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嚴酷記者遇重病日本繼父 一場意外打破25年完美兒子枷鎖 曾逼問藝人是否整形他坦承過去「就是想要別人怕我」 今年,吳禮強寫了一本《我的日本爸爸》的書,替他寫序的藝人包括陶晶瑩、曾寶儀等... 2024.02.07
生活 池上藝術節開賣即秒殺,推手是「不特別懂文藝」的碾米廠老闆 池上米產地標章制度推手,被鄉親稱為「梁員外」;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誇他是「池上感動的來源」;藝術節主持人曾寶儀介紹他是... 2020.11.05
財經 《誰是被害者》、《與惡》幕後 讓台劇收視打敗韓劇的人 他就自己發新聞稿、自己帶劇組辦簽名會;在客家台,他找主流明星演員學客家話,演客家劇,拓展收視群,像吳慷仁、溫昇豪、曾寶儀等知名藝人... 2020.05.14
財經 《誰是被害者》、《與惡》背後都有他!一個最邊緣製作人,如何打造最熱門台劇? 他就自己發新聞稿、自己帶劇組辦簽名會;在客家台,他找主流明星演員學客家話,演客家劇,拓展收視群,像吳慷仁、溫昇豪、曾寶儀等知名藝人... 2020.05.12
生活 「1人1張小燕姐」破百藝人響應...張小燕獲終身成就獎,回顧她66年演藝路 重返螢光幕前的她以談話性節目《小燕有約》打響了東風衛視的名號,她接手豐華唱片後捧紅了張惠妹、曾寶儀和陶晶瑩等人... 2019.10.05
職場 韓星見面會欽點她主持!曾寶儀入行20年,在螢光幕前學會的不怯場說話術 在說任何話之前,腦子如果都能先有畫面,就能避免無效的溝通。敘述一件事之前,先讓那件事在腦子裡具體地呈現畫面。當畫面裡的細節越多,能形容的面向也就越多。 這是我在演戲時領悟出來的一個道理。 在演內心戲時,有個資深演員曾經教我: 假設只是說出「我很難過」,那只是表面的難過。如何讓「我很難過」在臉上更具體地呈現呢?你心裡面的那個畫面,必須是你真的很難過的畫面。 比方說,家中的狗狗死掉了,你抱著牠痛哭的畫面。當你想到那個畫面,自然而然臉部表情就會呈現這個畫面。即便難過不需要到這種程度,但想像這個畫面之後,就會讓表演呈現某種張力。 如果不是演戲,只是想跟某人描述一件事,你也應該在腦海裡先把這件事的來龍去脈跑過一遍。 例如這件事發生時當天的溫度、濕度,當事人身上穿的衣服,你自己穿什麼衣服,你到底看到了什麼……細節越多越好。當細節夠多時,在陳述事件時,就有許多元素可以補充說明。 當我腦子裡有畫面時,小說就不只是文字而已,我記住的是所有情節的畫面。我並沒有把整本小說的文字背下來,只是先在腦海裡把小說拍成一部電影,再將畫面如實陳述一遍。 有時候,畫面會比文字更具象,而且更容易記得長久。 而如果你想讓自己的陳述方式聽起來更有變化,例如用更多詞彙來形容「快樂」—「爽」可能是比「快樂」強度更高,或是「愉悅」「雀躍」等各式各樣的形容詞……這時候,你需要補強的是「感受的層次」。 假設現在你面前有一塊蛋糕,你可以試著用各種層次去形容它的口感:像棉花糖一樣軟綿綿,比雲還輕柔,甚至是吃起來像鳳梨酥……在生活中多去嘗試與感受一些新體驗,在形容事物上就能產生更多層次。 接下來還有一個形容事物、獲得共鳴的好方法—「尋找共同語言」。 當你在台上說出「福氣啦」,大家一定會有反應,因為在台灣,不管是誰一定都看過由周潤發代言的這個廣告。或是唱出「感冒用斯斯,咳嗽用斯斯」也是所有台灣人都能會心一笑的共同語言,在各種緊張的頒獎典禮轉播中,誰沒在進廣告時聽過這個藥廠主題曲呢? 若是要說出一個兩岸三地都了解的共同語言,說個周星馳的笑話就很有用。