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巴拿馬乾旱,運河沒水影響有多大? 巴拿馬運河一直是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航運要道。然而,即使處於熱帶地區、雨量豐沛,但巴拿馬近年受氣候變遷影響極大,不只調節運河水量的人工湖水位大幅下降,迫使巴拿馬當局祭出限縮船班等措施,也衝擊與巴拿馬的航運經濟,影響當地生態及民生用水。 巴拿馬運河獨特船閘,協助船隻「爬樓梯」 巴拿馬運河與「大前輩」蘇伊士運河不一樣,由於太平洋比大西洋高24公分,船隻無法直接穿越。巴拿馬運河仰賴分布在大西洋、太平洋兩側的船閘,以及中間兩座人工湖——加頓湖(Lake Gatun)、阿哈胡耶拉湖(Lake Alhajuela),透過水位調度的方式協助船隻移動。 舉例來說,若是從大西洋經運河進入太平洋,各個閘門間的水位會隨著船隻移動而調整。當船隻透過軌道牽引機協助、往下移動時,下一處水閘間的水位會與所處水閘間水位相等,船隻就可以慢慢透過「上下樓梯」的方式,逐步移至另一端。總共時長需約20~30小時的時間。而水閘內部水量的調整,靠的是兩個湖泊的水量,湖水則主要來自雨水的補充,由於每艘船的進出會有多達2億公升的水量宣洩。在雨水不足的情況下,許多船隻的通行會受到限制。 隨著近來阿哈胡耶拉湖水位因乾旱下降了7公尺,超過總水量的10%,已大幅影響運河的運作。巴拿馬運河管理局(ACP)在2023年1~5月,已五度限制大型船隻通過運河。4月先是將最大型的新巴拿馬級船隻 (Neo-Panamax vessels)吃水限制從原本約15.24公尺下調至約14.47公尺,5月30日再進一步調降至約13.41公尺。而從2016年、2019年因乾旱下調至約13.1公尺的紀錄看來,未來還可能繼續向下調整。 缺水問題短期無解,貨船減運、增班影響供應鏈穩定 雖然看起來差別不大,但光是30.48公分(等同1英尺)的吃水量差異,已可迫使新巴拿馬級貨輪(可載1萬3000個標準貨櫃)減少40%的載貨量。部分船運公司因此開始研議,實施貨物重量限制,並考慮每個貨櫃收取300~500美元的額外運費。船運公司也可能需要減少單一貨船載運的貨櫃數量,代表未來載運同樣重量的貨物,可能需要更多船隻,增加運河「塞船」的機率。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調降吃水限制將迫使貨輪載運更少貨物。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供應鏈風險分析公司Everstream指出,2023年整個春季,巴拿馬運河的狀況不會改善,接下來還很可能會更糟。雖然上一次這種等級的乾旱是2019年,氣象學家仍認為,氣候變遷正在改變中美洲的降雨規律,降雨量的減少可能會成為常態,巴拿馬運河在兩洋航線中的地位,可能會出現動搖。 不過,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經濟學家史坦莫(Vincent Stamer)認為,巴拿馬運河的運量其實不如想像的大(約佔全球5%貿易運輸量)。而且全球核心貿易航線,其實是美國東岸與歐洲直通的航線,運河運量降低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比起2021年長榮貨輪卡在蘇伊士運河輕微得多。再加上「卡船」事件後,全球90%的供應鏈已經變得更具韌性,短期間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比起供應鏈,缺水對地區性生態穩定的影響反而更難解決。圖片來源:Pixabay 運河可利用替代水源,生態、民生問題更難解 巴拿馬當局除了緊急的調降船隻吃水限制外,也在研議其他措施,像是可以蒐集排出的淡水並循環利用的節水閘、利用兩處人工湖之外的鄰近水源,或直接建造新的水庫,甚至是建設海水淡化廠等方案。 