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去日本旅遊,回國最想再吃的料理是什麼?調查:刺身排第二,第一名是「這一味」 電通調查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的「2024日本品牌調查」顯示,希望再次前去旅遊的國家和地區中,日本排在首位,與第二名新加坡相差約20個百分點。 很多外國遊客非常關注「大眾化的和食餐廳」(41.4%),希望體驗日本的日常生活。歷史性的日元貶值,也成為外國遊客考慮去日本旅遊的因素。 在大阪道頓堀留影的外國遊客。來源:日經中文網 電通1月19日~3月26日對15個國家和地區的7460名20~59歲男女進行了網路調查。他們向有海外旅行經驗的人調查了還想再去的國家和地區,結果日本占34.6%,排名第一。其後是新加坡(14.7%)、美國(13.0%)和南韓(10.5%)。 想以旅遊為目的再次前往的國家會地區。來源:日經中文網 去日本旅遊的契機主要是「因為上次去日本很開心,還想再去」,佔50%。還有人表示「因為喜歡日本產品而想去日本」(44.0%)或者「在本國吃過日本料理後想去日本」(36.8%)。 想以旅遊為目的再次前往的國家會地區。來源:日經中文網 歷史性的日元貶值也起到推動作用。回答「覺得應該趁著日元持續貶值的時候去一趟」的達到了34.9%。尤其在中國及南韓等東亞地區,這一比例高達44.1%,成為強大的訪日動機。 想要在日本花錢體驗或使用的項目中,「大眾化的和食餐廳」排在首位,比「高檔和食餐廳」(36.3%)高出5.1個百分點。 日本的傳統文化和溫泉體驗也很受歡迎,與此同時,「購買日本產日用品」(35.3%)、「日本特有的便利店食品」(34.5%)、「日本產零食」(31.6%)等也進入前十名。受訪者對更接近日本人日常生活的體驗表現出濃厚興趣。 希望在日本花錢體驗和使用的項目。來源:日經中文網 回國後還想吃的日本料理中,回答「拉麵」(26.5%)的最多,其後是「刺身」(19.4%)、「天婦羅」(19.0%)和「烏龍麵」(17.4%)。 從日本回國後還想吃的「和食」。來源:日經中文網 按不同地區來看,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首選是拉麵,而在歐洲、美國、澳大利亞和中東地區,日式炸雞排名第一。 負責調查的電通日本品牌項目小組的李春志指出,「許多人之所以想再去日本,是因為在新冠疫情之前在日本有過愉快的體驗。如何保持這種體驗將成為今後的重要課題」。 (本文轉載自日經中文網,不代表本社立場) 更多日經中文:估算:2024年訪日遊客人數和消費額創新高日本各地為吸引遊客爭相打「拉麵牌」 責任編輯:倪旻勤 ... 2024.07.26
國際 日圓便宜到何時?下半年看「一關鍵」 日本央行在今(2024)年3月宣布結束負利率,並於6月會議宣布將開始縮表,但日圓兌美元卻進一步貶破160關口,日經指數則是重新站回4萬點大關,為何日圓仍在貶值? 此外,日圓貶值對日本經濟造成什麼影響?為何日本企業財報亮眼,但GDP卻仍出現衰退呢?本篇文章嘗試回答市場最關注的3大問題。 日圓vs日經225指數。來源:財經M平方 央行升息又宣佈縮表,為何日圓還是一直貶? 日圓在本次日本利率正常化之下,依舊持續貶值的關鍵有三: 美國經濟表現太好,使聯準會延後降息時點。 日本本身經濟於上半年仍未顯著好轉,Q1 GDP呈現負成長,年增率為 -0.7%(前 1.0%)。 本段落主要分析的,資金長期外流的現象。 日本長期作為淨債權國的角色,形成日本資金不斷傾向對外流出的特性。我們透過觀察金融帳與國際投資部位(IIP),可以研究日本的資金流向以及日本在海外擁有的資產與負債變化。 日本2023年底海外總資產為10.86兆美元,扣除負債的淨資產約有3.4兆美元,是全世界最大的淨債權國,高於德國(3.2兆)、中國(2.9兆)、香港(1.78兆)、台灣(1.74兆),這代表日本長年以來積極對外投資。 從企業部門角度來看,由於日本勞動人口與生產力下降,日本製造業赴海外投資使海外生產比例已從1990年代初的17%,提高到現在約40.7%。 