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才能

共有 10000 則相關文章

職場

哲學的目的是帶給我們洞見、幫助我們更深切理解世界、回答「我是誰」的問題,或是推敲說理,幫自己找到理由去行動。 每個重大問題背後幾乎都有哲學思考。隨著時間推移,哲學變成一門專科,只在學院裡鑽研。 儘管如此,從哲學得出的價值或原則,仍能解釋我們人生的里程碑以及關鍵抉擇,就如同根據某一思想流派,分析公司或其他組織的活動。 因此,學習哲學的第一個理由是,在別人替你詮釋之前,先掌握解釋自己生命或你所經營公司的主導權。 哲學思索不是思想巨擘的專利,反之,想反思生活和行為意義的人,都適合進行哲學思考。 「未經審視的生命不值得活。」蘇格拉底說。許多人認為蘇格拉底是西方哲學之父,他主張人跟其他物種的差別在於我們有自省的能力,且能向自己提出「我是誰」、「我該做什麼」、「我能知道什麼」等深刻問題。上述,以及其他關於世界和我們怎麼與之互動的基本問題,正是哲學核心所在。 哲學家的任務,本就跟所有人類生命中關鍵時刻所應對的大哉問有關。 人們常說,最好的教練不見得要我們迅速修正錯處、給我們現成的建議,但好教練會提出問題,引領我們反思。 有時,在我的策略課上討論商業案例時,學生問我,在特定情況下正確的決定是什麼?這個問題錯誤的假設了每個商業情境都有一個正確的決定。 當我回答,最佳解決方案取決於一系列因素,例如股東價值、利害關係人的互動以及機遇時,有些人頗感躊躇,有些學生會知道教師指出了可行的解決方案,但他們常期望某些答案能消除不確定性。 為了回應他們,我解釋說,談論策略問題,甚至任何複雜的商業問題時,說出「最合理」的答案比「正確」的答案更有意義。 此外,正如策略專家所解釋,足以左右大局成功率,例如八成,取決於決策的執行方式,而非策略本身。而且,運氣可能也會大大影響結果。 傳統上,教師被期望為學生提供不容置喙的答案,但網路的出現改變了規則。例如,我的學生經常比我更了解一家公司的現況,有一兩個甚至可能在那裡工作過,能提供內部人士的獨特洞見。教師的角色已轉移到規畫如何學習。 這個過程經常在公司中上演。就我個人而言,我不認同「老闆永遠是對的」這句知名俗諺,我相信許多人也不認同。然而,確實有不少經理人似乎相信,他們在會議或簡報中所說的話應該被優先處理,而且無論如何大方向總是正確。 這種傾向通常源於害怕自己弄錯了,這份害怕每每會讓經理人坐立難安。許多人認為,如果沒辦法隨時隨地展現最佳判斷力,那他們的領導地位將搖搖欲墜。 然而,就像對待教師一樣,我們沒理由期望老闆能洞悉一切,遇到什麼情況都拿得出對策。何況,淺見以為,領導者最讓人欣賞的德性之一,就是在做決定前傾聽他人的想法。 對領導者而言,重要的不是「占上風」,而是客觀上正確。哪些決策才正確,讓時間來揭曉。 有些經理人自以為有「相信我之術」,加上一些膽小的下屬願意順從,構成了一種糟糕的治理和決策體系。它摧毀了團隊合作的所有益處,產生團體迷思,扼殺創新。 在《論爭辯術》中,十九世紀德國哲學家亞瑟.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探索了正當(fas)和不正當(nefas)的概念。