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什麼是精實管理?3個問答讓你一次搞懂 最近有一個台灣的投資團隊,相中一家公司,想高價收購,對方說他們因為實施「精實管理」(Lean Management),因此EPS長年穩定成長,甚至在該行業裡的重要指標——庫存週轉率也明顯優於競爭對手。 這個團隊聽聞大感興趣,跑來問我「精實管理」是什麼高深的學問? 其實,這並非神奇的魔法,它是一套經營管理哲學與方法論。 精實管理源自於日本豐田在製造業設立的典範——豐田式生產系統(Toyota Production System)。透過對工廠的生產管理,訂定SOP,尋求減少庫存、優化品質並提升效率。特別是庫存,從疫情爆發以來,已成為極為重要的議題。 庫存決定一家企業的生死,例如去年曾被外媒譽為「自行車界特斯拉」的歐洲電動自行車大廠VanMoof,就因為庫存過多而宣告破產。 不論你的企業,是營收上億元的工廠,或是每天收入僅數千元的小餐廳,你都要試著學會,如何透過「精實管理」,讓你穩健成長並長期不敗。 我把與這個團隊的訪談內容,分享給各位讀者: 精實管理跟「優化改善」有何不同? 精實管理的核心概念,有幾項差異。 在營運面上各種能變好的作法,都可稱之「優化改善」,而精實管理則是:需要的東西,在需要的時候、只提供需要的量,它秉持的原則是「自我節制」的原則。 舉例來說,業務單位拚命搶單,要求工廠積極備料、甚至大量先預作半成品,卻不會考量這些備料或預作,對公司財務會帶來的壓力。 反觀,實行精實管理的企業,會懂得思考:一定要預作嗎?接到正式訂單再做不行嗎?如此不斷的反問自己,就不容易發生因為預作太多,導致半成品堆積如山,使得庫存飆升。 許多企業在疫情間庫存飆升,壓垮了財務,即使沒被打倒,去化庫存也是極痛苦的過程。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推動精實管理有沒有的固定作法和順序? 答:沒有,因為不同產業的企業,當下所面臨到的問題也不盡相同。 例如,處在成長期中的醫療器材業者,在意的是產能提升,同時不讓庫存過度膨脹;成熟期的自行車零組件廠,重視的是降低成本。 除了企業面臨的局面不同,組織內部的文化氛圍、規模也會影響推動方式。例如,總經理事必躬親的中小企業,只要對焦清楚,執行力就不是問題。 不過,如果是那種「山頭、派系林立」的公司,就需要找到「話事人」。講話有份量、決策能影響的關鍵角色,如此推動效益對其影響,方能省事。 推動精實管理多久可以收到效果? 答:以我目前合作的13家企業為例,從問題聚焦、目標設定、原因分析、對策擬定、執行調整到標準化,大約需要3到6個月;若是跨多個部門的大案子,則需要6到9個月。 如果碰到組織慣性比較強烈的公司,我會先給半年左右的適應期,再逐漸導入新制度。 總之,以棒球比賽來比喻,技術財就像全壘打,需要時機、實力缺一不可;但「管理財」就像追求高上壘率,透過不斷堆疊壘包,創造連綿攻勢,而精實管理就是提高「管理財」的工具。 大家要謹記,全球景氣看似活絡,但大多數的產業——尤其是傳統製造業,仍在泥沼中掙扎。時刻保持低庫存,對前景勿過於樂觀,才能讓自己持盈保泰,度過重重難關。 責任編輯:林易萱 ... 2024.05.05
管理 乘勝追擊也要看場合...這3種類型業務員,可能危害公司 「我後面還有幾十台要生產喔!那些業務只顧著搶訂單,完全不管我們做不出來怎麼辦?」一名製造主管在輔導會議結束後忍不住向我訴苦。 香港知名漫畫《火鳳燎原》,描繪呂布麾下猛將高順所率領的「陷陣營」,以赤兔部隊的高機動力、及不要命的打法著稱。高順有句經典名言:「陷陣之志,永不言退」,我發現許多企業的業務部門,也是不拿到訂單永不言退!三顧茅廬算不了什麼,他們甚至可以在客戶公司門口苦守三天三夜。 但是,在當前風雲突變的環境下,這種永不言退的精神,竟可能讓公司陷入危機。