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牛津

共有 476 則相關文章

職場

在生活中,你也許有過這樣的經歷:和一位朋友聊得正開心時,另外一個朋友突然半路「殺」了進來,打斷你們的談話,你想要重新拾起話題,卻不知道講到什麼地方。正苦苦思索一個難題,靈光閃現的那一瞬間,一個不和諧的聲音打斷了你的思維:「喂,下午要不要去逛街?」 當進行一項重要談判時,一個朋友推門而入,打斷你和客戶的談話,客戶告訴你改天再談,其實很可能你已經失去了這位客戶。 張斌和李偉是大學同學,也是很好的哥們,兩個人畢業後工作的地方又離得不遠,所以張斌時不時就會去找李偉聊天。 有天,李偉正在和一位大客戶談生意,公司裡的人都知道張斌常來,也沒在意,卻想不到張斌找到了李偉的辦公室,沒敲門直接走進去。 看到李偉正和一位客戶談話,張斌便說:「喲,談生意呢?」直接坐在了沙發上,繼續說:「跟你說,我剛才在大街上看到了一個……」 李偉趕緊向張斌遞了一個眼神,示意他不要繼續說,但是張斌哪裡看得出這些。客戶見談生意的話題被打斷,起身對李偉說:「你先跟你的朋友談吧,我改天再來。」說完就離開了,當然這位客戶再也沒有來。 李偉因為張斌亂插話,毀掉了自己一筆大生意而十分惱火,好一陣子不再跟張斌說話。 如何插話才不讓人厭煩? 有些人就像張斌,會突然「殺」入你與他人的談話,讓你沒有心理準備、猝不及防。而且不管你在談論什麼,都會把談話主題轉移到他感興趣的方向,這樣的人通常都會遭到別人的厭惡。 但是插話又是一個重要的社交技巧,不得不學。比如,當你的女朋友喋喋不休的抱怨時,當你的孩子大喊大叫不聽話時,當你的顧客情緒激動的對你亂加指責時,當你想要加入他人的談話以表現你的合群時,遇到這些狀況發生,你都需要學會插話的技巧。 那麼,如何插話才不會令人厭煩呢? 1.用插話表達傾聽的意願 當和對方聊天時,對方可能會擔心你對他的話題不感興趣,所以會表現得吞吞吐吐、猶豫不決。此時,你可以趁機說一兩句打消對方顧慮的話,或是一些安慰的話,來表達自己傾聽對方說話的意願。 例如「你可以和我詳細說明那件事的經過嗎?我不是很清楚」、「請你繼續說,我居然不知道」、「你說的這件事我很感興趣」之類的話,這樣便能表現你願意傾聽的態度,堅定對方繼續談論的信心。 2.用插話來引導話題 與人聊天,必須學會用插話來引導話題,比如說一些「你覺得事情是」、「你想告訴我」之類的話語。 當對方向你訴說某件事,但由於心煩、憤怒等原因而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情緒,甚至表達心中所想時,你可以用簡單的幾句話概括對方的意思,引導他們說出心中的不快,等到他們發洩完後自然會感到輕鬆、解脫,也就會順利的完成接下來的敘述。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陷入盲目安慰的誤區,比如說一些諸如「他不對」、「你是對的」之類的話,而應該對他人的話做出正確的判斷與評價。另外還要根除隨便打斷別人說話的陋習,例如不要談論不相關的話題,避免搶話,不要闖入別人的私密談話等。 *本文摘自方言文化《講重點!高效能人士必備的72條說話基本功》 {DS_BOX_37477}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8.13

