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永續經營

共有 1031 則相關文章

財經

群山遠遠地後靠著,前面一彎碧綠的新店溪,流至碧潭堰處,展開一片清涼如鏡的水面,偶爾飛來幾隻蒼鷺、小白鷺站在岸石上,盯著水下香魚、石賓的行蹤,準備來一頓大餐。 碧潭堰是新店溪的水利設施,建造於1977年,是為了維持新店溪的水位,在2015年被蘇迪勒颱風毀損混擬土堰體結構後,由新北市政府水利局從2021年起,進行為期超過3年的修復整建,至2023年7月完工。 水質獲改善、蟹大軍湧現 河川整治見功效水利局在規劃新堰體的整建時,注意到過去的舊堰體橫阻於河道,導致水中溯游魚類無法回到上游,因此,在整建工程裡加上兼顧生態、環境教育的水環境營造。有鑑於此,特別委託長期研究魚類生態與魚道的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曾晴賢,調查新店溪的魚類生態,針對在地常見魚種的習性,在右岸設計豎槽斜隔壁水池式魚道。 如此一來,游泳能力較強的魚類,可以在魚道水裡逆流而上,而會攀爬的魚類也能攀附在潮濕魚道側壁,匍匐前進;至於底棲性魚類,原本就是耐激流的高手,它們會用鰭墊貼在魚道底部移動。 然而,當整建工程進行之際,就在2022年的5月梅雨季,施工人員發現一大群小毛蟹出現在堰體下方,吃力地爬在90度直立的壁面,想要越過急流往上前進。 為幫助小毛蟹完成返家的最後一哩,新北水利局工程團隊設置麻繩當通道。 「看到毛蟹的意義很重要,表示淡水河到新店溪的這一段水質變好,可以讓毛蟹都活下來,有生態指標的意義。」曾晴賢教授當時趕到碧潭堰查看,研判多數小毛蟹可能爬不過人工設計、正在施工的堰體,於是替小毛蟹拉了一條麻繩當通道,幫它們攀爬,順利抵達碧潭堰上方的深水域,就解決了問題。 毛蟹是河海洄游的生物,成蟹會從河流回到河口的淡鹹水交界處產卵,幼蟹在海水中孵化,經過4次脫殼、過底棲生活,成為幼蟹(小毛蟹)後,再成群往淡水河流上溯,回到水質乾淨的上游生活,繼續生長為成蟹,然後再降海產卵繁殖,完成一輩子都在河海之間洄游的生命旅行。過去,毛蟹普見於全台溪流,但因為水質汙染,目前僅剩中、北與東部才有。 這群在新店溪重現的小毛蟹,身體僅有10、50元硬幣大小,卻很努力地從淡水河口一路爬行上溯,走回家的路。「它們太小,毫無食用價值,我們應該要讓它們回到山上的溪流,成長兩、三年。」曾晴賢表示,毛蟹是河川重要的清道夫、分解者,它可以清除河道裡的有機碎屑、有機物,幫助水質變乾淨,所以在河川生態系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小毛蟹會出現在新店溪是個意外!假使我們沒做碧潭堰的整建,也不知道新店溪有小毛蟹。」新北市政府水利局局長宋德仁露出笑容地說,小毛蟹的存在,也代表著水利局整治新店溪、淡水河成功。 創新治水、智慧防汛 人與水共生隨著都市發展、極端氣候頻繁,水利建設不再只有單純地做治水而已,而是必須採用更創新、效果多元的作法。「像現在都市建築、管線蓋得滿滿的,沒辦法再做治水的新建下水道,我們就得想汛期抽水的替代方案,推出全國首創的預抽機制。」宋德仁解釋,水利局只要收到天氣公司發出強降雨的預報,就會啟動預抽,抽掉下水道箱涵裡的水,空出56萬噸的滯洪空間,可容納相當於224座標準游泳池水量的洪水。 對於擁有400萬人口的新北市來講,光是有防汛預抽機制還不夠,水利局在全市重要的積淹水熱點,還安裝117支淹水感測器進行水位監測,只要積水達5公分時,智慧防汛平台就會發送訊息,通知防汛人員應變。 除了主動為城市排除積淹水外,新北市的家戶汙水接管普及率也達到72%,大量減少家庭廢水排放河川的有利條件下,河川汙染變少,這使得水利局可以啟動兼顧生態、親水、與水共存的河川水環境營造,展開人河關係的重建。 「人還是要回到自然,自然才是一個根本。從前為了經濟做開發,把河川整個自然都破壞了,現在的經濟規模發展到一個程度,就應該要再回到自然。」宋德仁強調。 碧潭堰設置魚道,讓多種淡水魚類可以溯游而過。 所以,從2006年起迄今,水利局陸續整治水質又髒又臭、被新北人戲稱為「四大黑龍江」的新莊中港大排、三重溪美大排、板橋湳仔溝及蘆洲鴨母港溝。現在這四條黑龍江透過工程改善後,臭味沒了、水變乾淨了、鳶飛魚躍的生態回來了,成為吸引市民探訪的生態教育廊道。 同時,一些長度較短的市區排水溝渠,也一併被改造,像是中和、永和區的瓦磘溝與藤寮坑溝,更是華麗轉身,營造出市區排水良好、具備生態環境的水域空間,成為當地家戶門前美麗、乾淨的小河。 回頭來看新店溪,碧潭堰長約132公尺的新設魚道通水後,民眾可以透過魚道觀察窗,看到多種淡水魚類溯游而過。而且,魚道也設置國內首見的AI智慧魚類辨識系統,目前已經觀測到33種魚類及2種蝦蟹類,已達周邊物種50%以上均可使用魚道的生態成果,為新店溪的水環境教育注入即視感,提升大小朋友對河川生態的關注度。 整治、重建的力量,正在新北市各條河川流淌著。這些哺育城市文明的一泓碧水,正由濁轉清,從人與自然的疏離,找回人與自然的關係。 ...