另外,日本家庭部門也持有大量海外資產,由於日本長期低利率,因此日本家庭長期以來大量購買海外股票、債券投資以獲取更高的投資收益,日本在證券與債券海外資產投資分別達到2.1與2.4兆美元。 MM學堂:一個國家對外資產(國際投資部位)越多,代表該國持有更多外匯資產或者向外國進行投資,代表的是「資金流出」。例如:日本持有美元,日本計為外匯資產,美國則會計為負債;日本在美國投資廠房,日本計為直接投資資產,美國計為直接投資負債。 日本是全球最大淨債權國。來源:財經M平方 同時,日本作為美國公債的最大持有國,當美國聯準會在5月初宣布縮減資產購買規模,且隨著美國通膨的下降,國際資金顯然更傾向於購買美國公債。相反的,由於日本央行才正要開始減少債券購買,投資日本公債的吸引力相對較低,導致資金進一步外流與日圓需求的減弱。 這也解釋,為何自5月開始,出現美日10年期公債利差雖下滑,但日圓卻持續貶值的罕見現象。 美日利差持續縮窄,但日圓不升反貶。來源:財經M平方 日圓貶值對日本經濟會有什麼影響? 從GDP的角度來看,日圓貶值首先衝擊的是民間消費,我們在此篇報告中提到,日圓貶值影響民眾購買力,佔GDP比重最大的民間消費甚至已經連續3季年增率出現負成長。 雖然日圓貶值有利於日本的出口,包含商品出口增加、旅遊業收入提升(計在服務出口),但出口占比僅有約21%,且旅遊業收入已開始面臨較高的基期,對GDP幫助有限。觀察MM經濟預期指數,日本經濟預期指數不但低於美國、歐元區等國,也是唯一下滑的國家。 日本經濟預期指數低於其他國家。來源:財經M平方 然而GDP並不完全能反應日本整體家庭與企業的財富,因此除了經濟表現外,我們也檢視日本的經常帳與金融帳以觀察資金的狀況。 如同我們在前一段的分析,由於日本擁有大量海外資產,而這些資產所獲得的收益其實是不會直接計入GDP統計,這也是日本與其他國家最不一樣的地方。關於這個議題我們可以進一步研究日本的經常帳。 經常帳又稱為經常項目,計算公式為:商品貿易餘額+服務貿易餘額+主要所得+次要所得,然而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其他國家則是以貿易餘額為主要貢獻項目,日本經常帳餘額中「主要所得項目」占絕大多數的比重。 這反應「證券與債券投資收益」、「直接投資收益」對海外獲利的貢獻為主要推動,而這兩項目並不會算入GDP,但會計入企業的財報,形成日本當前的股市看似與基本面背離的特殊情況。 也就是說,其實日本人或企業在海外無論是透過經貿活動、或是投資都賺了很多錢,但這些並不會算進GDP,卻會反映在公司獲利與股市上。觀察日本4月經常帳,總計有餘額2.5兆日圓,其中「主要所得」就貢獻3.4兆(商品、服務、次要所得則為負貢獻,分別為-0.4兆、-0.1兆、-0.4兆)。 日本經濟預期指數低於其他國家。來源:財經M平方 日本海外所得以投資收益為主要來源。來源:財經M平方 日圓何時會止貶? 最後,我們回答市場最關注也是最重要的問題,日圓何時會止貶?這道題目的核心仍然在日本經濟上。如同在2月文章裡提到,直到日本體質真正改善(移民效應顯現、製造業回流),才有機會呈現「央行中性偏鷹、日圓、日股齊漲」的最佳情境。 日圓貶值受到長期與短期因素影響: 長期原因為日本長期對外投資,造成資金流出,而在外獲得的投資收益也並未匯回日本的結構性問題,造成日圓需求疲軟。 中短期來看,在央行公佈縮表計畫前,市場仍不願意押注日本債券,因此至少需等到7月央行公佈細節後確認。而下半年日圓的走勢,我們認為除了要關注縮表計畫外,更重要的是國內經濟是否回升。 如上所述,短期初階段先看日本經濟、尤其是消費能否止穩改善,當前春鬥的薪資談判在Q2開始發酵,預期5月約有46%的薪資調升,到7月可以達到80%以上,若下半年實質薪資翻正、帶動國內消費,可視為日圓短線止貶依據。 然而,更長線的問題,仍在我們在本篇文中提到的:移民效應能否顯現、勞動力人口增加使得企業願意將資金回流日本,這才是日本能否走出失落的30年最關鍵的因子。 日本實質薪資有望翻正,下半年民間消費回溫。來源:財經M平方 *全文未完,完整分析請至「財經M平方」閱讀全文:【行情快報】日本升息縮表、日圓照樣跌?四大提問一次看懂!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