史坦莫進一步指出,如果短期內這些做法都無法解決缺水問題,除了現在巴拿馬當局已在推行的運量減少措施外,船運公司也可考慮將部分從亞洲穿越巴拿馬運河抵達美東的航線,改道蘇伊士運河,經歐洲抵達美東。即使先運到美西,再改用其他方式運輸到東岸,也不失為短期內的折衷做法。 雖說航運問題有替代方案可以得到緩解,根本問題仍是中美地區正因氣候變遷變得更為乾燥。這不僅關乎全球供應鏈的穩定,也須考量當地重要的雨林、濕地生態,以及居民用水,實際影響層面大得多。 再加上,巴拿馬政府財政極度仰賴向船運公司收取「過河費」,若無法有效解決該區水源問題,無疑將會是生態、經濟雙輸的局面。 參考資料:Rfi、Euronews、Reuters、Deutsche Welle、Bloomberg、Taiwan News *本文獲「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授權轉載,原文:乾旱導致另類卡船 巴拿馬運河越來越「難過」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3.06.18
財經 朝「To Be a Good Company」願景邁進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扮演社會安全守護者 為讓服務更全面,未來重心要強化開拓企業險市場,除讓產品多元外,近來公共安全、食安問題、工業意外、火災與極端氣候災害頻傳... 2024.07.04
減碳ESG COP27》COP27落幕:一收一放,有錢國家同意拿錢賠償氣候災害,卻另替化石燃料開了小門 「就這樣決定了!」埃及外交部長、COP27主席蘇克里(Sameh Shoukry) 在大會談判桌上,替歷經兩週外加一夜馬拉松式談判的COP27會議落槌。 今年COP27,一收一放,各國終於同意拿錢出來賠償氣候損失,一方面又替化石燃料使用另開巧門。 原本外界不看好,富國願吐錢協助窮國的「損失與損害基金」這次會過關,但終於歐盟、美國態度放軟,而順利闖關。雖然,許多細節會留到明年決定。 綠色和平東南亞分部Greenpeace Southeast Asia執行長薩諾Yeb Sano表示「損失與損害基金的成立,代表著氣候正義露出新的曙光。」 這回,這次大會,確立各國要支持「氣候受害者」的共識——「損失與損害」基金將為協助氣候受災國家提供財務援助。前提是,支付這筆費用的責任,不全然落在富國政府身上。 小島嶼國家聯盟(AOSIS)發出聲明:世界給予了這些受忽略的人民,應得的尊重與關愛。馬紹爾群島氣候特使傑特尼爾.吉金勒(Kathy Jetnil-Kijiner)則說:「整個星期很多人說,我們不會得到『損失和損害基金』,很高興結果能證明,我們能做到不可能的事。」 根據《衛報》報導,這項原本在會議前都不被看好的協定,於18日後因歐盟與美國先後態度軟化後,進入談判深水區;歐美宣稱,該筆基金應只用於最脆弱國家,且錢也不該只讓已開發國家如歐盟、美國出資,中國作為碳排大國,理應也得出錢。 但細節如何執行?未來一年,各國會成立一個過渡委員會,盤點所需資金、財源。該委員會將解決,是否該將出資者的基礎擴大到中國或其他國家,以及部分資金是否該從「新的來源」流入——如對更多的化石燃料、航空或航運徵稅。這些棘手問題,留待COP28定奪。 未能放棄化石燃料的使用,挨批會議結論開倒車 除了賠償基金有譜外,在去年COP26上各國有共識要「逐步減少所有化石燃料」的結論,卻在今年被「削弱」了——這回COP27,將其改為「逐步減少未減排的煤炭」。 反對者批評,這等同替各國大肆使用天然氣,開了後門。 「世界不會感謝我們,」歐盟氣候事務負責人弗蘭斯.蒂默曼斯 Frans Timmermans 對 COP27 的結果感到失望。歐盟等國原提議要各國放棄使用化石燃料,但此案被大會打槍。蒂默曼斯認為,不減排,只會導致未來要用於補償的「損失和損害」基金,會一直增加。 核稿編輯:管婺媛 ... 2022.11.22
