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科技匪諜戰在台上演!台積條款入國安法、2000個探員全台「獵狼」大揭密 但是他們效力的公司,卻是一家遠在一千八百公里、總部位於中國成都的公司——銳成芯微,該公司擅長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 2025.02.20
焦點 狼性變佛性 「現在年輕人愛上修行禪修,長假最愛去的景點是寺廟。」 「閑魚App二手貨很火,原來消費習慣買新的、買好的,現在是不講究了。」 「最可怕的不是失業率,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崩解,大家不想工作了,這更可怕。」 這是30歲上班族、40歲中小企業主、50歲台商,3位人在中國的朋友,對我說的話。如果不是親耳聽聞,光看媒體資訊,你可能覺得真假難辨。畢竟,唱衰中國的報導已經汗牛充棟。 但這次最大不同,是人心轉變。對未來缺乏信心,比景氣問題更難解。 這期封面故事,我們用兩個視角,一是貼近民眾生活的視角,二是拉開時序,比較今日中國與泡沫破裂初期的日本。 我們發現,兩者有著驚人的相似。 在總經面,因房地產崩跌引發信用緊縮,去槓桿的過程,讓消費、投資不振,引發通貨緊縮,縱使降息撒錢,刺激依然有限。 在社會面,進入就業冰河,青年失業率飆高。日本當年出現飛特族、繭居族、草食族;中國則有躺平族、全職兒女、佛系青年。 在消費面,90年代的日本,百元商店、低價速食,教人如何節儉度日的節目,大受歡迎;現在的中國,平價國產貨崛起,二手平台火紅,微博流行「#說一件事證明你消費降級了」的各種經驗分享。 日本學者大前研一的《M型社會》,對日本泡沫經濟有深刻的觀察。他提及,經濟長期衰退將導致社會階層兩極化,高房貸、失業、非正式工作,讓中產階級全面崩潰,所得向下移動,淪為中下階級。 如今,這現象也在中國復刻,最貧與最富兩群的所得成長,疫後出現驚人差距。高端商品如LV依然熱賣,另一端則是淘寶、京東開始拚低價;Nike、Adidas等中價位品牌,則被M型兩端擠壓。 接下來,該觀察中國中產階級變化,這是判斷中國失落是3年、或10年、20年的關鍵。 但要相信,生命自有出路,商業也是。日本泡沫經濟崩盤後,大創、唐吉軻德、Uniqlo,都因切中民眾需求,乘勢崛起。中國政府的救市行為、民眾的消費改變,都會衍生新機會,可密切留意。 ... 2023.07.06
職場 不是加分項,是現代職場競爭力的關鍵武器!「職場善意」是什麼? 在競爭激烈的企業環境中,強勢領導和嚴格管理往往被視為成功必要條件,而「善意」則常被歸類為可有可無的軟性技能... 202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