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從推演台海危機,到幫法拉利做賽車,這檔真AI股漲翻倍、擠進標普五百 浪潮的輝達股價卻是起起落落,累積了四%的跌幅,這樣的表現,也令前者在九月正式被確認,即將取代美國航空,成為標普五百指數新成員... 2024.09.19
財經 巴菲特給妻子的唯一投資建議:我走後,90%資產都買標普500 (編按:大多數人都為了追求理想生活而努力工作,但被問及:「你理想的生活需要多少錢?」時就沉默了。《這輩子賺多少才夠?》作者Will黃士豪,以親身經歷及理性計算的系統化投資法,向讀者分享長期投資致富的方法。) 區域型指數型基金的優勢 股神巴菲特曾經說過,他去世之後會請夫人將9成資產都轉移到SP500的ETF上,因為對於不熟悉投資的人而言,這是最簡單、穩健的投資方式。 為什麼簡單穩健?因為這類型的區域指數基金,是由一個市場裡最頂尖的那些公司組成。隨著時間過去,有的公司被淘汰,新的公司會被納入,永遠保持「只有最頂尖公司在投資組合裡」的狀態。 而這個投資的基本假設只有一個,就是對長期的未來是有信心的。只要人類的科技、經濟不斷發展進步,那麼頂尖企業們的未來也會不斷發展。 隨著科技進步、人口增加,消費的人越來越多,衍生的產品、服務種類、數量也越來越多,公司的營收就會增加,這就是最基本的邏輯。 而無論什麼行情,一些公司虧錢的同時,也一定有某些公司賺錢,所以ETF就起到了分散風險的作用。 而根據過去50年的SP500實際表現來看,其年化報酬率是10.7%,所以一樣是滾雪球的概念。足夠長的坡道、足夠溼潤的雪,代表著只要時間拉得夠長、就算只有小錢不斷投入,也能在最後有巨大的報酬。 而更重要的,是在這40年之間,基本上我們可以不用為了錢去過度擔憂,把生活硬是切割成工作賺錢及生活,而是以自己喜歡的生活為主,來設計自己認為有意義的工作內容與型態。 長期複利,妙不可言 這樣的投資方式比較偏向於防守,原因是它需要的時間很長,或者資金很大,才能擁有「有感的報酬」。 所以,我非常建議年輕人,越早開始越好,下表是分別從20歲到40歲、定期定額3000元投入到70歲的報酬。 來源:三采文化提供 可以看到,每天不會造成太大壓力的一百多元,長期投入仍能保持正常生活、也不需想著賣掉;25歲開始投入,到70歲就能有千萬、億萬身家。 這裡我們該思考的是:假設每天一百多元就遲早能成為億萬富翁,為什麼我們要為了那看似多一點的薪水去做不喜歡的事,為何不現在朝自己的熱情前進、哪怕收入少一點? 巴菲特之所以會這樣建議夫人,就是因為他們的資金夠大,有絕對數字的優勢。2023年的巴菲特,身價將近1200億美元。我們取1000億計算,其實就算只有5%,每年也都有50億美元的被動收入! 當資金來到一定體量,投資組合將有許多考量,整體策略也會傾向於保守,通常報酬率落在 15~25%就已經是頂尖的表現,例如巴菲特的波克夏過去數十年的平均年化來到15%以上,是非常驚人的數字。 但這不表示我們不可能獲得更高報酬。因為資金小,我們可以更大膽的配置;因為年輕,所以能承擔的風險也更高。正因為如此,我更鼓勵年輕人多強化「進攻型標的」的學習,或是嘗試用樂透基金去探索新領域。 許多人因為買了基金產品、保險產品而虧錢贖回,或是遲遲沒辦法回本;也有人因為每個月支出太多,導致最後只能認賠、支付違約金等,追根究柢都是因為不了解投資產品。更重要的是他們也不了解自己的財務目標、現況,以及應該如何規劃自己的資產。 經過驗證,最適合不以投資為本業,或是一般大眾最容易成功的投資策略,就是「足夠長的坡道、足夠溼潤的雪」這個原則。以長期複利主義而言,這個原則對於人生的各個領域都同樣適用,妙不可言。 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提到,投資成功,你不需要有過人的智力、才華,你只要有耐心。而有耐心的人,便具備了完全不平等的絕對優勢。 *本文摘選自三采文化《這輩子賺多少才夠?》 {DS_BOX_37285}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陳柏燕 ... 2024.06.12
國際 一個輝達舉起全世界!台股攻上萬九、日股改寫泡沫經濟紀錄、美股道瓊、標普創歷史新高 美股道瓊、標普登歷史新高,輝達單日價值漲幅創紀錄 美股道瓊指數猛漲456點,標普500指數漲逾2%... 2024.02.23
國際 標普首度站上5千點!50年來不曾創下如此漲勢 企業財報和經濟利多提升市場對美國經濟可避免衰退的信心,推升標準普爾500指數首度站上5000點大關。 道瓊工業指數終場下跌54.64點,或0.14%,收在38671.69點。 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28.70點,或0.57%,收在5026.61點。 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上漲196.95點,或1.25%,收在15990.66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89.288點,或1.99%,收在4567.301點。 責任編輯:劉怡廷 ... 2024.02.11
財經 標普道瓊創新高,熱錢都來了?資深投資人:全球資金分2路跑 隨著美國企業陸續發布的財報,反映出企業獲利及展望普遍正面,著實帶動了AI龍頭股、相關股及半導體的股價表現來到歷史高點。 全球資金開始兵分兩路,不光是美債,其餘像是投資級債券、高收益債券(俗稱垃圾債券)、新興市場債等,也吸引了不少保守、滿意固定收益型商品殖利率的群眾。另一方面,則是看好產業前景與未來趨勢,重新將資金投入高科技和極具前瞻性的產業。 至於介於兩者之間的另類選擇,如貴金屬、數位貨幣、油價、能源及公用事業相關股等,也有資金流入。 總體來看,牛市氛圍不減,但添加了更多保守的避險因子。根據以往的經驗,股市的相對高點通常出現在震盪及連續崩跌後的反彈,才能確認。 老實說目前這些跡象還不明顯,但準備好避險產品,騰出一些現金或投入低風險部位,仍然是必須要做的基本動作。 人生半百後,許多事的優先順序會有所更替。投資攻擊型商品的比例逐漸降低,穩健型、固定配息的商品比例增加則是常態。 前陣子和友人見面聊天,因為他正值事業打拚期間,對其事業版圖的企圖心及發展侃侃而談,猶如年輕時的意氣風發。他原是一位老師,偶爾會在部落格上發表對總體經濟的獨特見解,因此經營起會員、舉辦演講,吸引到金主投資他創業,真是不簡單。 我認為各行各業都有了不起、令人佩服的地方,每一種職業只要專注盡全力,都能發光發熱。投資這件事情當然也是,專注及隨時保持彈性,時間越久越能看出能耐。共勉之,期盼大家都能財富自由。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