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戰場

共有 3285 則相關文章

國際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說,台積電是地緣政治策略家的兵家必爭之地;同樣是霸主地位的輝達(Nvidia),現在似乎也面臨天下圍攻之勢,不僅美國、歐盟相繼發動反壟斷調查,現在連中國也參戰。 十二月九日,中國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宣布,因輝達涉嫌違反四年前收購網路傳輸商邁倫科技(Mellanox)的相關規定,將展開反壟斷調查。 中國政府當年雖然核准此案,但巧妙留下了但書:輝達向中國銷售GPU(圖形處理器)與邁倫科技的產品時,不得強制搭售,還須遵守「公平、合理和無歧視」的原則。 不過,中國AI產業急缺輝達的晶片,哪怕是閹割版的晶片,目前在中國市場仍相當搶手,如果壟斷條件成立,輝達要進入中國市場將更困難,為何中國要在此時自斷生路? 中國AI本土化大戰略:強迫中企「戒輝達癮」 目前一些分析指出,受到美中科技戰的刺激可能是原因之一。因為在中國宣布調查輝達的約一週前,美國剛對中國半導體業發動第三波制裁,將一百四十家中國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名單,限制它們取得AI相關技術和零組件。 但真正原因可能沒那麼簡單。 若觀察輝達近期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會發現中國政府發展AI晶片本土化的急迫性,可能更勝於為川普上任做好準備。 今年五月,輝達剛開始供應可以訓練AI的高階晶片H100閹割版「H20」給中國時,還被嫌價格太貴,一度需求不振,許多中國公司轉向華為對標H100的昇騰系列910B。 但910B當時良率停留在約兩成,令許多中國公司又回頭搶購H20。市調公司SemiAnalysis七月時預估,輝達今年將向中國出售超過一百萬顆新的H20晶片,同時期華為預計只會銷售約五十五萬顆910B晶片。 這個現象有違中國政府的大戰略方向:借助美國的管制讓中國本土公司放棄外國貨,藉此刺激本土製造。 更甚者,中國公司對輝達的依賴可能還會更加深。根據路透報導,輝達正在開發最新GPU——Blackwell晶片的中國特供版「B20」,預計明年第二季就能出貨,可以想像可能又會掀起一波搶購。 根據彭博報導,數間中國監管機構正在「柔性勸導」中國公司不要用輝達的晶片,但顯然效果不佳。輝達今年第三季的財報,在中國銷售額達到五十四億美元,占總營收的一五.四%,雖然仍低於美國發動出口管制前的比率,但已經比前一季提升了約三個百分點。 所以,中國政府可能以反壟斷為由,限制輝達在中國銷售產品,讓中國公司徹底戒斷輝達,加速刺激AI晶片的本土製造。不過,這是一道雙面刃,若弄不好,中國的整體AI產業可能因失去輝達而更落後於美國。 另一個可能,是中國只挑部分領域讓輝達投降,藉此助中國企業能分到更多AI大餅。而且這個意圖,其實已經鋪了四年之久。 布局AI高速傳輸新大餅:扶植快速崛起「超乙太派」 回過頭說邁倫科技,它做的是「無限頻寬」(InfiniBand),一種高效能運算的網路傳輸技術。這家公司對輝達非常重要,可想像輝達的GPU是火車,而邁倫科技做的是鐵軌。鐵軌若做不好,火車快如高鐵也沒用。 如果說輝達強大的GPU以及自研的運算平台CUDA,是兩道護城河,鞏固其在業界的絕對領先地位,那他們的傳輸技術,可稱得上第三道護城河。 