叔本華區分「有理」(recht haben)即正確,和「占上風」(recht behalten),意為在爭論中占優勢。說一個人有理,他是在捍衛客觀的真命題,但說一個人占上風只是在強加自己的意見,跟命題是否為真、可否接受沒有關聯。 這本論著提出三十八種策略,可用於舌戰群英。除了呈現經典論證外,叔本華還給讀者一份正當辯證資源清單,例如「預設立場」(質疑論證背後的基礎假設),以及明顯虛偽的方法,攻擊對手人格而非他們的想法,甚至故意出言不遜以使對手失去鎮定,露出破綻。 然而,我們關注的不是贏得爭論本身,而是理解領導力與推理之間的關係。換言之,在哪些情況下,僅僅因為是老闆就一定是對的? 一、有時,強加自己的意志是正確的做法 卡爾.E.魏克(Karl E. Weick)最喜歡用一個故事來說明領導力和策略的挑戰: 一支瑞士警察小隊在暴風雪中迷失在山中。他們以為自己要完蛋了,但其中一名隊員從背包裡拿出一張地圖,隊長用它找到了一個村莊。安全後,隊長發現那張地圖是庇里牛斯山的,而不是阿爾卑斯山。 這個故事的教訓是,地圖有助於保持冷靜、提供信心,並朝一個方向前進。在那種情況下,也許帶著一點運氣,任何地圖都行。 同樣的,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危機中,領導者的判斷應該占上風,即使它並不完美或看似不明智。例如,在疫情期間,許多公司的經理人做出了武斷的決策,有時對結果根本沒頭緒。這些情況是真正考驗領導力的時刻,我們在組織中喚起信心,需要有人掌舵並設定航向。此時,優先事項不是絕對正確,而是快速且一致的行動,從而限制損害並強調溝通。 二、有時,先不下判斷是正確的做法 經理人經常向我坦言,他們在小型會議中感到自在,在大型會議中,因為無法控制議程或影響其他與會者而不安。 然而,領導組織少不了協調大型會議。許多公司會舉行大型高層管理人員會議,討論策略、腦力激盪或處理特定問題。例如,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經常舉行長達兩小時以上的會議,有超過五十位高管參加,討論廣泛的議題。 有些人認為這類活動浪費時間,會議應盡可能簡短,專注於具體決策,避免離題。而這種大張旗鼓的會議恰好相反,其優點在於促進整合、創新,幫助舉薦人才,如果管理得當,能讓與會者形成想法,還能增強領導地位。 傾聽和提問的能力,是影響深遠的領導德性。 這些情況下,經理人應該避免強加自己的意志,而是鼓勵資訊和不同見解的交流。經理人組織會議,讓同事發言,對特定議題提出意見,或給專家提供深入見解的機會,同時邀請大家推想未來,乃是健康的做法。 直覺來自經驗,是做出判斷的絕佳基礎。然而,「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因此,當年輕的同事提出新穎、創新或反直覺的論點時,有時暫緩依賴直覺是明智的。 最後,我們應記住,領導是一項長期操練,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失敗比我們願意承認的程度還要更自然、更頻繁。 {DS_BOX_39635} ...