當你一唱出「only you~」或是「小強!小強你怎麼了小強?」大家的腦海裡就會浮現這些周星馳電影中的經典畫面,聽到了任誰都會哈哈大笑。 共同語言除了能讓溝通更順暢,還能拉近你與他人的距離。 .說話前腦子裡先有畫面 .更有層次地形容感受 .尋找共同語言 你可以把以上3點當作你練習說話的3樣功課,只要能掌握其中精髓,漸漸地,開口說話就不再是令人卻步的事。 你可能也有過這種經驗,不管是為了一場重要的簡報、演講、面試或講座,明明在上場前一切都準備妥當,認為絕對萬無一失時,偏偏在上場前身心出了狀況,導致正式上場時無法百分百發揮到最佳狀態。 由於自己身心狀態不佳而搞砸的經驗,我也有過。印象最深刻是高中有一回參加相聲比賽,那天一大早起床就拉肚子,儘管前幾天我準備得非常充分,但比賽時整個人的狀態卻提不上來,最後輸掉了比賽。 當時的我不懂,明明我沒忘詞啊,怎麼就輸了呢?我後來了解這就是自己的狀態不對,我沒有把能量帶出來,因此雖然一字不漏完成表演,但缺少了靈魂,精氣神不足。 不管當天身心狀況如何,現在我在正式上場前會先做一件事—調整呼吸。 調整呼吸能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把能量帶上來,把自己放在一個最對的位置。 如果把自己放錯位置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有的人可能上場後少了精氣神,使得現場反應不如預期;有的人可能會過嗨,明明是一個需要沉澱的場合,但台上的人卻自顧自地嗨了起來,使得台下的人坐立難安。 除了當天突發的身心狀況之外,有時候過度的消耗、過於緊湊的工作步調也會影響自己的能量。 我是個逼自己很緊的人,常常把自己搞得很累。剛出道的前5年,我幾乎是7-ELEVEN全年無休,電視節目、電台直播節目、出唱片……忙碌的生活過度消耗了我的身心。這樣的忙碌再過了幾年,我開始覺得自己沒有東西可說了,過去的消耗幾乎將我掏空,而我又是一個自我要求極高的人,那個時候,我一點也不喜歡這樣的自己。 我也可以用一些小聰明把工作做完,很多觀眾可能其實看不出來也不在乎,但我總覺得用小聰明就能把事情做好,對我來說可能表示這件事情誰都能做,不見得需要我。 這些年,我開始不勉強自己,會適時給自己一段停頓的時間。 現在的我之所以接新聞性節目或是紀錄片,是因為這些節目既是工作、也是學習,我把在工作中的學習當作一段停下腳步的時間,這樣的工作不是消耗,反而是再沉澱、再成長。 此外,我也給自己生活的時間。沒有生活,我整個人會變得乾涸,我需要留時間給家人和朋友,需要去探索這個世界,這些都能滋潤我、成為我的養分。而一旦我不再乾涸,往往工作也能做得更有品質。 2015年,我做一個外景節目泡到汙水,由於免疫力低落而造成細菌感染,緊急入院治療一週,出院後還必須再休養好幾個禮拜。當時我的心情慌亂無比,四處去查各種文獻,甚至懷疑自己是得了癌症…… 後來我才明白,其實過去我一直錯誤對待自己的身體—「疾病是身體寫給你的情書」,這次身體給我的情書,上頭寫著:親愛的,妳好久沒有正眼看看我了,妳是不是該回過頭來愛我、好好珍惜我呢? 現在的我不再和工作糾纏,把生命和生活放在工作的前面,不勉強自己接工作。當我轉念之後,上門的反而都是我真心想做、願意投注熱情的工作,而且收入一點也沒變少。你瞧,這就是身體跟生命給自己的肯定與回饋啊! 責任編輯:黃雅苓 核稿編輯:葛林 {DS_BOX_24443} ... 2019.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