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怎麼解決AI焦慮?頂尖商學院教授:從這3種情境開始思考 根據市調公司益普索(Ipsos)的一項調查顯示,2023年,高達66%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將在未來3~5年內很大程度受到AI影響。 另一份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有52%的美國人對AI的產品和服務感到擔憂,而不是興奮,這比2022年上升了13個百分點。 人類到底該如何自處,才能聰明的使用AI工具呢?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戰略學教授普拉那(Phanish Puranam)認為,想巧妙地使用AI工具,就得像戰略家般思考。 現在許多討論圍繞著,AI究竟使人類變得無用,或是變成超人?他指出,比起被動觀察AI趨勢和結果,其實主動思考,AI工具如何影響我們的「個人能力」更為重要。 當考慮使用AI來提升工作品質時,有三種可能的情境: 情境A:AI在不改變你的現有能力的情況下幫了你的忙。 情境B:AI增強你既有的技能。 情境C:AI取代了你的某個技能,隨著時間推移,你可能就漸漸不會做這件事了。 簡單來說,三種不同情景裡,你的工作品質、任務品質都提升了,但在個人技能或能力上,可以分成「保持不變」、「提升」與「下降」。那當你可以在ABC情境中選擇時,你該如何決策? 這個問題,很像企業在做到底該「外包」還是與「他人合作」時的決策。外包代表依賴外部合作夥伴,並可能在長期下失去從事該任務的能力。但這也可能是一個深思熟慮的選擇,釋放資源和注意力,專注於其他能力的精進。 例如,銀行可能認為處理交易或開發軟體,不是其核心的競爭優勢,選擇將這些任務委託給供應商。但久而久之,他們也難以再快速建立起相關能力。 也有很多公司選擇「合作」,既外包也保留部分內部能力。例如,汽車製造商會將核心零組件掌握在手上,將其他部分外包。這種方法幫助他們保持技術開發與製造的手感,並維持有效評估供應商的能力,同時增加議價能力,確保供應鏈彈性。 個人在選擇如何與AI工具共處時,也會經歷類似的思辨過程。連要不要用AI做PPT、回覆Email,或擬定商業企劃草稿,這些日常任務,你都可以決定是用ABC三種情境中的哪一種方法來使用AI。 因此,重要的是像一個策略家一樣思考。 針對有未來性的長期技能,你或許會偏好選擇情境B,與AI工具一起合作、共同成長。但針對職業生涯裡的非核心技能,你或許選用C情境,因為這無關痛癢。 普拉那相信,擁抱AI並保留、或放棄某些技能的決定,應該是「戰略選擇」,必須與你的個人目標和價值觀相符。自問發展了哪些新技能非常重要,因為在知識經濟時代,如果你不學習,就沒有收入。 資料來源:MarketsInsider、史丹佛大學人本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 核稿編輯:吳和懋責任編輯:林易萱 ... 2024.05.31
職場 有些人一開口,就能讓你腦中有畫面!他們如何辦到? 你想表達的訊息真有精確傳達給對方嗎?只要表達稍微不同,就會改變對方對事情的看法。 以下是發生在施工現場的情況—— 來源:任性出版提供 工頭對年輕工人說:「幫我切斷電源。」結果年輕工人卻剪斷電源線。其實,工頭真正想傳達的是「關掉電源」,卻用「切斷」來表達,導致工人誤解,因而把電線剪斷。 向對方傳達訊息時牽涉到多種因素,包含你當下的狀態、舉動,甚至是你希望對方做的動作,又或者你自身的判斷、現下的感受。 尤其是如何將狀態或舉動,按照自己所想的傳遞給對方,「表達力」好不好就成了關鍵! 表達太過粗略,或是使用容易讓人誤解的詞彙,就沒辦法準確傳達訊息給對方。因此,為了讓彼此溝通順暢,優秀的「表達力」不可或缺。 明明物體在眼前,卻沒看到關鍵點 根據我的經驗,許多善於觀察的人,精準描述狀態或舉動的能力,也就是表達能力也很強。換言之,擅長表達的人,代表他對事物能觀察入微;而走馬看花的人,表達能力相對就弱了。 有趣的是,觀察力一旦提升,表達力也會變得精確;反之,鍛鍊表達力,觀察力自然也會增強。 