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整形

共有 157 則相關文章

楊少強 | 2023.09.28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和流行歌手泰勒絲(Taylor Swift)有何共同點?答案是:他們都是美國人「及時行樂」的受益者。 今年9月,比爾‧蓋茲基金會公布,第2季花9,5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30億元),購買百威啤酒母公司——安海斯-布希英博集團(AB InBev)股份;加上今年第1季他花近10億美元,收購海尼根啤酒母公司,等於全球第1、第2大啤酒集團的股東都是比爾‧蓋茲。 人們對蓋茲的印象,乃是他喜歡投資改變世界的科技,例如核能、再生電池與地熱等,如今他卻買啤酒公司。曾自承不太愛喝酒的蓋茲,現在大買啤酒股,他看到什麼? 答案是美國民眾的消費力。數據網站Statista預測,從今年起至2027年,美國人均啤酒消費量將不斷上升。事實上啤酒是最受美國人歡迎的飲料之一,即使在2021年疫情最嚴重時,人均啤酒消費量仍較前一年逆勢上升近2公升。 蓋茲「瘋啤酒」反映美國經濟的現況:民眾正力行「及時行樂」,能提供立即滿足的商品服務,都受到人們追捧。 啤酒是最受美國人歡迎的飲料之一,以致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也大買啤酒公司股票。來源:達志影像 從整型診所到遊輪,業績翻倍能提供立即滿足的服務,都變搶手貨 巴蘇(Bob Basu)是休士頓一位整型醫師。他對《華盛頓郵報》表示,今年初經濟衰退加通膨預期不斷,原本他預期生意將十分慘澹。結果事實完全相反,客人蜂擁至他的診所做整型手術,他的業務比疫情前增加1倍。由於需求太旺,巴蘇不得不漲價,預約依然客滿。「我很高興的告訴大家,我錯了,需求一直在成長。」 不只整型,售價新台幣100萬元左右的義大利摩托車杜卡迪(Ducati),今年上半年交車量刷新歷史紀錄,其中美國市場成長2位數,是表現最好的市場之一。 流行歌手泰勒絲,光是今年夏季北美演唱會門票收入就高達22億美元(約合新台幣709億元),成為史上票房最高的演唱會。由於她太吸金,「美鈔上面的頭像應該換成泰勒絲!」《財星》(Fortune)如此宣稱。 這波消費狂潮也擴及觀光業。皇家加勒比集團在全球經營63艘遊輪,該集團主管表示夏季旅遊的需求「大大超出預期。」該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收入64億美元,是去年同期兩倍,明年預訂量也已創歷史新高。 「美國人繼續在整型手術、摩托車和遊輪上花大錢,導致許多人修改了他們的悲觀經濟預測。」《華盛頓郵報》如是說。 薪資續漲,失業率創半世紀新低投資未來不如當下享受,債券價格跌 這股消費狂潮由何而來?首先是人們認為「明天會更好。」 如今美國最新失業率不到4%,創半世紀新低。工資上漲速度也超越物價上漲速度,勞工的薪資是疫情前2019年時的1.2倍,遠勝其他經濟體。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也說,幾乎所有證據都表明,美國經濟正實現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不可能的目標——軟著陸,也就是通膨下降、經濟避免衰退。 圖表製作者:楊少強 失業率低,薪資持續成長,民眾預期明天會更好,因此今天大方花錢,這反映在債券市場更明顯。 今年九月底,美國10年期債券殖利率升至4.4%,創16年新高。殖利率上升意味著債券價格下跌,也就是債券沒人要買。這代表沒人想把錢借出,只想向別人借錢。這正反映人們消費行為的特徵:重今天,輕明天。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曾說「一個今天抵兩個明天」,這正是美國民眾的消費氛圍。 放眼全球,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今年將走入衰退;全球第2大經濟體中國表現疲軟;消費活力十足的美國,儼然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明燈。 在這股風潮下,哪些類型企業會受惠? 一是能提供人們及時行樂的非必需型消費品。這類產品特色是:在經濟衰退時大跌,但在經濟成長時卻表現出色。 以XLY為例,這是美股最大的非必需消費品ETF,持股包括亞馬遜、特斯拉、麥當勞、星巴克等。今年以來它漲幅是大盤近兩倍。這反映人們預期經濟前景看好,因此放膽購買那些非必需型消費品。 反之必需型消費品,在經濟衰退時走紅——因為人們再苦也要吃喝才能活,然而經濟大好時就失色。XLP是美股最大的必需型消費品ETF,今年以來股價不漲反跌。 資本市場「棄必需,取奢侈」,在人們及時行樂的趨勢下,「短視近利」反而有較大生存機會。反之,那些在未來才會見效的產品,恐怕就不受歡迎。 這是因為利率走高時,那些服務主要分布在未來的財貨,其貼現價值(未來換算成今天的價值)也會縮水。例如人工智慧(AI),近來相關企業包括輝達(Nvidia)、台股的AI概念股等,股價開始下修,這也是部分原因。 第2種能生存者,就是那些讓人們發大財的公司。 曾準確預測市場走勢,而被稱為「華爾街最準分析師」的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威爾森(Mike Wilson),今年不斷看空美股,但他唯一推薦買進的股票,就是石油股。 香港《信報》認為,這位股市大空頭建議買石油股,除了現行經濟週期,能源可望成為大贏家外。更重要的是石油股已和以往不同。 如今環保主義當道,石油公司擴充產能倍受打擊,因此它們賺大錢後,寧可多發股利和回購股份。當人們追求及時行樂,這些發錢的企業能讓他們繼續揮霍,也因此會受到追捧。最近能源型ETF表現比AI、蘋果還要好,也是受此加持。 圖表製作者:楊少強 及時行樂恐如曇花一現?短期難降息,借貸者消費力逐漸減弱 接下來問題是:這股及時行樂風潮,還能持續多久? 今年9月聯準會利率會議,不僅宣示短期內不會降息,甚至暗示今年底前還會再升息一次,這意味著利率在可見未來將維持高檔。利率居高不下,對借貸消費的民眾來說,利息支出將構成壓力。 據去年8月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資料,美國約有1億7,000萬人至少有一張信用卡,有一半活躍帳戶沒有完全繳清卡費。在現行利率下,只要信用卡用戶有5,000美元的未繳卡費,一年就須額外支付1,000美元的利息。這種利息支出的上升,最後可能打擊民間消費。 台灣央行今年9月報告也稱:雖然美國經濟成長具韌性,但人們累積的超額儲蓄逐漸耗竭,加上利息支出上升,民間消費成長恐怕會下滑。 為打擊通膨,美國聯準會將高利率常態化,到頭來可能讓旺盛的民間消費遭受打擊,這也將是美國「及時行樂」風潮能否存續的變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