2024.01.23

財經

美國國家環境預測中心(US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在2023年的7月3測出全球均溫17.01°C,寫下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天,世界氣象組織更在COP 28期間發佈2023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顯示2023年為人類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之前高出1.4°C;為應對全球氣候暖化以及帶來的氣候風險,透過經濟手段要求全世界降低碳排已經是共識,「排碳要付錢 !」是即將到來的事實,高雄市政府率先以「產業淨零大聯盟」、「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帶動產業減碳,目前比2005年基準年減碳20.8%,實現減碳量1,379萬噸,目標在2030減碳30%,2050達到淨零碳排,目標成為減碳典範城市。 城市總體戰略帶動企業加速轉型減碳在「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公布以及氣候變遷因應法施行後,2050淨零是必然走向,高雄市政府在臺灣證券交易所、臺灣碳權交易所以及中山大學舉辦的「碳市場啟航 永續未來新篇章」高峰會上,也分享了城市×企業的碳轉型之旅以及作法。 「過去高雄一直以來給人工業城市的刻板印象」,高雄市政府環保局表示「密集的鋼鐵、石化等重工業,本就與高雄的發展密不可分息息相關」,2021年高雄年排5,737萬噸,幾乎是台北市的五倍,碳排居六都之首,約占全國總碳排20%。 「氣候變遷因應法」公布以來,首部地方淨零法規 帶動城市、企業轉型為因應國際趨勢,高雄市在2023年通過「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並於2023年6月28日經高雄市議會三讀修正通過,成為氣候法公布後,首部通過的地方淨零自治條例,明定2030減量30%、2050淨零目標,將以強化政府治理、輔導產業減碳、市民生活參與、落實社會轉型為核心,帶動城市以及企業淨零轉型。 環保局表示,高雄市配合空氣污染防制法規定的總量管制,早已經與企業積極合作,實施一定規模以上工廠的空污必須減量。另城市也實施城市等級的碳盤查,因此市府能迅速的抓出高雄工業的碳排放是大宗,就能根據碳排重區,擬出城市層級的減碳策略。 先盤查後策略 以大帶小轉型低碳產業鏈針對產業轉型,市政府成立產業淨零大聯盟「以大帶小」分享減碳技術等,2023年更以以智慧工廠為主軸,聯手相關龍頭產業如中鋼、中油,發展智慧高爐、石化Pi系統、智慧工廠等,製程導入AI運算、大數據蒐集,不僅減少碳排、減少人員管理負擔,更降低燃料、電力投入,降減成本。 環保局表示,除成立產業淨零大聯盟外,因應臺灣出口貨物中受 CBAM 列管對象總值約43億美元,高雄螺絲、螺帽製造業受影響總產值約8億美元,市政府也於2023年1月成立「盤查輔導團」,除了盤查專家、顧問外,也納入中鋼、燁聯、台塑、中油等業者,由大企業偕同專家進廠協助螺絲、扣件、化工等業者盤查,建立清冊釐清熱點,2023年已輔導52家次協助建立盤查清冊,轉型低碳產業鏈以因應國際衝擊。 在外部助力部分,環保局表示市政府知道能源是高雄碳排主要來源之一,訂定「增氣、減煤、展綠」是高雄三大策略,優先推動興達電廠燃煤除役、汽電共生脫煤等策略,台電也啟動燃氣機組氫氣混燒。高雄更以綠電推動專案小組,推動6年設立1.25GW太陽能發電量的綠能政策。 環保局表示,面對2050淨零碳排目標,高雄市從首長到市民,從企業減碳到淨零生活,沒有任何一環可以被忽略,高雄市政府將竭力以能源、產業、生活、社會四大面向,執行各項策略,實踐綠色永續城市的轉型之路。 〔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廣告〕 ...