減碳ESG COP27系列報導》聯合國:砸近千億台幣替窮國、島國打造氣候預警系統 古雷斯特指出,像非洲、南亞、南美洲和中美洲以及小島國居民,死於氣候災害的可能性比已開發國家要高出15倍... 2022.11.09
減碳ESG 碳費很焦慮、降低競爭力?錯!拖晚、低收,台企才會流失競爭力 換言之,在不遏止溫室氣體排放速度的情況下,頻繁的極端氣候災害事件將嚴重地影響供給和需求,進而引發各界所擔憂的通膨問題... 2024.04.12
減碳ESG 九小島國忍不住了 提請國際海洋法庭:國家即將沉沒 碳排放國不用負責嗎? 富國排放、島國受災 急需氣候融資 承受氣候災害的小島國家常要借錢來重建家園,承擔鉅額貸款。... 2023.10.03
減碳ESG COP27系列報導》付錢脫碳要不要?歐美出價150億美元要越南、印尼放棄煤炭業 你不想做減碳、脱碳,因為成本高。但,如果有人付錢給你,你做不做? COP27前夕,知名政治媒體Politico Europe爆出歐美國家欲出價150億美元,讓越南、印尼放棄煤炭業。 其實,2022年以來,有多筆「拿錢脫碳」的交易在各國之間談判中。該報導指出,歐美希望能在COP27 期間至少公佈兩個成交國。 這個計畫的正式名稱是「公正能源轉型夥伴關係」(Just Energy Transition Partnership, 簡稱JETP)。第一個簽約的案子,是在去年的COP26——英、美、德、法、歐盟以85億美元為代價,助煤炭發電超過八成、全球第13大碳排國南非,在20年內脫碳。 一石二鳥之計:減碳兼抗衡中國一代一路 以南非為藍本,歐美國家希望複製更多成功案例,終結煤炭業,加速開發中國家的能源轉型。 為此,七大工業國組織(G7)在2022年6月底啟動了「全球基礎建設投資夥伴計畫」(Partnership for Global Infrastructure and Investment),承諾在5年內籌措6000億歐元的公私資金,協助開發中國家建設「優質永續的基礎建設」。他們,打得是一石二鳥的算牌,一邊跟各國以能源轉型之名建立夥伴關係、加速碳中和,一邊,是為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 G7鎖定的目標,包括越南、印尼、印度和塞內加爾,並已對前兩者開價,經費來自G7、挪威、丹麥的捐贈,而紐西蘭正在考慮贊助印尼協議。 首先,是印尼。他們對印尼開出100億美金的價碼,條件是:2030年發電業碳排達到尖峰之後,就得一路減少,並在2050年~2055年之前實現淨零碳排。 印尼有點老大不情願,一反捐贈國提出的減碳時間表,二反削減煤炭補帖、改革政策。同時,印尼還要抬高價錢。 原因是,印尼是全球第三大產煤國,7成靠燃煤發電,它的燃煤電廠比南非新,所以提前退役的成本更高。印尼智庫基礎服務改革中心(Institute for Essential Services Reform,簡稱IESR)估計,印尼2050年實現脫碳的成本高達1.2兆美元,超過G7等國開價的100倍。 「我們並不是造成今天氣候危機的人,要印尼納稅人買單並不公平,」IESR主任圖米瓦(Fabby Tumiwa)告訴《氣候之家新聞》(Climate Home News)。 如果G7買方願意提高買價,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認為,印尼可能會在下週的峇里島 G20 峰會上宣布。 再者,越南案,買方開價50億美元。條件是:2025年煤炭達到 250億瓦的峰值,2030 年電力排放達峰,但再生電力至少達到600億瓦。此外,買方也要喊停越南湄公河地區的新燃煤電廠開發案,這是全球第三大煤電開發案。 同樣的,賣方越南覺得50億美元出價太低,希望比照南非和印尼的行情。根據Politico Europe的報導,主導談判的歐盟和英國暗示之後可能會有更多資金到位。 而負責周旋其中的美國總統氣候特使凱瑞(John F. Kerry)告訴記者:「我們目前非常努力地和越南溝通,好讓越南在能源轉型上做出明智選擇。