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LAWSON在台登記商標,會帶來「炸雞君」嗎? 哈日族們終於等到了嗎?!日本知名連鎖超商「LAWSON」近期傳出已經在台註冊商標,申請人為「日商羅森股份有限公司」。隨著消息出爐,立刻引起網友們的熱烈討論,紛紛好奇「也會有炸雞君嗎?」、「炸雞要來了嗎?」 自1975年創立的LAWSON,乃是日本極具代表性的24小時連鎖超商,目前在日本國內擁有超過14,000間分店,另外亦設有海外分店。店內提供有許多食品、飲料、熟食,乃是許多旅客赴日本旅遊的購物、補充物資的好去處。在LAWSON熟食區的諸多品項當中,又以自1986年誕生的「炸雞君」所提供的炸雞產品最受歡迎,成為許多遊客的必吃超商點心。 由於LAWSON受到許多台灣旅客的喜愛,因此過去網路上就曾有網友討論「為何LAWSON就是不來台灣?」近期在智慧財產局商標檢索系統中,已經發現日商羅森公司已經於今年8月30日,申請「LAWSON STATION」、「LAWSON」商標,商品類別也囊括LAWSON的主要販售品項。隨著消息出爐,立刻引起網友們的討論,直呼「記得把炸雞帶來」、「一定要有炸雞啊!」但也有網友認為「新進的便利店會經營的很辛苦」、「但是還有市場塞嗎?」,由於台灣超商市場激烈,也有網友分析應會透過併購現有品牌方式登台。 在智慧局商標檢索系統中查詢「LAWSON」,已經可以看到日商羅森的登記。來源: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本文由《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原文標題:日超商「Lawson」在台申請商標!網樂:炸雞君要來了嗎?... 2024.12.11
財經 傳日本Lawson來台,將對槓7-11、全家?專家指:應會走出自己的路 日本超商羅森(Lawson)8月30日在台灣申請商標註冊,引發將來台灣揣測(編按:商標註冊可能只是防範仿冒... 2024.12.12
國際 支持失業者賺外快 日本超商推一次性臨時工 日本隨處可見的便利商店,在疫情衝擊就業市場這段期間,儼然成了許多失業勞工的「收容所」。二○二○年夏天,日本連鎖便利商店Lawson,一家新店在東京開張,它公告招募兼職員工的訊息,竟然收到三百五十份申請。「申請人來到三位數,是很驚人的。」一家Lawson的老闆告訴《日經亞洲評論》。 日本最大連鎖便利商店運營商7I控股(Seven i Holdings)的招募情况也一樣「盛況空前」。二○二○年每個月的申請人數都比 一九年同期成長了至少兩位數。FamilyMart的申請人數同樣翻倍—因為餐飲業工作者大量失業。 Lawson最近在部分加盟店試行一項「一次性兼職」計畫,讓門市在換班前三小時,透過線上系統找人來上班,以解決突發性人力短缺問題,也讓只想消磨幾小時的民眾,多了賺外快的機會。該計畫已在大東京地區五百家Lawson加盟店試行,最終目標是讓全國約一萬五千家加盟店採用這措施。 依照培訓紀錄篩選人員 在這個計畫中,所有兼職人員的培訓、經驗和評核等紀錄都會儲存在雲端系統,以便商家快速檢索。若有人出現兩次缺勤紀錄,將直接失去打工資格,對於不合格的人員也有所篩選,減少請到「雷員工」的風險。相較透過派遣公司招募臨時人員,這種做法更有保障,成本也更低。 二○二○年六月,在神奈川縣和埼玉縣使用這個計畫的三家店中,十個開放一次性兼職的上班時段,都找到人了。《日經亞洲評論》指出,有些班別需要花上幾天找到人來上班,但有些時段,只需二十四分鐘就找到人! 在疫情間,日本人大量湧入超商,購買冷凍食品或是生活日常用品,為了體恤和鼓勵堅守崗位的超商員工,根據《日本時報》,連鎖超市母公司生活株式會社(Life Corp.)向其包括兼職員工在內,大約四萬名員工發放了「特殊緊急報酬」,這筆費用總共多達三億日圓(約合新台幣八千一百萬元)。 ... 2021.01.07