2024.01.16

財經

2024年即將迎來充滿祥瑞之意的龍年,而且是60年難得一遇的金龍年,酒櫃中不妨添一款高檔珍釀開春展鴻運!台酒宣布推出全新高年份甕藏陳高「杜藏系列」首發「龍騰雲萃」,精選來自酒窖中豐富典藏的高年份甕藏老酒,孕育出無從複製的絕世精品-「杜藏35年陳高」。這款由老酒廠陳年庫存中精選保留的精粹老酒,市場罕見、極具獨特性,每一滴酒液保證酒甕熟成35年以上,為目前市場標示「年份最老」甕藏陳高,堪稱極致巔峰的完熟之作。 1950年,台酒嘉義酒廠開啟了台灣高粱酒的詩篇,自台灣第一甕起,堅持全程傳統固態醱酵 經過悠悠35年以上時間轉化後的陳高是什麼滋味?那是由多層次的果香、梅香、木質香所交織出的跳躍音符,甘潤濃郁的酒體,口感圓滑柔順,醇柔中透著陳皮梅香、桂圓及熟瓜蜜醬甜香,餘韻醇厚,尾韻甕陳酒香、窖香,帶出醃果醬香及微微焦烤香,入喉後這豐盈的滋味在口鼻間迴盪不止,52%酒精濃度,擁有獨特細膩的溫熱,滴滴都是精華!特別是持續瓶陳後,酒體還能在酯化及水解中微微變化,有著醇厚深度的頂級稀有陳高,品酩行家絕不想錯過。 搭配發行純金999金牌,全球限量999組。 為了賦予「杜藏35年陳高 -龍騰雲萃」更吸睛的奢華氣息,台酒特別請工藝師用心打造精品絕美的瓷器酒瓶,造型如金龍凌空而上的華麗瓶身,意氣風發、金龍昂首,儼然王者之姿,還特別以「龍咬珠」祈願金龍年風調雨順生生不息,同時比喻藏家在2024年風雲變幻之際,展現出類拔萃、不同凡俗的氣度。酒器運用全瓷且高難度的S型曲線工藝,經高溫1300℃一體成型燒製立體尊龍身形樣貌,手工鑽石釉彩及22K金線條描繪,閃爍尊龍光澤,更鑲崁頂級水鑽點睛,瓶瓶手工打造尊貴氣勢,完美陶瓷工藝將酒器以藝術品呈現,充滿祝福與喜慶之意,並搭配精緻細膩的雷雕鏤空木盒,更顯體面又氣派,非常值得藏家入手。 新生與懷舊,前邁與回望,在世界變化快速的此刻,用時間醇化的陳年高梁在當代更顯珍貴。龍是守護東方的吉祥神獸,隨著迎接甲辰龍年,以「龍騰雲萃」般的志氣來連結未來,讓理想永遠飛動! {DS_BOX_36724} ...