不幸的是,一些越南勢力正為了保留煤炭而戰,煤炭正是造成我們今天氣候危機的主要元兇。」 再轉到印度,它是全球第二大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第三大碳排國,七成靠燃煤發電,人口近十四億。 儘管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積極推動太陽能、風電、綠氫,野心勃勃地希望取代中國成為全球再生能源的出口國,但在去年COP26上,印度就堅拒脫煤,甚至翻轉共識,將草案中的逐步「淘汰」燃煤,改成逐步「減少」燃煤,承諾縮水,脫煤無望,讓COP26 主席夏瑪(Alok Sharma)當場落淚致歉。 所以,印度談判不順並不令人意外。Politico Europe報導推測,或許等明年印度擔任G20主席時,會有更多進展。 各國都在觀望首例南非。COP27前夕,南非剛公佈了兩百多頁的五年綠色轉型計畫,預計 90% 的資金將用於退役燃煤電廠,建置再生電力,加強電網基礎設施,發展綠氫和電力車,所需金額高達840億美金,JETP承諾的85億美金只夠一成。 南非總統拉瑪佛沙(Cyril Ramaphosa)說,這85億美金是催化劑,但不足以實現其轉型野心,南非政府正在與私人和多邊開發銀行進行融資談判,希望取得半數資金,但未來五年估計仍將出現390 億美元的資金缺口。 根據洛克斐勒基金會和波士頓諮詢公司最新的報告預估,開發中國家每年需要一兆美元的氣候融資。因此,有人質疑,G7等國的一點小錢,就能讓開發中國家動心嗎? 但外在大環境,成了這些「付錢脫碳」交易的助力。 首先是時機。烏俄戰爭造成全球搶購天然氣,孟加拉等開發中國家搶不過出高價的歐洲,出現大規模停電,讓加速再生能源轉型變得更有吸引力。 其次,增加籌碼。歐美正在對世界銀行和其他多邊發展銀行施壓,以釋出更多氣候融資。 美國出招建碳補償市場,讓想減碳的企業一起給錢 另外,為了籌錢,在美國國會可能因期中選舉改朝換代、不給資源的狀況下,《路特社》報導,凱瑞預計週三在COP27上提出一個自願性的碳補償市場,由企業自願購買碳額度,所得收益將資助JETP。凱瑞已經向民間銀行業、民生消費產業、航運及航空業等徵詢意見,但化石燃料業將被排除在外。 「我們正在研究把私部門吸引到談判桌的可能性,只要他們上了桌,你就有辦法讓他們得到他們需要和想要的東西,可能是實現其減碳目標的碳額度,」凱瑞上個月曾公開表示。 企業上桌的誘因為何?光是全球兩千大上市企業,就有四成立下淨零目標,有大將的碳需要被抵銷。根據Ecosystems Marketplace 的數據,2021 年自願性碳市場價值約為 20億美元,較前一年成長了四倍。 當然,讓企業自主減碳以取得碳額度來抵換、交易的市場,理想上,可以讓富國資助窮國能源轉型;但這種碳額度,真的可以實質減碳嗎?還有很多爭議待解,等到明年,可能才有解答。 《彭博》報導,下個月,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的地球基金和洛克斐勒基金會將出資成立凱瑞的碳市場開發團隊,著手擬定框架和相關細節,當中會納入環境完整性條款,確保碳交易機制符合科學減碳目標,保障公正轉型等。凱瑞說應能在明年COP28前啟動,氣候顧問公司估計,2030 年可望帶入1000億美元的資金,最高減少23億噸的碳排。開發中國家靜觀其變。 核稿編輯:管婺媛 ... 2022.11.09
財經 綠領人才 開創臺灣的2050淨零未來-綠色和平於論壇中呼籲政府正視綠領人才培育總體規劃 年前,全球碳排放量減半,最晚在 2050 年前,達到淨零碳排(Net zero)目標,以避免不可逆的氣候災害... 2023.08.07
國際 人口只佔全球10%的7國高峰會,為什麼還是很重要?5張圖表看G7對全球有多少影響力 岸田文雄18日晚間在廣島市內接受記者採訪表示,「我作為主席,帶著引領國際社會的決心與覺悟,解決世界經濟、氣候災害... 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