職場

在一部電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一個甫畢業的大學生到新公司上班,由於是新人,公司裡的前輩都沒把她放在眼裡。可是等到第二天上班的時候,這位新人第一個來到辦公室,每進來一個同事,她都準確的叫出對方的名字並問好,讓所有人感到驚訝。 想讓人喜歡,請記住對方姓名 「名字」雖然只是一個代號,但是對任何一個人來說,自己的名字仿佛有魔力,是所有語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聲音。 美國著名的成功學勵志大師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說:「在個人生活與商業交往中,記住別人姓名的能力同等重要。如果你想讓別人喜歡你,請記住別人的姓名。這是最甜蜜、最有效的恭維。」 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一個僅有一面之緣的人突然親切的叫出你的名字時,你會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自然會對他產生好感;而你同時如此時,也會獲得對方極大的好感。 一位推銷員去拜訪一名客戶,拿到這位客戶的名片時,他眉頭一皺,因為這位客戶的名字太長,全名是尼古得·瑪斯帕·帕都拉斯。當然完全可以叫他的簡稱,不過這位推銷員並沒有這樣做,在拜訪客戶之前,他還是特別用心的把這位客戶的名字默念了幾遍。 當見到客戶時,推銷員這樣說:「早安,尼古得·瑪斯帕·帕都拉斯先生,非常高興見到您。」對方先是露出十分驚訝的表情,愣了一下,然後幾分鐘後突然激動的說:「先生,我住在這裡已經15年,但是從來沒有一個人用全名稱呼過我。」 記住別人的姓名,既是一種禮貌,又是一種情感的投資,當你熱情的叫出對方的名字時,他會感到自己被尊重與重視。 記住他人姓名,是禮貌也是一種投資 吉姆雖然沒有上過學,但是在40歲之前卻被4所不同的大學授予了名譽學位。他幫助過羅斯福在競選中獲勝,當過美國郵政總監,還成為美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總之,他的人生充滿傳奇色彩。 有一次,一位朋友問起吉姆成功的祕訣,他說:「辛勤工作,就這麼簡單。」 「你別開玩笑。」朋友顯然不相信。 「那你認為我成功的祕訣是什麼呢?」吉姆問。 「聽說你能一字不差的叫出1萬名以上朋友的名字,是不是真的?」朋友問。 「是的,不過你說錯了!我叫得出名字的人,少說也有5萬人。」吉姆回答道。對此,吉姆還說:「記住人家的名字,而且很熱情的叫出來,無異是給對方一個美妙而有效的讚美。」 拿破崙曾說:「雖然我很忙,但我不會忘記所聽過的每個人的名字。」 如何記住他人的名字? 在說出別人的名字前,必須先記住對方的名字。用以下方式,即使是短短1分鐘,也能將他人的名字牢記於心── 1.記名字要集中注意力 有的人記憶力好,見一次面就能記住對方的名字。拋去先天因素不講,在短時間內記住一個人的名字,集中注意力是最好的方法。 據研究表示,當注意力越集中,重視程度越高,就會記得越牢;甚至一些記憶力較差的人,只要用心去記同他打交道的人名,也會記得清晰且多年不忘。 2.翻翻他人的名片 俗語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於打過交道的朋友,時常翻一翻他們的名片,或者把對方的姓名記在本子上,經常翻閱,既能加深印象又能藉此回憶往事。 3.忘記了名字要補救 我們總有忘記他人名字的時候,比如你在路上遇到一個朋友,卻忘記他叫什麼,這時你千萬不要因為面子問題含糊而過,而是應該主動詢問對方,或者在談話結束時互相留下名片。 無論是初次見面或久未謀面的朋友,把對方的姓名記住,對他們而言這都是最好的見面禮。 *本文摘自方言文化《講重點!高效能人士必備的72條說話基本功》 {DS_BOX_37477}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6.18

職場

也許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聽他人講話時,會覺得自己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上,又或是身陷迷霧,毫無方向感。明明已經打起十二分精神,可還是跟不上對方講話的節奏。  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在於抓不住別人說話的重點,這樣就會很難融入他人的談話之中。那麼該如何抓住別人說話的重點? 我建議在與人談話的過程中,要善於抓住對方話語中的關鍵字。那麼何謂關鍵字?關鍵字都有這樣的特徵:描繪具體事實的字眼,透過這些字眼,你能了解對方的興趣所在,能感受到對方的情緒。或者說,關鍵字就是句子中去掉修飾,剩下的主幹部分。 如果抓住聊天中的關鍵字,就等於掌握住整個談話的主線。如果對方說:「最近的天氣實在是太糟糕,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有個大晴天」,這句話中的關鍵字就是「天氣」,這時你可以回應對「天氣」的看法,如:「是啊,每天連個太陽也見不著,早晚還挺冷。」這時對方就會覺得你是在認真的聽他說話,於是就會繼續跟你聊起來。 也就是說,只要在和對方聊天時,抓住對方話語中的某一個關鍵字,然後根據它表達你的想法、感受,或是講述一些和關鍵字有關的事就可以。具體的技巧── 1.重複句尾關鍵字 與對方聊天時,如果對方說話內容的關鍵字在末尾,就可以用疑問句重複一次,這樣對方就會很有興致的和你繼續聊下去。 甲:「昨天,一位朋友來了通電話,聊了近1個小時。」乙:「1個小時?」 甲:「是啊,他說他的心情十分糟糕,我一問才知道他被騙了。」乙:「被騙?」 甲:「對,他說他中午吃飯的時候收到1條短信。」乙:「1條短信?」 甲:「是騙子發來的,短信上說他抽中1台筆記型電腦,於是⋯⋯」 2.延續核心關鍵字 過程中,對方的一句話可能包含幾個關鍵字,這時可以選取任意1個你感興趣,或是想要說的關鍵字來延續話題。 甲:「今天真倒楣,被主管罵,心情真是糟糕到極點。」(這句話中有3個關鍵字,主管、被罵、心情糟糕,選取1個即可。)乙:「因為什麼事情?」 甲:「都怪我粗心大意,沒注意稿子中的錯別字,差點鬧笑話。」乙:「我也有粗心大意的時候,被主管批評,心情糟糕透了。」 甲:「對啊,而且我覺得在公司被罵,很沒面子,一整天心情都不好。」乙:「我懂,我心情不好時特別想去購物,而且會大肆消費,你也會這樣嗎?」 3.尋找共同話題的關鍵字 人們都喜歡談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並喜歡將自己的知識、觀點、看法和對方分享,如果能在談話中找到共同話題的關鍵字,就能迅速打開話題,拉近彼此間的心理距離。 甲:「我晚餐後出去跑步,繞著我們社區跑了3圈!」乙:「你也喜歡跑步啊!我通常都是早上跑步。」 甲:「早上我也跑步,不過時間太倉促。」乙:「其實你可以買台跑步機,天氣不好時,在家裡跑就行。」 甲:「這個主意不錯,可是我不太懂這個,你買了嗎?」乙:「買了,我給你推薦一個吧……」 *本文摘自方言文化《講重點!高效能人士必備的72條說話基本功》 {DS_BOX_37477}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5.28

