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下屬老是沒達標,主管該怎麼教? 很多主管發現交辦下去的任務,下屬經常達不到標準,該怎麼辦? 小楊,設計部門的新任主管,在上任的第一天就面臨了不小的難題。一位長期合作的客戶下了緊急訂單,要求在一週內完成好幾個設計專案。 小楊將一部分任務交給了設計師小陳,並強調:「客戶時間緊迫,我們必須提供高品質的設計!」然而,當小楊看到小陳的設計稿時,心中的期待瞬間化為失望⋯⋯設計風格過於簡單,細節處理十分粗糙,完全不符合客戶的期望。 小楊憤怒又困惑,於是心想:「算了,我自己來!」和許多新手主管一樣,他選擇親自執行,然而這樣的做法只會陷入一個無限輪迴:小楊日復一日的忙碌,小陳的能力卻無法提升。 因此,這種情況該怎麼解決?以下是常見解決方案及後果: 主管親自執行: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主管過勞,無法專注在管理上。 檢討與責備員工:員工感到挫折,可能導致離職。 設定KPI驅動員工:可能造成員工的短期思維,而非長期成長。 要求加班:對Z世代員工來說,這樣的要求更可能引起反彈。 讓績效好的員工多做:表面上看似解決問題,但很可能會累積員工不滿。 這些方法都會讓下屬感到挫折,甚至離職,離職率自然居高不下。更何況現在人力短缺,找到合適的員工也不容易。 同時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下屬的專業能力 為什麼團隊的能力總是這麼弱?因為缺乏系統化的問題解決方法。接下來,我想分享一個方法:PRA高效解題三部曲。 PRA高效解題三部曲,是一套源於台積電,幫助「年輕職場上班族」培養系統性解決問題的方法,透過對問題(Problem)、原因(Root Cause)、對策(Action)3個因素進行思考,快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PRA高效解題三部曲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系統思維,何謂系統思維呢? 系統思維是一種從全局觀察問題的方式,強調各個因素之間的關聯性,而非只關注單一問題或事件。它的核心在於理解一個系統中的各個因素如何相互影響,並能預見長期的影響和結果。透過系統思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當前的問題,還能發現問題背後的根本原因,從而採取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 回到前面的設計部門案例,透過PRA高效解題三部曲,可以系統性的解決小楊遇到的問題: 1.Problem問題: 小楊發現小陳的設計稿未達標準,風格過於簡單,細節處理不夠精緻,無法滿足客戶需求。 2.Root Cause根本原因: 深入分析後發現,小陳可能未完全理解客戶的需求和小楊的標準。此外,小楊在交付任務時未提供足夠的設計指導或範例,導致小陳的執行方向偏差。 3.Action行動對策: 小楊可以透過以下3點進行改進: 先明確與小陳進行深入溝通,確保他理解客戶的需求和設計標準。 定期檢視設計進度,給予實時反饋,確保小陳的設計方向與需求一致。 如果小陳是技術不足,便可安排他參加相關設計培訓或課程,提升技能。 透過系統化的PRA解題流程,主管不僅解決了當下問題,還能幫助下屬提高能力,避免類似的問題重複發生。 在當前人力短缺的大環境下,提升團隊的解決問題能力至關重要。透過系統性方法,主管不僅能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也和團隊成員一起進步。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9.20