其中,以下三種類型的業務員,格外危險: 類型一:沒有「糧草輜重」概念 只要是生產製造商,我都會強烈建議老闆,要讓公司的業務單位有「精實管理」(Just In Time)的概念,建立對系統、流程的完整認知。 如果業務只從客戶需求的角度來看待事物,就容易忽視公司的價值鏈中,從研發設計、採購品管、生管製造等,都是環環相扣。 一味搶訂單,沒有和生產單位相配合,就會造成訂單量忽高忽低、走走停停,一旦景氣突然下修,就會讓公司出現龐大的庫存損失。 類型二:愛大喊「乘勝追擊」的業務員 多數公司會有「成交獎金」,但在後疫情時代,不確定性仍高之際,客戶往往會下急單來對應市場需求。有些業務人員為了因應更多急單的可能,會希望生產單位先備料、先做半成品,以備不時之需。 未雨綢繆不是不對,但如果急單突然落空? 業務員爭取到訂單,能領取豐厚度報酬,天經地義。但訂單預測失準、造成公司損失時,獎金是否要追回?如果只賞不罰,可能造成同仁以「衝衝衝」為原則,而罔顧公司風險。 類型三:老闆本身就是業務員 我發現,部分台灣企業,第一代創業主白手起家,對於採購、生管、製造、品管等都得有所涉獵。二代接班者,則偏重業務及行銷(老爸老媽有交代客人很重要),其他方面相對不這麼重視。 可是,過度重視業務,而忽視其他部門的意見,公司會像是一台只有油門、而沒有煞車的超跑。 例如,小老闆只會拼命搶訂單,忘記生產到一半,客戶卻臨時抽單的風險,就容易導致庫存堆積如山,現金周轉不靈。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全球股市狂奔,人們沈浸在疫後百業復甦的喜悅裡,但,工具機、自行車...各類製造業,重工業...其實仍在不穩的景氣中等待春燕到來。 世局變動劇烈,業務人員要攻城掠地、衝鋒陷陣,千萬別忘了,背後需要兼顧的穩健補給線,如此才能將個人的勝利,昇華為團隊的勝利。共勉之! ... 2024.04.03
減碳ESG 零售業怎麼用AI?沃爾瑪:在家喊一聲、冰箱就補滿,還能判斷「香蕉熟了沒」 沃爾瑪超市用AI判斷香蕉熟不熟 沃爾瑪超市本週宣布,正在使用一種內部開發的AI技術,讓員工不再為香蕉過熟而煩惱。這個AI小幫手可以直接掃描農產品,告訴你哪些香蕉已經快要過熟了。它還會在數位儀表板上生成建議,讓員工不再需要靠直覺與經驗判斷。這不僅減少了浪費,還提高了效率,讓員工有更多時間笑瞇瞇的招呼顧客。 AI的時尚嗅覺比人更靈敏 不只是水果、售價,AI還可以幫助零售商處理季節性商品,例如衣服。 「外觀與季節息息相關,」沃爾瑪國際科技部門的數據科學資深總監柯帝(Swati Kirti)說,「我們必須迅速決策,才能減少生鮮與服飾的浪費;否則到季終,這些商品就可能賣不掉或變成顧客的退貨。」 AI可以分析時裝的銷售數據,預測哪些商品可能不會賣出去,並建議提前打折。這不僅減少了最終被銷毀的商品數量,還讓消費者買到更划算的衣服。 減少浪費只是第一步,沃爾瑪超市的野心是什麼? 沃爾瑪的目標是到2025年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消除營運下的廢棄物。AI技術是實現這項目標的關鍵之一。它不僅減少了社會資源的需求,還降低了運營成本。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環保有益,零售商也省錢。 除此之外,沃爾瑪從物流、供應鏈到顧客體驗端都導入了AI設計。 AI幫你補滿家中冰箱 他們為付費會員推出一項專屬服務,分析顧客的購物紀錄,預測顧客家裡的牛奶、雜貨食品,何時用完,並即時送到家中。對佔地廣大,開車補貨就要花上半天的美國人來說,這項服務簡直是懶人福音。 如果是一般超市推出的訂閱制,就必須在限定的時間內,到店取完所購買的商品,而且顧客也要親自到店才能付帳。沃爾瑪的AI補貨機制,則讓消費者在app上點一點就完成付款,接著只要等商品送到家就行了。 