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工作機會

共有 1544 則相關文章

職場

「不!」這個簡單的詞,為何在職場上如此難以啟齒? 想像一下,你的老闆又給你塞了一個「小」項目,同事又請你「幫個小忙」,客戶又要求你「加個班」。你的心裡在吶喊不要,嘴上卻不自覺說出「好的,沒問題。」 也許你擔心,老闆會覺得你沒有企圖心,同事背後說你沒有團隊精神。於是,你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一個「Yes Man」。但是,學會說不,或許會讓你更快樂。 2022年,《Nature》上發表了一篇專欄文章,記錄了4位女環境社會科學家開展的一項大膽實驗。她們在男性主導的學術界中,一年內共同拒絕了100個工作要求,並記錄下每次拒絕的原因和感受。 結果令人意外:她們不僅沒有後悔,反而決定要更常「說不」。參與實驗的成員之一,在1743年創立的美國德拉瓦大學任職副教授的賽德斯(AR Siders)表示,2024年的目標是每人拒絕100次。 這個實驗,讓她們重新思考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避免陷入倦怠(burnout)的深淵。 賽德斯比喻道:額外的工作,剛開始像是可愛的嬰兒,但別忘了小事最終都會長大,成為青少年,需要投入更多額外的精力來完成。 但是,何時才能夠說不?又該如何優雅的拒絕? 首先,你可以問自己:「這符合我的工作職責嗎?」「這能激發我的熱情嗎?」定期檢視手上的工作,你會更容易拒絕額外的請求,畢竟我們每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 在接到額外請求時,請思考多加的任務是否會影響你的「核心」工作。例如,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如果連行銷企劃都得負責,反而會導致你犧牲最優先的任務,沒有時間與工程師溝通、或進行使用者研究。這時,請務必明確拒絕無關的任務。 拒絕時,誠實描述你的理由,會讓對方更容易接受。比如:「抱歉,我手上有個重要專案,這次可能無法協助。不過,如果能在午餐時間開會,我可以參加你們的腦力激盪,或幫忙看看初稿。」 切記,不要給出模糊的承諾。例如為了緩和氣氛,說出模稜兩可的答覆,像是「如果你最後找不到人,我也可以幫忙,」反而會讓對方更努力說服你,認為你可能會改變心意。保持友善但堅定的態度很重要。 你應該明確指出,自己可以投入的時間和提供的「小」協助,不僅能展現你想幫忙的心意,也能更好掌控自己的時間。 有時,當你發現要求不合理,或你做起來會「事倍功半」時,可以坦誠自己的不足,並推薦更合適的人選。 最後,請練習調整自己的期望。你不可能取悅所有人,「說不」不見得會帶來惡評,說Yes也不一定能維持職場關係。學會適度拒絕,反而能提升自己在職場上的話語權,在工作上更加游刃有餘。 資料來源:金融時報、HBR 核稿編輯:吳和懋責任編輯:林易萱 ...

2024.08.26

職場

▌作者簡介:Cindy Lu,美國紐約大學(NYU)研究所畢業,20年500強外商品牌行銷工作經驗,熟悉B2C及B2B商業模式,管理過台灣、香港、中國市場,目前從事英文履歷及面試諮詢輔導工作。 之前接觸過的一位職場工作者最近跟我分享了他的職涯進展。他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大型證券公司擔任人資專員,我和他有過2次與職涯發展相關的討論。 第一次是如何呈現自己的工作績效,以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當時他負責分行員工入職和離職相關的行政事務,常感覺自己只是在做例行公事,看不到具體成果。在我過往的文章〈寫好年終績效評估幫自己加分〉有提到他的案例,以及我給他的建議。 第二次討論發生在半年後,與他下一份職務選擇有關。當時公司主管提出了2個職務讓他選擇,一個是薪酬相關,另一個是培訓相關。他覺得2個工作各有優點,也都是人資部門的核心職能,不知該如何選擇。 我從3個面向分析,建議他選擇培訓的職務。最近這一次聯繫時他告訴我,接下培訓職務的這一年,他發現自己的確很適合這份工作,在今年初也獲得晉升。 還在摸索職涯發展時,工作該怎麼選? 我相信,踏出社會不久的新鮮人,都面臨過一樣的處境。畢業後從某家公司的某個職務展開職涯,邊做邊摸索長期的職涯方向,在累積了一些資歷後,慢慢就有公司內或公司外的新機會浮上檯面。 從不同機會中可以學到不同新技能,究竟應該選擇哪一個才對自己未來的職涯有幫助?如果對於手邊的選擇,沒有明確的情感偏好,我認為可以從以下3個實際面來考量: 1.是否容易被看到 職涯發展很需要「能見度」。對工作年資還不長的工作者來說,一份大家很容易在檯面上看到你的工作,絕對好過一份只有直屬主管知道你在做什麼的工作。 以文章開頭提到的人資專員為例,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行政相關,比較偏向跟著流程辦事、在背後默默付出的工作類型。試想一下薪酬和培訓這2種工作形式,你會發現薪酬職務跟原本的行政工作比較類似。培訓職務就很不一樣,有更多的機會可以站在台前,讓更多人看到自己的表現。 2.是否容易量化評估 你的工作是否有明確的績效或是成功案例,會影響你接下來轉職的競爭力。工作方式偏向行政、支援類型的工作者,往往不容易在履歷上凸顯自己的工作成績,因為工作職掌並不直接跟業務掛鉤,沒有現成的數據作為成果。 因此,爭取並累積容易被量化評估的工作經歷就很重要。跟薪酬職務相比,培訓的工作比較偏向專案類型,一年中完成幾個場次、參與度、滿意度等都是可以量化的成果,比較容易被評估和理解。 3.性格特質的合適度 能見度、量化的績效固然重要,個人性格特質適不適合被推到檯面上也需要考量,畢竟培訓的工作型式需要承受更多目光和壓力。除了自我評估之外,我會建議同時找幾個對於人格特質比較敏感的家人或朋友,聽聽他們對你的描述,也許能突破自評的盲點。 當時我和這位人資專員討論2種職務的選擇時,他其實傾向選擇薪酬相關的職位,因為他認為自己不這麼外向,也不太擅長說話,怕自己在培訓的職位上表現不好。 但我觀察到他雖然不特別活潑外向,但神態大方且說話有條理,還有一種讓人看了覺得很容易親近的氣質。 這些都是他自己沒有看到,但能幫助他勝任培訓職務的特質。我跟他分享了我的觀察後,他才放心的選擇培訓職務,之後也證明他表現得很出色。 在職涯發展初期,如果能在不違背性格特質的前提下,爭取更多的職場能見度、累積容易展現的績效和案例, 絕對能為將來帶來更多選擇機會。 長遠來說,不同的職務能為個人帶來不同的價值,沒有好壞之分。如果已經確立要在某一個領域長期發展,那就更需要在該領域有多種職務的輪調經驗。 *本文獲「Cindy Lu(職場C引力)」授權轉載,原文:3招選對職務,踩下職涯發展加速器 責任編輯:倪旻勤核稿編輯:陳瑋鴻 ...