管理

一些人在喝咖啡時喜歡往裡面放一顆雞蛋,特別是在香港的一些茶室,客人點咖啡時,服務生通常會問:「要不要放雞蛋?」但是心理學家建議,最好不要這樣問,而是應該問:「放1個還是2個雞蛋?」 為什麼這麼說?先來看個小故事—— 在一條街上,有兩家粥店面對面開著,兩家店差不多,賣一樣的粥、做一樣的茶葉蛋,每天出入的顧客人數也差不多。雖然是小生意,競爭卻很激烈,兩家店的老闆都摸不清對方的實際狀況,於是各自找了一個服務員去對方的店裡探查。 先是東邊粥店的人進了西邊的店,他要了一碗粥,當服務生端上熱騰騰的粥時,服務生問道:「先生,您加茶葉蛋嗎?」就這樣他要了一顆茶葉蛋,吃起來。 他發現每進來一位顧客,服務生都會問「加不加雞蛋」,客人有加的、有不加的,除此之外,和自己的店裡沒什麼不同。探查完畢後,回去向老闆彙報情況。 過了不久,西邊粥店的人去東邊的店探查,同樣仔細探查一番後,發現這家店的情況和自己店裡的差不多,只有一點不同,那就是當服務員端上粥時他們這樣問:「先生,您加1個茶葉蛋還是2個茶葉蛋?」探查完畢後,回去也向老闆彙報了情況。 半年後,東邊的粥店越做越大、越做越出名,而西邊的店則越開越小,原來這個錢差在茶葉蛋上。 東邊的店每天能賣出兩百多個茶葉蛋,而西邊的店一天只能賣出三十多個,按照一個雞蛋1元來算,一天就差一百七十多元,一個月就是大約5000元!僅僅是因為不同的問法,就差了這麼多錢。 二選一法則/封閉式提問:讓顧客順著你的思路走 其實,東邊這家粥店運用「二選一法則」,又叫「封閉式提問」,這種提問方法能縮小選擇範圍,讓顧客在不經意間順著你的思路走。 比如你想約一個人見面,如果你問有沒有時間,對方通常會回答「有」或是「沒有」,而如果你這樣問:「你週六有時間還是週日有時間?」這時對方就會順著你的思路去想,告訴你週六或是週日。顯然這樣的答案才是我們想要的。 經驗豐富的業務員總是會問:「您喜歡淺色還是深色的衣服?」「您要便宜一點的還是貴一點的?」因為做為銷售高手,他們深深懂得利用「二選一法則」來促使消費者購買他們的產品。 類似這樣的提問還有很多,比如: 「您喜歡喝咖啡還是茶?」「您要買布藝的還是皮質的?」「您喜歡一個門的,還是雙開門的?」「您是選A套餐還是B套餐?」  其實,一旦業務員提出這樣的問題,無論客戶選哪一個,他們的推銷目的都已經達成了。不過在運用「二選一法則」時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選擇「置後」原則 在提問時,把希望對方選擇的話放在後面,人們通常會選擇它。比如你可以這樣說:「您買1件還是2件?2件可以換著穿。」絕大多數顧客會脫口而出:「那就2件吧。」 再比如,你不太想幫別人帶東西,就可以這樣說:「是我幫你拿回去呢,還是你自己拿回去?」這樣一說,既能讓對方感覺你是在關心他,又能讓對方因為不好意思而選擇自己拿回去。 2.不要頻繁使用 人們最怕囉唆的人,如果短短的1分鐘內你就頻繁使用「二選一法則」,會讓對方覺得你是在強迫他,自然會對你產生抗拒心理。 比如當你剛進入商場時,一些業務員就追著你問:「您買褲子還是衣服?」「您喜歡哪種款式,是這個還是那個?」「您喜歡明亮一點的還是暗一點的顏色?」想必聽到這樣的話,你也會失去購買的興致吧。 *本文摘自方言文化《講重點!高效能人士必備的72條說話基本功》 {DS_BOX_37477}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