國際 開工前3小時才找人!日本超商用「超臨時工」解決人力問題,如何辦到? 日本隨處可見的便利商店,在疫情衝擊就業市場的這段期間,儼然成了許多失業勞工的「收容所」。今年夏天,一家新的Lawson在東京開張,它公告招募兼職員工的訊息,竟然收到350份申請。「申請人來到三位數,是很驚人的。」一家Lawson的老闆告訴《日經亞洲評論》 。 日本最大連鎖便利商店運營商7I控股(Seven i Holdings)的招募情况也一樣「盛況空前」。今年每個月的申請人數都比去年同期成長了至少兩位數,四月份更是翻了一倍;FamilyMart的申請人數同樣翻倍,主因是因為餐飲業工作者大量失業。 但是,因為生病或緊急情況,兼職人員突然缺勤的情形並不少見,對於希望一天24小時不間斷營運的便利商店來說,已成為一大困擾。 《日經亞洲評論》報導,日本連鎖便利商店Lawson最近在部分加盟店試行一項「一次性兼職」計畫,讓門市在換班前三小時,透過線上系統找人來上班,以解決突發性人力短缺問題,也讓只想消磨幾小時時間的民眾,多了賺外快的機會。該計畫已在大東京地區500家Lawson加盟店試行,最終目標是讓全國約1.5萬家加盟店採用這項措施。 在這個計畫中,所有兼職人員的培訓、經驗、和評核等紀錄都會儲存在雲端系統,以便商家快速檢索。若有人出現兩次缺勤紀錄,將直接失去打工資格,對於不合格的人員也有所篩選,減少請到「雷員工」的風險。相較透過派遣公司招募臨時人員,這種做法更有保障,成本也更低。 今年6月,在神奈川縣和埼玉縣使用這個計畫的三家店中,10個開放一次性兼職的上班時段,都找到人了,《日經亞洲評論》指出,有些班別需要花上幾天找到人來上班,但有些時段,只需24分鐘,就找到人了! 事實上,在疫情間,日本人仍大量湧入超商,購買冷凍食品或是生活日常用品,為了體恤和鼓勵在疫情間,仍然堅守崗位的超商員工,根據《日本時報》,連鎖超市母公司生活株式會社(Life Corp.)向其包括兼職員工在內,大約4萬名員工發放了「特殊緊急報酬」,這筆費用總共多達3億日元(約合新台幣8千1百萬元)。 (參考來源:Japan Times、Nikkei Asia Review) 核稿編輯:林易萱 ... 2020.12.30
財經 台灣超商服務,還沒到頂?4個「日本經驗」讓你一窺未來便利商店 日本的便利商店從2017年開始,在營業面上無論數字或是規模,跟以前相比都減速了不少。套用從流通零售最常用的公式,來客 x 客單價 = 營業額,就可以看出個端倪。 我們先看一下來客數,從2020年日本7-Eleven發表的資料來看,日本7-Eleven既有店的來客數已經在過去三年連續減少,從3年前的減少0.9%,2年前的減少0.6%,到去年一口氣大幅減少2.1%,市場已經趨近飽和,異業競爭者(藥妝店等),都讓造訪便利商店的人數持續下滑。 在來客人數減少之下,如果要維持營收的成長,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客單價了。日本既有店的客單價,跟來客數呈完全相反的變化,過去三年客單價不斷攀升,從3年前的增加1.5%,2年前的增加1.9%,到去年來到最近高峰的增加2.3%,可以想象業者爲了要彌補失去的來客數,只好努力提升客單價,今天的日本業界如果這樣,那明天台灣的便利商店就也有可能會走上同一條路。 所以未來便利商店爲了要能維持一樣好的經營效率,應該會推動對客單價有貢獻,並且是能滿足消費者多元需求的服務。下面四個是日本流通產業正蓬勃發展的服務或是產品,這些創新除了提高客單外,還可以解決顧客生活上的難題。 有些服務台灣便利商店已經開始執行了,但看日本的現況,台灣的這些服務應該未來還會有更多不同的風貌呈現。接下就配合,商品,服務,數位,地點,這四個提供便利性的的面相來做台灣便利商店可能升級之服務預測。 一、商品面 - PB產品什麼是PB產品,PB產品就是包裝上打便利商店品牌的產品。台灣的便利商店目前也不少PB產品,像是iSelect系列,Collection系列,以及Original系列等等。可能你會覺得,既然台灣已經有了PB產品,那為何PB還有更蓬勃發展的機會? 我們可以先看一下日本的PB產品歷史,PB最早是80年代,由當時的大榮ダイエイ超市推出SAVINGS系列,那時標榜的是比一般同種類產品便宜3–4成的價格,這個也營造了一般大眾對PB自有品牌等於品質就普普的刻板印象。