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數據分析

共有 1000 則相關文章

職場

時隔多年,我都還記得我第一份正職的薪水:2萬8294。以及2個歷歷在目的畫面,一是我從實習轉正職談薪水,主管講到薪水金額,我當場愣住;另一個則是談完薪水那天,我垂頭喪氣的回到家,情緒轉變成怒氣,開始瘋狂抱怨主管、公司。 即便如此,當初的我,還是選擇待下來了。現在回頭來看,第一份工作的工作內容不算糟糕,也紮實的累積不少經驗。但從薪水的角度來看,我確實做錯3件事情。我將心得整理給剛出社會尋找工作的新鮮人,希望你們在求職時,能避開這些地雷,為爭取到「對自己最優渥的工作條件」! 求職面試錯誤1:沒有事先準備 我沒做好的第一件事,是我在實習期間,沒有事先為「轉正」做準備。 因此,當我在和主管討論轉正的會議上,幾乎是腦袋一片空白的愣在原地,連自己預期薪水是多少都沒有想好。說到這裡,你可能會問:「如何為轉正做準備?」、「如果要準備,到底要準備什麼呢?」 比較中大型的公司,在實習還沒結束前,通常會有個轉正職的會議,也會事先通知。但規模較小,或是制度較不完善的公司,在實習快結束時才會有相關會議。 我當時候的情況是,某天,我的主管突然跟我說:「你等下有沒有空?我跟你開個會議。」當下我沒想那麼多,甚至也沒問「要開什麼會議?」。現在想想真是好傻好天真。可想而知,我沒有任何心理準備,也沒意識到那個會議,居然是攸關我第一份薪水的人生大事。在完全沒有主導權的情況下,被主管牽著鼻子走。 如果你希望從實習狀態轉正職,或壓跟沒有想要轉正,實習結束後就離職,都一定要做準備! 實習結束就離職 如果你要離職,就得做好「好好道別」的準備,像是: 有沒有要跟主管討論,你未來想去哪家公司? 如果主管慰留,你要不要接受? 要慰留你到什麼程度(職稱、薪水),才可以考慮? 如果主管問你能不能多留幾個月,要不要答應? 如何安排接下來的交接工作? 即使你心裡有答案,也得把答案說得得體,保持不說謊,又不會揭露太多敏感話題。這都需要事前好好準備。 實習結束想轉正 如果你想要留下來,就需要更多的事前準備! 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蒐集你在實習期間的貢獻」,如果有實積就再好不過。畢竟公司是個營利單位,展現你的價值,才有辦法讓主管用更好的條件留下你。 其次,設定好你的薪水、職位及工作內容,例如: 我期待的薪水是多少? 為什麼我值得這個薪水? 打算用哪些事蹟說明我值得期待薪水? 最低能接受的薪水數字是多少? 如果薪水待遇較低,能不能爭取到其他想要的工作內容、職位頭銜? 如果當下對薪資福利不滿意,如何應對? 想爭取什麼樣的工作內容? 轉正會議跟準備面試一樣,不能因為和主管、同事相處一陣子就鬆懈,畢竟這些討論攸關你第一份正職的薪水和工作內容。 錯誤2:沒有討價還價 第二件做錯的事,是我當下沒有討價還價。 當下聽到29K時,我被嚇到呆坐在原地,我和主管彼此乾瞪眼,為了消除尷尬感,我心口不一的說出了「好」。現在想來覺得很荒謬好笑,但當下的我卻完全笑不出來。 當下的我根本無力為自己「討價還價」。但其實,面試和轉正職,很像是去市場買菜。第一次買,跟老闆不熟,對於殺價感到不好意思。當你開始發現,「怎麼別人會殺價?」、「為什麼有人可以拗到折扣?」、「為什麼有些人買老闆會多送他蔥?」才慢慢學會如何在菜市場上討價還價。 面試也是一樣,消極一點的人,可能覺得自己是職場新鮮人,哪有資格開價談薪水。但,換角度想,如果爭取到薪水每個月多3000元,一年就多了3萬6000元,這是不是更值得討價還價呢? 如果我有事先準備,轉正會議就是我的最佳談判場合。拿出在實習期間,為公司做出的具體貢獻、成績數字,用這些實實在在的價值,爭取更好的轉正條件。 多年後,我才意識到討價還價的重要性。我和同期一起轉正的同事偶然聊到當年的薪水,以及談薪水的過程。我才發現,他的薪水比我高!我們在談薪過程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他提出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薪水,並用「沒有到這個數字,我很難在台北生活」的理由。於是我們的年薪就相差3萬多。 如果對於一開始談的薪水不滿意,可以試著找出自己的價值,能為公司創造哪些好處,勇敢的為自己爭取更符合期待的薪水。 錯誤3:沒有貨比三家 第三件錯誤的事是,我沒有到其他公司面試。 我滿腦子只想著轉正職,所以連投履歷到其他公司這件事情都沒做,不僅僅讓我跟主管討論轉正職的時候沒有談判籌碼,也限縮我的選項。 面試,其實是一個幫自己正確估價的好方法,也是一個拓展視野的好機會。經過一場場面試後,你越能掌握這個職位的「真實薪水是多少」。 如果你連小公司、中型公司、大公司、跨國企業都面試過,你會發現,公司規模不同,招募的人也不一樣,每個面試官看重的特質也不同。唯有你多多面試,才有辦法瞭解自己喜歡哪一種。 我建議,即便是剛畢業的職場新鮮人,該多多嘗試各種可能性。前提是要提早開始準備,不要把求職希望全都砸在一家公司上。 就像買東西的時候,我們會貨比三家。工作也是一樣,多比較、多看看,便能找到對自己最有利的最佳選擇。 為什麼我會犯下這3個錯誤? 總結來說,當時的我孤注一擲,把第一份工作的希望都寄託在當時實習的公司上,所以即使對薪水不滿意,我還是讓自己沒有選擇的待下來了,會造成這個結果的根本原因可以總結成3個: 1.偷懶 當時的我懶得多方嘗試了,覺得眼前有個大好機會,至少不用費心準備履歷,花心力在面試上,就有機會獲得正職工作,何樂而不為? 2.對自己沒自信 我當時覺得自己就是個職場菜鳥,哪有資格可以談薪水、挑工作?所以就自願的限縮自己在小型新創公司。 3.視野太小 我當時也沒想過,原來找工作有各種可能性,可以事前準備、現場談判,甚至找到一份工作後,還能持續面試其他的工作,不需要從此拒絕所有的機會。 投履歷、去面試、找工作,不僅是讓我們被公司選,我們也要選擇公司。如果對工作哪裡不滿意,就多多看看,找到自己喜歡的、滿意的最重要。 *本文獲「 Sharon's Lab ∣ 雪倫實驗室」授權轉載,原文:第一份薪水不到29K!盤點當年做錯的3件事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