職場 沒有學歷光環,還是拚進台積電當主管!他用4招逆襲人生 我原是一位大學夜間部的學生,唸到一半決定考上日間部,原因很簡單,夜間部的資源太少,在一個資源太少的環境,我很難成長茁壯。 前陣子我在Potcast節目上訪問擔任企業顧問的前輩王老師,他說,成功的人有什麼樣的習慣,肯定是善用資源。 他以自己為例:他之所以會決定成為企業講師,是因為他看到當時的主管,在外面的顧問公司當講師,於是他鼓起勇氣跟主管說,有沒有機會讓他去當助教,跟著主管學習。隨著跟課的經驗越來越多,讓他走上的企業講師之路。 他事後回想,如果當時沒有善用主管這條人脈資源,他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變成企業講師。後來他就明白了,一路上善用身旁的資源,讓他能更快速的解決問題,一來省下很多時間,二來這些的資源可以讓他少走很多冤枉路。 從夜間部轉考日間部,他發現學習資源差很多 「成功的人非常會善用資源。」王老師的這一席話,我感觸也很深,讓我回想起求學的過程。 我高中唸專科,畢業前準備插班進大學二年級,大學有日間部和夜間部,我當時的想法是,如果唸夜間部,白天還可以上班賺錢、負擔家裡的經濟,於是我最後就讀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系夜間部。 我白天當郵差,下班後就趕著晚上6點半去學校上課。但讀了幾個月後,我發現日間部和夜間部的資源,完全不一樣。 像是日間部有位很有名的老師,就沒有在夜間部上課;有些選修課程也只開在白天時段,夜間部學生根本沒機會上課。 當時我就在想,如果未來要考研究所,以夜間部的學習環境恐怕很難考上。因此既然要好好唸書,就要在資源多的環境學習。於是我詢問系上有沒有從夜間部轉日間部的管道,答案是「有」,參加考試,但名額只有一個,想轉的人還有很多,機會的門很窄。 原本就讀夜間部是為了分擔家中經濟,如果念日間部就要花家裡的錢,我考慮幾天之後,決定辭掉工作、全力以赴,並發誓:轉到日間部後,一定要讀研究所,賺更多的錢,減輕家裡的經濟壓力。 也由於白天都在工作,因此夜間部學業都顧不好。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除了好好上課,我每天都到圖書館唸書,還跑去日間部的課旁聽,也能讓系主任、老師多認識我。這樣子的日子過了好幾個月,最終如願考上日間部。 現在想起這一段求學,如果當年沒考上日間部,我相信我整個人生真的完全大不同。大三時我就是日間部的學生,並發現學習資源真的很多,最終我也順利直升研究所。 逆襲人生的4個啟示 總結一下,這段故事的4個人生啟示: 1.善用資源 成功的關鍵之一是善用身邊的資源,包括主管、老師或其他提供學習機會的人。 我就是在大學時夜間部深刻體會到資源的重要性,才努力轉到日間部,也幸運遇到兩位啟蒙老師,才能順利成為一名企業顧問。 2.追求更好的環境 面對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該思考如何尋找更多資源以提升自己。 我決定從夜間部轉考日間部,便是希望能在更多資源的環境中學習。這種追求更好環境的勇氣和行動力是關鍵。 3.踏出舒適區 為了追求更多資源和更好的發展機會,需要願意踏出舒適區。決心放棄現有的生活,全力投入新的挑戰和學習。 4.持之以恆 在準備日間部考試的過程中,我展現了毅力和堅持不懈的態度。放棄工作、全心學習,並積極參與課程、與老師互動,最終實現目標。 總結來說,善用資源非常重要,我們也要勇於追求更好的環境,走出舒適區,並堅持努力的追求成長。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8.02
職場 台積電股價從80漲到1000元,前員工看護國神山不斷變強的3個DNA 最近台積電的股價站上1000元,這代表你要買1張台積電股票,需要新台幣100萬元。這是歷史性的一刻,象徵著台積電照亮了台灣,讓全世界人看到台灣的優勢。 台積電從1987年創立至今已有37年,股價從一張1萬元,到現在一張100萬元,市值名列全球前10名,真的非常不容易。 我記得我是在2001年6月進入台積電工作,2011年9月離職,在這段時間,台積電的股價約在30~80元左右。我從離職至今已經13年了,台積電的股價從80元漲到1000元,難怪前同事會笑我,是我離開公司,股價才開始大爆發。而且,目前外資圈還預測公司股價有機會上看1200元。 我相信,很多人一定非常懊悔,早知道就買一點零股,如果放到現在就能賺大錢了。市場上也出現另一種聲音,現在股價還可以買嗎?會不會太高了? 從理財的角度來看,如果你還想買台積電的股票,又擔心太高,該怎麼辦? 你可以透過定期定額的方式,買進與台積電有關的ETF ,慢慢的累積財富,而且ETF的風險也比較低。 台積電的3個成長DNA:投資自己,自我學習 從台積電的股價,回頭看這家公司的成長軌跡,我覺得有3件事情值得學習,這些對我的人生也產生重要也受用的啟發,讓我能持續投資自己,提升自己的價值跟能力。 