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思考

共有 10000 則相關文章

職場

曾經,有一個名叫安東的同事從其他部門調到我的部門。他以前的部門主管跟我說,這個小夥子名校畢業,非常聰明,據說他的智商測驗有130分,工作上手得很快,但有一點不好:愛抱怨,比較悲觀消極。 我帶了安東一段時間,發現他還真是這樣。於是,我把他拉到公司樓下咖啡廳跟他聊聊天,還安排了一項任務給他,就是要他記錄自己每天脫口而出的負面話語,且要連續記錄3天。雖然安東不太情願,但還是接受了。 安東對我說,這個記錄下來他自己嚇了一跳,才發現自己原來這麼愛抱怨。 安東的負面話語清單 為什麼時間這麼緊迫? 為何計畫總是在變? 為什麼文件都不能按時交齊? 為什麼事先不通知? 為什麼跨部門溝通總失敗? 為什麼錢不夠花? 為什麼我們部門工作量這麼多? 為什麼好多工作不能提前安排? 到底要等到什麼時候,公司高層才能提供更多的資源? 為什麼老是人手不足? 其實,很多人都和安東一樣,從小到大都習慣於抱怨、推諉、拖延。例如: 小時候的抱怨 「為什麼總是有這麼多功課啊!」「是不是這些不用今天寫呀?」「能不能先看完卡通再寫作業?」「我的作業被貓吃了⋯⋯」 工作後的抱怨 「為什麼時間這麼急迫?」「怎麼老是把他們的工作丟給我們?」「要不這個彙報到晚上再寫吧。」「我的付出與回報不對等⋯⋯」 婚姻中的抱怨 「為什麼你不替我著想一下?」「我工作都那麼累了,哄孩子這件事應該你做吧?」「等到孩子長大一點再說吧。」「我當初娶的要是另一個就好了⋯⋯」 這些話,我們都耳熟能詳。每天都會聽到身邊的人說,自己也會說。一方面,抱怨、推諉、拖延;一方面,又覺得自己懷才不遇,遇人不淑。這樣的表現,可以稱之為「被害者心態」,而類似心態所導致的結果可能會包括:成長緩慢、情商較低、給人感覺不夠正能量、做事不可靠,職場路和人生路都越走越窄。 正面提問3原則 每個人都知道抱怨並無益處也無意義,但如何改變呢?僅僅跟人說「你不要抱怨,不要想著別人的責任⋯⋯」是沒用的。事實上,提問本身就是個十分巧妙的切入點,為此,請關注自己提出的問題。只要把一些常見的提問轉換為另外的提問方式,這樣看似小小的語言改變,就能帶來巨大的思維轉換。 簡而言之,答案就在問題之中,或者說,提問的方向決定了答案的品質。對此,我們給出如下的「正面提問3原則」。 第一,少問「為什麼」,多問「如何」、「怎樣」 回顧一下安東記下來的那些問題——「為何計畫總是在變?」、「為什麼文件都不能按時交齊?」、「為什麼事先不通知?」等,很多都是以「為什麼」開頭。提這樣的問題,並不是為了解決問題,並不是為了規劃行動,也不是為了更加理解,只是抱怨、責怪別人而已。 除此之外,其他類似的「到底要等到什麼時候,公司高層才能提供更多的資源?」,也不是真的想要瞭解進展和時機,只是發牢騷罷了。然而,也不是「為什麼」這3個字不好,而是很多時候抱怨、推諉、拖延的心態會藉由「為什麼」這種說法表達出來。 與此相對,如果把提問換成「怎樣」、「該如何」,把關注焦點放在行動方案、解決問題上,比如「要實踐這個計畫現在需要做什麼?」、「怎樣確保文件盡可能按時交?」、「通知下來了,時間很急迫,我們該如何做?」等。 第二,提問中要包括「我」 原因是,提問中說到「他」、「他們」、「你們」、「誰」⋯⋯這些人做什麼、想什麼,其實你都控制不了。若總是把關注放在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上,那八成會怨天尤人。你唯一能控制的人是誰?只有你自己,所以提問中最好把「我」放進去,這樣才能保證可以確實行動,例如:「現在我能做些什麼?」、「我該找誰請教,就不至於束手無策了?」。 第三,問題中一定要有動詞 動詞意味著行動,意味著你把關注放在下一步要做什麼,要達到什麼結果。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負面抱怨的問題,可能對應多個積極主動問題,比如「為什麼錢不夠花」,可以對應「如何增加理財能力」、「怎樣賺更多的錢」等。現在,讓我們練習一下,該如何從消極抱怨的問題轉化為積極主動的提問。 改變提問的方向 「為什麼這些事都是我做?」 這個提問如何改變?可以有以下幾種可能: 「我怎樣能做好這些事?」「我如何讓主管認定這些事不該我做?」「做這些事可以如何為我帶來長期回報?」 「怎麼我總是遇到這麼奇葩的客戶和主管?」 這個提問如何改變?可以有以下幾種可能: 「下次在見這個客戶前,我要做哪些準備?」「我去哪裡開發更多客戶,避免壓寶同一人全盤皆輸?」「我具備了哪些能力或資歷後,就可以放心炒掉這個老闆了?」 「為什麼我就是找不到對象呢?」 這個提問又如何改變?可以有以下幾種可能: 「我做些什麼就能提高找到對象的機率?」「如何提升相親的效率?」 說到這裡,順帶一提,無論相親還是面試,最好都要關注一下對方的思維方式,看看對方是不是習慣於抱怨、推諉、拖延。你可以在面試和相親中設計一些問題,如此一來,就能從對方的回答中,快速且有效地判斷對方是正面積極的人,還是負面消極的人。 *本文摘選自晴好出版《提問思維》 {DS_BOX_39057}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