2025.06.05

財經

▌作者簡介:顏呈芬,壽險公司從業30年。CFP®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高齡金融規劃顧問師。 我們常在追求財富累積的過程中,忽略了生命質與量的平衡。如何讓生命曲線與金錢曲線交會在最佳時刻,讓物質與精神達到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小萍是一位工作狂熱、韌性強且獨立自主的女性,大學畢業工作幾年後,便前往中國發展。因緣際會到馬雲旗下的阿里巴巴工作,就這樣接受無數的挑戰一路成長。她很努力的工作及存錢,賺得多、花得少,所得全數投資到阿里巴巴的股票。 因為小萍看好阿里巴巴的發展,當有同事要出售公司配的股票時,她會盡全力的都買下來,因此累積了大量阿里巴巴的股票。她的資產隨著阿里巴巴的股價大漲而暴增。 就在財富達到人生高峰時,上天和小萍開了一個大玩笑——她被檢查出罹癌末期。經過2年抗癌,最終還是在2020年10月的某一天,不敵病魔而撒手人寰,享年49歲。也就在這一天,阿里巴巴的股價來到歷史巔峰,突破港幣300元,讓她的遺產超過台幣5億元。 小萍努力工作、認真存錢,累積的財富卻完全來不及享受,也沒提早做好分配,便離世了,真的令人感到遺憾。 生命曲線與金錢曲線 小萍的故事,讓我想到《別把你的錢留到死》這本書。它是由美國知名對沖基金經理人比爾·柏金斯(Bill Perkins)寫的。他在書中鼓勵讀者在生命中充分利用財富,創造豐富的人生體驗。 書中提到人生有兩條重要的曲線,一條是生命曲線,一條是金錢曲線。如何讓這兩條曲線在最佳的時刻,留下最優的交會點,是人生最大的期盼和課題。 「生命曲線」是什麼? 生命曲線是描繪一個人在生命中各個階段的幸福感、滿意度和成就感的變化趨勢。 這條曲線從出生開始,終止於死亡,而在中年期達到頂峰,隨著年齡增長、健康衰退而下降。有的緩慢而下,讓你不知不覺,有的就像小萍的人生一樣,戛然而止,令人措手不及。 「金錢曲線」是什麼? 金錢曲線是在追蹤一個人在不同人生階段的財務變化,包括收入、支出、儲蓄、投資等。 年輕時體力旺盛、時間充裕,卻往往缺錢;中年時體力漸衰,但財富與經驗達到巔峰;老年時間有限,健康與體力大幅下滑。 生命與金錢曲線的「交會點」 「交會點」是指生命曲線與金錢曲線交疊的時刻,既能支持物質生活需求,又能追求精神成就,讓生命價值極大化。同時擁有最佳的精神生活與財務資源,並能充分享受生活。 如果兩條曲線錯過了交會點,你可能會在年輕時透支健康換取金錢,或過度儲蓄而錯失年輕時的體驗機會。所以,良好的財務規劃決定了你是否能在最佳時機,擁有理想的生活品質。 財務規劃5步驟,優化曲線的交會點 既然財務規畫這麼重要,以下是5個具體建議: 1.設定財務目標 短期目標:例如6個月內存下一桶金,或還清信用貸款。 中期目標:例如5年內備好購屋的頭期款,或結婚基金等。 長期目標:達到退休金的預計金額。 2.建立預算 運用503020法則: 50%用於生活必需開支(房租、水電、交通費、食品等)。 30%用於非必要開支(娛樂、購物、旅遊等)。 20%用於儲蓄或投資。 進行收支管理,定期檢視,避免過度消費,達到收支平衡進而有盈餘。 3.債務管理 優先清償利率高的債務(信貸、信用卡等)。 優先清償金額最小的負債,讓清償債務有信心得以繼續執行。 4.學會投資及財務知識 了解自己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的投資工具,定期檢視投資組合,確保目標一致。 閱讀財務管理書籍或參加課程,了解財務報表、利率和通膨對財務的影響。 定期檢視財務狀況,每月檢查收入、支出和儲蓄狀況,每年更新目標和調整策略。 5.保險規劃 降低突發事故造成的衝擊和損害,為自己和家人購買適當的保險,以降低風險。 案例:在45歲達到最佳交會點 小明採取了以下行動,在45歲時達到了生命曲線與金錢曲線的最佳交會點: 提前規劃財務:20歲起父母就開始幫他做儲蓄,每月定期定額投資股票與基金。25歲出社會後仍持續執行這樣的規劃,直到45歲達到財務自由。 注重健康:保持運動習慣,定期健康檢查,維持良好體能。 平衡生活與工作:選擇工作與生活兼顧的職業,當被動收入逐漸增加,開始減少工時,去做自己有興趣的事。 完善規劃保單:保險的主要功能是分攤和轉移風險。建議規劃醫療險、長照保險、重疾險、年金保險及人壽保險。 適時享受生活:在有足夠財務基礎時,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旅行與學習新事物,在有充沛體力時享受生活。 透過合理的財務管理與健康規劃,可以實現生命曲線與金錢曲線的最佳交會點,達到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平衡。從今天開始,設計屬於自己的曲線,迎接更加豐富與幸福的人生。 *本文獲「理財好聲音」授權轉載,原文:別讓財富與人生錯過交會點:5步驟,平衡生命金錢曲線的交會! 責任編輯:湯明潔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5.02.26