2024.09.04

職場

在許多年輕世代心中,自由工作(free-lancer)是理想的工作方式,有彈性的上班時間、多元有趣的任務,與自在的生活。 然而,隨著AI飛速發展,這個美好願景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果你正考慮投身自由工作,或已經踏上這條路,可能需要重新審視。 因為,從OpenAI的ChatGPT問世以來,自由工作市場的供需正在經歷劇烈變革。 AI衝擊,自由工作者職缺需求下降21% 自由接案平台Upwork旗下研究院的董事總經理孟娜涵(Kelly Monahan)指出,需要基本寫作、寫程式或翻譯的自由職業,在Upwork上招聘的需求正在消失。 哈佛商學院、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和香港大學等機構的十幾位研究人員,也有同樣的發現。在ChatGPT 和其他生成式AI模型出現後,在生成式 AI 擅長的領域,Upwork、Fiverr及相關平台上發布的自由職業數量,下降了21%之多。 據Upwork統計,若你從事的是複雜性相對低,低價值的寫作、翻譯、銷售與行銷、客戶服務,相關的市場需求已經大減了5%到近20%。 值得注意的是,在勞動力市場中,自由工作者的占比越來越大。Upwork的一項研究發現,2022年,有38%的美國人從事自由業。 在台灣,根據主計總處公布的「112年人力運用調查」,全台非典型就業人數達80.6萬人,來到近4年的新高。且25至44歲青壯年勞動主力中,就有高達23.3萬人從事非典型工作。雖然非典型工作並不直接代表自由工作者,但人數升高的趨勢正在發生。 紹森(Reid Southen)是一位電影和電視節目的概念藝術家。他說,自己2023年的收入僅為往年的一半,甚至比2020年疫情期間還要糟糕。製片人現在更多地使用Midjourney等AI工具來生成初步概念圖,以降低成本。「現在任何藝術家都有使用AI參考材料或失去工作。」他說。 AI時代收入更高的自由工作有哪些特性? 不過,銷售和行銷文案自由接案者尼爾森(David Erik Nelson)的接案量反而增加了,甚至擁有需多新客戶。他們總是抱怨之前的供應商所提供AI生成的內容,它乍看不錯,但當你真正交給懂產品的人時,他們會說這簡直是胡言亂語。 擁有30年自由撰稿經驗的凱莉(Jennifer Kelly)突然發現,她的客戶停止聯繫她,雖然他們否認轉向AI,但幾個月後,他們不得不重新請她協助修改AI生產的低品質內容。 「這不是簡單的修復,而是需要重寫,」她告訴《華爾街日報》。 Upwork 指出,其他能夠利用AI提高生產力,但尚未被AI完全取代的自由工作者,如提供數據分析和IT專業知識的代表,平均收入增加了40%。 倫敦帝國理工商學院助理教授朱新蓉(音譯Xinrong Zhu)也有相似的觀察,她說有趣的是,可以很簡單使用AI協助的工作,單位工資非但沒有下降,反而略有上升。 其推論是,AI正在取代更簡單、短期的工作,而雇主仍然需要人類專業知識來完成更複雜的任務——這些任務更受雇主重視,自由工作者可以要求更高的薪資。 總的來說,AI時代的到來既帶來挑戰也創造機遇。自由工作者需要重新評估自身技能,適應市場變化。那些能夠與AI協同工作,並在複雜任務中發揮人類獨特價值的人,依然仍在這波變革中脫穎而出。 資料來源:WSJ、Imperial College Business School 核稿編輯:吳和懋責任編輯:林易萱 ...

2024.06.26