至司機的角色。 曾因為學校受贈一輛大客車,但沒人會開,李政達就親自考大客車執照,載孩子出賽。現在光是龜山國小,就有四位教練都考了執照。 帶少棒有多難?戴源廷描述:「可能要反覆講三、四十次,甚至五十次,孩子才聽得懂你在說什麼。」郭軒銘也笑著形容:「我還沒洗過我兒子屁股前,就洗過別人家兒子的屁股。」 但讓李政達三十多年如一日,始終堅守少棒崗位的原因是:「少棒是一張白紙,看你要怎麼畫他。」 教練兼保母、人生導師「棒球給他們另一種可能」 他認為少棒是奠定一個球員未來走向的關鍵啟蒙期,「棒球並不是這群孩子唯一的路,更重要的,是給他們另一種人生的可能性。」 因此,他很重視球員的學業。財團法人謝國城棒球文教基金會董事謝靜如觀察,龜山是少數棒球隊出去比賽,導師也會隨隊的隊伍。 長期擔任龜山少棒隊導師的徐麗華說,導師隨隊構想是李政達提出的,因為不想讓孩子出賽影響學業,會請老師利用赴外出賽的晚間在飯店餐廳、會議室為學生上課,也曾有受限於場地,全部孩子擠在球員四人房中寫數學的經驗。 圖表製作者:陳慶徽 「如果孩子做錯事,就算是球隊第四棒(編按:主力棒次球員),我們也讓他禁賽。」徐麗華說,有些教練可能以球隊成績為優先,希望別影響球員出賽,但李政達與導師的共識是,違反規矩,就沒辦法練球與出賽。 儘管資源不足,管教範圍廣又雜,但這群少棒教練想要教孩子的,不只是棒球技術,更是人生。「雖然有時會想,我是教練,又不是托兒所。可是李教練有個觀念,就是『救一個是一個』。」郭軒銘說。 不只是球員,李政達對教練的培養策略,暖心度也如出一轍。「他(李政達)真的想把他全身武功都教給我們。」郭軒銘說:「就算我們做不好,他也正面教育,會讓我覺得自己做不好、教練都沒罵我;我怎麼能在小朋友做不好時,用責罵去讓他們知道不對?」 即使是對手,李政達也從來不藏私。福林國小少棒隊教練章子健說,即使福林與龜山常在國內比賽中對決,只要他問,李政達仍有問必答,甚至還會親自去福林實地指導,當年,還留了一本自己十幾年的教學經驗紀錄給章子健。 不只是給足舞台與空間,就連光環,李政達也不吝分享。 二○二三年十一月,龜山少棒奪下重光盃全國少棒賽冠軍,團隊卻把最佳教練獎讓給郭軒銘;而今年亞洲U18青棒錦標賽原本邀請李政達開球,他卻把機會讓給龜山少棒隊主戰投手賴承希。 「他常說他來帶小的(指低年級),讓我們帶大的(指高年級),因為小的顧好,我們大的就會好帶。」郭軒銘指出,即使李政達在少棒圈中早已是教父等級,還是願意去做最難的事。 多數少棒隊經營,會需要向家長收取費用,但李政達堅持不收費,原因就是,他希望每個想打球的孩子,不論家中環境如何,都擁有公平揮灑的空間。 李政達說,當基層教練,每年總是重複在讓訓練好的高年級孩子打出成績的成就感,以及知道接下來又要重新來過的失落感之間擺盪。他知道,當孩子訓練好了,就是要離開了,隨之而來的,是下一批踏上旅程的孩子。 不過,畢業並不是他與球員連結的終點。 龜山國小畢業的戴源廷回憶,他國小生涯的某場關鍵球賽,龜山落後一分,壘包上站著隊友,第二棒的他上場打擊,那時,李政達上前問他,要不要做短打戰術(編按:靠著短打犧牲自己,讓隊友推進壘包得分),但那時他說想認真打,不要做戰術。 「李教練說『好,我相信你,你要加油。』」最後戴源廷擊出一記深遠安打,讓球隊逆轉勝。教練鼓勵後打出的這球,讓他記得一生;他在大學、城市隊打球時期,李政達仍不斷幫助他,這份連結與羈絆,是他選擇回到國小服務的關鍵。 一點一滴的信賴感,築出台灣棒球界的正向迴圈。一位黝黑壯碩卻溫柔的教練,用他的半生,接住了許多可能沒資源、卻愛打棒球的孩子,更為台灣棒球界的金字塔,打好了地基。 「我哪有什麼夢想?就希望孩子平平安安、好好發展,未來無論有沒有打棒球,只要是工作靠雙手賺到的錢,教練都覺得,很榮耀。」李政達說。 ...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