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職涯起點好不代表走得遠,查理蒙格給畢業生的禮物:求知若渴 頂著剛出爐的餐旅管理學士學位,山謬在一間旅行社找到他的第一份工作。精力充沛的他展開了職場生涯且晉升得很快,沒多久就擔任了這間分社的副主管。同時,也因為他豐富的專業知識,他深受客戶歡迎。 只是好景不常,網路訂位平台的興起與其蓬勃發展,很快就打亂了傳統旅行社的運作模式。這使整個部門光采不再,也失去了重要性。然而,山謬依舊不受動搖,始終忠於自己的崗位。一想到自己可能得離開這間他最熟悉且擺滿各國地圖和旅遊說明書的辦公室,他就背脊發涼。有很長一段時間,山謬都這樣說服自己,人們應該會永遠都需要真正的旅遊專家——直到這間旅行社的大門,終於永遠關上。 理智的輕聲細語 山謬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所從事的第一份工作是如何經常決定了自己未來的整個職涯路線。這點其實並不令人意外,因為人在職場路上,一開始總會衝得特別快。 想像這是一座金字塔,要從最底層往上爬一階,其實並不需要特別幸運,也不需要非常能幹。很多時候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只要有人離開較高的那一階並空出位置。 可是在任職者眼中,這種早早獲得的升遷,卻像一個再清楚不過的信號:告訴自己正走在一條完美的職涯大道上。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明日之星錯覺」。 但是人爬得越高,空氣就稀薄,空間也越有限——最高處唯一的位置就是CEO。假若這是個成長中的行業,問題就不大,因為你在這裡面還有轉職或換職的機會。可是如果一個行業正在萎縮,現實就會變得無比殘酷。你會突然覺得自己被困在一條單行道裡,就像前述的旅遊業行家山謬。 所以如果我們能在進入職場前,就正確預測出各行各業未來的榮枯,是否就能找到解決辦法呢?聽起來很不錯,只是如果有人可以這樣未卜先知,根本就不需要進入職場拚搏;幾個厲害精準的投資,就能讓他擁有千萬富翁的身價。 所以事實是:沒有人能預知某種職業或產業在接下來的30年裡究竟會如何發展。有誰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會想到,當時還很有利可圖、具壟斷性的報社,很快就會被一間沒沒無聞的新創公司,搶走一大部分的廣告收入?而且那公司還有個超級幼稚的名字叫Google。從定義來看,翻天覆地型的創新本來就無法預測,否則人早就應該知道。 因此想避開單行道,就只有一種可能:讓自己變成一部「學習機器」!我所認識的每一位成功人士,幾乎都是像海綿那樣在吸收重要新知,而這就是他們成功的祕訣。美國投資家蒙格曾說:「我總是看到這種人在升遷,他們不見得最聰明,有時候甚至也不見得最勤奮,但他們是學習的機器。他們每天晚上睡覺時,都比早上起床的那一刻更聰明些。而且,哇塞,你知道這多有用嗎?尤其是如果你已經這樣做了好長一段時間。」 學習的重要性甚至勝過聰明才智。蒙格(Charlie Munger)也曾在一場加州大學的畢業典禮上,警誡那些準畢業生:「你們被詛咒得終生學習。而你如果做不到,就注定會失敗。你沒辦法以現有的知識,在人生路上走太遠。只有那些你在離開這裡之後繼續學習的,會讓你在人生路上不斷向前。」 不要被那種「明日之星錯覺」迷惑了。即使你在職場上一開始就平步青雲,也不代表接下來的20年,都能一直展翅高飛。 我建議你在展開職場生涯之初,就多嘗試幾種不同行業,不要固著僵化在某一行裡。而且即使之後在某一行已紮穩根基,還是要持續不斷的加深加廣自己能力圈裡的知識。因為你的知識和技能總會過時,但不會在一夜之間,而是在1到3年內。 所以請大量閱讀。每年50本書,每周10篇長文。你得對與知識及能力有關的事保持偏執,它們通常不像你所想的那樣廣泛和持久。而如果你那一行開始沒落,請及早脫身,不要等到船沉了再同歸於盡。 *本文摘選自商周出版《人生不踩雷的藝術》 {DS_BOX_39457}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5.04.29
生活 AI時代 #技職復興,18歲挑老闆!台灣Panasonic響應台積電慈善基金會,為技職人才打造學職轉銜新模式 Panasonic服務中心台南站遞出履歷,也同步報考南臺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進修部,試圖在個人的專業技能、求知興趣... 2025.03.11
減碳ESG 技職復興》18歲挑老闆! 台灣Panasonic為技職人才打造學職轉銜新模式 Panasonic服務中心台南站遞出履歷,也同步報考南臺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進修部,試圖在個人的專業技能、求知興趣... 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