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熱水器

共有 100 則相關文章

減碳ESG

建築能效標示制度可說是國際間公認最精確、有效的建築能源管理工具,不僅能讓民眾有感,還可帶動建築的節能改造。 什麼是建築能源管理工具?2022年國發會提出 2050淨零排放路徑,並針對建築部門提出「建築能效1級」與「近零碳建築」等短中長程目標。 初聽到這些名詞的人或許有點陌生,原來建築也跟家電一樣有能效標示嗎?內政部發布了「 2022年版綠建築評估手冊-建築能效評估系統」,本文就來為大家介紹。 建築有多耗能?台灣版的建築能效評估怎麼來?俗稱「建築能源護照」(Energy Performance Certificate)的建築能效評估系統,是內政部因應2050淨零路徑的淨零建築目標, 導入歐盟建築能效指令(EPBD)的建築能效標示制度。由建築研究所委託成功大學林憲德教授開發台灣版的 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簡稱BERS),並 結合實行多年的「綠建築」標章,在申請綠建築時可一併評估。 為什麼要做建築能效標示呢?事實上,舊有的建築外殼法規,大概只管得到10%的建築能源消耗量,綠建築標章可進一步規範到70%。而 包含新建建築與既有建物的建築能效評估,可將建築能源規範能力一舉提升至90~100%。這套制度也是國際間公認最精確、有效的建築能源管理工具,不僅能讓民眾有感,還可 帶動建築的節能改造。 不同法規對於建築能源規範的能力比較。來源:內政部 不少人好奇,這套新制度與原來的綠建築標章有何差異? 建築能效標示要多花錢買設備?只要用電費單就能評估節能程度!首先,它不是用計算評估法, 不需要計算建築設計時的外殼、空調、照明等各項設備的性能,而是直接 以能源單據(如電費單)來評估,等於將後續營運及人員的使用行為等因素也包含進去, 避免過往綠建築常發生的「設計時很環保、落成後卻不見得節能」疑慮。 此外,由於台灣多達9成以上都是既有建築,這群為數眾多的老房子,一直是現有節能法規難以約束的三不管地帶,而為達成2050淨零排放的艱鉅目標,勢必得推動所有新舊建物一起節能。有鑒於此,今後業主或屋主只要提供電費帳單,即可評估自家建築的節能等級,進而改善能源使用效率。 計算評估法與能源單據評估法的差異比較。來源:內政部 ...

202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