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文化差異

共有 295 則相關文章

生活

來講講我在美國文化裡,遇到只要有人打噴嚏會說「Bless you」的故事。 在美國文化裡有句「Bless you」,已經成為他們的口頭禪,就是當他們聽到你打噴嚏時,下意識的就會來一句「Bless you」。代表祝福,也有關心的意味,翻譯成中文大概就是「保重」,你也可以視為是簡單的打招呼。 身為一個有禮貌的台灣人,當我聽到有人對我說「Bless you」時,我都會回答「Thank you」。在美國的某商場裡,我們就發生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 打一個噴嚏,Bless you此起彼落 姊姊不小心打了一個噴嚏,旁邊的婦人來一句「oh!Bless you」,我連忙感謝的說「Thank you」。這時換妹妹來一個噴嚏,不遠處馬上就聽到一句「God bless you」,我又回了一句「Thanks a lot」。 總之,我覺得美國應該不存在I人,這種在路上突然要跟陌生人對話的機會,太常發生了。 我在商場吃漢堡的時候,也打了一個大噴嚏,這時大概有3~4個人齊口同聲的說:「Bless you!」可當下我想禮貌性回覆時,發現噴嚏尚未結束,於是我就開始打起連環噴嚏,這時就聽到此起彼落的「Bless you」。 那畫面真的滿好笑的,可以想像我想笑,又想打噴嚏,但又想繼續說「Thank you」的畫面有多衝突、多好笑?! 有時候也會發生,我正要打⋯⋯可是我還在醞釀⋯⋯,我都還沒打出來,動作預備時,旁邊的人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祝福你,好幾次因為這樣噴嚏就打不出來了。 心裡真的在想,別鬧了美國人,請讓我好好打噴嚏,謝謝! 為何打噴嚏,別人會說Bless you? 一直以為是個「巧合」,因為我從沒有想過打個噴嚏,會有人跟我說話啊!直到某天在公園裡,有個孩子打了噴嚏,坐在旁邊的媽媽下意識的講句:「oh ! Bless you.」我的耳朵瞬間豎起來。 想到之前種種情境實在太過巧合,於是我上前詢問關於這句話的意思,才知道這真的是美國文化的一種。起源於中世紀,人們認為打噴嚏時,靈魂可能會暫時離開身體,惡靈會趁機進入,這句話就是為了保護打噴嚏的人,免受危險的影響,很有趣吧! 如果你也在美國打噴嚏,聽到「Bless you」,真的別以為幻聽,陌生人真的會和你說祝福的話。 *本文摘自墨刻出版《32歲,一家四口用100萬環遊世界》 {DS_BOX_38873}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5.01.10