1.找到核心價值,並做到淋漓盡致 台積電把自己的核心價值與經營理念做到極致,推動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十年磨一劍。例如,他們深信在這個行業,技術創新是很大的競爭優勢,所以公司每年毫不手軟的投入鉅額研發費用;當公司導入任何管理系統、資訊改善系統時,一定是非常紮實的將其制度化,並不斷的持續改善工作流程。 企業如此,人生何嘗不也是如此。雖然個人學習不見得是十年磨一劍,但可以學習台積電的精神,系統性的累積專業能力。 思考你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公司為什麼要留你?你的競爭優勢是什麼?自己有沒有不斷的精進專業能力呢? 2.不滿足於現狀,不停設定目標挑戰自己 台積電每年都會設定一個挑戰目標,完成後又會再設定更高的挑戰目標。其實目的是要讓同仁不要安於現狀,勇於去挑戰更高的目標 這跟台積電的股價一樣,你覺得台積電股價漲到1000元是終點了,但我告訴你,也許他只是起點,因為他們不斷的挑戰自己。 人生也是一樣,你有沒有設定更高的目標,然後去挑戰它呢?人生應該要勇於作夢,當夢想達成後,又可以再做另外一個夢,這樣就能持續的挑戰自己。 3.持續滿足客戶,客戶好、公司就會好,客戶是親密的合作夥伴 當年我在台積電的時候,輝達(Nvidia)就已經是客戶,雖然規模不是很大,但台積電對待每家客戶都是用高品質的服務來滿足他們。 今年6月初,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來台灣,總會談起輝達和台積電是很緊密的合作夥伴,他與張忠謀先生也是很要好的好朋友。這兩人的友情,造就了兩家公司30年來緊密合作關係,讓台積電和輝達一起成長。發展至今,台積電是全球晶圓代工業的龍頭,輝達也成為全球市值前幾名的公司。 回過頭來想想,你的客戶是誰?你有不斷的跟他對話嗎?其實每個人的客戶就是自己,我們要常常停下來,聽聽自己的人生想要什麼,並持續的滿足它。這件事情是人生的核心,只要你人生走偏了,它就會把你拉回來。 當台積電股價站上1000元的時候,我很感動,有種身為台灣人的驕傲。但從投資的角度,我有很多後悔,十幾年前公司配給員工的股票,如果我沒有賣,放到今天就不得了。 但過去的已經過去,我們還是可以投資自己,持續學習,這是很重要的資產。希望能對各位有所幫助,讓大家不僅可以跟財富有約,也與成功有約。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7.13
管理 台積電減少客訴的工作方法,從個人到企業都能學 工程師小張正和同事抱怨:「這份8D Report又被退回了,客戶怎麼這麼難搞呀?」 「更困難的是,根本來不及找出包的原因,到底是要怎麼寫呀?而且又逼得超急超緊,再寫不出來,就要住在公司了⋯⋯。」 8D Report,也稱作「Ford 8d」。是從1980年代開始,福特汽車若發現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有瑕疵,不僅退還給產品,而且還會要求供應商寫一份報告,說明出現瑕疵的原因是什麼。這是由福特汽車內部發展出來的解決問題方法。 從事企業講師十多年,我觀察到許多企業在撰寫8D Report時,存在2大問題。 寫報告是用來應付客戶的,根本不了解8D report解決問題的邏輯。 8D Report是公司內只有少數人會寫,像是品保部門的同仁,或聘請寫手,專門在寫8D Report。 有些企業學員跟我抱怨,因為要寫8D Report給客戶,搞得公司人仰馬翻。我問,「為什麼客戶會要求你們寫8D Report?」學員說,「我們公司的不良品太多,這幾年一直被客訴,每天光是應付客戶,什麼事都做不了。」 其實在這種情況下,寫8D Report對公司沒有任何幫助,因為撰寫8D Report有其邏輯,如果只是為了應付客戶,員工只會認為8D Report是在增加工作負擔。 8D Report,「D」是 「Discipline」,可稱為8個訓練、8個準則或是8大步驟。8D的架構其實就是一套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你把這套方法學會,就能大幅提升你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真正藉由8D Report訓練員工解決問題邏輯的企業,其實是少之又少。 