談起邁倫科技的購併案,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曾對商周解釋,這代表輝達在爭取的,是高速運算中「最後一顆王冠珍珠:高速傳輸」。 AI使用的高速傳輸目前有兩個主要流派,一個是無限頻寬,另一個則是常見的乙太網路進階版「超乙太」。 乙太網路的速度快、部署容易,但容易有延遲和資料遺失問題,不利運用在AI這種大型運算。而超乙太,就是要改善這些既有問題,為AI和高效能運算建立新的網路架構。 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的矽谷科技歷史委員會主席韋斯伯格(Alan Weissberger)寫道,「雖然無限頻寬目前在AI網路中占據主導地位,但乙太網路正在迅速發展以滿足AI工作負載的需求。」他也指出,預估到二○二八年,四五%的生成式AI會在乙太網路上運行,而現在還不到二○%。 受益於AI而股價大漲的博通(Broadcom),正是屬於超乙太派。該公司資深副總裁兼總經理維拉加(Ram Velaga)曾直接點名,「無限頻寬又貴又脆弱。」 這個突破口,可能正是中國對輝達發動反壟斷調查的關鍵。 二○二○年,正逢中國大幅建設運算中心的時候,高速傳輸的需求因而增加,成為中國積極攻克的領域。 在這之後,美中科技戰越打越烈,雖然華為、中興等科技企業接連被美國全面封鎖,但5G技術領先的它們,仍參與了乙太網路國際標準IEEE 802最新系列的制定過程。 二○二三年五月,中國移動聯合華為、騰訊等多家產學機構,就領先歐美科技巨頭發表「全調度乙太網技術架構(GSE)白皮書」,嘗試主導規格。今年九月底的中國算力大會上,也率先歐美發表GSE全套技術標準和首套商用產品,其技術的突破和野心不言而喻。 而恰好中國超乙太時代剛剛揭幕時,輝達就因無限頻寬的技術被調查。不免讓人聯想,又是一次中國政府對技術的本土替代有把握後,便想開鍘外企的例子。 圖表製作者:曹博凱 反壟斷調查恐引各國效法輝達第三道護城河將遭挑戰 輝達的反壟斷調查最終結果會如何,現在還很難說。中國政府最近一次因壟斷而懲罰外企,是二○一五年,判罰手機晶片巨頭高通近人民幣六十一億元的罰款,創當時紀錄。 輝達也可能面臨鉅額罰款。今年該公司在中國前三季的營收為一百一十五億七千萬美元,按法規最高罰款上限為全年營收一成估算,輝達可能面臨十五億美元的罰款。 但高通一案,真正的影響在於後續效應。高通被判罰後,改變了其專利授權模式,不能再要求客戶購買整套昂貴的專利。最終中國手機廠商的成本壓力減輕,並促使高通積極跟中國廠商合作,在當時創造中國手機市場一片榮景。 所以,輝達反壟斷一案若最終成立,罰款事小,影響大的是,輝達在中國販售晶片時,可能得放棄自己的高速傳輸技術,讓中國公司進入輝達生態系。例如十一月底,中國移動與華為、中興、雲豹智能等公司發布首顆GSE架構的資料處理(DPU)晶片「智算琢光」。目前DPU仍由輝達支援無限頻寬的BlueField獨大,相關產品未來都可能是中國業者的挑戰對象。 這可能引起骨牌效應,影響輝達在其他地區的反壟斷調查。因為高通在中國被罰後,韓國、歐盟也相繼懲處高通的壟斷行為。若中國成功攻克輝達的第三道護城河——高速傳輸,歐美也可能效法,最終,輝達將喪失一項確保高利潤的利器。 就在中國發布調查輝達不久前,根據路透報導,歐盟也在調查輝達是否將GPU與網路設備一起綁售,動機很可能與中國政府類似,但目前歐盟未公布詳細資訊。 黃仁勳可能已經知道超乙太時代的來臨無法避免,輝達在今年八月被揭露已默默加入超乙太網路聯盟(UEC)。這項消息最初被公布在UEC的網站上,但輝達並沒有主動對外宣告此事。 當一間企業獨強後,從對手、政府甚至客戶,所有人都會抱持警戒。輝達以三道護城河賺進大把鈔票,但也帶給它最嚴峻、來自全世界的挑戰。 ...