90年代之後的PB 2.0版,永旺AEON超市開始慢慢把自己的PB產品TOPVALU提升到價格跟食品大廠差距2-3成,而2000年之後的PB 3.0版,日本7-Eleven的Premiun系列拉近到跟食品大廠的1成差距。再到最近2010之後的PB 4.0版,日本7-Eleven推出的Premiun系列GOLD系列已經把售價拉到比食品大廠還高的價格銷售 日本 7-ELEVEN自有品牌推出的 Premiun GOLD 系列土司「金の食パン」,口感軟Q,上市後引發搶購風潮。來源:セブン-イレブン・ジャパン官方粉絲團 售價提升後,品質也提升非常多,完全脫離了PB產品品質只能勉強接受的刻板印象,甚至現在有些PB產品的品質已經好到成為熱賣商品,之前日本GOLD系列推出的土司,就造成搶購熱潮(當時出差都會放棄飯店早餐,特別留胃去吃這個GOLD系列土司)。 為何品質可以這麼好?第一個是因為產品是便利商店主導,自己就是買家,所以不用擔心無法上架的問題,這個在產品開發上就可以更大膽,大膽當然就更可以有創新的產品出現。另外因為便利商店PB的數量大,大到食品大廠很難拒絕,所以在技術上也會盡全力配合,而便利商店自己也有很多跟其他工廠配合的經驗,東學習,西學習,不少劃時代的PB產品就這樣出現了。 台灣目前的PB已經進入到日本2000年之後的水準,目前雖然台灣PB產品價格還是略遜於食品大廠,但相信很快台灣市面上就會出現品質跟價格都是高水準的PB產品,提供食品大廠完全不同產品路線的選擇。 二、服務面 — 空間產品 這幾年台灣便利商店出現了不少提供Eat In的用餐空間,bar台,或是長桌等,讓不少原本想去咖啡店的消費者投向便利商店的懷抱。便利商店的用意應該是希望除了提供消費者休憩空間後,可增加來訪頻率之外,也可以借由滯留時間的延長,增加在店鋪消費的金額,拉高客單價。 你是否有希望這些空間能夠更安靜,或是開會也可以在便利商店呢?但目前的開放空間,顧客來來往往,應該要安靜也比較困難,那你有想過,如果目前這些免費的空間也開始收費,并且提供更適合集中精神的舒適環境,是否也會有消費者買單呢? 在階段性的實驗之後,日本JR在車站內開始了一個叫做STATION WORK的服務,他有點像是一個電話亭,但是裏面有小辦公桌,跟辦公椅,WIFI,液晶銀幕,電源綫等,還可以關上門,提供需要短時間工作上文書處理的安靜空間。價格目前是日幣15分鐘250円,寸土寸金的日本是這個價錢,如果到台灣的話,價格應該會更有競爭力。 JR車站的「Station Work」出租空間,內部配有電腦和網路可供開會或辦公使用。來源:Tadaima Japan官網 雖然目前這個服務在日本是在車站裏面,但我認為便利商店也很適合做這個服務的,應該有不少潛在消費者,可能就只需要15分左右的安靜時間,比方說拜訪顧客前的演練,或是在外面突然需要跟顧客一邊看電腦,一邊說電話等,在臺北市應該會有不少這類需求。如果便利商店能把目前的空間升級,并且解決顧客突然的個人空間需求,應該會是一個不錯的經營策略,也可以轉換目前空間成爲一個獲利的新源點。 三、金融面 - 現金產品 金融?你沒聼錯便利商店未來或許會把服務範圍跨足到銀行業務。日本7-eleven的銀行業務可是一隻金雞母。當日本國內的便利商店業務獲利好不容易接近日幣2,500億的時候,他的金融業務也默默達到了日幣500億左右的獲利規模。 日本便利商店的金融服務主力是提款機業務,跟台灣不一樣,台灣便利商店裏面擺放的是各家銀行的提款機,但日本7-Eleven放的是日本7Bank的自家提款機,把其他銀行跟消費者的最後一里路硬硬的攔下自己做,今天別家銀行要讓顧客在便利商店可以跨行提款,就要先支付便利商店代表過路費的手續費,也因爲便利商店的通路太多,所以日本銀行也都非常買單。 日本7-ELEVEN店內擺放7Bank的提款機,開拓「服務收取」新服務,可綁定APP提領電子交易的現金。