例如觀賞棒球比賽,對於單純看投手投球的觀眾來說,他們只能看出「投手正在對著捕手投球」,但是懂得仔細觀察投球方式的人,卻能說出投手正在投曲球、滑球、指叉球等球路。而不常看棒球賽的人,一旦知曉這類棒球專用術語和解釋,自然而然就能夠辨識投手正在投擲哪種球。 以下情況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看到椅腳斷掉的太郎打電話對一郎說:「椅腳斷了。」一郎則在電話中反問他:「椅腳哪裡斷了?」太郎便重新觀察椅腳,回答:「椅腳從接縫處斷了。」一郎再接著問:「從接縫處斷掉的椅腳有幾隻?」太郎便更具體的回應:「有一隻椅腳從接縫處斷掉了。」 明明物體就在眼前,人們好似看到,卻沒有瞧見關鍵點。 走馬看花的人形容一個人的姿勢「不穩定」,觀察入微的人則會描述那個人「正用一隻腳支撐著他的身體」。 即時掌握所見,還要精準表達 只看到表面的人會使用模糊的詞彙,仔細觀察的人則會精準用詞、描述眼前的狀態。因此,「觀察」與「表達」具有相輔相成的關係。 如果需要花很多時間來描述你所看到的事物,就沒辦法應用在實際的溝通中;即時掌握你所見並準確表達,才能成為訓練觀察力和表達力的起點。 接著,請看下圖,你會如何表達? 來源:任性出版提供 「鑰匙轉不開!」單就這樣簡單一句,很顯然描述得還不夠,對方根本無法理解相關情境。 精確一些的描述會是:「我試著用鑰匙轉開OO家門的鑰匙孔,卻完全轉不開。」 如果這時你確定鑰匙有插進鑰匙孔的話,可以說:「就算我把鑰匙插進OO家門的鑰匙孔裡,還是完全轉不開。」 鑰匙轉不開,必須加上說明鑰匙是插在鑰匙孔的狀態,或是鑰匙確實插進鑰匙孔深處等條件;而要把「轉不開」的情況更精準表達的話,可以加強語氣,像是「完全轉不了」。 別人所見跟你看到的一樣嗎? 依據你傳達的內容,會決定對方理解狀況的準確度。 除此之外,如果沒有詳細補充周遭情況等前後條件的話,這就是造成對方聽不懂的常見原因。 要把你所看到的傳達給對方,就得表達得讓對方腦中浮現的畫面跟你一樣。 在沒有數位相機或智慧型手機的時代,工作中需要開會報告前,得自己先畫出機器或商品圖片;而如果沒有仔細觀察機器或商品設備的話,就沒有辦法完成出色的簡報內容。 如今隨著時代進步,數位相機和智慧型手機逐漸普及,為了讓工作更有效率,人們透過拍照把商品照片加進在簡報裡,很少人會花時間去畫機器或商品圖。 如此一來,卻減弱人們對物品的觀察能力和繪圖能力,跟以前相比甚遠。假設我現在要寫一篇文章給他人,為了不讓對方誤解,我得不斷推敲、嘗試錯誤。想要精準的寫出文章,就必須更確實的把現在的情況和狀態表達出來。 為了不讓上述情況發生,我們平常就得維持甚或提升觀察力和表達力。 另外重要的是,我們會透過文字想像各種事物,一旦用字遣詞稍有錯誤,就會引起不必要的想像,或是把事情導向錯誤的方向發展。所以,像是特別需要邏輯思考的情況,文字的準確度就越重要。換句話說,提升你的表達力,也會影響你的邏輯思考力。 來源:任性出版提供 我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具備觀察力、表達力、邏輯思考力,三者缺一不可! *本文摘選自任性出版《菁英必備的觀察力》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10.03
焦點 五成台企拿AI寫文案,還能怎麼用?AI大師:自己的痛苦自己說 你也得學下指令 調查也顯示,約62%公司認為,阻擋大家發展AI的關鍵在於數據無法整合,例如從未保留完整資料... 2024.04.25
國際 蘋果突襲推出iOS18.2!iPhone結合ChatGPT有多厲害?Siri直接幫你下指令 透過ChatGPT整合,Siri可以建議使用者針對某些指令運用ChatGPT,且Siri可以直接提供回應... 2024.12.12
職場 ChatGPT還可以這樣玩?學會用8種指令讓你跟馬斯克一樣高效率工作 富比世》發表了一篇文章,她把馬斯克的經營公司的心法、時間管理與工作態度統整成8道簡單好懂的ChatGPT指令... 2023.08.27
職場 下對一個好指令就能賣錢!AI溝通技能的價值:提問精準就彷彿通靈 雖然已有人把一些基本的AI指令整理成線上資料庫,方便初學者查詢和學習,但這些指令僅僅是入門層次,不同領域和行業需求不同...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