用語音下單、找商品、詢價…都靠AI輔助 在臉書上用聊天機器人(Chatbot)跟店家對話不稀奇,沃爾瑪在線上導入名為「Ask Sam」的AI驅動服務。顧客只要在家中,對連接智慧家居的設施喊一聲「幫我加一盒蛋進購物車」,Ask Sam就能辨識用戶需求及常用品項,自動加入商品。 在店面,Ask Sam也同樣直覺好用。在偌大的超市中找尋特定商品、比價,是超市顧客的常見痛點,現在只要使用Ask Sam發問:「肉桂捲放在哪個貨架?」,就能立刻得到回應。 對門市人員來說,這項服務也減輕了額外工作負擔。據沃爾瑪統計,自從2020年,導入Ask Sam讓這間超市減少了數百萬次的顧客提問。目前系統也導入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智利及印度的門市。 2B端客訴同樣可用AI解決嗎?沃爾瑪供應商超愛! 沃爾瑪除了用AI解決消費者疑問,也把它應用在服務供應商。例如,他們把AI工具導入與89個供應商的合作流程中,發現有64%的合作問題都可以被解決,減少1.5%的溝通成本,總共為相關工作人員延長了35個工作天的付款期限。有83%供應商說,他們很滿意使用AI聊天機器人,來討論工作事項。 動態定價系統,買水果像買機票...晚一步漲一倍甚至連定價,AI也幫忙。 沃爾瑪使用動態定價策略,透過AIML(Machine Learning)技術分析市場需求、競爭對手價格和消費者行為,來調整商品價格。AI可從數據中洞察商品的需求提高,進而漲價;或在競爭對手降價時,設計精準的降價策略,以避免降價影響獲利,使利潤最大化。 在定價流程複雜的大型公司,導入AI定價策略帶來的好處更明顯。BCG亨德森研究所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的研究指出,年營收超過100億美元的大型公司,導入AI動態定價策略,獲利增長1億美元的能力,會比未導入的公司能力高出70%;調查中,只有13%企業,導入AI定價工具卻沒有帶來好處。 使用AI優化運送路線、更減少碳足跡 同時,他們用AI來替消費者送貨。沃爾瑪使用「路線最佳化」科技,在2023年減少了3千萬英里路程、減少了4.2萬公噸碳排量。這項科技也為他們贏得當年度運籌管理學最高榮譽Franz Edelman Award。 無人商店、家中下單,聊天機器人幫你比價、找商品,美國的零售業者正在擴展AI商用的應用層面。你能想像,未來走進超商後,可能會看到不同門市的飯糰價格差一倍,而AI儀表板建議你先買香蕉的場景嗎? 資料來源:CNBC、Forbes、The Verge、BCG Consulting、Walmart 核稿編輯:管婺媛 ... 2024.05.06
財經 玩轉數據力!宏庭科技攜手Google助力零售業 以AI降本增效創新局 專家以及知名連鎖餐飲店業者分享最新市場趨勢與AI應用成功案例,如以AI數據營運提升顧客體驗、優化供應鏈與庫存管理... 2024.10.04
國際 無印、唐吉訶德、三得利都在做!用「不無聊、有意義」擊退缺工 例如永旺超市(AEON),透過導入自動結帳系統和智慧貨架管理,減少店員在收銀和庫存管理上的時間,讓員工能把更多時間花在客戶服務... 2024.12.05
財經 數位化田間管理創蝴蝶蘭外銷佳績 世茂農業用智慧科技突破經營困境、抗缺工 系統更連結至庫存管理,除了搬運人力節省5倍以上,透過後台系統即可掌握盤床位置、苗株數量與來源、進場時間等... 2024.11.06
財經 二手風潮席捲日本!為何日人越來越愛中古貨?2個全新品無法取代的理由 首先,庫存管理複雜,由於商品為單一品項、無法批量進貨,需仰賴鑑定師與系統精準掌握物流進出,否則將導致庫存堆積與成本上升... 2025.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