台積電的8D方法論 當年我在台積電的時候,公司非常重視8D Report。因為既然產生客訴,就來好好的解決問題,找出問題原因,並提出對策。 高層發現8D Report非常好用,於是思考如何導入8D的方法論,讓員工在遇到問題時,就用這套方法論來解決。 於是台積電創造了8D方法論,有4個重要元素: 8D Report。 6標準差。 品管圈使用的解決問題方法。 歸納公司的經驗 以我個人觀察,台積電8D方法論的具體做法,有以下5個: 1.整合企業文化 台積電將問題解決方法融入企業文化,建立持續改善文化(CIT)。並要求員工一定要用8D方法論來解決問題。中長期下來,能減少客訴量、提高客戶滿意度,也建立了公司內部解決問題的統一語言。 2.區分問題類別 將問題分為「異常型」、「改善型」和「課題型」,並針對不同類別問題,採取相應的解決方案。 3.導入系統性解決問題方法,學習邏輯 培訓員工瞭解8D Report解決問題的邏輯,學習系統性解決問題方法的核心邏輯。 4.鼓勵全員參與 鼓勵全員參與解決問題,撰寫8D Report,不再只是品保部門或寫手負責的項目。 5.發展專屬台積電的問題解決方法論 發展出專屬台積電的8D方法論,將8D Report落實在日常工作中。 一家企業想要永續經營,一定要導入系統性的問題解決方案,建立起內部的共同語言,以減少內部的溝通成本,並提升員工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此才能讓客戶滿意,進而提高公司的營運績效。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林易萱 ... 2024.07.05
職場 他花20年圓夢考上清大!體悟:努力的人才有選擇權 前陣子,我在一個演講上分享我的求學經歷和台積電教會我的做事思維。演講結束後,有位學生問我說,當年是如何考上清華大學的? 雖然我求學的歷程不順遂、一路跌跌撞撞,但我很堅持,花了二十幾年的時間,才完成就讀清華大學夢想,也幫我找回自信心。 求學過程努力唸書,卻不盡人意 記得我還在唸私立國中的時候,不僅課業壓力很重,我還從國一就開始補習。到了國二下學期,我和一些同學會跑去圖書館讀書,為高中聯考提早準備。 但我的高中聯考成績非常差。 我記得我們班約有50位同學,每次考試,我的排名都落在30名左右,國三模擬考的成績,能上新竹苗栗地區的第二志願——竹東高中。 考完高中聯考的當天,我自認為考得還可以,雖不會上第一志願,但應該能上竹東高中。可成績公布後嚇了我一跳,足足跟我預估的分數差了40分。 我內心十分沮喪,明明有在唸書,為何成績跟後段班的人差不多?當時為了怕被同學笑,我不敢跟同學講我的分數。 之後我也報考了五專的考試,但我心態鬆懈了,所以成績也不太好。當時我自覺不是個讀書的料,於是我選擇新竹一間不有名的專科就讀。 那段時間,我每天早上從竹南火車站搭到新竹火車站,然後再轉公車去學校。在火車上,我會遇到國中一起去圖書館唸書的同學們,他們之中,三分之二的人都考上新竹高中,因此上學時就會在同一節車廂聊天。 讀專科的我非常沒自信,因此羞於跟他們待在同一節車廂,只要遇見他們,我會裝作沒看到,然後走到沒人認識的車廂中。 我在這間專科學校只讀了3個月,因為期中考的時候,我沒讀書就能考到第二名,同學也納悶,為什麼以我的程度會來唸這所學校。 於是我選擇重考,努力了6個月,考上新竹的明新工專。 在讀五專的第三年,我發覺還是要唸大學比較好。只是,當年完全不敢想像要考上清華大學。我還記得,大學轉學考結束後,同學帶我逛清華大學的校園,我才發現,天哪!如果早點來到清華大學的校園,我會決定把它當作我的目標。 我考上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系,第一次和國立大學擦身而過。當時就在想,如果再努力一點,是否就可以考上了? 因此,我在大學時非常認真,成績是全班第三名,有直升研究所的資格。但我在猶豫,是否要申請清大研究所,但有可能上不了,若選擇直升,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後來,我選擇了直升中原工業工程研究所,再一次跟清華大學沒緣分。 進入職場後,仍心心念念圓夢 畢業後順利進入台積電工作。台積電的同事們,多是國立大學畢業,私立大學出身的非常少。我覺得自己運氣非常好,能遇到貴人相助,才能順利入職。 我在台積電工作10年,後來離職從事企業顧問。