焦點

人工智慧(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今天(19日)表示,Grace Blackwell系統已全面量產,今年第3季將升級到效能更強的GB300。究竟Blackwell與輝達先前的繪圖處理器(GPU)架構有什麼不同,已經運用到哪些領域,本文帶你一次看懂。 什麼是Blackwell? Blackwell是輝達研發的GPU架構,以美國數學家布萊克維爾(David Blackwell)的名字命名。輝達在2024年3月GTC年度技術大會上發表B200,採用台積電客製化4奈米製程生產,配備2080億個電晶體,輝達Blackwell架構GPU被譽為「地表最強AI晶片」。 GB200裡面有什麼? GB200系統由1顆Grace中央處理器(CPU)、2顆B200 GPU組成,專為高效能運算(HPC)設計,運算效能比上一代H100提高30倍,可在兆級參數的大型語言模型(LLM)上運行生成式AI。 GB300裡面有什麼? GB300是基於新一代Blackwell Ultra GPU的新架構,強化訓練與測試階段的推論擴展能力,包含GB300 NVL72機架規模解決方案與HGX B300 NVL16系統。 GB300 NVL72採用機架規模設計,連接72顆Blackwell Ultra GPU與36顆Arm Neoverse架構Grace CPU,其AI效能比GB200 NVL72提升1.5倍。 Blackwell是怎麼做出來的? 黃仁勳今天(19日)在演講中播放Blackwell生產過程的影片,內容提到Blackwell是一項工程奇蹟。最初是台積電的一片空白矽晶圓,在12吋晶圓上,經歷數百道的晶片處理和紫外光微影步驟,逐層構建2000億個電晶體。 之後晶圓被劃線切割成個別的Blackwell裸晶粒,經過測試和分類,良品晶粒將被挑選出來進入後續製程,在台積電、矽品與艾克爾(Amkor)執行的CoWoS封裝中,32顆Blackwell晶粒與128組HBM堆疊,被接合在一片客製化系中介層晶圓上。 蝕刻在其中的金屬互連線,將Blackwell GPU與高頻寬記憶體(HBM)堆疊連接到每個系統封裝(SIP)單元,最後加熱、模塑並固化,形成B200超級晶片。 從晶圓上蝕刻的第一個電晶體,到鎖緊Blackwell機架的最後一顆螺絲,每個步驟都承載著輝達合作夥伴的奉獻、精準和工藝。黃仁勳強調,Blackwell不僅是一個科技奇蹟,更是台灣科技生態系統卓越成就的證明。 責任編輯:陳柏燕 ...

