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搶單

共有 281 則相關文章

焦點

「危機就是轉機,話雖如此,但其實很痛苦,」精呈科技董事長張瑞成看著僅8成滿的產線說道,以往第4季工廠應為滿線生產。 {DS_BOX_36442} 精呈成立於2006年,「來不及進中國,前輩早在1998年就去卡位,」張瑞成解釋,所以他只能繼續往西走,嘗試開拓美國、歐洲市場。 然而,隨著歐美市場的營收占比升高,日圓卻不斷貶值,張瑞成的心也跟著往下墜。 精呈是少數能自行研發控制器的工具機廠商,這是許多大廠都做不到的成就,也讓它成為航太、醫療等產業,不可或缺的一環,但也因為歐美市場占比高,精實管理顧問江守智補充,「精呈的對手多半是日本廠商,」可以說是海嘯第一排。 貼近客戶需求,與日本新品同步上市 尤其是中小型的標準機,「日圓貶值後,跟台灣根本沒差異,」張瑞成嘆氣,在台灣還有主場優勢,一旦去了國外,對手有免關稅的優勢,台日價差不會太大。「毛利被壓到非常低。」他說。 「不能坐困愁城,」張瑞成表示,《廣場協議》讓日圓升值近半,他們也撐過來了,台灣當然也可以。而他的方法是,更貼近客戶一點。 精呈就有一位德國客戶,之前用瑞士設備,但由於無法自動定位和排除廢料,導致精度一直上不來,「用得非常痛苦。」為了解決問題,這位客戶甚至請德國一些大學進行設計,但結構超複雜。後來,張瑞成飛過去,現場用素描畫出結構和可行方案,讓客戶一眼能聽懂、看懂,4小時就把單簽下來。 「我們回購率近8成,」但張瑞成解釋,精呈以前也不是這樣的,研發同仁總在抱怨,為什麼專案需求一直增加,事情根本做不完;業務也常被客戶洗臉,「這不是我要的工具機。」 為了更貼近客戶需求,張瑞成導入敏捷式管理。最大不同是過去是產品完工才發表,而現在是在過程中定期向客戶報告,不斷修正需求的落差,因此員工的任務不會無止境增加,成品出了也不用一直修正問題,開發時程縮短30%至50%。原本全新機種要一年才能開發出來,現在只要9個月,這直接影響產品跟日本的競爭力,客戶不會認為,你總是慢別人一步。 工具機產品是2年一個小改款、4年一個大改款,但精呈以前開發進度經常延遲。每次出新品,客戶就會拿幾個月前日本剛出的產品做比較,產品就會被殺價。如今,產品能跟日本新品同步推出,顧客就難以砍價,「毛利率多了5%,」他說。 員工愛成就感,拚客製打入更難市場 雖說敏捷式管理成效顯著,但導入過程並不是這麼容易。舉例來說,研發部門接到的案子多半需要客製化生產,但製造部門最喜歡大量的計畫式生產,因為產線不用變來變去。兩邊需求不同,就會產生衝突,足足磨合了2、3年。 後來張瑞成發現,關鍵在成就感,「必須要讓員工覺得,我在團隊裡比較優秀,」換句話說,技術夠硬的人,才能參加客製化專案,「不然有時候他們根本不在乎獎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此外,張瑞成也導入了達易智造的數位系統,讓新成立的加工部門能快速熟悉精實管理。以前一些零件外包,「跟供應商議價,他們會嫌很難做,」現在精呈能自己實驗,從設計端杜絕浪費。比如原本一個零件6面都要加工,現在只要加工3個面,「成本降了一半,」供應商了解更省力的做法,也更願意讓利,「創造一個雙贏的狀態。」他說。 大約3年前,精呈陸陸續續打入半導體、航太和電動車的市場。 挑戰更難、更複雜的客戶,比如傳統模具廠頂多一個月打1、2,000孔,航太零件的打孔一個月要十幾萬,幾十倍的差距,傳統線切割機根本無法加工,一定得客製化處理。 但這種產品的價格也會比一般好一點,使精呈在原物料價格不斷上漲的現在,毛利率一直維持在35%以上。 張瑞成感嘆,這樣的毛利率當然無法跟2、30年前,動輒40%起跳比較,但面對日圓貶值,也只能繼續東掙一點高單價產品、西省一點成本,把利潤摳出來才能存活。 ...

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