過了那麼久,我還是有就讀清華大學的夢想,於是我報考了清華大學博士班,最後也被錄取了。當時是2012年,我的兒子只有6歲左右。 跟清大的同學們為伍,也讓我覺得自己是一名強者。當時一邊唸書一邊上班,順利拿到博士候選人資格,也讓我找回自信與內在潛能。 這年我44歲,我的清大夢想之路,走了20多年才完成。如果時間可以再來一次,我寧可在20歲的時候,就考上清華大學,好好來享受這一切的美好,但不管如何,一切都還來得及。 以上是我不順遂但不放棄的求學故事。 都說選擇比努力重要,但沒有努力什麼都別談 很多人說,「選擇比努力重要」,但我覺得這句話有盲點。如果你沒有努力,哪有更多的選擇權? 我希望我的求學故事,能激發更多人,人因夢想而偉大,有夢想才會有企圖心。因此,問問自己,你的夢想是什麼?你有沒有完成夢想的堅持心態? 我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但我很努力,我相信「我做得到」。你們也可以,一起加油!世界會因為我們而美好。 責任編輯:陳瑋鴻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6.21
職場 在台積電工作多年,他發現最容易升主管的5特質 工作太多、做不完,只能天天加班,但最終升遷名單還是沒有你,該怎麼辦?我在台積電工作時,就有遇過這種狀況,當時的我非常沮喪。 在台積電升主管職相當不容易,不僅是因為人才濟濟,每年還有嚴格的考核制度。像是工程師這個職位就有分3個:工程師、資深工程師、主任工程師。 有一年,我自認很有機會升上副理,當年我已經是主任工程師好幾年了,還接下一個重要的專案。當時我不只努力工作,還用策略提升工作效率,即便如此我還是常常加班。 當時,我有著升遷的期待,在打考績之前,我還洋洋灑灑的寫滿當年度完成的成就。但最後,公布的副理人選不是我,當時真的是難以接受。 這件事情讓我一直悶悶不樂,如果是你,接下來會做怎麼做? 選項1:找主管理論,詢問為什麼不是我,難道升遷是要靠關係好嗎? 選項2:放棄,未來也不努力拚升遷了。 選項3:還是想升遷,但必須瞭解哪裡做得不夠好,才有繼續努力的空間。 於是我決定用選項3,找一天詢問我主管,哪裡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因為若能當上管理職,對我是個很大的肯定,帶領團隊也有多地方需要學習。 經過這一次的事件,我知道該怎麼調適心態了。除了檢視自己外,還要用心觀察他人的優秀之處。你可以透過一些面向,全方面檢視自己的能力,同時因應公司需求,把自已調整到最好的狀態。 容易升遷的人,都有5個特質 經過理性分析後,我觀察升遷的同事,都有5種特質: 1.專業 要得到主管的信任,專業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台積電這樣的大公司拚升遷,專業能力必須夠強。 2.態度與做事方法 主管平時都會觀察你遇到問題時的態度、解決問題的做事方法是什麼。有沒有更效率、更聰明的方法?主管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看的不只有結果,還會看整件事情的過程。 3.努力 被升遷的人,大多都比你想像中的更努力。他們不僅有高學歷,每天都比同事更早到公司,更晚下班,甚至連假日都在工作。條件已經那麼好的人,卻還是那麼努力。 4.人際關係 他們不只重視做事的方法,也很注重待人處事。如果你的人際關係不好,主管就算幫你升職,下面的人也不會服你。 5.印象分數 如果你能在主管心中留下好印象,很可能在決定升遷名單時發揮影響。方法之一是做別人不想做的事,像是擔任尾牙主持人。 把這5項特質化成雷達圖,分數設定1到10分。我發現升遷的同事,每個面向幾乎都有9分,總分有45分,而我自己的總分也有42分。 經過交叉分析後,我發現專業和人際關係上還有提升的空間。於是我決心在這2個面向努力,隔年就順利升上副理。 很多時候失敗並不可怕,重要的是你從失敗中學到什麼。這些東西會成為你下一次成功的重要養分。 當然,這些面向不一定有標準答案,提供給各位參考。 除了自己做分析外,你也可以找優秀的同事互相分析,就能發現自己比別人好及還需要精進的地方,因為人生就是一條不斷持續改善的道路。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 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