2024.12.19

焦點

對許多電商經營者來說,在品牌處於營收高點時策略性結束,比起從零到一創立一個能獲利的新品牌,更為困難,但她兩件事都做到了。 {DS_BOX_38575} 受到許多藝人喜愛,年營業額最高破億的台灣電商女鞋品牌Bonbons,挺過疫情期間的低潮,卻在銷售回升時,於今年初意外宣布收攤。該品牌創辦人林怡慧表示,最關鍵的一個原因,是供應鏈的不穩定,已經讓成本變得不可控,「你要在你還能做決定的時候決定。」 但她沒有打算退出電商市場,在Bonbons進入最後一波春季銷售的同時,她也在加速新飾品品牌利思攸的發展,「我希望在三個月後,所有管銷是可以由這個牌子獨立撐住。」實際上她也成功做到,創造新舊事業的黃金交叉,最終在不裁一人的情況下,完成品牌轉換。 能在難度極高的女鞋市場屹立十多年,又以後進者之姿,在飾品這塊紅海市場快速成長,並開始獲利,憑藉的就是極致的精細管理。 退貨率、庫存水位都是資優生建系統+獎勵員工,提升顧客體驗 有多極致?以服飾鞋品來說,一般退貨率會落在兩、三成,她卻曾經將這個數字控制在六%以內。 退貨率的意義,不只關乎物流、包材成本,前期廣告投入也會因為退貨而浪費,「所以當你從一五%(退貨率)降到五、六%的時候,這中間的毛利(擠)出來多少。」她說。 此外,許多電商老闆會自嘲,「做生意忙半天,卻只賺到庫存。」利思攸合夥人楊明認為,飾品業最怕的也正是存貨週轉,所以在創立之初,他們就先訂下兩個大前提:第一是庫存量最少,第二是不能缺貨。這兩個變數彼此矛盾,他們卻要同步控制。 「我們可以這批貨賣完,下批就差不多到了。」利思攸採購兼客服主管呂宜倩說。整體而言,他們也可以將庫存水位穩定控制在營收的兩成以內。 這些成果不是巧合,而是系統與人力的搭配。 舉例來說,透過系統,他們對每個顧客的消費歷程一目瞭然,像是買過幾次、退過幾次、未取幾次等。所以當他們發現某一個需要耳夾的消費者,先前總是因為不小心買到耳針型耳環而退貨時,就可以適時給予建議。 對顧客來說,購買體驗因此更好,他們也省下了不必要的運費和包材成本。 但即便系統提供了充足資訊,人員若沒有仔細查看,也是枉然。所以在團隊管理上,林怡慧還做了一件事,就是採月月都分紅的利潤共享制,讓人人都對公司的獲利在乎。 「每一分一毫,所有人都是計較的,其實(公司)就沒有理由不好。」林怡慧舉例,如果顧客有訂單在超商未取,他們在第六天就會啟動人工提醒。「你打(電話)出去之後,統統都給我寫已打未接,跟你看到已打未接,卻覺得:『不行,我要想盡辦法找到他』,那個心態是不一樣的。」 人力有空缺,創辦人親自跳下來補位揪出工作內容漏洞,優化升級 此外,她還有一個特殊做法,就是在團隊出現空缺時,不急著補人,而是親自補位。目的,是要找出該職位工作內容可以更進一步優化的空間。 就像是利思攸一開始忙於衝刺成長時,很多營運細節沒來得及深入思考。例如,如果有客人反映商品問題,做法就是直接再補一個商品給對方。但後來他們重新檢視,認為這麼做的溝通和運輸成本太高,就調整為提供商品補寄和贈送回饋金,兩種選項。 但更重要的下一步,是去調校整個處理流程和應對內容,以提高引導用戶選擇回饋金這個選項的機率。 「我可以自己跳下來做客服,做兩個月之後,我讓我的退貨率降五%以上、未取率降二、三%以上。」林怡慧做的這些事情,看起來好像很小,但累積起來的效果是巨大的。 而且在這種常態性的精細管理下,一旦出現離群值,很容易就可以察覺,也能夠即時採取相對應的處理。 過去十多年的電商經驗告訴她,在公司經營上,總是會有想得還不夠透徹,可以更進一步做到極致的地方。一旦費用降低了,就會更有餘裕,能再去做更多的事情。 也是在這樣追求極致精細管理的基礎下,她繼利思攸之後,今年再創美甲品牌帕比娜娜,上線首月就創造百萬營收。目前兩個品牌合計單月營收已經突破八位數,年化收入上看億元。 面對淘寶強攻,市場競爭加劇,電商經營比過去更加辛苦。楊明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下,比起追求營收極大化,更重要是利潤極大化。他說:「我們控制不了市場,就把自己能控制的掌控住。」 林怡慧也相信,只要把握住能把握的消費者,再加上追求極致的精細成本控管,就沒有理由成為被市場淘汰的那群人。 ...

2024.11.21

財經

英特爾20日表示,計劃未來幾年內要開始生產1.4奈米級尖端晶片,以加強代工業務,與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廠台積電競爭。 日經報導,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其首次舉辦的代工服務活動IFS Direct Connect 2024上表示:「今天,我們首次宣布英特爾14A。你可以把它想做是1.4奈米製程技術。」 台積電和三星目前生產3奈米製程晶片,英特爾達到5奈米,三家公司都努力想在2025年生產出2奈米晶片。三星的目標是2027年實現1.4奈米晶片的量產,而台積電的目標根據媒體報導是2027到2028年。 基辛格20日重申了英特爾到2030年成為全球第二大代工廠的目標,並表示AI正在推動晶片需求增長。 他並強調,有必要建立多元化半導體供應鏈,為因應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做好準備。在與記者的問答環節,基辛格提到,對華鷹派的美國眾議員蓋拉爾(Mike Gallagher)本周將訪問台灣會晤總統當選人賴清德。 他說:「這會引起漣漪嗎?我不知道,但我希望建立不受這些事影響的供應鏈,我認為這是客戶寄盼的,是我們的經濟所希望的,也是我們的國家安全所希望的。」 金融時報報導,英特爾為自己設定目標,要確保十年內世上50%半導體在美國和歐洲製造,高於現今比率20%。基辛格表示,英特爾已簽署金額高達150億美元的代工交易。 微軟20日宣布成為英特爾代工客戶,這標誌英特爾在扭虧方面取得了關鍵勝利。微軟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表示,該公司正支援英特爾成為全球領先的晶片製造商。英特爾會以18A節點(也就是1.8奈米製程)來打造微軟自研晶片。但未說明具體是什麼產品。微軟最近宣布兩款自研晶片計畫,一是電腦處理器,另一是AI加速器。 英特爾的規畫是2023年開始採用18A製程,並在2027年左右進入新宣布的14A製程。它預計2025年憑藉18A奪回製程技術領先地位。 另外,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英特爾活動上發言表示,美國將需要持續投資半導體製造業,以重獲全球領導地位並滿足AI技術的需求。 她說:「我懷疑如果我們想在世界領先,就必須持續投資,不管你稱之為『第二晶片法案』還是別的什麼。我們嚴重落後了。我們掉以輕心了。」 她提到AI運算需求,並補充說,她最近與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及其他尖端電子元件的客戶會晤時,「他們預測所需的晶片數量令人難以想像」。 ※本文由《經濟日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2024.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