2025.05.21

職場

國立台灣大學於5月24日舉行畢業典禮,中文系韓籍畢業生宋美娜代表國際畢業生致詞,分享了從小接觸中文的經歷,回憶求學時因經濟壓力遭遇的不甘和挫折,但倚靠著自己堅定的信念,衝破重重困境朝著目標邁進的故事,最後紅著眼說:「感謝爸媽沒有姍姍來遲」,言語動人心弦,讓在場師生紛紛落淚。 宋美娜開場就開玩笑的說:「我不是韓勾ㄟ金針菇,我是韓國ㄟ宋美娜」。宋美娜分享,她從4歲開始就讀釜山的華僑幼稚園,至此開始與中文的緣分,父親曾經是英文老師,總說「語言是通往世界的鑰匙」,越早開始學習第二語言,看到的世界就更開闊。 她提到,韓國還沒流行中文的時代,父親就看到了中文的潛力,雖然父母都不是華僑,更沒有學習中文的經驗,憑藉直覺和信念,決然捨棄韓國免費的義務教育,為她選擇周邊都是台灣人的華僑學校,替她決定了完全不同的未來。 ㄅㄆㄇㄈ從小生根 立志成為「中文最好的韓國人」 宋美娜揚起嘴角回憶,當時媽媽牽著她的手走進學校,她那時還不知道這個選擇多特別,只記得黑板上的「ㄅㄆㄇㄈ」,聲音與符號在她心裡生根,課本散發的墨香,成為她童年最熟系的氣息。宋美娜開始用中文思考、表達,有時家人還會笑著對她說「妳作夢又說中文了」,耳濡目染下,讓她產生了來台灣留學的想法,並立志成為「中文最好的韓國人」,她用開朗且自信的語調說著。 宋美娜坦言,家中的經濟條件並不富裕,對父親的記憶總是嗆鼻的香菸味,夜幕降臨他便會去陽台抽菸,背影夾雜著「無奈」和「壓力」,香菸彷彿是他生活中的唯一慰藉。為了養育4個孩子,父親身上所背的壓力無比巨大。 宋美娜收起了笑容,透露在學校時,她的餐費和雜費總是很晚交,常常被老師點名;畢業典禮時,朋友的爸媽總是第一個送花慶祝,父母卻姍姍來遲,她知道父母是要逃避老師關心經濟狀況。高三時,同學都在忙申請大學,她卻一度因為無法支付學費,放棄了讀大學的夢想,讓她產生人生「比別人慢半拍」的落差感。但即使走得比別人緩慢,卻讓她的內心更加堅定,加深了她想到台灣留學的想法。 宋美娜眼神堅毅的表示,儘管家中經濟並不好,她依然堅定的申請了台大,並且「只」申請台大,要是上不了台大,她就「不來台灣」。最後成功被台大錄取,並獲得獎學金,讓她在高中畢業後不用急著找工作,這些經歷讓她堅信「困境不是終點,而是轉彎的起點」。 台灣人維繫感情不靠請客 宋美娜訴說,從前身邊都是台灣人,讓她以為自己了解台灣,但真正來台灣後,才驚覺台北冬天意外的潮濕寒冷,讓她非常不適應;另外台灣聚餐完算帳要分得很清楚,與韓國的「請客」文化不同,讓她發現感情原來可以不靠請客維繫,而是透過吃飯、聊天來流動,台灣人的真誠讓她很放鬆。 宋美娜來台灣後,為了賺取生活費,比其他人付出了雙倍的努力,當然也感謝K-POP讓學韓文的人越來越多。在課餘時間,她兼了六個以上的韓文家教,讓她的大學生活緊湊又充實。 宋美娜從大一開始就參加了台大慈幼社,服務基隆偏鄉的小學生,同學們的熱情,讓她決定繼續待在社團裡,並透過自己和同學們的不懈努力,她成為了創社50年來第一位韓國社長。 大學時期雖然經歷種種挑戰,但也讓充實了宋美娜的生活,更讓她知道「自己為何在此,又終將前往何方」,不必再為人生比別人慢半拍而焦慮,而是繼續朝著「中文最好的韓國人」目標繼續努力前行。 宋美娜勉勵同學們,不要因為覺得自己不如人而猶豫不前,勇敢跨出那一步,遵循自己的腳步,在生命的畫布上大膽構圖、上色,繪製屬於自己的圖畫。昨天是「歷史」,明天是「機會」,而今天是「禮物」,珍惜每一天,善待自己和身邊的人,「無論逆境順境,都要對未來抱有無限期待,勇敢邁向明天」。 剛好5月24日也是宋美娜父母的結婚紀念日,看到台下坐著的父母,宋美娜眼角泛淚,眼眶泛紅,哽咽的對父母說道:「謝謝你們這次沒有姍姍來遲」,最後露出燦爛的微笑,大聲的用中文和韓文宣布:「同學們,我們畢業了」。 ※本文由《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原文:「困境是轉彎的起點」台大韓籍畢業生演說幽默感人 訝異台灣人聚餐明算帳...

202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