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比壞帳還可怕 朋友因重押在香港上市的電動汽車公司股票,虧了不少錢。 原因很簡單,電動汽車是大陸目前最「捲」的市場,以朋友押最多的龍頭比亞迪為例,五月下旬,比亞迪對二十二款電動汽車降價的結果,香港股價硬是重摔了近一五%;另一家汽車公司吉利的股價,一週內也在香港慘跌了一三%。 這波由比亞迪掀起的價格戰,讓主管機關工信部看不下去,忍耐幾天後,索性把相關廠商召到北京開會,好說歹說要大家別再打價格戰,避免電動車市場被搞成所謂的「內捲式競爭」。 知道這事後,我馬上打電話給一位生產汽車零配件的台商老闆,雖然他沒有直接交貨給比亞迪、吉利等一線品牌電動汽車公司,但也算是大陸電動汽車的間接供應鏈,因為老闆的產品是交由客戶組裝後,再統一供貨給這些大陸電動汽車公司。 我的烏鴉嘴向老闆預言,他公司的應收帳款帳期,將因市場太捲了而被拖長,也就是今後貨款的回籠時間會更久,連帶影響公司現金變得緊張,我建議老闆不管用什麼辦法,都要趕緊把公司現金安全庫存,從現在的三個月提高到六個月,甚至九個月。 老闆回答我,「可是我們都有簽合同啊」,聽到「合同」兩字我笑了出來,在「日頭赤焱焱,隨人顧性命」的年代,居然還有人在談合同?而且人家只是想拖貨款欠個一年半載而已,又不是跑路不還錢,難道我們敢告客戶不成? 如果你很難想像大陸市場內捲有多嚴重,那看看最新苦主「星巴克」就可略知一二。進入大陸市場二十六年,從不打價格戰是星巴克堅持的驕傲,但曾幾何時,因瑞幸等本地咖啡品牌的低價競爭,讓星巴克的市占率從百分之三十多一路掉到百分之十幾,最近不但不得不降價促銷,還傳出要出售中國區業務的消息,讓人不勝唏噓。 台商難以理解,民企以價格戰犧牲利潤,換取市場占有率,再談怎麼賺錢的商業手法,但我們一定都知道,公司可以虧損很多年不會倒閉,但公司沒有現金,馬上就會完蛋的殘酷道理。面對各行各業都很捲的大環境,台商的挑戰不只如何衝高業務,更重要的是,如何確保貨出了都收得到錢,還要在期限內收到錢,不然,帳款被拖欠的長期折磨,比起壞帳一刀兩斷的乾脆還要可怕。 ...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