2024.01.03

財經

搭乘遊艇徜徉在大海上,享受自在悠閒的空間和時光,是相當獨特、也是不少人嚮往的休閒活動。事實上對四面臨海的臺灣來說,不只具有發展海事產業的豐沛資源與環境,就連遊艇製造業也早已領先全球,還有著「遊艇王國」的美譽,更是現今國內顯示器產業亟欲跨足結合的應用領域。 船舶中心產業推動辦公室主任劉建宏攜手嘉信遊艇公司總經理特助莊詠程,透過智慧顯示解決方案協助遊艇產業再升級。 因此為能將優越的顯示科技帶入海上移動場域,促進遊艇產業的提升,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智慧顯示產業跨域合作聯盟(SDIA)偕同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於高雄嘉信22號碼頭及遊艇導入多項智慧顯示解決方案,建置從岸邊到海域的軟硬體整合應用,並成為提升現代化遊艇服務與管理的關鍵角色。 嘉信遊艇公司總經理特助莊詠程表示,嘉信遊艇成立近50年來,不僅在遊艇的設計製造與保養維修上,已成為許多國際遊艇品牌與客戶的合作夥伴,並早在1980年就推出自有品牌「Monte Fino」(蒙帝菲諾),打造客製化的豪華遊艇;同時在2018年還投資興建嘉信22號遊艇碼頭,做為遊艇管理與碼頭服務的多功能據點。 智慧顯示已成為人機互動應用的重要媒介,「AI互動客服系統」即時提供場域資訊,提升服務人員工作效率。 因而在達運精密、友達科技、元太科技等SDIA廠商提供的智慧顯示解決方案中,就從遊艇碼頭的入口開始。尤其嘉信22號遊艇碼頭的建造概念,是要提供一個能讓大眾親近的友善場所;因此除了未採取會員制、開放陸域空間,並有多家餐廳可供用餐、賞景,現在更設置了「AI互動客服系統」來協助遊客。 莊詠程坦言,過往多數民眾對遊艇服務或相關設施都較不熟悉,甚至來到碼頭入口也不敢接近;於是這時無人化的「AI互動客服系統」就能發揮作用,可經由多國語音的互動方式回答問題,並提供碼頭場域的資訊,如空間配置、遊艇服務等指引,也提升了現場人員的工作效率。而在顯示技術上則是配合戶外環境,採用可防水、不需背光的全反射式的RLCD,兼具節能省電與顯示效果。 「船舶數據整合」打造船舶健檢系統,協助管理者定期保養與預防維護,提高船舶營運效能服務。 同時為提供遊艇的租賃服務,嘉信遊艇也在22號碼頭駐泊多艘遊艇,並加入新設的「戰情系統」來進行管理。莊詠程提到,過去遊艇管理大致只能搜尋各別遊艇的海上位置,並由人工查詢引擎及發電機時數等數據,再根據雲端記錄或船長的駕駛情形,來判斷並安排遊艇的保養維修時程,卻也可能出現例外的故障狀況。 船舶中心產業推動辦公室主任劉建宏表示,船舶業相較於其他產業較為封閉,藉由這次合作導入「船舶戰情資訊系統」與「智慧航行輔助系統」,運用IOT串聯、數據整合、AI辨識等技術,加速船舶產業的數位轉型。岸端的「船舶戰情資訊系統」不但能同時監控所屬船隻,搭配4K高解析度工業級顯示器清楚顯示即時資訊,透過網路可以即時掌握各項數據資料,如主機開機時間、轉速、距離、油耗等,並可整合分析每艘遊艇的航行狀況變化,更精準地找出問題並適時維修保養,達到節省管理成本、提升船隊運行效能,也有利新進人員上手。 「智慧航行輔助系統」打造船長的第二雙眼睛,透過AI感測技術輔助提升航行安全,降低船員負擔。 船端的「智慧航行輔助系統」;除了一般船舶設有的雷達與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自動識別系統),以能掌握周遭航行船隻動態之外,還藉此增加影像化的識別功能,包括運用白天的可見光、以及夜晚的熱影像,強化辨識船舶前方的物體,幫助遊艇駕駛判斷海上狀況,提高安全與服務。 「智慧航行輔助系統」猶如是船長的第二雙眼睛,除了可降低雷達受干擾而誤判、或是AIS未開啟而無訊號可判別等風險,並且還提供更多航行資訊、或是提出警示來協助操控船隻。其中影像顯示採用客製化海事第一套「半穿反顯示面板」,可在白天強光下關閉背光、經自然光反射,或在夜晚無光時以低背光顯示,符合海上航行的環境變化,並具有低功耗的節能特性。 因應海事場域的使用環境,各項資通訊設備或系統皆需要通過海事相關的規範與認證,像是能夠防水、防鹽霧等可靠度要求;因此不僅產品規格與性能表現要更好,才能獲得船商選用、打入國際供應鏈,也代表技術門檻更高、競爭者不易跨越,相對也更具市場商機與潛力,加上近年智駕船舶發展處於成長階段,相關輔助設備的研發上,更是國內顯示產業等資通訊業者值得發展的方向。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廣告] ...