來源:日本7-11官方網站 但由於行動支付日漸普及,顧客使用提款機的比例也開始下滑,所以從提款機手續費的收益也開始減少,這時日本7Bank就出現了一個還蠻有趣的服務,這個服務叫做「ATM受取」,白話來說就是可以在不需要知道收款人的銀行賬號下,收款人就可自根據收到的簡訊内密碼,輸入便利商店ATM的畫面之後,提領對方匯款的現金。這個對匯款人來説,只要有對方的手機號碼,電子郵件之後,就可以24小時内的任何時間進行匯款。(有點金融版的店隊店取貨) 這個彈性對需要小額匯款的人來説,非常的方便,比分說拍賣,代墊公司費用等,不需要給對方銀行賬號,就可以請對方匯款,並且可以即時在便利商店ATM領到錢,對需要拿到現金的人來説非常方便。這個服務的重點其實是在「可以領出現金」這一件事,現在大部分的行動支付,都是電子交易爲主,但電子交易再怎麽厲害,還是無法從手機裏面印出鈔票來,但「ATM受取」就咬住了實體鈔票最後這一里路,要是需要拿現金的人,應該就會覺得這個服務很好用,也就更難離開日本7Bank的服務,這個再綁定便利商店自己的支付APP,很快就可以從上游到下游做到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包圍消費者。 台灣便利商店進入金融業務或許還需要時間,但台灣便利商店要把提款機跟自己的APP整合也是很有可能的,如果可以如此,金融服務就可以更多元。 四、地點面-公益產品 在這次疫情期間,便利商店也發揮强大的功能,縝密的物流網,多店鋪的接點,可以在短時間內幫政府遞送物資到大部分的鄉鎮市,靈活的民間企業將在未來扮演更多的社會公益的角色。 日本便利商店也是如此,印象比較深的是,東北地震之際,不少居民的物質獲得困難,這個時候便利商店就非常的重要,災區裡的便利商店在公司的全力支援下,都在短時間內開始運營,成為災區居民購買食品或日用品的重要補給基地。 其實不一定是災難才會出現難民,之前日本媒體時常提到的「購物難民」就是其中之一,現在日本社會高齡化,同時年輕人口的不斷往都市移動,不少偏郷的高齡人口都面臨到購物困難的問題,不是住家附近沒有市場,不然就是年紀太大出門不方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的零售業者紛紛推出行動超市這個服務。行動超市是不是只有超市業者有在做呢?其實日本大型的便利商店業者也已擁有百台以上的行動超市卡車,對這些購物難民提供服務。 本來以為便利商店的行動超市卡車應該都只有常溫的產品而已,沒想到從,負20度,5度,20度,常溫都有,對應多元的溫度層商品之外,卡車裡面的產品數量也高達150種。特別是可以馬上食用的飯糰、三明治、麵包、牛奶、便當等,解決購物難民之日常生活之問題。 看過一個開行動超市卡車的服務員訪談記錄,他提到一天大約會開大約100km,拜訪大約40個地點,有的地方是定點讓大家來購買,有的是直接到連出門都很不方便的顧客家做販賣,有時候高齡顧客有爬上爬下換燈泡之需求發生時,服務員也會額外自動的幫高齡顧客更換燈泡等服務,雖然只是舉手之勞,但卻解決顧客非常困擾的生活問題。他説這些顧客也都喜歡找到人聊天,所以都很期待這些行動超市卡車的來訪,而且同地點之居民大部分都有這些購物的困擾,所以一個介紹一個之後,很快卡車的營業範圍就越來越大。 日本7-ELEVEN為了服務行動不便的長者,派駐移動式販賣車進入住宅區販售商品。來源:セブン-イレブン・ジャパン官方粉絲團 台灣社會也開始高齡化,應該不少鄉鎮也潛在這些購物難民,超市業者雖然也可以扮演這些角色,但超市不像便利商店店鋪那麼密集,如果把每個便利商店店鋪當成是活動圓心的話,那便利商店的據點多,能涵蓋區域就能愈大,就可以服務到更多購物難民了。結合商業模式跟社會公益,應該很難找到再比這個更有溫度的business了。 有沒有覺得,無論服務如何數位化,最後還是實體商品的差異化是最難被模仿跟取代的。並且可以透過真正的服務差異,來提高單位產值,並且解決不少消費者的生活煩惱。希望這些服務都可以陸陸續續在台灣升級,讓大家的生活約來越便利。 ※本文獲《商社男的外食迷宮》授權轉載,原文:疫情下的日本 - 餐飲業的服務費用化 責任編輯:梁喆棣 ... 20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