國際

我跨越近萬公里的太平洋,從北京來到西雅圖。考量現實的各種情況,我選擇以學生的身分開始,原因很簡單:取得學位後,我會有合法留在美國工作的附帶簽證(OPT),當然前提是我必須找到工作。 和另一半Anne討論後,我們很快取得共識:除了美國西岸,不考慮其他地點。 除了美國西岸宜人的氣候,還有很多原因,讓我們非西岸不可。首先,西岸的華人較多,很現實的說:華人去華人公司求職,還是相對容易。既然我們打算展開新生活,自然要考慮就業問題。 其次,西岸畢竟是科技大廠的聚集地,美國的知名科技大廠總部若不是在加州,就是在西雅圖。如果這些科技大廠持續蓬勃發展,就業市場應該不至於太過凋零。 為什麼以我與Anne是金融業背景,卻不考慮紐約?因為當時離開北京,充滿了對大城市的厭倦感,相較於北京或紐約這種繁華大城,我們更想要一個相對閒適的城市,安定下來。 此外,就我過去在紐約的旅遊經驗,我擔心若不能取得非常高薪的職位,生活品質恐怕反而會下降,畢竟紐約的高昂物價及險惡治安,可是世界有名的。 在到美國之前,就曾有朋友分享,他之前為了省錢,最後選擇一個月租金不到1000美元的租屋處(是的,是「僅」約新台幣3萬元)。 結果某次下班,他住的公寓巷口,竟然在短短2小時內發生3起槍擊案,嚇得他最後只好忍痛搬家,遷移到月租「僅」1200美元、但每天需花1.5小時通勤的市郊外。 歸納上述的考量,我們鎖定西岸大城市的各個學校申請,最終在錄取的學校中,選擇了某排名還算可以的大學的西雅圖校區。 就這樣,開始了我的西雅圖生活。 在西雅圖的第一餐,給我的震撼體驗 到任何城市都一樣,一落地,要先填飽肚子。 我到暫居的Airbnb放好行李後,信步走在西雅圖市區的第四大道,享受初秋西雅圖的微涼,金黃落葉帶給街道一種如詩如畫的愜意。 我刻意不看Google Maps,讓心情決定我想吃什麼。忽然,一間擁有大片落地窗的餐廳映入眼簾。我推開門走進去,服務生以一種公式化的熱情招呼我。 我選了一個窗邊座位坐下,看了菜單,再看了酒單,決定利用美國餐廳特有的優惠時段(Happy Hour)享受生蠔,再來杯夏布利(Chablis)白酒,調整我的時差。 嗯,一切都是如此的放鬆及美好⋯⋯,但是不是,連店員都有點太放鬆了? 從我坐下拿到菜單及酒單後,大概10分鐘連杯水都沒有。各位也許覺得10分鐘不算什麼,建議下次進餐廳坐下後,可以仔細看時間測量一下。你會發現,在台灣吃飯不論是米其林三星餐廳,還是吃路邊攤臭豆腐,絕不可能發生讓你坐在位子上空等10分鐘。 再等了一陣子, 終於我的水來了, 以及我點餐的機會⋯⋯。 「有沒有想喝點什麼?」服務生還是那種公式化的親切。 「我想要單杯的夏布利白葡萄酒,以及⋯⋯」 「好的,那我先幫你送喝的來。」服務生禮貌但迅速的截斷我的話後,優雅的飄走。這一等又是十來分鐘。 終於,我的夏布利到了,這回可以點餐了。已經餓到有點發暈的我,除了生蠔又另外點了一個牛肉起司漢堡。 等到我的生蠔終於從海裡被撈起來、牛終於從田野裡牽過來,並且被製作成美味的食物端上桌後,我低頭看看手機,已經整整過了35分鐘。 我一度懷疑,這是否是餐廳的策略,讓你餓到不行後,自然會點更多(或是酒會喝更多)。又或者是,這是對於黃種人的一種歧視? 但我仔細觀察,多數來餐廳吃飯的人都慢悠悠的,即便桌子空蕩蕩的,也就持續聊天或是滑自己手機;比我晚來等比我更久的其他客人,好像對這樣的節奏已經習以為常。 不但客人悠哉,餐廳的工作人員也各個都「不疾不徐」。服務生優雅的在餐廳緩慢移動,沒有台灣餐廳可見的迅捷快速身影,開放式廚房裡的大廚,甚至還會放下鍋鏟跟熟客乾杯聊天。 這時,我腦中忽然響起那位紐約租房朋友,對於西岸給的評論:「你要去西岸喔,很好啊,就是比較laid-back⋯⋯」 什麼laid-back(悠閒)!根本就是lazy(懶散)吧! 不像北京匆促、日本細膩、台灣親切,西雅圖的服務人員很做自己 這次從「吃」所體驗到的文化衝擊(Cultural Shock),讓我深深感受到東西方文化有多麼不同。 既不像北京的匆促,也不像日式文化的細膩,更沒有台灣服務的親切,西雅圖的餐飲業服務人員就是讓我感覺非常「做自己」,一副「你餓是你的事,我們有自己的步調喔」的氣氛。 「美國人比較自我中心」這句話,我在抵達西雅圖不到6小時後,就深刻體會到了。 也許西雅圖也有上餐快速的餐廳,但我人品可能不夠好。 隔了幾週,等我把租房搞定以後,Anne飛到西雅圖來跟我會合。放下行李後,Anne興高采烈的拉著我說:「欸我查了這附近有一間餐廳,走路就會到了喔!我看照片,生蠔好像很不錯⋯⋯」 「呃,妳現在餓嗎?要不要帶包洋芋片出門?」 *本文摘自聯經出版公司《不是你不可以》 {DS_BOX_37107}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3.23

國際

「日本經濟新聞」17日報導,在台積電於日本熊本縣設廠之後,除了九州的企業與台灣之間的商務往來有擴大趨勢之外,台灣商場快速的節奏也令一些九州企業相當驚訝。 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 2024於9月初在台北連展3天,當時來自福岡縣遠賀町一家模具製造商的社長三重野計滋,被台中的半導體相關企業負責人連珠炮似的詢問許多問題,像是「台灣沒有這個技術,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三重野說:「在日本國內的展覽會上,不會出現那麼深入的對話。」他的公司製造超硬合金模具,可用於生產半導體前段製程會用到的曝光裝置內部的鏡頭。 報導指出,台積電在熊本縣設廠之後,帶動九州半導體產業與台灣企業加強商務關係,一些九州廠商參加今年SEMICON Taiwan 2024,也部分反映出這個現象,參展的九州廠商均非常驚訝於台灣企業節奏之快,其中包含總部位於大分市的一間設備商。 這間廠商的產品是燒機設備(用於檢測晶片在極端高溫或低溫的狀況下是否能正常運作),業務員竹中勝大為了拓展台灣市場,2023年10月起開始在台灣跑業務,起初因為不懂台灣商場的習慣,經歷了許多文化衝擊,且常常碰壁。 日本的商場習慣是業務員先拜訪客戶數次,建立信任關係後再銷售產品。但竹中指出,在台灣跑業務,「必須事先確認我方可提供的賣價及競爭對手的狀況,再向客戶提案,不然連預約拜訪時間都約不到」。 竹中對此表示:「感受到『時間就是金錢』」。 此外,福岡縣新宮町一家自動化搬運系統設備商的駐台人員宮崎修,分享攻略台灣市場的秘訣是「由於我們組織較小,可發揮中小企業的靈活度,並且在提前理解客戶需求的基礎上,迅速優先因應,在如此累積之下贏得客戶信賴」。 他從15年前左右就在台灣生活,在機器有狀況時負責指揮因應,並時常蒐集設備投資相關資訊,客戶包含台積電、聯華電子(聯電)、日月光投資控股(日月光投控)等。 ...

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