2023.12.27

財經

三年前突如其來的一場疫情,打亂了許多生活作息,就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往來,也多轉向網路遠距方式,做為減少接觸傳染的因應措施之一。尤其是在教育場所,以往幾乎天天共處的老師和學生們,轉眼間都得改在螢幕前見面,也讓智慧化的顯示科技成為不可或缺的教育應用,更使得教學和學習能夠不中斷。 在資訊科技的創新推助下,過去在學校裡常見的黑板白板或書籍紙張等用具,如今已逐漸改由顯示技術來替代,並帶來更多樣化的呈現,甚至形成智慧校園的發展核心。也因此,為能加深智慧顯示在校園中的應用,智慧顯示產業跨域合作聯盟(SDIA)特地與台北市日新國小合作導入先進顯示技術,為學校場域打造更優質完善的教育環境。 傑可達數位公司總經理翁如玉左與日新國小校長林裕勝跨領域合作,導入智慧顯示解決方案,讓校園智慧化,落實情境式「智慧育樂」環境。 「科技真的為教育幫了很多忙。」日新國小校長林裕勝以COVID-19疫情為例,經過多年來的嘗試和累積,許多老師都已習慣E化的教學模式,因此才能無縫接軌、轉換為線上教學,當然也得益於顯示技術的進步。就像過去最常見的顯示設備就是投影機,但一般投影機不僅解析度差,還有亮度不足、容易反光,甚至是燈泡耗損等困擾;但在引進大型顯示器和平板電腦等設備後,這些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傑可達數位公司總經理翁如玉也說,顯示技術的應用關鍵就在於「整合」,而且不只要整合軟硬體,更要整合使用者的需求,能夠確實幫助解決使用現場的種種問題。例如現在教學上採用的大型觸控顯示器,不但能清楚呈現教材內容,還能讓老師避免投影機的強光照射,並搭配抗眩光、控制適當亮度等功能,達到近距離保護眼睛的效果;另外還可藉由無線麥克風,使說話聲音能從顯示器輸出,並以觸控方式取代傳統的粉筆等功能,都可兼顧老師的身體健康。 智慧顯示器取代傳統海報、輸出宣導品,營造沉浸式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專注學習意願與成效。 因此「要實現智慧校園,首先就是要裝很多顯示器。」做為資訊傳遞的重要媒介,林裕勝認為,顯示器在校園中是個非常重要的工具。好比現在走進日新國小,除了用於教室上課之外,幾乎每個角落也都設有顯示器,藉以取代傳統的布告欄、海報、宣導品,並搭配新開發的後台布告系統,就可如同安排節目般,設定每台顯示器在特定時間播放指定內容。 像在日新國小裡,就經常會有交通安全、衛生健康、防範菸毒等各式各樣的宣導內容,這就可在學生下課時經由顯示器輪播、加強宣導成效;或是當有學生作品、活動節日、賓客來訪時,也都能透過顯示器來展示相關內容。林裕勝表示,以往這些宣傳或布置,大多是利用固定內容的海報、甚至還得以人力設計手繪;因此改用顯示器後,不僅可節省許多製作或更換的時間,而且還能不停變換內容、效果也更好。 在傑可達數位協助下,近期日新國小在能容納全校上千名師生的活動中心裡,提供305吋的大型LED顯示器,其中利用了先進技術達到無縫拼接,以及採用顆粒更小的LED,配合軟體校正後能大幅降低摩爾紋出現,更提高了顯示畫面的品質。加上這台顯示器的螢幕尺寸比舊有的投影機更大,即使是在最遠處也能看得一清二楚,不會有被舞台上的人遮擋投影光線、或受其他燈光干擾等問題,使得拍照起來也相當美觀漂亮。 傑可達數位所提供305吋大型LED顯示器,無縫拼接畫面細緻,更提高了顯示畫面的品質。 在日新國小活動中心裝設這樣的大型顯示器,不只能呈現愈明亮、生動的畫面,帶來更高的收看效果,各種應用也就隨之而來。比如在集會或宣導時,就能視需要顯示講者、班級,或是重要的演說內容等多種資訊;或是有表演活動時,更可當成裝飾背板,並可隨著演出變化內容;甚至還能當成轉播平台,讓師生觀賞相關的節目或賽事等。「這就是透過『顯示』來活化場域,」翁如玉說。 林裕勝則說,在設置大型顯示器後,可運用在教學上的用途非常多,很多以前想不到的應用也有機會落實;而且不論是播放影片或簡報等方式,都更能吸引學生目光,對顯示內容與資訊也就更加印象深刻。因此他也鼓勵學校同仁,要能運用創新的顯示技術來實現更多教學想法、創造更多育樂效果,讓智慧顯示真正成為教學的助力。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廣告] ...

202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